CN100344139C -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4139C
CN100344139C CNB2003101025065A CN200310102506A CN100344139C CN 100344139 C CN100344139 C CN 100344139C CN B2003101025065 A CNB2003101025065 A CN B2003101025065A CN 200310102506 A CN200310102506 A CN 200310102506A CN 100344139 C CN100344139 C CN 1003441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requency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25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7921A (zh
Inventor
铃木守
日下部进
有沢繁
长野智则
水泽锦
中泽贵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7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41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41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记录媒体和程序,在能够基于多种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例如蜂窝电话)中,从CPU中将表示由蜂窝电话功能块所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的信息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中,控制器控制开关电路以切换所使用的发射载波频率以使从线圈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谐波分量不成为影响蜂窝电话功能块的接收灵敏度的电磁干扰波。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记录媒体和程序。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即使在同时使用多种无线通信功能时仍然能够实现更加有利的接收灵敏度的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记录媒体和程序。
背景技术
最近,使用无触点IC卡的管理月票信息或电子货币信息的系统已经非常广泛地使用。例如,可以允许用户将在其中存储了月票信息的无触点IC卡放置在检票机的附近而通过检票口或将在其中存储了电子货币信息的无触点IC卡放置在读取器/写入器附近而以电子货币支付产品的价款。
蜂窝电话是它的用户经常携带的装置。如果蜂窝电话具有如上文所描述的无触点IC卡或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功能,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出版物No.11-213111中所公开的那样,可以允许用户使用蜂窝电话以及进行通信比如打电话和电子邮件而通过检票口或支付产品的价款,这非常方便。
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蜂窝电话包括通过电磁感应实施通信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则通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产生的电磁干扰波可能降低蜂窝电话的接收灵敏度(通过蜂窝电话功能对进行通话或通信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灵敏度)。
例如,在基于个人数字蜂窝(PDC)通信系统(ARIBSTANDARD RCR STD-27)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这种通信系统中使用在810兆赫兹至828兆赫兹范围内的基站发射载波频率(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在940兆赫兹至958兆赫兹范围内的基站接收载波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和130兆赫兹的发射/接收载波频率间隙在800-兆赫兹频率段中实施通信,蜂窝电话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可以由下式(1)表示:
(蜂窝电话的接收载波频率)=810+0.025×n(兆赫兹)  (1)这里n是正整数。
在另一方面,从提供在蜂窝电话等中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中发射其中的数据的发射载波的频率一般为13.56兆赫兹,并且产生具有由下式(2)表示的频率的电磁波作为它的谐波分量: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发射谐波频率)=13.56×m(兆赫兹)  (2)这里m是正整数。
因此,例如,如果在等式(2)中的m是60或61,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辐射频率分别为813.6兆赫兹或827.16兆赫兹的发射谐波作为电磁干扰波。
电磁干扰波落在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段(810兆赫兹至828兆赫兹)内。因此,在蜂窝电话接收处于电磁干扰波的频率附近的接收载波频率的无线信道时,电磁干扰波干扰在该无线信道中的通信,造成接收灵敏度下降。
这就是说,根据PDC标准,对自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失谐±25千赫兹的干扰波基本没有选择性,因此在电磁干扰波存在于蜂窝电话的载波频率的±25千赫兹的范围内的无线信道中出现了接收灵敏度下降的问题。
更具体地说,在等式(1)中的n=143、144、145、686和689时,蜂窝电话的载波频率分别为813.575兆赫兹、813.6兆赫兹、813.625兆赫兹、827.15兆赫兹和827.175兆赫兹。这些频率落在(813.6兆赫兹和827.16兆赫兹)±25千赫兹的范围内,并且813.6兆赫兹和827.16兆赫兹是与60和61谐波级相关的电磁干扰波的频率。因此,在接收具有这些频率作为它的接收载波频率的无线信道时接收灵敏度下降。
根据IMT-2000 DS-CDMA系统(ARIB STD-T63 Ver.3.0.0),使用在2,110兆赫兹至2,170兆赫兹范围内的基站发射载波频率(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在1,920兆赫兹至1,980兆赫兹范围内的基站接收载波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和190兆赫兹的发射/接收载波频率间隙,通常以3.84兆赫兹的无线信号带宽以全双工的方式实施通信。
因此,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和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具有如下等式(3)所表达的关系:
(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90(兆赫兹)  (3)
在蜂窝电话发射波输入到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中时,由于构成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电路的器件的非线性的缘故,蜂窝电话发射波与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波混合,产生具有由如下的等式(4)所表达的频率的电磁干扰波: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EMI波的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载波频率)×p(兆赫兹)  (4)这里p是正整数。
如前文所述,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发射载波频率通常为13.56兆赫兹。指定该值,并例如在等式(4)中指定p=14,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由下式(5)表示: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3.56×14=(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89.84(兆赫兹)  (5)
如前文参考等式(3)所述,在基于IMT-2000 DC-CDMA系统的通信中,190兆赫兹的间隙存在于蜂窝电话的接收载波频率和发射载波频率之间。如等式(5)清楚地显示,蜂窝电话的接收载波频率落在由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所产生的EMI波的频率的附近。即,EMI波存在于3.84-兆赫兹的无线信号带宽中。
因此,在通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的通信和通过蜂窝电话功能的通信同时实施时,蜂窝电话可以接收的所有的信道的接收灵敏度都下降。
如上文所述,在具有蜂窝电话功能(PDC或IMT-2000DS-CDMA系统)和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两者的终端中,通过蜂窝电话功能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灵敏度根据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的操作状态下降。
考虑到各种无线通信系统都要被标准化并且基于各种标准的通信功能都安装在单个终端上(比如蜂窝电话)的情况,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情况已经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即使在同时使用多种无线通信功能的情况下实现更加有利的接收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发射装置,用于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电磁波的载波频率是否落在一个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劣化是由于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波造成的;和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落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以使由所述发射装置通过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所述电磁干扰波的频率不落在所述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该无线通信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分别产生不同频率的多个产生单元,其中控制器通过选择多个产生单元中的一个产生单元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可替换的是,该无线通信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单元,其中控制器通过改变该谐振频率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可替换的是,该无线通信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负载电容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单元,其中控制器通过改变该负载电容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在该无线通信电路中,控制器可以通过使用接收器所使用的时钟或计时的实时时钟作为锁相环电路的参考时钟并通过设定锁相环电路的分频数而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电路中,控制器可以确定在第一载波频率的值在第二载波频率的整数倍的附近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可替换的是,在该无线通信电路中,控制器可以确定在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实施通信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这里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发射装置,用于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电磁波的载波频率是否落在一个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劣化是由于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波造成的;和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落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以使由所述发射装置通过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所述电磁干扰波的频率不落在所述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该无线通信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分别产生不同频率的多个产生单元,其中控制器通过选择多个产生单元中的一个产生单元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可替换的是,该无线通信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单元,其中控制器通过改变该谐振频率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可替换的是,该无线通信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负载电容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单元,其中控制器通过改变该负载电容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在该无线通信终端中,控制器可以通过使用接收器所使用的时钟或用于计时的实时时钟作为锁相环电路的参考时钟并通过设定锁相环电路的分频数而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终端中,控制器可以确定在第一载波频率的值在第二载波频率的整数倍的附近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可替换的是,在该无线通信终端中,控制器可以确定在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实施通信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根据本发明再另一方面,这里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发射步骤,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确定步骤,确定由所述接收步骤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电磁波的载波的载波频率是否落在一个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劣化是由于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波造成的;和控制步骤,当所述的确定步骤确定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落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以使由所述发射步骤通过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所述电磁干扰波的频率不落在所述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其上记录了计算机可读程序的记录媒体,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的处理: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的处理,以及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的处理,该程序包括控制第二载波频率以使通过发射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波的频率没有落在降低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的预定频率范围内的控制步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的处理: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的处理,以及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的处理,该程序包括控制第二载波频率以使通过发射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波的频率没有落在降低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的预定频率范围内的控制步骤。
根据该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记录媒体和程序,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以及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控制第二载波频率以使与第二电磁波一起产生的电磁干扰波的频率没有落在降低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同时使用多个无线通信功能时也可以实现改善接收灵敏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的实例结构的方块图;
附图2所示为说明在附图1中所示的蜂窝电话的实例功能配置的附图;
附图3所示为解释发射载波频率的切换的附图;
附图4所示为通过在附图2中所示的蜂窝电话执行的频率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5所示为在附图1中所示的蜂窝电话的另一实例功能配置的附图;
附图6所示为在通过附图5中所示的蜂窝电话执行的频率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7所示为锁相环(PLL)电路的实例结构的方块图;和
附图8所示为发射载波产生电路的实例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1的实例结构的方块图。
参考附图1,中央处理单元(CPU)18将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控制程序装入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中,并根据控制程序控制蜂窝电话1的总体操作。
例如,CPU 18根据用户发出的指令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4以与基站交换各种信息比如声频信息。此外,CPU 18控制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以通过电磁感应与放置在附近的装置(比如无触点IC卡)实施短距离的无线通信。
如下文将会详细描述,在通过发射器12和接收器13实施的通信和通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实施的通信同时进行时,CPU 18切换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所使用的载波频率以使通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MI)波不会降低接收器13对电磁波(无线电波)的接收灵敏度。
发射器12和接收器13例如基于个人数字蜂窝(PDC)远程通信系统或IMT-2000 DC-CDMA系统实施通信。
一旦从DSP 14中接收到声频信息,发射器12执行预定的处理比如数字至模拟转换和频率转换,并将所得的声频信号从天线11在具有通过基站所选择的发射载波频率的无线信道上发送。
例如在语音通信模式中接收器13放大通过天线11所接收的RF信号,执行预定的处理比如频率转换和模拟至数字转换,并将所得的声频信号输出给DSP 14。
例如DSP 14对从接收器13中输送的声频信息执行频谱解扩展,并将所得的数据输出给声频处理单元15。此外,DSP 14对从声频处理单元15中输送的声频信号执行频谱扩展,并将所得的数据输出给发射器12。
声频处理单元15将用户所说的并通过麦克风17所采集的语音转换为声频信息,并将该声频信息输出给DSP 14。此外,DSP 14将从DSP 14中所输送的声频信息转换为模拟声频信号,并将相应的声频信号通过扬声器16输出。
例如通过液晶显示器(LCD)实施显示器21,它显示对应于从CPU 18中输送的信息的显示屏。输入单元22检测用户通过数字键、呼叫按钮、电源按钮和提供在蜂窝电话1的壳体表面上的其它按钮键入的输入,并将相应的信号输出给CPU 18。
在CPU 18的控制下,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基于与从线圈天线54(附图2)中辐射的电磁波相关的负载的变化与放置在它的附近的器件(比如无触点IC卡)交换各种信息。
例如,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给放置在它的附近的无触点IC卡发送指令时它对该指令执行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编码为曼彻斯特码)。基于所得的数据,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对具有从振荡器中输送的特定的频率的载波执行ASK(振幅移位键控)调制,并将所得的调制波从线圈天线54中以电磁波的形式输出。
在另一方面,一旦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从无触点IC卡中通过线圈天线54接收到响应数据(ASK-调制波)时,它解调该响应数据,并进一步对所解调的数据执行BPSK解调(曼彻斯特码的解码),由此获得了解调形式的数据。
如果需要的话,驱动器24连接到CPU 18,在该驱动器24上根据需要安装磁盘25、光盘26、磁光盘27、半导体存储器28等,并将从其中读取的计算机程序安装在没有示出的存储装置中,比如快速存储器。
附图2所示为蜂窝电话1的实例功能配置的附图。
参考附图2,蜂窝电话1主要包括具有除了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以外的在附图1中所示的部件的功能的蜂窝电话功能块41和具有在附图1中所示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的功能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
在附图2中所示的实例中,蜂窝电话功能块41是基于PDC远程通信系统(ARIB STANDARD RCR STD-27)与基站交换各种信息的块。例如,蜂窝电话功能块41使用在810兆赫兹至828兆赫兹的范围内的基站发射载波频率(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在940兆赫兹至958兆赫兹的范围内的基站接收载波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并以130兆赫兹的发射/接收载波频率间隙实施通信。该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以25千赫兹的步长确定并通过基站指定。
CPU 18获得了由接收器13所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并将表示接收载波频率的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信息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的控制器51。
控制器51将要发射给外部无触点IC卡等的发射数据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并基于从CPU 18中输送的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信息将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输出给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
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控制开关电路61,由此切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的发射载波的频率。
开关电路61例如从振荡器62中接收具有13.56兆赫兹±500ppm(f1)的频率的发射载波,并从振荡器63中接收具有13.585兆赫兹±500ppm(f2)的频率的发射载波。
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数据,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对通过开关电路61从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中输送的发射载波信号执行ASK调制,并将所得的信号输出给线圈天线54。
附图3所示为解释振荡器的切换的附图。
附图3所示为产生在810兆赫兹至828兆赫兹的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的范围内的谐波的谐波阶次、基于该谐波阶次和振荡器的频率根据下式(6)计算的更高的谐波频率范围和落在相关的频率范围±100千赫兹的范围内的PDC无线信道的信道数,每个都是用于选择振荡器62的情况和用于选择振荡器63的情况。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发射谐波频率)=(振荡器的频率)×m(兆赫兹)  (6)这里m是正整数。
更具体地说,附图3显示,在谐波阶次为60时通过振荡器62(13.56兆赫兹±500ppm)所产生的谐波的频率范围为813.193兆赫兹至814.007兆赫兹,而在谐波阶次为61时为826.746兆赫兹至827.574兆赫兹。
附图3还显示,在谐波阶次为60时通过振荡器63(13.585兆赫兹±500ppm)所产生的谐波的频率范围为814.692兆赫兹至815.508兆赫兹,而在谐波阶次为61时为828.271兆赫兹至829.099兆赫兹。
此外,关于选择振荡器62的情况,附图3所示为具有124至164的信道数的PDC无线信道(具有813.10兆赫兹至814.10兆赫兹的接收载波频率)存在于(813.193兆赫兹至814.007兆赫兹)±100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这里813.193兆赫兹至814.007兆赫兹是与60谐波阶次相关的谐波的频率范围,以及附图3还示出了具有666至706的信道数的无线信道(具有826.65兆赫兹至827.65兆赫兹的接收载波频率)存在于(826.746兆赫兹至827.574兆赫兹)±100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这里826.746兆赫兹至827.574兆赫兹是与61谐波阶次相关的谐波的频率范围。
此外,关于选择振荡器63的情况,附图3所示为具有184至224的信道数的PDC无线信道(具有814.60兆赫兹至815.60兆赫兹的接收载波频率)存在于(814.692兆赫兹至815.508兆赫兹)±100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这里814.692兆赫兹至815.508兆赫兹是与60谐波阶次相关的谐波的频率范围,以及附图3还示出了无线信道没有存在于(828.271兆赫兹至829.099兆赫兹)±100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这里828.271兆赫兹至829.099兆赫兹是与61谐波阶次相关的谐波的频率范围。
在本实例中,由于PDC标准(RCR STD-27,Edition I,Vol.1,3.4.3.4,“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规定在57分贝或更高的等级上具有100千赫兹失谐的选择性,考虑在相关的谐波±100千赫兹的频率范围的范围内的无线信道。即,可以预测在57分贝或更高的等级上的衰减,失谐为100千赫兹,因此具有失谐100千赫兹或更大的频率的电磁干扰波不会降低蜂窝电话功能块41对接收载波的灵敏度。
因此,在蜂窝电话功能块41接收813.10兆赫兹至814.10兆赫兹或826.65兆赫兹至827.65兆赫兹的频率范围中的无线信道(在振荡器62所产生的谐波的频率范围附近)时,开关61A连接到终端61C,由此选择从振荡器63中输送的发射载波作为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的发射载波。
在另一方面,在接收具有没有落在上述的范围内的接收载波频率的无线信道时,开关61A连接到终端61B,由此选择从振荡器62中输送的发射载波。
因此,在通过蜂窝电话功能块41所接收的无线信道更少地受到通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波的影响,这避免了无线信道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例如,如果使用从振荡器62中输送的发射载波从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发射数据,虽然具有落在813.10兆赫兹至814.10兆赫兹的范围内的接收载波频率的无线信道通过蜂窝电话功能块41接收,但是发射载波的谐波分量起电磁干扰波的作用,造成对无线信道的接收灵敏度降低。通过在上述的振荡器之间切换可以避免这种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接着,参考在附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通过蜂窝电话1所执行的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中切换发射载波频率的过程。
该设置可以使仅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有效时反复地执行这个过程。与恒定地重复在附图4中所示的过程的情况相比,这就减小了CPU 18的处理负载。
在步骤S1中,基于接收器13的输出,CPU 18获得通过接收器13所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然后,在步骤S2中,CPU 18将表示接收载波频率的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信息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的控制器51。
在步骤S3中,基于从CPU 18中输送的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信息,控制器51确定通过接收器13所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是否落在813.10兆赫兹至814.10兆赫兹或826.65兆赫兹至827.65兆赫兹内(即,在振荡器62所产生的谐波的频率范围的附近)。如果它确定该接收载波频率没有落在这些范围内,则该过程进行到步骤S4。
在步骤S4中,控制器51选择从振荡器62输送的发射载波,并将使开关61A连接到终端61B上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输出给开关电路61。
因此,来自振荡器62的发射载波通过开关电路61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
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中,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数据ASK-调制从振荡器62中输送的具有13.56兆赫兹±500ppm的频率的发射载波信号,并将所得的信号从线圈天线54中输出。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中确定所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落在813.10兆赫兹至814.10兆赫兹或826.65兆赫兹至827.65兆赫兹内(即在通过振荡器62所产生的谐波的频率范围的附近),则该过程进行到步骤S5,在步骤S5中控制器51选择从振荡器63中输送的发射载波。
即,控制器51输出使开关61A连接到终端61C上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由此来自振荡器63的发射载波通过开关电路61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
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中,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数据对从振荡器63中输送的具有13.585±500ppm的频率的发射载波频率信号进行ASK-调制,并将所得的信号从线圈天线54中输出。
如上文所述,提供了产生具有相互不同频率的发射载波的多个振荡器,并根据通过蜂窝电话功能块41所接收的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在其间切换发射载波。因此,阻止了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中产生的谐波分量成为电磁干扰波,由此避免了对无线信道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附图5所示为蜂窝电话1的另一实例功能配置的附图。在附图5中所示的配置与在附图2中所示的配置基本相同,因此,适当地省去对他们的详细描述。
参考附图5,蜂窝电话功能块41允许基于IMT-2000DS-CDMA系统与基站交换各种信息。使用在2,110兆赫兹至2,170兆赫兹范围内的基站发射载波频率(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在1,920兆赫兹至1,980兆赫兹范围内的基站接收载波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和190兆赫兹的发射/接收载波频率间隙,通常以全双工的方式以3.84兆赫兹的带宽实施通信。
CPU 18监测发射器12和接收器13的操作,并将指示是否正在实施基于IMT-2000DS-CDMA系统的通信的蜂窝电话通信状态标志信号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的控制器51。
控制器51将要发射给外部无触点IC卡等的发射数据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并也基于从CPU 18中输送的蜂窝电话通信状态标志信号将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输出给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的开关电路61。
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控制开关电路61,由此切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的发射载波的频率。
开关电路61例如从振荡器62中接收具有13.56兆赫兹±500ppm(f11)的频率的发射载波,并从振荡器63中接收具有13.94兆赫兹±500ppm(f12)的频率的发射载波。
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数据,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对从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中输送的发射载波信号进行ASK-调制,并从线圈天线54输出结果信号。
现在描述开关电路61的切换。
如前文所描述,在基于IMT-2000DS-CDMA系统的通信中,发射/接收载波频率间隙是190兆赫兹,因此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和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具有如下式(7)所表达的关系:
(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90(兆赫兹)  (7)
由在输入蜂窝电话发射波时该器件的非线性引起的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中产生的电磁干扰波的频率可以由下式(8)表示: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EMI波的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载波频率)×p(兆赫兹)  (8)这里p是正整数。
参考附图5,从振荡器62中输送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载波的频率为13.56兆赫兹±500ppm(f11),而从振荡器63中输送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载波的频率为13.94兆赫兹±500ppm(f12)。因此,指定这些值,并例如在等式(8)中指定p=14,则在选择相应的振荡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由公式(9)和(10)所表示。
在选择从振荡器62(13.56兆赫兹±500ppm)中输送的发射载波时,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可以表示如下: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3.56兆赫兹±500ppm)×14=(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89.745)(兆赫兹)至(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89.935)(兆赫兹)  (9)
在选择从振荡器63(13.94兆赫兹±500ppm)中输送的发射载波时,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可以表示如下:
(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3.94兆赫兹±500ppm)×14=(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95.062)(兆赫兹)至(蜂窝电话发射载波频率+195.258)(兆赫兹)  (10)
从公式(3)和(9)中可看出,在实施基于IMT-2000DS-CDMA系统的通信时,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落在蜂窝电话接收载波频率的附近。因此,如果基于来自CPU 18的输出确定蜂窝电话功能块41正在实施通信,则控制器51控制开关电路61以使来自振荡器63的发射载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
因此,防止了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中产生的EMI波影响在蜂窝电话功能块41中使用的无线信道的接收灵敏度。
更具体地说,从公式(3)和(10)中可清楚地看出,在选择振荡器63的情况下,5兆赫兹或更大的差值存在于无线信道的接收载波频率和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EMI波的频率之间。“ARIBSTD-T63-25.101 Ver.3.10.0,7.5,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ACS)”(它是IMT-2000 DS-CDMA系统的一种标准)规定33分贝作为相对失谐5兆赫兹的干扰波的选择性。因此,在实施基于IMT-2000 DS-CDMA系统的通信时,通过选择从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中的振荡器63输送的发射载波,与选择从振荡器62中输送的发射载波的情况相比,可以预测在接收灵敏度中改善33分贝或更高等级。
因此,控制器51控制开关电路61以使在确定蜂窝电话功能块41正在实施通信时将来自振荡器63的发射载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同时控制开关电路61以使在确定蜂窝电话功能块41没有实施通信时将来自振荡器62的发射载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
接着,参考在附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在附图5中所示的由蜂窝电话1执行的切换发射载波频率的过程。
与在附图4中所示的过程类似,该设置可以使仅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有效时反复地执行在附图6中所示的过程。
在步骤S11中,CPU 18监测发射器12和接收器13的操作,并将表示蜂窝电话功能块41是否正在执行通信的蜂窝电话通信状态标志信号输出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的控制器51。
在步骤S12中,基于从CPU 18中输送的蜂窝电话接收状态标志信号,控制器51确定蜂窝电话功能块41是否正在实施通信。如果确定没有实施通信则该过程进行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控制器51将使开关61A连接到终端61B上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输出给开关电路61,由此来自振荡器62的发射载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
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输出数据时,基于从控制器51中输送的发射数据,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对通过开关电路61从振荡器62中输送的具有13.56兆赫兹±500ppm的频率的发射载波进行ASK-调制,并从线圈天线54输出所得的信号。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2中确定通过蜂窝电话功能块41正在实施通信,则该过程进行到步骤S14,在该步骤S14中控制器51将使开关61A连接到终端61C上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输出给开关电路61。
因此,来自振荡器63的发射载波输送给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
基于来自控制器51的发射数据,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发射器53对从振荡器65中输送的具有13.94兆赫兹±500ppm的频率的发射载波信号进行ASK-调制,并从线圈天线54输出所得的信号。
如上文所述,提供了产生相互不同频率的发射载波的多个振荡器,并根据蜂窝电话功能块41是否正在实施通信在它们之间切换发射载波。因此,防止了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中产生的EMI波使无线信道的接收灵敏度降低。
一般地,在基于电磁感应的短距离通信中,使用13.56兆赫兹的频率的发射载波。在使用具有不同频率的发射载波(例如,从振荡器63中输送的具有13.94兆赫兹±500ppm的频率的发射载波)时,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23和无触点IC卡之间的有效通信范围变得更短。在蜂窝电话功能块41不实施通信时,通过使用具有13.56兆赫兹的频率的发射载波(来自振荡器62的发射载波),可以使在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和无触点IC卡之间的有效通信范围变得更短的周期最小。
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在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中提供了多个振荡器,根据蜂窝电话功能块41的状态在其间切换这些振荡器以控制发射载波频率。然而,通过各种其它的设置可以控制发射载波频率。
附图7所示为锁相环(PLL)电路71的实例结构的方块图。通过在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中提供在附图7所示的结构设置根据蜂窝电话功能块41的状态也可以控制发射载波频率。
更具体地说,通常安装在能够计时的器件(比如蜂窝电话1)上用于实时时钟的振荡器的输出信号(32.768千赫兹)用作参考时钟,并将从控制器51中输出的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用作PLL电路71的频分设置数据。
压控振荡器81根据通过积分器84施加给控制端的电压连续地改变它的振荡频率,并将振荡信号输出给分频器82。分频器82根据从CPU 18中输送的分频设置数据对压控振荡器81的输出进行分频并将所得的信号输出给相位比较器83。
相位比较器83检测在参考时钟和从分频器82中输入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将表示相位差的相位差分量以脉冲相位差信号的形式输出给积分器84。
积分器84(环路滤波器)转换相位差信号(截掉高频分量)并将所得的信号输出给压控振荡器81。
因此,通过由压控振荡器81、分频器82、相位比较器83和积分器84所形成的反馈环路产生的压控振荡器81的输出信号可由下式(11)表达:
(输出信号的频率)=(参考时钟)×(分频数)  (11)
即,由于控制器51控制在分频器82中设定的分频数,因此可以以参考时钟分辨率的步长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因此,通过使用由此产生的输出信号作为发射载波,允许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42实施通信而不影响由蜂窝电话功能块41所使用的无线信道。
作为参考时钟,可以使用用于计时的实时时钟或者在蜂窝电话功能块41中产生的时钟。
在一种变型结构中,在发射载波产生单元52中提供在附图8中所示的发射载波产生电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蜂窝电话功能块41的通信状态根据从控制器51中输出的信号(发射载波频率切换信号)通过场效应晶体管(FET)101,改变电容器102的电容(振荡器103的负载电容),由此控制从逻辑非门104中输出的发射载波的频率。显然,在附图8中所示的发射载波产生电路中,通过控制施加给变容二极管的电压可以改变振荡器103的负载电容,由此控制发射载波的频率。
在上文所描述的发明内容中,蜂窝电话1包括基于PDC远程通信系统实施通信的蜂窝电话功能块和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或者包括基于IMT-2000 DS-CDMA系统实施通信的蜂窝电话功能块和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然而,并不限于这些,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包括基于专用通信标准实施通信的多个功能块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各种装置,例如包括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的无线电或者具有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的功能的蜂窝电话,它包括基于IEEE(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802.11a或802.11b实施通信的功能块或基于Bluetooth实施通信的功能块。
还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通信块的状态切换无触点-IC-卡-读取器/写入器功能块或其它的通信块的发射载波频率以使通过这些块的通信彼此不相互干扰。
上文所描述的处理系列可以以硬件或软件执行。
在通过软件执行该处理系列时,构成该软件的程序通过网络或记录媒体安装在嵌入在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中或通用计算机等中,这些计算机通过安装在其上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
如在附图1中所示,该记录媒体可以是在其上记录程序的包装媒体,从主设备单元分别发布它以给用户提供该程序,比如磁盘25(包括软盘)、光盘26(包括只读光盘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27(包括小型盘(MD))或半导体存储器28。可替换的是,记录媒体可以是在其上记录程序的并在主设备单元中事先包括并发布的ROM 19等。
根据本发明,确定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程序的步骤可以包括并行或单个地执行的处理以及以上文所述的顺序执行的处理。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
发射装置,用于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
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电磁波的载波频率是否落在一个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是由于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波造成的;和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落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以使由所述发射装置通过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所述电磁干扰波的频率不落在所述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产生不同频率的多个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选择多个产生装置中的一个产生装置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改变该谐振频率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负载电容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改变该负载电容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使用接收装置所使用的时钟或用于计时的实时时钟作为锁相环电路的参考时钟并通过设定锁相环电路的分频数而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在第一载波频率的值在第二载波频率的整数倍的附近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在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实施通信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由所述的控制装置来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8.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
发射装置,用于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
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由所述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电磁波的载波频率是否落在一个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是由于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波造成的;和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落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以使由所述发射装置通过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所述电磁干扰波的频率不落在所述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产生不同频率的多个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选择多个产生装置中的一个产生装置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改变该谐振频率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振荡器的负载电容的变化产生不同频率的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改变该负载电容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使用接收装置所使用的时钟或用于计时的实时时钟作为锁相环电路的参考时钟并通过设定锁相环电路的分频数而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在第一载波频率的值在第二载波频率的整数倍的附近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装置确定在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实施通信时电磁干扰波降低了对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并由所述的控制装置来控制第二载波频率。
1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具有基于第一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一载波频率的第一电磁波;
发射步骤,发射具有基于第二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第二载波频率的第二电磁波;
确定步骤,确定由所述接收步骤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电磁波的载波频率是否落在一个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是由于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波造成的;和
控制步骤,当所述的确定步骤确定所述第一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落在所述预定频率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波的所述载波频率,以使由所述发射步骤通过发射所述第二电磁波所产生的所述电磁干扰波的频率不落在所述的预定频率范围内。
CNB2003101025065A 2002-10-22 2003-10-21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1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6810/2002 2002-10-22
JP2002306810A JP3800331B2 (ja) 2002-10-22 2002-10-22 無線通信回路、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7921A CN1497921A (zh) 2004-05-19
CN100344139C true CN100344139C (zh) 2007-10-17

Family

ID=32064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25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139C (zh) 2002-10-22 2003-10-21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31662B2 (zh)
EP (1) EP1413979B1 (zh)
JP (1) JP3800331B2 (zh)
CN (1) CN100344139C (zh)
DE (1) DE60304299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5879B (fi) 2003-03-07 2005-07-29 Nokia Corp Kanavan valinta langattoma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7796949B2 (en) * 2004-05-21 2010-09-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switching method,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switching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US7715889B2 (en) * 2004-07-29 2010-05-11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6203545A (ja) * 2005-01-20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4367349B2 (ja) * 2005-01-31 2009-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37780A (ja) 2005-02-23 2006-09-07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放送通信連携制御装置および放送通信連携制御方法
US7729660B2 (en) * 2005-04-15 2010-06-0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mounting same, and information apparatus
DE602006007697D1 (de) * 2005-04-28 2009-08-20 Nxp Bv Schaltung für ein kommunikations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übertragung
WO2006128948A1 (en) * 2005-05-31 2006-12-07 Nokia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KR100728636B1 (ko) * 2005-08-09 2007-06-15 (주)한창시스템 다양한 보안 모듈을 지원하는 보안 nfc 통신 장치 및방법
US11201500B2 (en) 2006-01-31 2021-12-14 Mojo Mobility, Inc. Efficiencies and flexibilities in inductive (wireless) charging
US8169185B2 (en) 2006-01-31 2012-05-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s
US7952322B2 (en) 2006-01-31 2011-05-31 Mojo Mobility, Inc. Inductive power source and charging system
WO2007096683A1 (en) * 2006-02-20 2007-08-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at a radio receiver device caused by several radio transmitter devices
WO2007099411A1 (en) * 2006-02-28 2007-09-07 Nokia Corporation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US11329511B2 (en) 2006-06-01 2022-05-10 Mojo Mobility Inc. Power source, charging system, and inductive receiver for mobile devices
US7948208B2 (en) 2006-06-01 2011-05-24 Mojo Mobility, Inc. Power source, charging system, and inductive receiver for mobile devices
US20080146150A1 (en) * 2006-12-18 2008-06-19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Fi SiP module
WO2008123456A1 (ja) * 2007-03-29 2008-10-16 Kyocera Corporation 携帯無線機
JP4548473B2 (ja) 2007-10-29 2010-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8085070B2 (en) * 2007-12-20 2011-12-27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Overclocking with phase selection
US8027673B2 (en) 2008-02-04 2011-09-2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Desense with adaptive control
US20110050164A1 (en) 2008-05-07 2011-03-03 Afshin Partovi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ductive charging, and improvements and uses thereof
JP5150369B2 (ja) * 2008-05-28 2013-02-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EP2580844A4 (en) 2010-06-11 2016-05-25 Mojo Mobility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SUPPORTING INTEROPERABILITY AND MULTIPOLAR MAGNETS FOR USE WITH THIS SYSTEM
US11342777B2 (en) 2011-01-18 2022-05-24 Mojo Mobility, Inc. Powering and/or charging with more than one protocol
US9496732B2 (en) 2011-01-18 2016-11-15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178369B2 (en) 2011-01-18 2015-11-03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ositioning freedom, and support of different voltages, protocols, and power levels in a wireless power system
US10115520B2 (en) 2011-01-18 2018-10-30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722447B2 (en) 2012-03-21 2017-08-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or powering devices, such as robots, electric vehicles, or other mobile devices or equipment
US20130271069A1 (en) 2012-03-21 2013-10-17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837846B2 (en) 2013-04-12 2017-12-05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or charging receivers or devices having small surface areas or volumes
EP3528175B1 (en) * 2018-02-15 2021-06-09 Nxp B.V. Clock-stop frequency adjustment for a transponder
KR102427572B1 (ko) * 2018-06-18 2022-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위치를 통해 복수개의 반송파 주파수를 이용한 반송파 집적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1444485B2 (en) 2019-02-05 2022-09-13 Mojo Mobility, Inc.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with charging electronics physically separated from charging coi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005A (zh) * 1999-05-25 2000-1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358043A (zh) * 2000-12-11 2002-07-10 陆征军 一种手机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9516A (ja) * 1994-11-08 1996-05-31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EP0828360A1 (de) * 1996-09-04 1998-03-11 Micronas Intermetall GmbH Taktgenerator zur Erzeugung eines störstrahlarmen Systemtaktes
SG55266A1 (en) * 1997-01-15 1999-04-2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tuner receiver
CA2294721C (en) 1997-06-16 2006-02-14 Swisscom Ag Chip card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external device and a chip card
JP3241672B2 (ja) * 1998-07-31 2001-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干渉波検出装置及び干渉波検出方法
US6737904B1 (en) * 1999-11-12 2004-05-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lock circuit, GSM phone,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6351236B1 (en) 2000-04-25 2002-02-26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Combined GPS and CDMA in a mobile transceiver
JP2004527026A (ja) 2001-01-12 2004-09-02 ヒョン ス カン 非接触式電子カード
EP1378055B1 (en) * 2001-02-16 2012-04-11 Cubic Corporation Power oscillator for control of waveshape and amplitude
KR100377928B1 (ko) * 2001-05-11 200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단말기에 장착된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장치에서의신호간섭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KR100374648B1 (ko) * 2001-06-28 2003-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파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위상동기루프회로 및 그의제어방법
US6647052B2 (en) * 2001-12-26 2003-11-11 Dell Products L.P. Advanced spread spectrum clock generation technique for EMI reduction of multiple clock sources
US7305020B2 (en) * 2002-02-04 2007-12-04 Vizion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005A (zh) * 1999-05-25 2000-1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358043A (zh) * 2000-12-11 2002-07-10 陆征军 一种手机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21739A1 (en) 2004-06-24
EP1413979B1 (en) 2006-03-29
DE60304299T2 (de) 2006-12-21
DE60304299D1 (de) 2006-05-18
JP2004146910A (ja) 2004-05-20
EP1413979A1 (en) 2004-04-28
JP3800331B2 (ja) 2006-07-26
CN1497921A (zh) 2004-05-19
US7031662B2 (en) 2006-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4139C (zh) 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终端和方法
CN1114326C (zh) 双模通信装置和方法
US81755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integrated clock generation for bluetooth and FM transmit and FM receive functions
CN1881821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749C (zh) 来话呼叫系统
CN1747343A (zh) 多波段无线收发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248427C (zh) 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CN1802835A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及程序
CN1498009A (zh) 无线通信终端
CN1149711C (zh) 自适应阵列装置
CN1801809A (zh) 一种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126412C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的通信系统、来话呼叫系统及来话呼叫通知装置
CN1694367A (zh) 无线通信终端和天线切换控制方法
CN1578175A (zh) 多模式无线终端及无线收发部
CN1663136A (zh) 多模式rf通信装置
CN1976254A (zh) 射频信号处理设备和装配有该设备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290271C (zh) 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185703A (zh) 多模式自适应电话机
CN1555616A (zh) 无线终端装置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989776A (zh) 在蜂窝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直接的移动台到移动台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756401A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接收方法
CN1220564A (zh) 双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及其供电装置和射频信号放大装置
CN1187940C (zh) 定义脉冲函数的方法及采用此方法的设备
CN1559107A (zh) 双频带通信无线装置及其本机振荡信号生成方法
CN1315353C (zh) 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