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1592C - 冷却衣服 - Google Patents

冷却衣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1592C
CN100421592C CNB028292944A CN02829294A CN100421592C CN 100421592 C CN100421592 C CN 100421592C CN B028292944 A CNB028292944 A CN B028292944A CN 02829294 A CN02829294 A CN 02829294A CN 100421592 C CN100421592 C CN 1004215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entioned
fabric part
cooling clothes
f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29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8656A (zh
Inventor
市谷弘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8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8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5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5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2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orced air circu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耗电力小、结构简单、穿着舒适的冷却衣服。衣料部(10a)的上部使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衣料部(10a)的上部之外的部分使用实际上没有空气泄漏的原材料。在衣料部(10a)的里面衣料部(10a)和内衣之间形成空气通路。在衣料部(10a)的下部设置用于将上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的空气流出部(50a)。在与空气流出部(50a)相对应的衣料部(10a)的里面位置上设置强制地在上述空气通路内产生空气流动的风扇。通过在风扇的作用下将外部的空气从衣料部(10a)的上部取入空气通路内,并使该空气在空气通路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而冷却身体。

Description

冷却衣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使在高温的环境下也能够舒适地穿着的冷却衣服。
背景技术
在夏天等炎热的季节,作为消暑的方式,现在广泛采用的是空气调节器。这是由于直接冷却房间的空气而在消暑这一点上非常有效。
但是,空气调节器是高价的装置,虽然住户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尚未普及到一家住户的各房间的程度。而且,由于空气调节器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所以由于空气调节器的普及社会整体的电力消耗也增加,而且在发电的很大比例是化工燃料的现状下,因空气调节器的普及将导致地球整体的温暖化。而且,空气调节器由于冷却房间的空气,还要考虑因过冷而有损健康的问题。
因此,如果有即使在炎热的季节也能够以小的消耗电力舒适地穿着的衣服的方案,则能够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背景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耗电力小、结构简单、穿着舒适的冷却衣服。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冷却衣服的特征是,包括:设置在衣料部上,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上述衣料部内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入部;设置在上述衣料部上,用于将衣料部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出部;通过将空气从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排出到外部,强制地在上述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的一个或多个送风机构;设置成覆盖与上述身体或内衣对向一侧的上述送风机构的表面,用于在上述送风机构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确保一定间隔的一个或多个间隔保持机构;向上述送风机构供应电力的电源机构;以及用于防止在上述衣料部与上述身体或内衣之间流动的空气从上述衣料部的下端泄漏到外部的空气泄漏防止机构;
通过上述送风机构将外部的空气从上述空气流入部取入到上述衣料部内,并使取入的空气在上述空间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上述空间内流动的空气接触,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而冷却身体。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冷却衣服的特征是,包括:设置在衣料部的下部,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上述衣料部内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入部;设置在上述衣料部的上部,用于将衣料部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出部;通过将外部的空气送入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中,强制地在上述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的一个或多个侧流风扇;向上述送风机构供应电力的电源机构;以及用于防止在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流动的空气从上述衣料部的下端泄漏到外部的空气泄漏防止机构;
通过上述侧流风扇将外部的空气从上述空气流入部取入到上述衣料部内,并使取入的空气在上述空间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上述空间内流动的空气接触,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而冷却身体。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冷却衣服的特征是,包括:设置在衣料部上,用于将衣料部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或者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上述衣料部内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通口;设置在与上述空气流通口相对应的上述衣料部的位置上,强制地在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的一个或多个送风机构;向上述送风机构供应电力的电源机构;以及经由上述空间位于与上述空气流通口相反一侧的上述衣料部的规定部位、并且是作为采用了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的部位的空气透过部位;
通过上述送风机构将外部的空气从上述空气流通口或上述空气透过部位取入上述空间内,并使取入的空气在上述空间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上述空间内流动的空气接触,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而冷却身体。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冷却衣服的特征是,包括:用于将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的分隔机构;设置在上述分隔机构上,用于强制地在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的一个或多个送风机构;向上述送风机构供应电力的电源机构;以及设置在上述衣料部的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方上,用于将上述空间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或将外部的空气取入上述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部;
通过上述送风机构将外部的空气从上述空气流通部或上述衣料部的端部取入上述空间内,并使取入的空气在上述空间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上述空间内流动的空气接触,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而冷却身体。
另外,「内衣」是指穿着在冷却衣服之内的衣类。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的示意主视图,图1(b)为冷却衣服的示意后视图。
图2(a)为冷却衣服中所采用的风扇的示意俯视图,图2(b)为风扇的示意侧视图,图2(c)为风扇的示意仰视图。
图3(a)冷却衣服中所采用的间隔保持机构的示意俯视图,图3(b)为间隔保持机构的脚部的示意放大俯视图。
图4为用于说明将风扇安装在衣料部上时的样子的附图。
图5为用于说明固定四个风扇的连接缆线的方法的附图。
图6为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上利用的冷却原理的附图。
图7为用于说明能够通过冷却衣服获得冷却效果的环境的曲线图。
图8为安装在空气流入部的侧流风扇的示意图。
图9为用于说明风扇的安装方法的其他例子的附图。
图10(a)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的示意主视图,图10(b)为冷却衣服的示意后视图。
图1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的附图。
图12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所采用的腰带的示意俯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变形例的腰带安装状态的示意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申请所涉及的发明的优选方式加以说明。
最初,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加以说明。图1(a)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的示意主视图,图1(b)为冷却衣服的示意后视图,图2(a)为冷却衣服中所采用的风扇的示意俯视图,图2(b)为风扇的示意侧视图,图2(c)为风扇的示意仰视图。图3(a)冷却衣服中所采用的间隔保持机构的示意俯视图,图3(b)为间隔保持机构的脚部的示意放大俯视图。图4为用于说明将风扇安装在衣料部上时的样子的附图。图5为用于说明固定四个风扇的连接缆线的方法的附图。
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如图1和图4所示,具备:衣料部10,三个空气流入部40,四个空气流出部50,四个风扇(送风机构)60,四个间隔保持机构80,电源箱90,以及空气泄漏防止机构(未图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这种冷却衣服适用于工作服,制服等下摆部分不掖在裤子中而穿着的衣服的情况加以说明。这种冷却衣服是一种长袖的衣服,制成由扣件将前面系住的方式。而且,这种冷却衣服穿着在内衣之外。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穿着在冷却衣服之内的衣类称为「内衣」。例如,若将衬衫穿着在冷却衣服之内,则在此将该衬衫称为「内衣」。
在第1实施方式中,穿着冷却衣服时作为将其前部系住的方式采用扣件。虽然也可采用纽扣或挂钩,但优选地采用扣件。这是由于扣件能够简单地开闭,而且在关闭扣件时空气几乎不会从其扣件的部分向外部泄漏的缘故。通过关闭扣件,衣料部10和内衣之间构成空气通路。即,空气通路是指因服装的形状,服装的材质,服装的大小,以及穿衣的方法等在衣料部和内衣之间大致确定的部位、或在身体的活动等而不定的部位形成的空间。当外部的空气强制地流入这种空气通路中时,虽然在场所上具有离散性,但在内衣和衣料部流动与身体大致平行的空气。而且,即使因场所不同而产生离散性,但当间隔较小时,通常空气的流速快,并且由于风通过身体的附近,所以反而存在冷却效果大的情况,因间隔的离散性而引起的冷却效果的差别不会太大。
在衣料部10的上端部附近形成有空气流入部40。这种空气流入部40的横宽具有充分的宽度。空气流入部40例如是通过将衣料部10的规定部分切除,在该切除部分上从衣料部10的里面一侧缝上网状的原材料41而形成的。这种网状的原材料41用于减小冷却衣服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外部的空气从空气流入部40流入空气通路内。在图1的例子中,空气流入部40是在衣料部40的上部前侧设置两个,在其后侧设置一个,共计设置三个。另外,领口或袖子的部分在广义上也可以认为是空气流入部。
另一方面,在与空气通路的下端部相对应的衣料部10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空气流出部50。这种空气流出部50也是与空气流入部40同样地形成的。即,例如是通过将衣料部10的规定部分切除,在该切除的部分上从衣料部10的里面一侧缝上网状的原材料51而形成的。这种网状的原材料51用于减小冷却衣服外观上的不协调感。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从空气流出部50向外部流出。空气流出部50的数量与风扇60的数量相同。在图1的例子中,空气流出部50是在衣料部10的下部前后各设置两个,共计设置四个。
四个风扇60用于在空气通路内强制地产生空气的流动,分别安装在与各空气流出部50相对应的衣料部10的里面的位置上。即,在衣料部10的下部前后各设置两个风扇60。该风扇60向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方向旋转。当使风扇60向该方向旋转时,空气通路内的压力降低,外部的空气从空气流入部40流入空气通路内。流入的空气在空气通路内沿着与体表大致平行、朝向下侧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当空气到达风扇60时,则被风扇60吸引而经由空气流出部50向外部排出。另外,即使是上述的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方式,由于衣服内外的压力差小,在使用通常的布料的衣服的情况下也不会因内外的压力差而而紧贴在内衣上。而且,即使衣料因局部的皱褶而衣料部和内衣接触,空气在接触部处不流通,若接触部的面积不太大,则温度、湿度仍迅速扩散。当然,可使用带腰部的衣料,或者在衣料部的形状上采取对策而主动地确保空间。但是,将产生设计上的问题或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使使用市售的普通衣料,也能够充分确保冷却所必须的通路。但是,当将富有伸缩性的原材料用于衣料时,由于衣料部和内衣紧贴而难以确保空间,所以是不希望的。
四个风扇60如图5所示,是并联连接的,其连接缆线69连接在电源箱90上。在电源箱90中收放有电池(电源机构)。该电池是向四个风扇60供应电力的电源。而且,在电源箱90上设置有使风扇60的驱动通、断的开关。在穿着冷却衣服时,电源箱90例如安装在裤子的腰带上。而且,也可以将电源箱90收放在设置在衣料部10上专用的口袋中。
作为电池,通常从经济的观点考虑而使用二次电池。但是,最好是使用燃料电池作为电池。这是由于燃料电池与二次电池相比形状较小,充电也并不麻烦的缘故。而且还认为燃料电池与衣服的适应性好。燃料电池因其特性而不适合于暂时流过大容量电流的情况,适用于缓缓流过一定电流情况。在冷却衣服的情况下,由于为了驱动风扇60而使用电池,所以没有过大的启动电流。
但是,燃料电池由于在发电时产生水蒸气,所以在作为冷却衣服上的电源而采用燃料电池的情况下,从燃料电池产生的水蒸气将打湿衣料部10。因此,燃料电池最好设置在衣料部10内空气流动性良好的部位。这样一来,由于能够与流动的空气一起将水蒸气排出到外部,所以能够防止衣料部10被水蒸气打湿。
而且,在衣料部10的里面规定位置(数处)上,如图5所示,设置有用于固定从各风扇60引出的连接缆线69的缆线固定机构15。作为缆线固定机构15,例如采用1cm×4cm的细长的尼龙搭链。这种尼龙搭链是A面和B面为一体。预先将该尼龙搭链的前端部缝在衣料部10的里面。而且通过用该尼龙搭链卷入连接缆线69,将尼龙搭链的后端部粘贴在其前端部上则能够固定连接缆线69。
风扇60如图2所示,具有框体部61,扇叶部71,回路部(未图示),以及尼龙搭链72。框体部61由圆筒状部件65,环状部件66,圆板状部件67,以及三个保持部件68构成。环状部件66设置在圆筒状部件65外侧面的规定位置上。圆板状部件67设置在圆筒状部件65的内部,由设置在圆筒状部件65内侧面上的三个保持部件68保持。这种框体部61采用塑料通过喷射成形一体地制造成。而且,圆筒状部件65的高度(风扇60的厚度)约为6mm。
扇叶部71和回路部配设在圆筒状部件65的内部,回路部安装在圆板状部件67上。回路部包括旋转马达(驱动机构),扇叶部71安装在该旋转马达的轴上。作为该扇叶部71,采用其直径例如为10mm~100mm的扇叶部。此时,扇叶部71的旋转轴大致与圆筒状部件65的中心轴平行,并大致垂直于环状部件66表面。这种风扇60要有某种程度的排气能力。例如,作为风扇60,若是驱动时能够使风扇60附近的衣料部10内外的空气压差最大为50Pa即可。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存在空气通路的阻力大的部分,所以优选地采用静压为5Pa以上的风扇。而且,在是通过风扇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排出的方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衣料的变形、向内衣的紧贴,优选地采用静压为150Pa以下的风扇。而且,虽然风扇60的风量越大则冷却效果越高,但优选地是所有的风扇60的风量总量至少是1升/秒。
另外,作为风扇60,优选地采用重量为40g以下的风扇。这是为了不使衣料部10因风扇60的重量而变形的缘故。而且,优选地是风扇60的噪音为40db[A]以下。
当使扇叶部71旋转时,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从圆筒状部件65的一个开口部向扇叶部71流入,经由扇叶部71从圆筒状部件65的另一个开口部排出到外部。风扇60与其大小相比风量大,适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但是,为了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取入圆筒状部件65内,必须要在圆筒状部件65的与内衣对向一侧的端面和内衣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间。通常,该空间的大小根据风扇60的直径决定。
尼龙搭链72粘接在环状部件66的里面。这种尼龙搭链72用于将风扇6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衣料部10上。当将这种尼龙搭链72作为A面时,B面的尼龙搭链16如图4所示,被缝在衣料部10里面的空气流出部50的周围部分上。通过贴合两个尼龙搭链72、16,风扇60被安装在空气流出部50的周围。因此,当穿着冷却衣服时,扇叶部71的旋转轴大致垂直于内衣的表面。另外,将作为尼龙搭链72的粘接部位的环状部件66的形状制成圆形是由于在将与该尼龙搭链72成对的尼龙搭链16安装在衣料部10上的情况下希望其安装面积尽可能小的缘故。
另一方面,在将风扇60从冷却衣服上取下的情况下,首先,将作为缆线固定机构15的尼龙搭链剥下,解除连接缆线69的固定状态。然后,将各风扇60的尼龙搭链72剥下,将四个风扇60从冷却衣服上取下。这样一来,无论是谁都能够容易地取下风扇60。另外,也可以取代用尼龙搭链72装卸风扇60,而是采用片状磁铁进行装卸。这样,通过装卸自如地构成风扇60和电源箱90,不仅能够容易地洗涤冷却衣服,而且还具有在风扇60损坏时可仅更换风扇60的优点。
而且,将风扇60设计成在将风扇60安装在空气流出部50的周围上时不使风扇60从空气流出部50的网状原材料51突出。即,如图2(b)所示,在风扇60的里面一侧上,将圆筒状部件65的端面和环状部件66之间的间隔d设计成是尼龙搭链72的厚度和设置在空气流出部50上的尼龙搭链的厚度之和。因此,如图4所示,在将风扇60安装在衣料部10上时,风扇60的端面位于与衣料部10的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因此,对于冷却衣服的穿着者来说,风扇60不会带来麻烦,而且冷却衣服外观上的不协调感也小。另外,通常将风扇60安装成风扇60的端面不会从衣料部10的表面向外侧突出大于5mm。
当驱动风扇60时,扇叶部71通常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因此,风扇60以一定的风量送出空气。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调整风量或者使风量时强时弱地送出空气,也即使风扇60进行所谓摆动送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为了改变扇叶部71的转速而使用可变电阻时电力会损失,所以优选地采用PWM(脉冲调宽控制)等调制方式,或者通过DC-CD变换器使电压变化。另外,还可以预先在冷却衣服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基于这种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或湿度控制扇叶部71的转速。
另外,当在室外作业中突然降雨时,虽然风扇60将被打湿,但作为这种对策,优选地在风扇60的回路部上实施防水加工。具体地说,作为这种防水加工,可考虑将树脂被覆在回路部上。
间隔保持机构80用于在风扇60和内衣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隔。当冷却衣服的穿着者进行作业或进行某种动作时,在内衣上总会产生皱褶。风扇60的上端(风扇60的与内衣对向一侧的端部)与内衣之间的间隔因其皱褶而变窄,空气难以流入风扇60。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保持机构80将抑制内衣的皱褶,起到确保空气流动的作用。
间隔保持机构80如图3(a)所示,具有主体部81和四个脚部82。这种间隔保持机构80的厚度约为0.3mm,作为其材料,采用了柔软并且具有弹性的塑料片材等。主体部81的外形大致为圆形,而且,在主体部81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在图3(a)的例子中,示出在主体部81上形成四个扇状的开口部,主体部81有环状部和位于其内部的交叉的两个线状部构成的情况。但是,必须要使上述开口部的大小为成为皱褶的内衣部分不能进入的程度。
脚部82如图3(b)所示,在其前端部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长的切口部82a,而且,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两个短的切口部82b。前者的切口部82a用于能够使脚部82的宽度变窄,后者的切口部82b用于固定脚部82。而且,如图2所示,在风扇60的环状部件66上形成有用于安装间隔保持机构80的四个安装部66a。这种安装部66a是从环状部件66的表面突出地形成的。而且,在各安装部66a上形成有用于插入脚部82的孔。
要将间隔保持机构80安装在风扇60上,首先将主体部81配置在与风扇60对向的位置上,用手按压一个脚部82的前端部,使其宽度变窄。这样,在该状态下将脚部82的前端部推入规定的安装部66a。这样一来,脚部82的两个切口部82b与安装部66a卡合,其脚部82被固定。同样,其他的三个脚部82也固定在各安装部66a上。如图4所示,间隔保持机构80安装成覆盖与内衣对向一侧的风扇60的表面。由于设置了间隔保持机构80,在内衣上出现皱褶时,由于间隔保持机构80的主体部81可包住成为皱褶的内衣的部分,所以能够在内衣和风扇60之间始终确保一定的间隔。
而且,由于间隔保持机构80具有弹性,当从外部推压时,能够很容易地沿着被推压的方向移动。因此,在间隔保持机构80抵接在内衣上的情况下,不会对穿着者带来间隔保持机构80较硬的感觉。而且,间隔保持机构80在被推压时很容易被压扁,而在从推压力下解脱出来时则立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实际上,作为间隔保持机构80,若采用具有非常弱的弹力的结构则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在穿着者穿着冷却衣服坐在椅子上,冷却衣服的后背中部被椅子的靠背推压的情况下,间隔保持机构80被压扁,其主体部81与风扇60的上端相接。这样,由于间隔保持机构80在其弹力的作用下被压扁,所以不会对穿着者带来凹凸不平的感觉。但是,在间隔保持机构80的主体部81与风扇60的上端相接的状态下,由于空气不能够流入风扇60,所以后背的冷却效果不太有效。
而且,间隔保持机构80具备防止成为皱褶的部分妨碍空气的流动的作用,并且具备与内衣相接、确保风扇60附近的空气通路的作为隔离件的作用。为了使间隔保持机构80起到作为隔离件的作用,在风扇60为实用的尺寸的情况下,要使间隔保持机构80的主体部81和与其对向一侧的风扇60的上端的距离至少为大约2mm。这是由于当使该距离小于2mm时,流通的空气承受的阻力增大,风量降低的缘故。
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的风扇60,将以西洛克风扇为代表的侧流风扇用作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侧流风扇是将从扇叶的轴向吸入的空气向扇叶的外周方向放射状送出的风扇。在将侧流风扇用作冷却衣服的情况下,将空气流入部设置在衣料部的下部,将空气流出部设置在衣料部的上部,将侧流风扇安装在与空气流入部相对应的衣料部10的里面的位置上。图8表示安装在空气流入部上的侧流风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侧流风扇60从空气流入部40吸入的空气从侧流风扇600的侧面放射状地向空气通路内送出,通过空气通路内而从空气流出部排出到外部。特别是,作为侧流风扇600,如果使用具有某种厚度的风扇,则在风扇的周边必定在衣料和内衣之间形成空间,能够降低空气阻力。而且,在使用侧流风扇的情况下,由于侧流风扇的压力较高,使用具有即使空气通路内的空气阻力大,也容易使空气流动的优点。
以下,对衣料部10的原材料加以说明。作为衣料部10的原材料,例如采用羽绒夹克的面料等中使用的高密度布。高密度布是以比通常的布高的密度织成的。如以下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由于通过使被身体加温而潮湿的空气在空气通路内流通,并从空气流出部50排出而不与外气隔绝地置换这种空气,所以要使空气在空气通路内流通的中途不从衣料部10泄漏。高密度布由于纱的密度高而从纱之间向外部泄漏的空气量非常少,几乎所有的空气都通过空气通路而到达空气流出部50并从此处向外部排出。因此,最好将高密度布用作衣料部10的原材料。而且,由于高密度布仍然是一种布,所以具有在脏污的情况下可容易地用家庭的洗衣机进行洗涤的优点。这种高密度布是为了各种目的而制成的,能够便宜地得到。另外,虽然希望高密度布的空气流通性不好,但具体地说,作为高密度布,需要在施加了5Pa压力时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该高密度布的空气的体积在5cc/cm2/sec以下。
而且,作为衣料部10的原材料,不仅是高密度布,只要是实际上空气不泄漏的布,则可以采用任何原材料。特别是,在进行具有污染的作业时使用冷却衣服的情况下,作为衣料部10的原材料,优选地采用表面光滑的乙烯树脂或尼龙等没有吸水性或进行了防水加工的原材料。这是为了容易地去掉附着在衣料部10上的污垢。而且是当采用具有吸水性的原材料作为衣料部10的原材料时,在衣料部10被雨水等打湿时,在空气通路内流通的空气用于使衣料部10吸收的水分蒸发,而来自身体的汗液将不能够有效地蒸发的缘故。因此,污垢不会渗入衣料部10中,而且能够简单地去掉污垢。而且,当将具有吸水性的原材料用作衣料部时,与被汗液湿润的内衣接触,衣料部也湿润,即使活动身体,内衣也难以与衣料部分离。而且,即使内衣与衣料部分离而空气流通,衣料一侧的汗液的蒸发对身体的冷却也不太有效。虽然没有吸水性的原材料透气性差,冷却衣服内的湿气不能够通过该原材料而向外部发散,但由于湿气在风扇60的作用下与空气一起通过空气通路内向外部排出,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另外,在冷却衣服主要是在室外作业时穿着的情况下,希望在衣料部10的表面上实施热线反射处理。
但是,冷却衣服的下端是开放的,在衣料部10和内衣之间流通的空气有可能从衣料部10的下侧泄漏,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冷却衣服上设置空气泄漏防止机构。例如,在冷却衣服的下摆部分预先装入橡胶,通过该橡胶使下摆的部分收缩,从而使冷却衣服的下摆部分与操作者的身体紧贴即可。而且,也可以通过纽扣或腰带使冷却衣服的下摆部分与操作者的身体紧贴。另外,还可以制作将风扇设置在衣料部的中央部附近,不仅在衣料部的上部、而且在其下部也设置了空气流入部的冷却衣服。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上述空气泄漏防止机构。
而且,在制作这种冷却衣服的情况下,最好是使风扇60、电源箱90组件化而进行制作。这样一来,即使在将冷却衣服适用于工作服之外的衣服上也能够容易地制作冷却衣服。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上利用的冷却原理加以说明。图6为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上利用的冷却原理的附图。在图6(a)中,当人A居住在温度为30℃的房间中时,用等温曲线(虚线)示意地表示人A周围的温度分布。作为恒温动物的人A的体温大致是一定的,当该温度为36℃,假定房间的空气中没有大的对流的情况下,则如图6(a)所示,人A的附近温度最高,随着与人的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接近30℃。
图6(b)为用等温曲线示意地表示人A居住在室温为20℃的房间时的温度分布的附图。如将图6(b)与图6(a)相比可知的那样,图6(b)的情况与图6(a)的情况相比,等温曲线彼此的间隔较密。换句话说,图6(b)的情况与图6(a)的情况相比温度梯度大。温度梯度的大小将左右放出的热量,对人的感温带来大的影响。即,人是温度梯度越大则感到越热或越冷。
着眼于这一点,在第1实施方式中,强制地增大人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这样一来,人感觉凉爽和舒适。图6(c)表示在室温为30℃的房间中人A穿着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时的温度分布。在图6(c)的情况下的室温虽然与图6(a)的情况相同,但人穿着冷却衣服,在其冷却衣服的空气通路内持续流动与室温相同的30℃的空气,从而30℃的等温曲线位于稍稍离开人A的身体的位置。因此,从人A的身体表面朝向周围的温度梯度非常大,若仅考虑人A和冷却衣服之间的温度梯度,则类似于图6(b)的情况。
通过穿着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使空气在空气通路内流动,使距人体表面比较近的部分的温度为低于体温的温度,能够在人体表面的附近实现大的温度梯度。由于这种大的温度梯度,从人体表面发出的热很容易向温度低的冷却衣服一侧辐射,而且尽早地被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吸收。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上,仅通过使空气在风扇60的作用下在空气通路内流通,穿着者即可感到凉爽。
如上所述,虽然人体表面附近的大的温度梯度产生大的冷却效果,但对于湿度也可适用。即,在热天时,人体表面附近的湿度约为100%。此时,通过在人体表面附近形成外气湿度层,能够在人体表面附近实现大的湿度梯度。通过这种大的湿度梯度,促进汗液的蒸发,能够使人感到凉爽。
在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上是使空气在作为衣料部10和内衣之间的空间的空气通路中流动。虽然出汗,在汗液并未太多地被内衣吸收的状况下,由于内衣使水蒸气通过,所以汗液穿过内衣而进入衣料部10和内衣之间的空间中。而且,水蒸气很容易被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带到外部,通过出汗产生的汽化热的吸收,人体被直接降温。即,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接触而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冷却身体。
而且,在出汗很多,汗液的大部分被内衣吸收的状况下,由于被内衣吸收的汗液通过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带到外部,所以汗液的蒸发量特别多。因此,内衣的表面温度降低很多。例如,在室温为30℃时,若在湿润的内衣表面附近流过温度与室温相同空气,则内衣的表面温度约从室温降低3℃~5℃。特别是,若内衣与身体紧贴,则由于在身体和内衣之间存在水分,而且湿润的内衣的热阻与干燥的内衣的热阻相比非常小,所以在身体的表面附近产生大的温度差,穿着者将感到冷。因此,人类通过生来的体温自动调节功能,穿着者不会出过多的汗,能够感到非常凉爽。
这样一来,在出汗的状况下,由于人体表面附近温度梯度增加,同时湿度梯度也增加,所以穿着者可进一步感到凉爽,能够舒适地穿着。
以下,对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获得冷却效果的环境加以说明。图7为用于说明可通过冷却衣服获得冷却效果的环境的曲线图。在图7中,纵轴表示湿度,横轴表示温度。左侧的曲线S1表示湿球温度为30℃的曲线。正中间的曲线S2表示湿气温度为33℃的曲线,右侧的曲线S3表示湿温度为36℃的曲线。另外,这种曲线图是在具有充分的风量的环境下得到的,在此,示意地表示其结果。
从上述的冷却原理可知,在来自身体的汗液不能蒸发的环境下,即便使用冷却衣服也得不到其冷却效果。因此,从理论上说,认为图7中将右侧的曲线S3作为边界,在与其右侧的区域相对应的环境下,冷却衣服的冷却效果几乎没有。而且,即使在由右侧的曲线S3和正中间的曲线S2包围的区域相对应的环境下,由于来自身体的汗液基本上不能够蒸发,所以不能期待冷却衣服有太大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与由正中间的曲线S2和左侧的曲线S1包围的区域相对应的环境下,由于来自身体的汗液能够蒸发,所以可获得冷却衣服的冷却效果。而且,在将左侧的曲线S1作为边界,与其左侧的区域相对应的环境下,由于来自身体的汗液能够充分地蒸发,所以可认为充分地获得了冷却衣服的冷却效果。将正中间的曲线S2作为边界,其左侧的环境是人类通常的生活环境。因此,从理论上说,可认为即使将这种冷却衣服用在非日常的环境之外的任何环境下,也能够获得冷却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中,由于通过风扇的作用在空气通路内强制地产生空气的流动,从而空气在衣料部和人体之间与体表大致平行地流动,所以能够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因此,仅通过穿着这种冷却衣服,穿着者即可获得凉爽和舒适感。而且,在出汗的状况下,由于通过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将汗液带到外部,所以能够通过出汗形成的汽化热的吸收而直接冷却身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特别是,由于通过设置空气泄漏防止机构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衣料部和内衣之间流动的空气从衣料部的下端向外部泄漏,所以,冷却效果不会因这种空气的泄漏而降低。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中,由于通过将间隔保持机构设置成覆盖与内衣对向一侧的风扇的表面,能够在风扇和内衣之间确保空气通路,同时能够防止因成为皱褶的部分而堵塞风扇的上端,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冷却效果降低这种事态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冷却衣服穿着在内衣之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例如将冷却衣服直接穿着在身体上。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由扣件开闭冷却衣服的前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例如采用尼龙搭链开闭冷却衣服的前部。而且,这种冷却衣服也适用于由扣件等开闭后部的类型的衣服,或者前后部均不打开而从头上套穿的类型的衣服。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对采用尼龙搭链将风扇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衣料部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衣料部上。图9为用于说明风扇的安装方法的其他例子的附图。在这种方法中,在衣料部的里面空气流出部的周围部分缝上图9(a)所示的风扇保持部(保持机构)160。该风扇保持部160的形状为大致的圆环状,其内圆的直径与风扇60的圆筒状部件65的直径大致相同。而且,在风扇保持部160上形成有两个卡止爪161。另一方面,作为风扇60,虽然与图2所示的风扇大致相同,但在以下的两点上不同。即,第一不同之处是在风扇60上不设置尼龙搭链,第二不同之处是如图9(b)所示,在风扇60的环状部件66上形成两个切口部66b。首先,将风扇60的切口部66b和风扇保持部160的卡止爪161的位置对准,使风扇60抵接在风扇保持部160上。然后,通过使风扇60绕扇叶部71的中心轴旋转,使位于切口部66的周边上的环状部件66的一部分与卡止爪161卡合。这样一来将如图9(c)所示,风扇60被安装在风扇保持部160上。另外,也可以取代将风扇保持部160缝在衣料部上,而将其粘接在衣料部上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冷却衣服上设置了四个风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风扇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风扇。同样地,对于空气流入部、空气流出部也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空气流入部,而且,也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空气流出部。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从一个电源箱向四个风扇供应电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例如通过按照各风扇分别安装电力供应用的电源或控制回路,从而实现冷却衣服的内部无连线化。通过实现风扇的无缆线化,例如能够在穿着冷却衣服的状态下容易地装卸各风扇,并容易地进行二次电池的更换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进而通过在各风扇上设置接收回路,通过无线从外部的发送机构向接收回路输送信号,从而对风扇的通·断或强弱进行切换。在此,作为发送机构,优选地使用可放入衣袋的尺寸·形状的发送机构,例如钢笔形状的发送机构。而且,也可以将其发送功能组装在便携式电话等中。这样一来,为了防止混信,接收回路优选地至少具有1000个固有的通讯识别码。而且,在将电源机构共用于所有的风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电源机构上安装控制回路、接收回路以及通讯识别码解读回路。另外,在例如冷却衣服的穿着者不移动而在确定的作业场所等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商用电源向风扇供应电力。或者一边用商用电源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一边使用冷却衣服。另外,上述的控制回路是控制风扇的通·断或者控制扇叶部的转速的控制回路。虽然通过控制回路例如按每个风扇进行风扇的驱动控制,但也可以将四个风扇分成多个组,按每个组进行风扇的驱动控制。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是内衣的一部分采用例如被称为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制的伸缩性原材料。因此,能够防止内衣和身体紧贴而冷却效果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是内衣采用具有吸水性的原材料。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0(a)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的示意主视图,图10(b)为该冷却衣服的示意后视图。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如图10所示,具备:衣料部10a,两个空气流出部(空气流通口)50a,两个风扇(送风机构)60,两个间隔保持机构80,电源箱90,以及空气泄漏防止机构(未图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这种冷却衣服适用于衬衫等下摆的部分掖在裤子或裙子中穿着的衣服的情况加以说明。因此,衣料部10a的下摆部分要长到一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将衣料部10的下摆部分掖在裤子等中相当于空气泄漏防止机构。而且,这种冷却衣服是半袖的衣服,通过纽扣系住前面。而且,这种冷却衣服穿着在内衣之外。
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冷却衣服适用于衬衫,所以作为系住其前部的方式采用了纽扣。在采用纽扣的情况下,空气有可能从上下相邻的纽扣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泄漏。为了防止这种空气泄漏,例如可考虑扩大衬衫前部的重合部的宽度。而且也可以增加纽扣的数量,减小纽扣之间的间隔。另外,还可以在衬衫前部的重合部上安装尼龙搭链或扣件等,同时为了在外观上仍象衬衫而设置妆饰用的纽扣。
两个空气流出部50a形成在与后背对应的位置的下端部相对应的衣料部10a的规定位置上。具体地说,两个空气流出部50a分别位于从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位置,形成在衣料部10a的下部。这种空气流出部50a是例如将衣料部10a的规定部分切开,从衣料部10a的里面一侧将网状的原材料51缝在其切开的部分上而形成的。
两个风扇60用于在空气通路内强制地产生空气的流动,安装在与个空气流出部50a相对应的衣料部10a里面的位置上。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两个风扇60安装在从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衣料部10a的位置上,所以冷却衣服的穿着者的手腕不会不经意地碰到风扇60而与风扇60冲突。而且,电源箱90是向两个风扇60供应电力的电源。另外,风扇60以及电源箱90的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而且,间隔保持机构80用于在风扇60和内衣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隔,其构造·功能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以下,对衣料部10a的原材料加以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衣料部10a的上部和除此之外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原材料。即,在衣料部10a的上部使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在衣料部10a的上部之外的部分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采用实际上空气不泄漏的原材料。因此,外部的空气能够从衣料部10a的上部流入空气通路内。在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未象第1实施方式那样将衣料部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空气流入部,但衣料部10a的上部代之起到空气流入部的作用。将这样起到空气流入部的作用的衣料部10a的上部、采用了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的部位也称为「空气透过部位」。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如将从肩部到其下侧约5cm的衣料部10的部分作为空气透过部位。而且,最好在空气透过部位上实施防水处理。这是由于在不实施这种处理的情况下,当空气透过部位被水打湿时,该部位的空气流通性显著降低的缘故。
而且,作为空气透过部位上使用的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最好在衣料部10a上不使用一看就知空气透过部位和除此之外的部分不同的原材料。这是为了减少冷却衣服外观上的不协调感。例如,内衣过透明而可看到那样疏稀编织的网状原材料虽然作为空气透过部位使用的原材料并不合适,但只要是具有一定密度地编织的原材料则可使用。因此,在外部的空气从空气透过部位流入空气通路内时,从该空气透过部位上使用的原材料承受一定程度的阻力。因此,为了将充足的量的空气取入空气通路内,最好增大空气透过部位的面积。
以下,对这种衣料部10a所要求的空气流通性加以说明。
作为表示衣料部10a的空气流通性的定量的物理量,取为在5Pa(约0.5mmH2O)的压力施加在衣料部10a上时,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该衣料部10a的空气的体积(cc/cm2/sec)。为了在冷却衣服穿着时获得良好的冷却效果,在起到空气流入部的作用的衣料部10a的空气透过部位上必须要取入充足的量的空气。另一方面,在衣料部10a的空气透过部位之外的部位、例如风扇60的附近等上要使空气基本上不泄漏。本发明者等进行的实验的结果表明,若采用通过与空气透过部位相对应的衣料部10a的空气量至少为2cc/cm2/sec,通过与空气透过部位之外的部位相对应的衣料部10a的空气量最多为1cc/cm2/sec的衣料部10,则能够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
虽然因使用的风扇的压力、空气通路的空气阻力等透过性的绝对值不同,但通常最好是使通过与空气透过部位相对应的衣料部10a的空气量比通过与空气透过部位之外的部位相对应衣料部10a的空气量大3倍以上。
另外,也可以安装衬里,从而防止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从衣料部10a的上部之外的部分泄漏到外部。例如,在衬里31上与衣料部10a的上部相对应的部位上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在与衣料部10a的上部之外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上采用实际上空气泄漏少的原材料。而且,在衣料部10a上所有的部位上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这样一来,可从衣料部10a的上部(空气透过部位)将充足的量的空气取入空气通路内,能够使空气基本上不从衣料部10a的上部之外的部分泄漏到外部。这样,通过由衬里31控制经由衣料部10a流入或流出的空气的量,能够对所有的衣料部10a采用相同的布料,并能够使衣料部10a的外观良好,同时由于与由衣料部10a控制空气透过性相比由衬里31控制价格低廉,所以具有能够抑制冷却衣服的制造成本的优点。
在此,作为这种具有两种性质的衬里31的制作方法,例如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即,首先,准备整体上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而且,对该原材料上与衣料部10a的上部之外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用实际上空气泄露少的原材料、例如塑料薄膜等叠层。特别是在衣料部10a上与裤子的腰带等附近相对应的外部那样空气的流动小的部位上,最好采用具有高透湿性的薄膜。这样一来,能够使空气实际上不从与塑料薄膜等叠层的部位泄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作衬里31。另外,这种方法也非常适用于由衣料部10a控制空气流通性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中,由于是利用衣料部的原材料将空气取入空气通路内,而且分别在从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衣料部的位置上设置两个空气流出部,所以当从正面观察该冷却衣服时看不见风扇,与普通的衬衫完全相同。与普通的衬衫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从左右的肋部象后背偏离的衣料部的位置上设置了两个空气流出部。因此,即使穿着冷却衣服,也几乎没有外观上的不协调感。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从衣料部的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风扇,而不是设置在后背的正中间,所以在冷却衣服的穿着者坐在椅子上的情况下也不会堵住风扇的空气排出口。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中,当取下两个风扇和电源箱时,与通常的衬衫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设置有两个空气流出部。因此,在冷却衣服脏污的情况下,能够在取下风扇和电源箱的状态下进行洗涤。
而且,取下了风扇和电源箱的冷却衣服主体能够以廉价的成本制造。因此,冷却衣服的穿着者只要预先购入多套未设置风扇和电源箱的冷却衣服主体,并且至少购入一套风扇以及电源箱,即能够每日更换穿着作为冷却衣服的衬衫。
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从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衣料部的位置上设置的两个风扇,使空气必须在空气通路内流动。当将两个风扇设置在从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衣料部的位置上时,空气可能避开空气通路内、例如包括胸部或后背的中央流动等以偏离的路径流动。特别是由于后背是容易出汗的部位,所以最好在空气通路内设置用于沿着空气通路内规定的路径引导空气的空气引导机构,使空气通过后背的中央。具体地说,在衣料部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海绵,将空气通路内的空间隔开,从而使空气在空气通路内流过后背的中央。而且,也可以采用西洛克风扇这种具有方向性的风扇,使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吹向后背的中央。另外,即使在要使空气通过胸部的中央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衣料部的上部作为空气透过部位,将两个风扇设置在从左右的肋部向后背偏离的衣料部的位置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例如将与一侧的肋部相对应的衣料部的部位作为空气透过部位,在与另一侧的肋部相对应的衣料部的位置上设置一个风扇。通常,如果空气透过部位和风扇(或者空气流出部)经由空气通路设置在互为相反的一侧上,则其具体的设置位置在何处均可。
而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外部的空气从空气透过部位取入空气通路内,并从空气流出部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相反地将空气流出部作为空气流入部,将外部的空气从该空气流入部取入空气通路内,并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从空气透过部位取出到外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衣服的附图。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具备衣料部10a,两个风扇60,电源箱90,以及带状的布(分隔机构)110。这种冷却衣服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是衣料部10a的上部,在下部也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并未设置将衣料部10a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的空气流出部,以及将风扇60以其旋转轴相对于内衣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在衣料部10a和内衣之间。关于其他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衣料部的上部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在衣料部的上部之外的部分上采用空气不泄漏的原材料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衣料部10a的上部和下部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在上部以及下部之外的中央部分上采用实际上空气不泄漏的原材料。将衣料部10a的上部、采用了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的部分称为「第1空气透过部位」,将衣料部10a的下部、采用了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的部位称为「第2空气透过部位」。第1空气透过部位和第2空气透过部位与权利要求3中的「空气流通部」相对应。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空气透过部位起到空气流入部的作用,第2空气透过部位起到空气流出部的作用。因此,由于无需将衣料部10a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空气流入部、空气流出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冷却衣服从外部观察时与普通的衣服完全相同,全无外观上的不协调感。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风扇60的构造与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风扇60的安装方法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11所示,带状的布110沿着环绕身体的方向缝在衣料部10a下部的里面。在此,在该带状的布中与安装在衣料部10a上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加入橡胶等形成皱褶。而且,两个风扇60安装在该带状的布110的规定位置上。因此,带状的布110的皱褶与内衣相接,在冷却衣服穿着时,风扇60的扇叶部的中心轴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这样一来,带状的布110起到将衣料部10a和内衣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的作用,与权利要求3中的「分隔机构」相对应。在此,作为风扇60,例如采用直径约为20mm左右的小型风扇。但是,由于希望风扇60的风量大到一定程度,所以优选地采用例如厚度为10mm以上的风扇60。而且,也可以取代风扇60,而采用风箱那样纵长的送风机。通过以这种方法安装风扇60,从而在风扇60的作用下通过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朝向下方被排出后,经由空气流通性好的衣料部10a的下部「第2空气透过部位」流出到外部。另外,对于风扇60的下侧的衣料部,只要具有某种程度的空气流通性即足够。这是由于该位于下侧的衣料部10a的面积大,所以空气能够基本上不受阻力地流出到外部的缘故。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衣料部的上部(第1空气透过部位)取入空气通路内,并使取入的空气从上方朝向下方流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将风扇上下倒置地安装在上述带状的布上,将外部的空气从衣料部的下部(第2空气透过部位)取入空气通路内,并使取入的空气从下方朝向上方流动。由于空气通路内的空气被体温加热,在空气通路内产生上升气流或对流,所以从利用这种上升气流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地是使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从下方朝向上方流动。
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具有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衣服中,由于利用衣料部的原材料,在将空气取入空气通路内的同时流出到外部,而且将风扇安装在从外部看不到的衣料部的里面一侧上,所以具有即使穿着冷却衣服也全无外观上的不协调感的特征。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冷却衣服也适用于不将下摆的部分掖在裤子等中穿着的衣服(例如T恤衫、套头衫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衣料部的下端是打开的,所以衣料部的下部并非一定要设置第2空气透过部位。即,通常,在衣料部的上部以及下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空气透过部位即可。在此,在将外部的空气从该空气透过部位取入空气通路内的情况下,是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从衣料部的端部取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在将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从该空气透过部位取出到外部的情况下,是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衣料部的端部取入空气通路内。
而且,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对采用带状的布110,将两个风扇安装在规定位置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专用腰带以取代带状的布。图12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采用的专用腰带的示意俯视图。而且,图13为表示本变形例的专用腰带120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局部侧视图。另外,在图12和图13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对应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变形例的专用腰带120具备腰带主体121,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风扇60的风扇保持器122,电源部90a,以及卡具123。腰带主体121在衣料部10a和内衣之间确保空气通路,同时在上下方向上分隔空气通路。因此,腰带主体121不仅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在侧部方向上也具有确保空气通路、并保持风扇的充分的宽度。另外,如图12所示,使腰带主体121的卡具123周边的宽度较窄是由于在装配本变形例的专用腰带时尽量减小腰带装配产生的不协调感的缘故。而且,在腰带主体121的侧部方向较厚的部分上采用海绵等较轻且富有弹性的部件。另外,既可以采用尼龙搭链使专用腰带120和衣料部10a紧贴,也可以采用扣件将专用腰带12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衣料部10a上。另外,为了使专用腰带和衣料部紧贴,还可以从衣料部的上方缠上薄的腰带。
另外,可在本发明的冷却衣服之外穿着西服等上装。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这种上装,冷却衣服的空气流入部(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衣料部的上部)或与风扇相对应的部分最好由例如网状原材料制成。这样一来,由于该上装不会阻碍冷却衣服中空气的流动,所以能够维持冷却衣服的良好冷却效果。而且,最近销售有整体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的上装。只要是这种上装,则无需任何加工即可原封不动地穿着在该冷却衣服之外。另外,穿着者冷却衣服之外的并不仅限于西服。
而且,本发明的冷却衣服并不仅限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工作服或衬衫,也能够适用于任何衣服。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冷却衣服除了上述之外,还能够适用于套头衫,雨衣,军装,冬季运动用衣服,农业或林业用衣服,飞行员或驾驶员用衣服,以及出汗的动物用衣服等。
本发明的冷却衣服既可以象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具备通过将风扇设置在与空气流出部相对应的衣料部的位置上,将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在大致垂直于身体的方向上排出的方式,也可以象第3实施方式那样,具备通过将风扇设置在分隔机构上,将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从衣料部的下部朝向下方排出的方式。在这种冷却衣服中,具有能够使大量的空气在空气通路中流动的优点。
特别是,如果在后背的上部等衣料与内衣容易紧贴的部位或除此之外作为空气通路重要的部位将能够确保间隙的隔离件安装在衣料部的里侧,则空气通路的空气阻力减小,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作为隔离件,可以是小片的海绵或毛毡等。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通过使空气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在衣料部和内衣之间的空气通路内流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在出汗的状况下,通过在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将汗液带到外部,由出汗产生的汽化热的吸收直接冷却身体,可适用于以小的消耗电力、简单的结构舒适地穿着的衣服。

Claims (28)

1. 一种冷却衣服,其特征是,
包括:
具有空气泄漏防止机构和开闭机构并由难于泄漏空气的材料形成的衣料部,空气泄漏防止机构用于防止在与身体或者内衣之间流通的空气从下端泄漏到外部,开闭机构用于对前部进行开闭,空气难于泄漏到外部;
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上述衣料部内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入部,其通过将上述衣料部的下部的规定部分切除而形成;
用于将衣料部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出部,其通过将上述衣料部的上部的规定部分切除而形成;
位于上述衣料部的里侧并且旋转轴相对于身体表面大致垂直地安装在上述空气流入部上、通过将从上述空气流入部取入的外部空气送入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中,强制地在上述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的一个或多个侧流风扇;
向上述侧流风扇供应电力的电源机构,
通过上述侧流风扇将外部的空气从上述空气流入部取入到上述衣料部内,并使取入的空气在上述空间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并从上述空气流出部排出到外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上述空间内流动的空气接触,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而冷却身体。
2. 一种冷却衣服,其特征是,
包括:
具有用于对前部进行开闭、空气难于泄漏到外部的开闭机构,上部是采用了空气流通性好的材料的透气部位,上部以外的部分由难于泄漏空气的材料形成的衣料部;
用于将衣料部内的空气取出到外部或者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上述衣料部内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通口,其通过将上述衣料部的下部的规定部分切除所形成;
位于上述衣料部的里侧并且旋转轴相对于身体表面大致垂直地设置在与上述空气流通口相对应的上述衣料部的位置上,强制地在上述衣料部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的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的一个或多个风扇;
向上述风扇供应电力的电源机构;
通过上述风扇将外部的空气从上述空气流通口或上述空气透过部位取入上述空间内,并使取入的空气在上述空间内与身体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流动,从而增大身体表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冷却身体,同时通过使来自身体的汗液和在上述空间内流动的空气接触,使来自身体的汗液汽化,利用该汽化时从周围夺取汽化热的作用而冷却身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空间内设置用于使空气在上述空间内沿着规定的路径流动的空气引导机构。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电源机构是燃料电池。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电源机构经由缆线向上述风扇供应电力。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衣料部上安装衬里,在上述衣料部的所有部位上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并且在上述衬里上与上述衣料部的上部相对应的部位上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在与上述衣料部的上部之外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上采用实际上空气泄漏少的原材料。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作为与上述衣料部的上部相对应的部位的衬里以及上述衣料部,采用下述的原材料,在5Pa的压力施加在上述衣料部以及上述衬里上时,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与上述空气透过部位相对应的上述衣料部以及上述衬里的空气的体积至少是2cc/cm2/sec,而作为与上述空气透过部位之外的部位相对应的上述衬里,则采用下述的原材料,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空气的体积最多是1cc/cm2/sec。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衬里是通过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形成,并且在与上述衣料部的上部之外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上叠层实际上空气泄漏少的原材料而获得的。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采用空气流通性好的原材料作为上述衣料部,在衣料里侧要防止空气泄漏的部位上叠层空气泄漏少的原材料。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风扇采用尼龙搭链或片状的磁铁装卸自如地设置在上述衣料部上。
1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风扇上安装有上述电源机构、控制回路以及接收回路,通过用无线将信号从外部的发送机构输送到上述接收回路,从而控制上述风扇的驱动。
1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风扇上安装有控制回路以及接收回路,通过用无线将信号从外部的发送机构输送到上述接收回路,从而控制上述风扇的驱动。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接收回路至少具有1000个通讯识别码。
14.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对每一个上述风扇或者对将上述多个风扇区分成若干个组时的每一个组控制上述风扇的驱动。
1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风扇安装在上述衣料部的里面规定位置上,上述风扇的与上述衣料部对向一侧的端部位于与上述衣料部的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1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风扇的端面从上述衣料部的表面向外侧突出的量最多为5mm。
1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将上述风扇设置在从肋部向后背偏离的上述衣料部的位置上。
1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风扇是侧流风扇,安装在上述衣料部的里面规定位置上。
1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风扇是风扇,在上述风扇的回路部上进行了耐水加工。
2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具有设置成覆盖与身体或内衣对向一侧的上述风扇的表面,用于在上述风扇与身体或内衣之间确保一定间隔的一个或多个间隔保持机构。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间隔保持机构具有弹性,在从外部推压时,容易在被推压的方向上移动。
2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采用扣件或尼龙搭链作为上述开闭机构。
2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衣料部采用了没有吸水性的原材料。
2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衣料部的规定部位上进行了拨水加工。
2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衣料部上实施了热线反射处理。
2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与上述风扇相对应的上述衣料部的部分采用了网状的原材料。
2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在上述衣料部与上述身体或内衣容易紧贴的部位的上述衣料部的里侧上安装了用于确保上述空间的隔离件。
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衣服,其特征是,上述空气流出部具有设置在后背的上部、横向较长的缺口部,并且由网覆盖上述缺口部,或者在上述缺口部的周围配置一个或多个隔离件。
CNB028292944A 2002-07-10 2002-07-10 冷却衣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5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07021 WO2004006699A1 (ja) 2002-07-10 2002-07-10 冷却衣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8656A CN1638656A (zh) 2005-07-13
CN100421592C true CN100421592C (zh) 2008-10-01

Family

ID=3002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929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592C (zh) 2002-07-10 2002-07-10 冷却衣服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72946B2 (zh)
EP (1) EP1552759A4 (zh)
JP (1) JPWO2004006699A1 (zh)
CN (1) CN100421592C (zh)
AU (1) AU2002318653A1 (zh)
CA (1) CA2491180A1 (zh)
WO (1) WO20040066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6367A (zh) * 2015-04-01 2016-11-23 陈建州 具有降温装置的衣物结构
CN110290716A (zh) * 2017-02-10 2019-09-27 株式会社Sft研究所 空调衣服的衣服主体以及空调衣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52400A1 (en) * 2002-08-06 2004-02-23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Wind passage for dehumidifying apparatus
US7735149B2 (en) 2003-04-01 2010-06-15 Clemson University Microclimate regulating garment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US20060156449A1 (en) * 2003-08-11 2006-07-20 Shows Michael D Articles for providing heating and cooling benefit to a person
WO2005063065A1 (ja) * 2003-12-25 2005-07-14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Ltd. 空調衣服
JPWO2006077876A1 (ja) * 2005-01-21 2008-06-19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空調衣服
US7331183B2 (en) * 2005-10-03 2008-02-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Personal porta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US20080141435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The Grandoe Corporation Ultra breathable waterproof glove or the like
DE102006060990B4 (de) * 2006-12-20 2010-01-07 Entrak Energie- Und Antriebstechnik Gmbh & Co. Kg Kleidungsstück zur Personenklimatisierung
EP1972217A1 (en) * 2007-03-20 2008-09-24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Cover material, garment provided therewith and a method for cooling skin.
EP1994840B1 (de) * 2007-05-25 2018-03-07 Hexonia GmbH Bekleidungsstück mit einer Belüftungseinrichtung
CA2741234C (en) * 2009-09-21 2013-12-03 Mawashi Vetements De Protection Inc. Personal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696300B1 (en) 2010-03-04 2014-04-15 Tony Burke, Jr. Body fan device
US20120036623A1 (en) * 2010-08-16 2012-02-16 Vern Minogue Climate control protective safety vest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130108481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Lawrence G. Hoye Wearable Fan Assembly And A Method Including The Same
US9763482B2 (en) * 2011-12-21 2017-09-19 Under Armour, Inc. Neck gaiter
US20130178146A1 (en) * 2012-01-10 2013-07-11 Ryan C. Stockett Auto-ventilated outerwear
US8397518B1 (en) 2012-02-20 2013-03-19 Dhama Innovations PVT. Ltd. Apparel with integral heating and cooling device
EP2803279B1 (de) * 2013-05-17 2017-09-13 Vitali Liberov Jacke mit Klimaregelung
US10731665B2 (en) * 2014-03-18 2020-08-04 Sft Laboratory Co., Ltd. Sheet having fan-mounting part
WO2015145666A1 (ja) * 2014-03-27 2015-10-01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空調服
TW201542111A (zh) 2014-05-02 2015-11-16 Meng-Hua Yu 散熱衣
WO2016046893A1 (ja) * 2014-09-22 2016-03-31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空調服
US10426204B2 (en) 2016-05-31 2019-10-01 Searah Products, LLC Ventilated garment
CN106263129B (zh) * 2016-08-09 2018-10-09 芜湖启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服
US10842205B2 (en) 2016-10-20 2020-11-24 Nike, Inc. Apparel thermo-regulatory system
JP6226214B1 (ja) * 2017-04-04 2017-11-08 株式会社サンエス 冷却衣服
CN107647578A (zh) * 2017-07-17 2018-02-02 东莞集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背包
USD876754S1 (en) * 2017-11-21 2020-03-03 David Pauline Vent for legwear
CN107981420B (zh) * 2017-11-28 2020-06-16 广东汇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内衣
JP6568611B2 (ja) * 2018-01-25 2019-08-28 帝人株式会社 衣服
JP6393866B1 (ja) * 2018-03-01 2018-09-19 エンレイ リン 服内環境冷却装置
JP7174531B2 (ja) * 2018-04-12 2022-1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衣服
JP2020094307A (ja) * 2018-12-13 2020-06-18 日光物産株式会社 空調衣服及びこの空調衣服に用いられる衣服本体
JP6692528B1 (ja) * 2019-03-20 2020-05-13 株式会社桑和 衣服
JP7373180B2 (ja) * 2019-06-24 2023-11-02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乳幼児冷却装置
JPWO2021014936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JP2020153055A (ja) * 2020-03-06 2020-09-24 株式会社桑和 衣服
JP2022013468A (ja) * 2020-06-30 2022-01-18 株式会社ビーコム 二重反転ファンユニットを装着した空冷服
JP7339228B2 (ja) * 2020-11-10 2023-09-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空調衣服
US11864644B2 (en) 2022-01-25 2024-01-09 Gizmospring.com Dongguan Limited Heat dissipating backpac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5167Y2 (zh) * 1981-05-01 1987-09-07
CN2062633U (zh) * 1990-04-07 1990-09-26 扬春林 一种消防服
JPH04209809A (ja) * 1990-11-30 1992-07-31 Tech Res & Dev Inst Of Japan Def Agency 冷房服
WO2000006006A1 (fr) * 1998-07-30 2000-02-10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Coussin de rafraichissement, vetement de rafraichissement et casque rafraichissant
JP2001040512A (ja) * 1999-07-22 2001-02-13 Seft Dev Lab Co Ltd 冷却服
CN1331568A (zh) * 1999-08-26 2002-01-16 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寝具、冷却坐垫、冷却垫、冷却椅子、冷却服以及冷却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327A (en) * 1978-07-17 1980-01-29 Markve Howard J Ventilating and insulating garment
JPH0332486Y2 (zh) 1987-03-12 1991-07-10
WO1991004722A1 (en) * 1989-09-29 1991-04-18 Orr, Graeme Cooling garment
US5014355A (en) * 1989-09-29 1991-05-14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c. Disposa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uit
GB2248174A (en) * 1990-09-28 1992-04-01 Inst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otective garments
IT1246506B (it) * 1990-12-12 1994-11-19 Fimac Spa Indumento refrigerante, in particolare del tipo giubbotto o simile.
US5255390A (en) * 1992-12-03 1993-10-26 Chem-Tex Corporation Gas ventilated garment having a low gas consumption valving configuration
US5533354A (en) * 1994-09-20 1996-07-09 Texan Corporation Personal comfort apparatus
US5564124A (en) * 1995-04-20 1996-10-15 Bio-Medical Devices, Inc Personal body ventilation system
WO2002067707A1 (fr) * 2001-02-23 2002-09-06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Ltd. Vetement de refroidissement
WO2003103424A1 (ja) * 2002-06-07 2003-12-18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冷却衣服
US6823678B1 (en) * 2003-12-22 2004-11-30 Ferrotec (Usa)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for flexible material-based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5167Y2 (zh) * 1981-05-01 1987-09-07
CN2062633U (zh) * 1990-04-07 1990-09-26 扬春林 一种消防服
JPH04209809A (ja) * 1990-11-30 1992-07-31 Tech Res & Dev Inst Of Japan Def Agency 冷房服
WO2000006006A1 (fr) * 1998-07-30 2000-02-10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Coussin de rafraichissement, vetement de rafraichissement et casque rafraichissant
JP2001040512A (ja) * 1999-07-22 2001-02-13 Seft Dev Lab Co Ltd 冷却服
CN1331568A (zh) * 1999-08-26 2002-01-16 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寝具、冷却坐垫、冷却垫、冷却椅子、冷却服以及冷却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6367A (zh) * 2015-04-01 2016-11-23 陈建州 具有降温装置的衣物结构
CN110290716A (zh) * 2017-02-10 2019-09-27 株式会社Sft研究所 空调衣服的衣服主体以及空调衣服
TWI752167B (zh) * 2017-02-10 2022-01-11 日商Sft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空調衣服的衣服本體及空調衣服
US11219251B2 (en) 2017-02-10 2022-01-11 Sft Laboratory Co., Ltd. Clothing body for air-conditioned clothing and air-conditioned clothing
CN110290716B (zh) * 2017-02-10 2022-01-18 株式会社Sft研究所 空调衣服的衣服主体以及空调衣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52759A1 (en) 2005-07-13
JPWO2004006699A1 (ja) 2005-11-10
US7272946B2 (en) 2007-09-25
CA2491180A1 (en) 2004-01-22
EP1552759A4 (en) 2007-08-15
WO2004006699A1 (ja) 2004-01-22
US20060080987A1 (en) 2006-04-20
CN1638656A (zh) 2005-07-13
AU2002318653A1 (en) 200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1592C (zh) 冷却衣服
WO2003103424A1 (ja) 冷却衣服
US7120938B2 (en) Cooling cloths
TWI290026B (en) Air-conditioning suit
CN104053373A (zh) 多层衣服
CN104664909B (zh) 一种智能制冷服
KR20050069944A (ko) 물을 내장할 수 있는 의복 (2)
US20220192284A1 (en) Jacket
CN206507357U (zh) 一种新型降温服装
KR20110009807A (ko) 운동복 하의 및 그 제작방법
CN212194567U (zh) 一种防风面料及其防风衣
CN210696046U (zh) 一种智能型制冷衣
CN210353255U (zh) 一种安全的运动短裤
WO2004017773A1 (ja) 空調服ユニット
CN208740140U (zh) 一种可加热的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KR20050052452A (ko) 냉각의복
CN206137281U (zh) 一种民工空调服
JPWO2006019046A1 (ja) 空調衣服
US20220386713A1 (en) Cooling garment
CN217242763U (zh) 一种防水防皱衣服
CN214258004U (zh) 充绒空气服
JP7318898B1 (ja) 体感冷却上衣
CN204958783U (zh) 一种亲水型复合tpu热封胶带
CN220360124U (zh) 隐藏式透气结构及衣服
KR20170054491A (ko) 냉각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f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