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2176B -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2176B
CN101372176B CN2008101695816D CN200810169581D CN101372176B CN 101372176 B CN101372176 B CN 101372176B CN 2008101695816 D CN2008101695816 D CN 2008101695816D CN 200810169581 D CN200810169581 D CN 200810169581D CN 101372176 B CN101372176 B CN 101372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inting ink
print cartridge
ink
tape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95816D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2176A (zh
Inventor
石泽卓
小林淳
木村仁俊
有贺义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57776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37217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124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768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124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9410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840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0197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01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1913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709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7968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117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8751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835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121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915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845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915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9273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21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72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217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a floater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墨盒外壳的一面设置有装至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从油墨袋导出油墨的油墨导出口,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以及带存贮墨盒油墨信息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的墨盒,以及装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墨盒,可以通过定位装置,使墨盒在墨盒架上得到三维正确定位,从而正确地对准结构位置、进行电连接,提高记录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在通过定位装置装上了墨盒之后,基板的连接端子在油墨导出口的上部位置。这样,即使油墨从油墨导出口漏出,也可以防止连接端子部分被油墨污染。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本件申请是2001年1月22日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01800014.2号“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卸在记录装置上的、向打印头供给油墨的墨盒,以及装有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式记录装置,一般都具有装在托架上、在打印纸宽度方向移动的喷墨式打印头,以及使打印纸相对于上述打印头的移动方向垂直移动的送纸装置,打印头根据打印数据喷出墨滴,在打印纸上进行打印。
如在托架上装载能喷出例如黑色、黄色、青紫色、深红色等各种墨滴的打印头,则不但可以用黑色油墨进行文字打印,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各色油墨的喷出比例,进行全彩色打印。
另一方面,在例如供办公或业务用的这类记录装置中,为了适应大量打印的需要,就必须配置大容量的墨盒,因此就产生了将墨盒放置在设于例如装置主体一侧的墨盒架上的记录装置。
在装载打印头的托架上设置副油墨箱,各种油墨通过油墨补给管从上述各墨盒供给各副油墨箱,再从各副油墨箱分别供给各打印头。
但是,现在社会上对托架的扫描距离长、能在更大的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的需求很大。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为了提高处理量,越来越趋于打印头的多喷嘴化。
另外,为了提高处理量,需要有能在打印中,依次从墨盒对装在托架上的各副油墨箱补给油墨、再稳定地从各副油墨箱向各打印头供给油墨的打印机。
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由于托架的扫描距离大,与各种油墨相对应,分别使墨盒与副油墨箱连接的油墨补给管的延伸距离必然增大。
而且由于如上所述,打印头的喷嘴变多了,因此油墨的耗费增加,连接墨盒与副油墨箱的各油墨补给管内的油墨动压力(压力损失)增大,产生了给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量不足的技术课题。
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方案之一是,例如在墨盒一侧外加气压,用气压强制性地发生从墨盒至副油墨箱的油墨流,从而给副油墨箱充分地供给油墨。
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的墨盒,可以采用构成其外廓的外壳为气密状态、里面放置有内部封装载油墨的、由可挠性材料形成的油墨袋的那种墨盒。
具有这种结构的墨盒中的油墨袋,其内部的油墨由外壳内外加的加压空气压出,送至装在托架上的打印头。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这种记录装置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打印质量要求更高、更精美,更加多样化。记录装置所用的油墨种类也随之日益多样化,已经发展到可根据打印内容更换墨盒进行打印。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各墨盒的油墨种类以及油墨余量进行管理,有人发明了装有能读出、写入数据的半导体存贮装置的墨盒。
在将具有上面所述的引入加压空气、送出油墨的功能,以及装有半导体存贮装置、能与记录装置主体之间实现数据传送功能的墨盒装在墨盒架的情况下,必须得使其结构能让墨盒导入加压空气,同时能将油墨引出,而且还要同时能与电路基板相连接,以便与半导体存贮装置进行数据传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若干机械与电的连接,将墨盒装在墨盒架上时的定位精度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另外,由于它具有通过加压空气将油墨强制压出的功能,因此必须要有办法,在无论因什么故障造成油墨泄漏等情况时,均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部分被污染。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机械与电连接的定位结构,同时提供一种无论因什么故障造成油墨从墨盒中泄漏出来时,均能有效地避免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部分被污染的墨盒以及使用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在装有对各墨盒内的油墨种类以及油墨余量进行管理用的、能读出、写入数据的半导体存贮装置的墨盒的墨盒中,上述的存贮装置最好采用EEPROM(电可改写可编程序只读存贮器)。这类存贮装置要能方便地装在墨盒的外壳上,并能加以再使用,因此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方便地从外壳上取下的问题。
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要保证其与装有半导体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在墨盒被取下的状态下,其结构应能保证电路基板上形成的电极接点不会被手指等无意中碰上,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本发明是为了满足上述技术要求而开发完成的,其第2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地对半导体存贮装置加以再使用,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能保证其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同时在墨盒被取下的状态下,能保证电路基板上形成的电极接点不会被手指等无意中碰上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
此外,对于具有能导入加压空气导出油墨的结构的墨盒来说,为了防止墨盒未被装上时油墨从引出口泄漏出来,最好要设置具有阀门装置的油墨导出栓。在墨盒被装上记录装置时,上述阀门装置必须打开让油墨被导出。
但是,如上所述,对于具有在墨盒内导入加压空气从而送出油墨功能的记录装置来说,在将墨盒装上或取下的过渡期中,上述阀门装置的密封功能有一个不严密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受到加压空气的作用,就会发生油墨从导出口泄漏的情况,发生记录装置内部受污染的问题。
因此,在采用靠加压空气的作用使油墨从油墨袋中导出的墨盒的记录装置中,对形成于墨盒一侧的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连接的时间,以及将加压空气导入墨盒内的时间进行调整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在将墨盒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也同样地有必要对两者解除连接的时间进行调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3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在将墨盒装上或取下记录装置时油墨袋不会受加压空气作用的连接装置,能可靠地避免因加压空气的作用而造成油墨泄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还有,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中,存在着在将墨盒装上墨盒架时,气泡进入油墨补给通道内、从而产生打印故障的技术课题。
这是因为在墨盒架上备有与墨盒连接的油墨导入管,在装上墨盒时,存在于油墨导入管与墨盒一侧的油墨导出栓之间的空气被闭塞在油墨导出栓部分,无法排出,该空气混入到油墨中,从而导致了上述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4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将墨盒与墨盒架连接时,防止空气进入油墨导出栓部分、从而防止产生打印故障的墨盒连接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此外,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所用的墨盒,有必要设置在未装在记录装置的状态下,能有效地防止油墨的泄漏,在装在记录装置的状态下,能将油墨顺畅地导出至记录装置一侧的油墨导出部。
为此,可以采用上述油墨导出部具有圆环形密封材料与可移动的阀门部件的墨盒。
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油墨导出部的墨盒,在未装在记录装置的状态下,由于上述阀门部件与上述密封材料的端面接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油墨从圆环形的密封材料中央的开口部漏出。
在装在记录装置的状态下,与密封材料中央的开口部相对滑接并设置于记录装置一侧的油墨导入管的前端部,与上述阀门部件相接,起到将其压下的作用。这样,油墨便可顺畅地通过上述油墨导入管供给记录装置。
另外,采用具有上述油墨导出部的墨盒,即使根据需要将墨盒反复地装上记录装置和从记录装置上取下,也不会发生因反复将记录装置一侧设置的油墨导入管拔出、插入而造成的密封部件劣化的问题,可以保证其耐久性。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油墨导出部所设的圆环形密封部件,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是与记录装置一侧的油墨导入管的外周面滑接的,因此其内径必须比上述油墨导入管的外径细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径为同一尺寸的圆筒形内周面,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密封部件的整个内周面与记录装置一侧的油墨导入管的外周面一样地滑接。
因此,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机械摩擦。另一方面,在将墨盒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由于上述油墨导入管的外周面附着有油墨的关系,脱开时的摩擦力会变得很小。
这样,特别是在将墨盒装上记录装置上的情况下,由于圆环形的密封部件受到摩擦力的缘故,其圆筒形的内周面就会产生例如向内侧的横向旋转等异常变形,就会发生安装状态维持在这种旋转状态下的问题。
这样,密封部件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上述的异常变形状态下,当墨盒在这种状态下被取下时,就会产生上述阀门部件对密封部件的接合状态不良,油墨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5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是在在将墨盒装上记录装置时,能防止圆环形的密封部件处于异常变形状态的墨盒,同时也为了提供一种能在上述密封部件装在油墨导出部的状态下,切实地发现密封部件的安装方向错误的墨盒。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还必须避免在更换墨盒时,因墨盒与墨盒架的误连接而发生的例如不同颜色的油墨之间发生混合的问题,
不仅要避免不同颜色的油墨之间发生混合,而且还要避免成份不同的油墨(例如染料类油墨与颜料类油墨)之间发生混合。
为此,例如在墨盒与墨盒架上分别形成凸部与凹部,在墨盒被正确地装上墨盒架时,两者互相嵌合,这样便可防止墨盒被误装(误插入)。
但是,在防止了上述的墨盒误插入的同时,为了避免成份不同的油墨之间的混合,避免使用对机种不适合的油墨,进行良好的打印,就必须形成许多的凹、凸部。
这样,就会产生要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成份、不同的机种制成不同的墨盒与墨盒架,从而导致模具等成本上升的问题。
另外,如形成许多的凹、凸部,墨盒与墨盒架就必须大型化,另一方面,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凹凸部,就必须限定凹凸部的数量。因此,如有关油墨的信息数据增加,则无法识别必要的信息数据,就可能发生成份不同的油墨之间的混合,或者使用对机种不适合的油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6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成本、保证良好的打印质量的墨盒与其连接结构,以及使用这种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还有,如果如上所述,墨盒的油墨导出部有圆环形的密封部件以及具有可移动的阀门部件的油墨导出栓,则在例如用户将螺丝刀之类的棒状体插入油墨导出栓使阀门部件开启时,就可能发生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中的问题。
在将处于这种状态的墨盒装上记录装置时,流入的外部空气就会被送到打印头一侧,而引起墨滴排出不良的问题。
另外,例如在打印中,如连接墨盒与副油墨箱的油墨通道中设置的油墨补给阀发生故障,就可能发生从墨盒送往记录装置的油墨重新流入油墨袋(逆流)的问题。因此,就存在着一个无法保证墨盒的油墨袋内的油墨除气度与纯净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7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空气流入油墨袋内以及防止油墨逆流,从而保证油墨袋内的油墨除气度与纯净度的墨盒以及采用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开发完成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一种由用可挠性材料形成、内部封装有油墨的油墨袋,以及容纳上述油墨袋、形成气密状态的墨盒外壳所构成,在装在记录装置上的状态下可向上述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的记录装置用墨盒,其特征是在上述墨盒外壳的一面设置有装至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从油墨袋导出油墨的油墨导出口,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以及带数据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定位装置最好由能包围记录装置上所设的定位销的开口穴构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定位装置的开口穴设置于沿外壳的上述的一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在开口穴的大致中间部位设置从油墨袋导出油墨的油墨导出口。
最好在设置于两个部位的各开口穴的两外侧分别设置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与加压空气的导入口。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由于在墨盒外壳的一面设置有装至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而且在上述同一面上集中设置着从油墨袋导出油墨的油墨导出口,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以及带数据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因此可以通过定位装置使墨盒外壳的上述的一面定位,从而使各机械、电连接结构正确地对准位置,提高定位的精度。
由于设置于上述墨盒外壳的定位装置是由能包围记录装置上所设的定位销的开口穴构成的,该开口穴设置于沿外壳的上述的一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于记录装置的两个定位销的作用,实现对墨盒的三维方向的定位。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可以装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在该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在利用设置于墨盒外壳的一面的上述定位装置装上了墨盒的状态下,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位于油墨导出口的重力方向的上部。
由于墨盒是在这种位置关系装上记录装置的,因此无论出于什么故障发生油墨从墨盒的油墨导出口泄漏时,也可以避免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部分被泄漏的油墨所污染。所以,可以确保记录装置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提供一种可靠性良好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是一种装有带能存贮与读出油墨信息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可装卸在记录装置上的记录装置用墨盒,其特征是上述电路基板装在墨盒外壳的、垂直相交的两个面开放的箱形空间部内,而且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向着开放的一面露出,在该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设置于记录装置一侧的端子结构可以通过开放的另一面与上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最好由与墨盒外壳一体形成的熔融用的突起所构成,上述熔融用突起插入、贯通上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通过使上述突起的顶部熔融铆接,将上述电路基板固定在墨盒外壳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墨盒外壳中放置着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内部封装有油墨的油墨袋,在装在记录装置上的状态下可从记录装置向上述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由于在墨盒外壳的一部分形成有箱形空间部,带能存贮与读出油墨信息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能装在该箱形空间部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箱形空间部的垂直相交的两个面是开放的,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向着开放的一个面露出,因此电路基板的安装与取下操作很容易。
另一方面,在该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设置于记录装置一侧的端子结构可以通过开放的另一面与上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由于上述电路基板是设置于箱形空间部内的,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指等无意中触摸到电路基板上形成的电极接点等,这样就可以使墨盒上所装的电路基板与记录装置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接触状态。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是一种能装上由用可挠性材料形成、内部封装有油墨的油墨袋,以及容纳上述油墨袋、形成气密状态的墨盒外壳所构成的墨盒,能向上述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在上述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在形成于上述墨盒一侧的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连接后,将形成于墨盒一侧的加压空气导入口与记录装置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上述墨盒外壳上具有装到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在通过上述定位装置将墨盒对记录装置的位置关系确定好的状态下,将上述油墨导出口与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依次与记录装置相连接。
另外,最好在上述墨盒上装有能存贮与读出油墨袋内封装的油墨的有关信息数据的存贮装置,并让上述连接结构具有能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上述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与记录装置连接后,与上述存贮装置电连接的端子结构。
如果如上所述,采用墨盒的存贮装置与记录装置的端子结构的连接定时手段,其结构最好是要在测出墨盒的存贮装置已与记录装置的端子结构电连接的情况下才驱动生成加压空气的加压泵。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所用的墨盒是一种由用可挠性材料形成、内部封装有油墨的油墨袋,以及容纳上述油墨袋、其外廓形成气密状态的墨盒外壳所构成,在装在记录装置上的状态下能从记录装置一侧向上述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的记录装置用墨盒,其特征是在上述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在形成于上述墨盒一侧的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连接后,形成于墨盒一侧的加压空气导入口与记录装置相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上述墨盒外壳上具有装到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在通过上述定位装置将墨盒对记录装置的位置关系确定好的状态下,上述油墨导出口与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依次与记录装置相连接。
另外,最好在上述墨盒上装有能存贮与读出油墨袋内封装的油墨的有关信息数据的存贮装置,在上述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在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与记录装置连接后,上述存贮装置与记录装置一侧的端子结构电连接。
上述墨盒所设的加压空气导入口最好为与墨盒外壳一体形成的中空圆筒形,构成上述导入口的圆筒体的圆筒面的轴向长度最好为2~20mm。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与墨盒的组合,由于设置于记录装置的连接结构,规定了在墨盒的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连接后,加压空气导入口与记录装置连接的尺寸关系,因此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加压空气在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连接后才导入墨盒内。
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装墨盒的过程中受到加压空气的作用,使油墨从墨盒的油墨导出口泄漏的情况。
由于规定了上述的尺寸关系,在将墨盒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其动作顺序是加压空气导入口先从记录装置上取下,然后才是油墨导出口从记录装置上取下。
因此,在油墨导出口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加压空气导入口已经开放于大气之中,所以同样地可以避免受到加压空气的作用,使油墨从墨盒的油墨导出口泄漏的情况。
由于在墨盒上具有装上记录装置时用的定位装置,由此确定对记录装置的墨盒的装卸位置关系与从其上取下时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更好地确保上述油墨导出口与加压空气导入口的上述装卸的顺序。
另一方面,在利用装有能存贮与读出油墨袋内封装的油墨的有关信息数据的存贮装置的墨盒时,加压空气导入口与记录装置相连接后,设置于连接结构的端子结构与上述存贮装置电连接。
在测出上述端子结构已与存贮装置电连接的情况下,生成加压空气的加压泵才会被驱动,这样在结构的连接完成时才对墨盒内导入加压空气。
这样,就可以避免加压泵的空转,可以更加恰当地对加压空气的导入时间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墨盒连接结构是一种具有带经油墨通道与记录装置用打印头相连接的油墨导入管的墨盒架,以及带能与上述墨盒架的油墨导入管连通的油墨导出管与开闭该油墨导出管的油墨导出口的阀体的墨盒,通过将上述油墨导入管压入上述墨盒的油墨导出管内,按压上述阀体使上述油墨导出口开放,同时使上述油墨导出管与上述油墨导入管连通,上述墨盒与上述墨盒架相连接的结构,其特征是在上述油墨导入管的压入一侧的端面设有按压上述阀体的凸部,同时在上述凸部上设有在上述油墨导入管压入上述油墨导出管而导致空气被排出的状态下连通上述油墨导出口内外的空气排出通道。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因此从油墨导入管压入油墨导出管开始,至凸部按压阀体使油墨导出口开放为止,油墨导出口内的空气可经空气排出通道排出到油墨导出管外。
这样,由于可以防止空气在墨盒连接时进入管内,因此油墨通道内的油墨中不会有气泡存在,可以防止发生打印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空气排出通道最好是形成于上述凸部的外侧表面的凹槽。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空气排出通道便可加工成单一的直线通道。
形成由凹槽构成的空气排出通道的加工,与形成两条以上直线通道(弯曲通道)所需的钻孔加工相比要简单、方便得多。
在上述阀体上最好设置可与上述凸部嵌合的凹部。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在墨盒连接时,油墨导入管与油墨导出管的轴向接合就简单易行了。
在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的各嵌合面上最好形成引导上述油墨导入管进入上述油墨导出管内的锥形部分。采用了这样的结构,油墨导入管便可顺畅地压入油墨导出管。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连接结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该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是一种具有装在托架上、在打印纸宽度方向移动的喷墨式打印头,以及使打印纸相对于上述打印头的移动方向垂直移动的送纸装置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采用了上述墨盒连接结构。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便可提供一种能防止发生打印故障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是一种内部贮存有油墨、并具有在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将上述油墨导出到记录装置一侧的油墨导出部的记录装置用墨盒,其特征是在上述油墨导出部设有圆环形的密封部件以及可移动的阀门部件,在没有装在记录装置上时,上述阀门部件与上述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接合,防止油墨被导出,在装在记录装置上时,阀门部件与上述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的接合被解除,可以将油墨导出,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从中央的开口部内周面通到外周面的槽。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从中央的开口部内周面通到外周面的放射形的槽。
另外,最好还具有使上述阀门部件靠向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的弹簧部件,在装在记录装置上时,上述阀门部件可通过与密封部件的上述开口部内周面滑接、相对进入的油墨导入管的前端部被压回,使阀门部件与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的接合解除。
最好在圆环形的上述密封部件中央的开口部的内周面上,再形成用于与记录装置上设置的油墨导入管的外周面相接的内径较细的环形滑接部,而且上述滑接部要偏向于与阀门部件接合的密封部件的上述的一个端面。
另一方面,在上述可移动的阀门部件上,最好设置有与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接合、防止油墨导出的圆盘形部件,以及沿上述圆盘形部件的外周间隔地设置的、分别沿阀门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部件,在上述圆盘形部件与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的接合被解除的状态下,油墨可通过沿圆盘形部件的外周间隔地设置的上述各引导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被导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油墨导出部设置于由可挠性材料形成、内部贮存油墨的油墨袋的一部分,并且上述的油墨导出部在容纳油墨袋的墨盒外壳的一部分中露出墨盒外壳。
另外,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墨盒外壳是气密的,在墨盒外壳与上述油墨袋之间的空间部,形成有能导入加压空气的加压空气导入口。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第5实施方式的墨盒,由于在装在油墨导出部的圆环形密封部件中央的开口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径较细的环形滑接部,因此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该滑接部可与记录装置上设置的油墨导入管的外周面相接。
这样,在墨盒被装上记录装置时,可以减少密封部件与油墨导入管之间的机械摩擦力。
加上,由于上述滑接部是偏向于与阀门部件接合的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的,因此上述滑接部会因为与油墨导入管之间的摩擦而向油墨导入管的相对进入方向里侧产生一些变形。
但是,由于向着密封部件里侧的端部尚有退让的余地,因此可以防止密封部件受到摩擦力而导致其圆筒形内周面产生向例如里侧横向旋转的异常变形。
另一方面,由于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了至少一个从中央的开口部内周面通向外周面的槽,因此在将密封部件组装到油墨导出部上时,如组装方向错误,则阀门部件与密封部件之间就不可能密封。
这样,由于在将油墨封装到墨盒中去时,油墨马上会从油墨导出部漏出,因此可保证发现上述的组装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墨盒连接结构是一种具有带经油墨通道与记录装置用打印头相连接的油墨导入管的墨盒架,以及可取脱地保持在该墨盒架上、带能与上述油墨导入管连通的油墨导出管的墨盒,通过上述油墨导入管与油墨导出管的连通,上述墨盒与上述墨盒架相连接的结构,其特征是在上述墨盒架与上述墨盒之间形成有与供给上述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油墨的颜色种类相关的、根据与墨盒架之间连接的正确与否而能或不能嵌合的凹部与凸部,在上述墨盒上与上述墨盒架上,分别设置有在这些凹、凸部的嵌合状态下,接受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的存贮元件与识别装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有关油墨的颜色是否合适由凹部与凸部的嵌合与否来测出,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由数据识别装置来读出。
这样,在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变更或增加时,只要将存贮元件内写入的数据加以变更或增加便可,没有必要再象过去那样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成份、不同的机种制成不同的墨盒与墨盒架,从而可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油墨的相关信息数据可以由数据识别装置来读出,因此,可以避免成份不同的油墨之间发生混合,避免使用对机种不适合的油墨,保证打印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凹部最好设置于上述墨盒架上,上述凸部最好设置于上述墨盒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墨盒连接到墨盒架上时,墨盒的凸部与墨盒架的凹部相嵌合。
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墨盒上,上述凸部设置于上述墨盒架上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墨盒连接到墨盒架上时,墨盒架的凸部与墨盒的凹部相嵌合。
上述的存贮元件可装在集成电路基板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墨盒与墨盒架连接之后,便可从存贮元件中读出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要在上述存贮元件中至少存贮有关颜料/染料类油墨的种类、油墨的余量、系列号、有效期以及机种等信息数据中的一种信息数据。采用这样的结构,便可通过数据识别装置从存贮元件中读出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
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可分别形成若干个。采用这样的结构,只要增加凹、凸部的个数,便可适应更多的油墨颜色种类的变更与增加。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墨盒是一种能取脱地连接在设有能通到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油墨导入管的墨盒架上、具有带能与上述油墨导入管连通的油墨导出管的油墨袋的墨盒,其特征是设有与供给上述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油墨的颜色种类相关的、根据与墨盒架之间连接的正确与否而能或不能嵌合的凹部或凸部,并设置有接受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的存贮元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有关油墨的颜色种类可由凹部与凸部的嵌合与否来测出,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可由数据识别装置来读出。
这样,由于在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变更、增加时,可以相应地变更、增加存贮元件中写入的数据,因此没有必要再象过去那样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成份、不同的机种制成不同的墨盒与墨盒架,从而可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油墨的相关信息数据可以由数据识别装置来读出,因此,可以避免成份不同的油墨之间发生混合,避免使用对机种不适合的油墨,保证打印的质量。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是一种具有按装能在打印部位与非打印部位之间往返移动的打印头的托架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是采用上述的墨盒连接结构或墨盒。
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制成能降低成本,同时打印质量好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墨盒是一种具有带可插入、拔出经油墨通道与记录装置用打印头相连接的油墨导入管的油墨导出管,以及与该油墨导出管相连接、内部封装载油墨的油墨袋的墨盒,其特征是在上述油墨导出管内设置有由上述油墨导入管的装卸而开闭的第1阀体,同时设置有位于该第1阀体的油墨供给侧的第2阀体,上述第2阀体是平时将上述油墨导出管的管道闭塞、在向上述记录装置用的打印头供给油墨时,通过油墨的流动而开启的单向阀。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在油墨导入管与油墨导出管连接的状态下,油墨流动到油墨袋外后,处于关闭状态的第2阀体受到该流动力的作用而变成开启状态,使油墨导出管与油墨导入管连通。
另一方面,如有外部空气与逆流的油墨在油墨导出管内流动,则处于关闭状态的第2阀体受到该流动力而继续维持关闭状态,油墨导出管与油墨导入管不会连通。
这样,便可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以及产生油墨逆流,可以保证油墨袋内的油墨的除气度与纯净度。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2阀体最好由薄片构成,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阀体关闭时,第2阀体的一个端面将油墨导入管的管道闭塞。
另外,上述第2阀体可由能在上述管道的轴向移动的阀体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第2阀体在管道的轴向移动,从关闭状态变成开启状态,或从开启状态变成关闭状态。
上述的第2阀体也可以采用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将第2阀体固定在油墨导出管中,起单向阀的作用。
上述的第2阀体还可以由球体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关闭时,第2阀体的球面将油墨导入管的管道闭塞。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2阀体的比重最好与油墨的比重一样。采用这样的结构,靠油墨的流动便可使第2阀体顺畅地移动,充分发挥单向阀的作用。
在上述第1阀体与第2阀体之间,最好设置一个挡块。采用这样的结构,第2阀体就可以在挡块与关闭位置之间沿管道的轴线移动。
另外,最好在上述第2阀体的侧面设置移动限制片。采用这样的结构,便可通过移动限制片限制第2阀体向与管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与上述第2阀体相对应的阀座最好突出形成于油墨被供给的一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如第2阀体的边缘产生了向油墨袋突出的毛边,则在关闭状态下该毛边可以位于阀体周围的空间部。
此外,可以在上述油墨导出管上形成开口于油墨被供给一侧的凹部,将上述移动限制片的前端设置在该凹部内。采用这样的结构,便可防止第2阀体进入凹部的形成面与移动限制片的前端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是一种具有按装能在打印部位与非打印部位之间往返移动的打印头的托架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是采用上述的墨盒。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得到能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以及产生油墨逆流,可以保证油墨袋内的油墨的除气度与纯净度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的从墨盒到打印头的油墨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将副油墨箱的一部分除去,从一个方向看副油墨箱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一个方向看同一副油墨箱的透视图。
图5是从后面看同一副油墨箱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油墨补给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主油墨箱与墨盒架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油墨补给阀处于开启状态时主油墨箱与墨盒架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采用的从主油墨箱到副油墨箱补给油墨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墨盒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图9的A—A线向箭头方向看的墨盒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墨盒中容纳的油墨袋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墨盒的一个端部与墨盒架上所设的连接结构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设置于墨盒架上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墨盒的油墨导出栓与墨盒架的油墨导出管结构的截面图。
图15是装在墨盒上的电路基板装载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6(A)和图16(B)是表示图15所示的电路基板的外观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墨盒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该墨盒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9(A)和图19(B)是墨盒的连接结构的油墨导入管的截面图与从其B—B线向箭头方向看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0(A)至图20(D)是表示墨盒连接到墨盒架上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21(A)和图21(B)是表示墨盒的连接结构的油墨导入管的改型例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油墨袋端部设置的油墨导出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表示该油墨导出部结构的中央截面图。
图24是表示将油墨导出部的密封部件的组装方向反向的实例的中央截面图。
图25(A)和图25(B)是分别从前后方向看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26(A)至图26(D)是表示从各个方向看密封部件以及其截面状态的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墨盒的另一种形态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8(A)至图28(C)是图27所示的墨盒的平面图、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9是表示图27与图28(A)至图28(C)所示的墨盒的一个端部与墨盒架上所设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30是表示图29所示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1(A)和图31(B)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种形态的墨盒的第1实施形态的要部截面图。
图32(A)和图32(B)是表示该第1实施形态的第1管体与第2管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3(A)和图33(B)是表示该第1实施形态的第1管体与第2管体的平面图。
图34(A)和图34(B)是说明第2阀体产生毛边,以及第2阀体被防止进入第2管体与移动限制片之间情况的截面图。
图35(A)和图35(B)是表示该第1实施形态的墨盒阀开启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36(A)和图36(B)是表示该第1实施形态的墨盒阀关闭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37(A)和图37(B)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墨盒阀的开启与关闭状态的截面图。
图38(A)和图38(B)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墨盒阀的开启与关闭状态的截面图。
实施方面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形态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进行说明。
下面,先对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结构与向副油墨箱补给油墨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然后再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墨盒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图1用俯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结构。在图1中,符号1表示墨盒架,该墨盒架1可通过由墨盒架马达2驱动的定时皮带3,由扫描引导部件4引导,在送纸部件5的长度方向、即打印纸的宽度方向,也就是主扫描方向往返移动。
图1虽然未表示出,但是实际上在墨盒架1与送纸部件5相对向的面上装载后面将要说明的喷墨式打印头6。
在墨盒架1上装载向上述打印头供给油墨的副油墨箱7a~7d。该副油墨箱7a~7d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不同的油墨相对应共有4个,其内部可临时贮存油墨。
黑色、黄色、青紫色、深红色等各色油墨分别通过作为油墨供给通道的各管子10、10......从装在设置于装置端部的墨盒架8上的墨盒,即主油墨箱9a~9d供给到该副油墨箱7a~7d。
另一方面,在上述墨盒架1的移动路线上的非打印部位(初始部位),设置着能封闭打印头的喷嘴板的帽盖装置11。在该帽盖装置11的上面,设有能将上述打印头的喷嘴板封闭的橡胶等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封闭部件11a。当墨盒架1移动到初始部位时,上述帽盖部件11a能随之将打印头的喷嘴板封闭。
该帽盖部件11a在记录装置停止工作期间将打印头的喷嘴板封闭,起到防止喷嘴开口干燥的作用。在该帽盖装置11上,图中虽未表示出,与空吸泵(管式泵)的管的一端相连接,可使空吸泵产生的负压作用于打印头,将油墨从打印头中吸出,进行清洗。
在与帽盖装置11相邻接的打印部位一侧,设置有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清扫部件12,在必要时可以对打印头的喷嘴板进行擦拭、清扫。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所装的油墨供给系统的示意图,下面对该油墨供给系统与使用同样符号的图1一起进行说明。在图1与图2中,符号21表示加压泵,该加压泵21产生的加压空气提供给压力调整阀22,经压力调整阀22进行了压力调整的加压空气通过压力检测器23分别供给上述的各主油墨箱9a~9d(图2中以9为代表来表示,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也单以9为代表)。
该主油墨箱9的结构大致如图2所示,其外壳形成气密状态,在内部容纳着封装有油墨的、由可挠性材料形成的油墨袋24。主油墨箱9与油墨袋24形成的空间构成了压力室25,加压空气通过压力检测器23供给到在该压力室25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容纳在各主油墨箱9a~9d内的各油墨袋24分别受到加压空气的加压,产生从各主油墨箱9a~9d至各副油墨箱7a~7d的油墨流。
这样,在上述个主油墨箱9a~9d内被加压的油墨分别通过油墨补给阀26、26……与各油墨补给管10、10……供给到墨盒架1上所装的各副油墨箱7a~7d(图2中以7为代表来表示,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也单以7为代表)。
对图2所示的副油墨箱7的结构以后再进行详细说明,但其基本结构是:内部设置有浮子部件31,该浮子部件31的一部分上装载永磁体32。以霍尔元件为代表的磁电变换元件33a、33b装在基板34上,贴在副油墨箱7的侧壁上。
这样的结构,构成了根据由副油墨箱内的油墨量决定的上述浮子部件31的上浮位置而产生电力输出的输出产生装置。也就是说,该输出产生装置的结构是具有装在浮子部件31的永磁体32,并根据浮子部件的上浮位置决定的上述永磁体32的磁力线量,通过霍尔元件33a、33b产生电力输出。
这样,例如在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量变少时,容纳在副油墨箱内的浮子部件31的位置沿重力方向移动,上述永磁体32的位置也随之沿重力方向移动。这样,通过永磁体32的移动而产生的霍尔元件33a、33b的电力输出,便可感知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量,通过霍尔元件33a、33b产生的电力输出,便可将上述油墨补给阀26开启。
这样,主油墨箱9内被加压的油墨,被送到各油墨量降低的副油墨箱7中。当该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量达到一定的容量时,上述阀26根据上述霍尔元件33a、33b的电力输出而关闭。
通过这样的反复,油墨断续地从主油墨箱补给到副油墨箱,各副油墨箱中经常存贮着大致一定量的油墨。
这样,由于在主油墨箱内由空气压加压的各油墨根据副油墨箱内设置的各浮子部件的位置决定的电力输出,补给到各副油墨箱中,因此,可以提高油墨的补给反应速度,使副油墨箱内的油墨存贮量得到管理。
另一方面,油墨从各副油墨箱7通过阀35及与其连接的管子36供给打印头6,根据供给打印头6的打印数据,墨滴从打印头6的喷嘴面上形成的喷嘴开口6a喷出。图2中的符号11表示上述的帽盖装置,与该帽盖装置11连接的管子与图中未表示出的吸气泵相连接。
图3至图5表示上述主油墨箱的实施形态。其中图3是将副油墨箱的一部分除去,从一个方向看副油墨箱的立体图,图4是从一个方向看该副油墨箱的透视图,图5是从后面看副油墨箱的后视图。在图3至图5中,与已经说明过的各部分相当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
副油墨箱7大致呈长方体,而且整体呈扁平形。该副油墨箱7的外廓由一个侧壁41a及与其相连的四周侧壁41b一体形成的箱形部件41所构成,在该箱形部件41的开口周缘,用例如热熔敷方法紧贴着树脂材料构成的薄膜形部件42(参照图4),在箱形部件41与薄膜形部件42围起来的内部,形成了油墨的存贮空间43。
从构成箱形部件41的上述一个侧壁41a向油墨存贮空间43突出的支承轴44与箱形部件41一体形成,浮子部件31以该支承轴44为转动中心,可在油墨存贮空间43内在重力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形态中,上述支承轴44设置于油墨存贮空间43的水平方向端部的附近,上述浮子部件31与以上述支承轴44为转动中心的可动支承臂部件45的可动自由端一体形成。
如图4所示在上述支承臂部件45的自由端一侧,装载永磁体32,该永磁体32在支承臂部件45大致呈水平状态时,位于油墨存贮空间43的水平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附近,也就是说,位于与贴在副油墨箱7的侧壁上的基板34上所装的霍尔元件33a、33b最接近的部位。
上述霍尔元件33a、33b插入在形成于副油墨箱7的侧壁上的定位凹部41c,通过形成该定位凹部41c,副油墨箱7的侧壁部成为薄壁状态,可使安装在上述浮子部件31上的永磁体32的移动轨迹与各霍尔元件33a、33b的距离更加接近。
另一方面,在上述副油墨箱7上,在其重力方向的低部,即在该实施形态的四周侧壁41b的底部,形成有油墨补给口46,油墨从与该油墨补给口46相连接的上述管子10从主油墨箱9补给到油墨存贮空间43内。
由于副油墨箱7的油墨补给口46,如上所述,形成于重力方向的低部,因此从主油墨箱来的油墨可从油墨存贮空间43的底部供给,这样在油墨存贮空间43内就不会因补给油墨而产生气泡。
另外,在上述副油墨箱7内,在浮子部件31与支承臂部件45的移动部位以外的部分,设置有若干能随墨盒架的移动而降低在副油墨箱7内产生的油墨冲击程度的筋部件47。
在该实施形态中,筋部件47以一个侧壁41a为基体,与其一体形成,以便分别从构成副油墨箱7的箱形部件41的一个侧壁41a向油墨存贮空间43突出,但是也可以与其分别形成。
由于存在该筋部件47,如上所述,在副油墨箱7内产生的油墨冲击程度可以得到降低,这样便可提高霍尔元件对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存贮量的检测精度。
此外,在副油墨箱7内,在接近油墨补给口46处形成有油墨导出口48。在该油墨导出口48上覆盖着五角形(房屋形)的捕集异物用的过滤部件49,这样,存贮在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可以通过该过滤部件49导向油墨导出口48。
而且,由于油墨导出口48是形成于油墨补给口46附近的,因此导入副油墨箱7内的较新的油墨可以立即从该油墨导出口48导出。
从上述油墨导出口48导出的油墨,如图5所示,被导出到侧壁41a的后面形成的槽部50内,通过用热熔敷方法覆盖该槽部的薄膜形部件51形成的油墨导出通道流到设置于副油墨箱7下底部的上述的阀35。
接着,通过阀35,同样地导出到侧壁41a的后面形成的槽部52内,通过用热熔敷方法覆盖该槽部的薄膜形部件51形成的油墨导出通道流到与打印头6连接的管子36的连接口53。
另一方面,在副油墨箱7的上半部,如图3与图4所示,形成有呈倾斜状态的、与油墨存贮空间43连通的连通槽61,在该连通槽61的上端部,即副油墨箱7的重力方向的高处,形成有贯穿侧壁41a的后面的大气连通口62。
该大气连通口62,如图5所示,由设置于副油墨箱7的后面,可以让大气通过,同时又能防止油墨通过的、大致呈矩形的拒水膜63所闭塞。
该拒水膜63设置于副油墨箱7的侧壁41a的后面形成的凹处,由覆盖侧壁41a的上部后面的热熔敷薄膜形部件64保持着。经上述拒水膜63,在侧壁41a的后面形成有弯曲槽65,该弯曲槽65的端部与形成于副油墨箱7的侧壁41a的盲孔66连通。
该弯曲槽65与盲孔66由上述薄膜形部件64覆盖,呈气密状态,这样,通过弯曲槽65与盲孔66薄膜形部件64便形成了空气流通阻力通道(符号用与弯曲槽一样的65)。
如用锐利的工具将覆盖上盲孔66的薄膜形部件64弄破,上述大气连通口62便通过弯曲形成的上述空气流通阻力通道65与大气连通。
这样,由于副油墨箱7上形成的大气连通口62是由拒水膜63覆盖的,因此在整个记录装置误装,例如上下倒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因为有上述拒水膜63的存在而避免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泄漏的问题。
通过将空气流通阻力通道65的端部形成的盲孔66事先用薄膜部件64覆盖呈气密状态,在副油墨箱单体完成时可以对副油墨箱的液体泄漏情况(漏油墨情况)进行检查,在完成检查时,将覆盖盲孔66的薄膜形部件破坏,便可恢复其原来的功能。
在上述副油墨箱7上还形成有贯穿孔67,通过贯穿该贯穿孔67、支承各副油墨箱7的一个支承轴(图中未表示出),便可支承各副油墨箱7处于并列状态,构成副油墨箱组件。
图6与图7是表示在上述墨盒,即主油墨箱9装在墨盒架8上时,主油墨箱9与墨盒架8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装在墨盒架8上的油墨补给阀26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情况,图7是油墨补给阀26处于开启状态时的情况,与已经说明过的各部分相当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
在装在主油墨箱9内的油墨袋24上,一体形成有油墨导出栓71,该油墨导出栓71比主油墨箱9的一个端部更向外突出。在该油墨导出栓71上,设置有其前端部为圆环形的密封部件71a,以能在导出栓71内轴向滑动方式设置的阀门部件71b由弹簧部件71c推向密封部件71a。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主油墨箱9没有装在墨盒架8上时,阀门部件71b与密封部件71a相靠接,防止油墨从油墨袋24漏出。图6所示的状态,表示的是阀门部件71b被后面将要说明的油墨导入管压入、油墨可以从油墨袋24中导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墨盒架8的中央部,突出形成有接受油墨用的油墨导入体73。在该油墨导入体73上,设置着在前端部附近形成有油墨导入孔73a的中空针形的油墨导入管73b,另外还有环绕着该油墨导入管73b的外周、可轴向滑动的滑动部件73c。滑动部件73c由弹簧部件73d推向前方,向前突出。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主油墨箱9没有装在墨盒架8上时,滑动部件73c将油墨导入管73b上形成的油墨导入孔73a闭塞,成为关闭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表示的是滑动部件73c被墨盒架8的连接体73压入,油墨导入管73b的油墨导入孔73a露出,油墨能从主油墨箱9导入油墨导入管73b内的状态。
在主油墨箱9的外壳部件上形成有由与压力室25连通的圆筒体构成的加压空气导入口75。另一方面,在墨盒架8上设置有加压空气供给栓77,在加压空气供给栓77内设置有环形的密封部件77a。
这样,在图中所示的主油墨箱9装在墨盒架8上时的状态下,设置于墨盒架8的环形密封部件77a与圆筒体构成的加压空气导入口75的外周面紧贴地连接。这样,加压空气便可导入主油墨箱9的压力室25。
在上述墨盒架8侧设置的油墨导入管73b的基端部,设置有油墨补给阀26,通过该补给阀26与油墨补给管10相连接,油墨可如上所述对托架1上装载的副油墨箱7进行补给。
上述的油墨补给阀26具有膜阀26a,其周缘部由第1外壳26b与第2外壳26c所夹持,膜阀26a就容纳在上述的两个外壳内。装在膜阀26a的大致中央部位的滑动轴26d可以相对于第2外壳26c作轴向的滑动,该滑动轴26d受到作为驱动器的电磁柱塞79的驱动力,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被驱动。
这样,上述膜阀26a的大致中央部位受到滑动轴26d的轴向驱动力,可向水平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形态中,上述电磁柱塞79的驱动力通过支承轴80传送至能转动的驱动杆81的一个端部,在驱动杆的另一个端部,传送到能驱动上述膜阀26a的滑动轴26d。
在滑动轴26d与第2外壳26c之间,装载有弹簧部件26e,在上述电磁柱塞79的非通电状态下,如图6所示,靠弹簧部件26e的弹力,膜阀26a的中央部将与油墨导入管73b的基端部连接的第1外壳26b上所设的开口部26f闭塞,成关闭状态。
在电磁柱塞79的通电状态下,如图7所示,电磁柱塞79的驱动棒79a被引入,这样,滑动轴26d通过驱动杆81被引出。
这样,膜阀26a的中央部从第1外壳26b上所设的开口部26f离开,成为开启状态。
因此,在电磁柱塞79通电、膜阀26a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7的箭头所示,油墨便可从油墨袋24经油墨导入管73b构成的油墨通道导入设置有膜阀的第1外壳26b内,通过与第1外壳26b连接的油墨补给管10补给到上述的副油墨箱7中。
当副油墨箱7内的油墨量达到一定的容量时,根据霍尔元件33a、33b测出的副油墨箱7的浮子部件31的浮动位置决定的磁力线量而进行的电力输出,电磁柱塞79的通电被切断,停止油墨补给。
在记录装置的工作电源被切断时,上述电磁柱塞79也处于非通电状态,这样,如图6所示,膜阀26a的中央部因弹簧部件26e的弹力的缘故,将与油墨导入管73b的基端部连接的第1外壳26b上所设的开口部26f闭塞,成为关闭状态。
这样,即使主油墨箱9与副油墨箱7之间存在水位差,也可以防止油墨通过油墨补给管10向任何方向的流动。
从图6与图7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流至设置有膜阀26a的第1外壳26b的开口部26f的油墨通道,即油墨导入管73b内构成的油墨通道,与从外壳26b内流至上述油墨补给管10的油墨通道是大致垂直的,同时,与上述外壳26b连接的油墨补给管10的导出部是大致沿垂直方向设置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作为墨盒的主油墨箱9装在墨盒架8上时进入的气泡,不会滞留在膜阀26a的附近,可以向上浮动到油墨补给管10一侧。由于向上浮动到油墨补给管10一侧的气泡被导入上述副油墨箱7内,因此可以避免该气泡进入打印头6,造成打印不良的问题。
在图6与图7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可装上主油墨箱的墨盒架8上设置有由膜阀26a构成的油墨补给阀。也就是说,油墨补给阀设置于从主油墨箱至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通道中靠近主油墨箱的部位。
这样,在例如主油墨箱9从墨盒架8上拔下时,由于油墨补给阀设置于墨盒架8的附近,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油墨补给管10中的油墨漏出到墨盒架8。
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在墨盒架8上具有将油墨导入管73b的油墨导入孔73a遮盖、关闭的滑动部件73c,这样,如上所述,油墨补给阀设置于靠近主油墨箱的部位,便可以让滑动部件73c关闭油墨导入孔73a的作用与油墨补给阀26的关闭作用相得益彰,更加有效地防止因水位差而产生的逆流,防止油墨从墨盒架的连接体73漏出。
采用上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由于在从作为墨盒的主油墨箱到装在托架上的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通道中,设置有在记录装置的工作电源切断的状态下被关闭的油墨补给阀,因此可以在记录装置不进行工作,或者突然停电时,防止因主油墨箱与副油墨箱之间的水位差导致的油墨向任何方向的流动,可以提供一种不会因油墨泄漏而使机器内部被污染的记录装置。
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在记录装置工作时,油墨随时被加压空气从主油墨箱压向副油墨箱。副油墨箱内的油墨量由油墨量检测装置测出,设置于从主油墨箱到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通道中的油墨补给阀,根据油墨量检测装置发出的信号进行开闭,这样便可使副油墨箱随时都存贮着足够的油墨。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在例如发生了包括上述浮子部件在内的油墨量检测装置的误动作时,或者在从油墨量检测装置到油墨补给阀的控制信号传送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发生尽管在副油墨箱中已经补给了所定量的油墨,但是油墨补给阀却没有被关闭的情况。
发生这种情况时,油墨继续被加压空气压迫从主油墨箱补给到副油墨箱,就会产生油墨从副油墨箱上形成的上述大气连通口漏出,使周围受到污染的问题。
图8表示的是针对上述情况,考虑到例如油墨从副油墨箱漏出的问题能提前预防的向副油墨箱补给油墨用的控制流程。
下面,就根据图8所示的控制流程,对向副油墨箱补给油墨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11,进行副油墨箱内的液面检测。这可以如上所述,根据测出装在浮子部件上的永磁体的磁力线量的霍尔元件33a、33b的输出来进行判断。
在该步骤中,如油墨量检测装置判断出副油墨箱内的油墨量没有达到一定的值时,称为“低(LOW)”,在副油墨箱内的油墨量达到一定的值时,称为“满(FULL)”。在该步骤S11中,如判断为“满”,便返回,继续在步骤S11对油墨量进行监视。
随着打印头对油墨的消耗,在判断为“低”时,则进行到步骤S12,将油墨补给阀26开启。
这样,便开始了从主油墨箱向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接着,便可如步骤S13所示,通过油墨量检测装置对副油墨箱内的的油墨量进行监视。在上述的步骤S12开启补给阀26之后,在立即进行的该步骤S13,通常测出的是“低”状态,进行的是步骤S14所作的判断。
也就是说,步骤S14,对从步骤S12进行油墨补给阀开启动作之后所经过的时间进行判断,在该经过时间没有达到一定的时间时,则返回步骤S13,对副油墨箱内的的液面进行监视,即对油墨量检测装置的控制输出状态进行判断。然后反复进行从上述步骤S14返回到步骤S13的循环。
没有达到上述一定时间的状态下,进行对副油墨箱进行补给,在步骤S13判断出“满”时,则继续进行到步骤S15,在该步骤将油墨补给阀26关闭,回到返回状态。
这样,通过上述步骤S11到步骤S15所示的动作的反复,便可从主油墨箱断续地对副油墨箱进行油墨补给。上述的从步骤S11到步骤S15所示的动作的反复是油墨补给动作的正常状态。
这时,在例如虽然副油墨箱中已经补给了足够的油墨,但是在例如构成油墨量检测装置的上述浮子部件31发生故障,不能向上浮动时,就会继续向副油墨箱中补给过剩的油墨。
另外,在从油墨量检测装置到油墨补给阀的控制信号传送系统突然发生故障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其结果是会发生油墨从副油墨箱溢出的问题。
上述步骤S14与此后的步骤S16所表示的流程是针对这类故障进行控制以防止向副油墨箱内补给过剩油墨的流程。
具体地说,在步骤S14,如上所述,对从步骤S12进行油墨补给阀开启动作之后所经过的时间进行监视,在步骤S13与步骤S14的循环动作经过了所定的时间之后,仍未测出“满”信号,也就是说仍判断为“低”时,则进行步骤S16,对油墨补给阀26进行强制关闭。
这种状态可以视为上述油墨补给系统发生了故障,因此,在经过了步骤S14所管理的一定时间之后,自动地强制关闭补给阀,便可停止对副油墨箱的过剩的油墨供给。
在进行到该步骤S14时,最好进行故障表示,表示出油墨供给不良,向用户报告油墨补给系统发生了故障。
根据上述结构,便可在发生例如未对主油墨箱的压力室25施加一定的气压,并且油墨难以在构成从主油墨箱到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通道的管子10中流动等故障时,进行故障表示,向用户报告在这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打印质量不良的问题,无论发生哪一种情况均需进行维修。
图9以后的各图说明的是能适用于上述记录装置的本发明的墨盒的各实施方式。首先,图9至图1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墨盒(主油墨箱)9。
在图9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墨盒的外廓由上外壳101与下外壳102构成。该下外壳102为扁平的箱形,上面开放,内部可以容纳封装载油墨的油墨袋24(参照图11)。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为了压住容纳在下外壳102中的油墨袋24的四条边,插入了一个中央部为窗状开口的四边形中盖103,而且在下外壳102的开口边缘形成的缘部102a上热熔敷着用粗线表示的薄膜部件104,将下外壳102闭塞成气密状态。从其上部装载呈扁平箱形的上外壳101。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上外壳101上,沿其里面间隔地形成有楔形的钩爪部101a,将上外壳101与下外壳102压紧,上述的各钩爪部101a便与下外壳102的开口边缘形成的上述缘部102a相扣合,两者结合成为一体。
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加压空气导入被薄膜部件104闭塞的下外壳102内时,由于薄膜部件104是沿上外壳101的里面连接的,因此可以避免薄膜部件104因受加压空气而向外鼓出。
图11表示的是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外廓内容纳的油墨袋24的结构。该油墨袋24用了两枚矩形的可挠性材料,如聚乙烯薄膜,为了提高其阻气性,在其表面压了一层例如铝箔。
在长度方向端部的大致中央部位安装有构成油墨导出口的油墨导出栓71,安装有油墨导出栓71的侧端部和与其垂直相交的长度方向两侧端部的三边,首先用热熔敷接合成袋状。符号24b表示的是上述三边上的热熔敷部分。
形成了上述袋状的油墨袋24中剩下的一边用作开口,将油墨引入油墨袋24,最后将剩下的一边热熔敷接合起来,成油墨封装在油墨袋内的状态。符号24c表示的是上述剩下的一边上的热熔敷部分。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墨盒9,如图9所示,在墨盒外壳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装到记录装置上时作为定位装置用的一对开口穴105。
该一对开口穴105相互隔开地设置于沿外壳的上述一个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它们可以在例如用注塑成型制造下外壳102时一体形成。
在设置于上述两个部位的定位开口穴105的大致中间部位,安装有构成油墨袋的油墨导出口的上述导出栓71,紧卡着图中未表示出的气密用圆环。
在设置于上述两个部位的各开口穴105的两个外侧,分别设置着上述的加压空气导入口75,以及后面将要说明的电路基板106。
加压空气导入口75在下外壳102成型时与其一体形成,呈中空状,加压空气可以通过它导入被薄膜部件104闭塞的下外壳102内。
在图12中表示的是用上述方法形成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墨盒9的上述一个面的端部的截面状态,表示墨盒9装在设置于记录装置的墨盒架8上的连接结构90上时的状态。图13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墨盒架8上的连接结构90的一个实例的立体图。
如图12与图13所示,在记录装置的墨盒架8上,设置着一对圆柱形的定位销91,墨盒9上形成的上述一对定位开口穴105将各定位销91包围,予以固定。
这样,由于墨盒的定位用开口穴105相互隔开地设置于沿外壳的上述一个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因此可以通过将其装在记录装置上所设的两个定位销91的基端部,实现墨盒9的三维方向定位。
墨盒9装到所设定位销91上之后,设置于夹在一对定位销91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的中空针状的油墨导入管73b插入构成油墨袋的油墨导出口的上述油墨导出栓71,成为可从墨盒导出油墨的状态。
装上墨盒9之后,加压空气的导入口75与墨盒架8所设置的加压空气的送出口77相连接,成为加压空气可以导入墨盒9的状态。
具有多个接触片的端子结构92与设置于墨盒9上的上述电路基板106连接之后,在电路基板106所设的、后面将要说明的半导体存贮装置之间成为可以进行数据传送的状态。
在墨盒9装上墨盒架8时,如图12所示,墨盒9上所设的上述电路基板106位于重力方向的上部,呈纵向放置状态。图14(A)和图14(B)是表示墨盒9被装上后,墨盒架上所设的油墨导入体73的导入管73b与构成油墨袋的油墨导出口的上述油墨导出栓71相连接,成为可从墨盒导出油墨状态的截面图。图14(A)表示的是两者连接之前的状态,图14(B)表示的是两者连接之后的状态。
在油墨袋的上述油墨导出栓71内的出口部分,嵌着圆环形的橡胶密封部件71a。另一方面,在油墨导出栓71内,装载轴向可动的阀门部件71b。
上述阀门部件71b可以靠螺旋形的弹簧部件71c的弹力将上述密封部件71a的圆环形中央部闭塞。在油墨导入体73上形成的油墨导入管73b前端部附近的侧面,形成有油墨导入孔73a。
这样,在图14(A)所示的墨盒9未装在记录装置上时的状态下,阀门部件71b靠螺旋形的弹簧部件71c的弹力将密封部件71a的圆环形中央部闭塞,所以油墨导出栓71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油墨从油墨袋漏出。
在墨盒9装在记录装置上时的状态下,如图14(B)所示,油墨导入管73b的前端部克服上述弹簧部件71c的弹力,将阀门部件71b压向内部,形成箭头所示的油墨通道,油墨可被导出。
在这种情况下,密封部件71a的圆环形的内径部与油墨导入管73b的外形部紧密贴在一起,可以防止油墨从该部分漏出。
下面,图15是表示装在墨盒上的电路基板106的安装状态,图16(A)和图16(B)表示的是该电路基板106的外观结构。图16(A)从正面看电路基板106的立体图,图16(B)从后面看电路基板106的立体图。
如图15所示,电路基板106装在墨盒的下外壳102的角部,垂直相交的两个面开放的内底部。其中的一个面之所以开放,是因为要让电路基板106能与上述墨盒架8上所设的端子结构92连接,另一个面之所以开放,主要是为了方便电路基板106装上墨盒外壳。
也就是说,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在电路基板106上,形成有将电路基板装在下外壳102上时用的贯穿孔106a与缺口孔106b。
在下外壳102上,如图16(A)的虚线所示,事先形成有插入上述贯穿孔106a与缺口孔106b的热熔敷用的突起102c与102d。
在将大致呈矩形的上述电路基板106装在下外壳102上时,如图15所示,要将电路基板106嵌入电路基板定位用的凹陷部102b。
然后,用图中未表示出的加热片与图16(A)的虚线所示的热熔敷用的突起102c与102d的顶部接触,使其热熔融,这样便可将电路基板106如图15所示,装在下外壳102上。
这样,为了将电路基板106装在下外壳102上,安装的夹具可采用上述的加热片,可在电路基板106的上面,从开放的一面将上述加热片的前端插入。
如图16(A)所示,在电路基板106的正面,形成有在装在墨盒架上时,作为与墨盒架8的上述端子结构92电接触用的的连接端子的电极接点106c。另外,在同一面上,还形成有圆形的检查用电极接点106d。
这些电极接点106c、106d与电路基板106后面所设的能读出、写入数据的半导体存贮装置107相连接,在墨盒9装在记录装置的墨盒架上的状态下,便可以进行例如关于墨盒中封装的油墨种类、油墨余量、序列号或有效期等数据的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由于在墨盒外壳的一面设置有装至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而且在上述同一面上集中设置着从油墨袋导出油墨的油墨导出口,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以及带数据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因此可以通过定位装置使墨盒外壳的上述的一面定位,从而使各机械、电连接结构正确地对准位置。
这样,便可提高定位的精度,提高这种记录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可以装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由于在利用设置于墨盒外壳的一面的上述定位装置装上墨盒的状态下,对于油墨导出口而言,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位于油墨导出口的重力方向的上部,因此无论出于什么故障发生油墨从墨盒的油墨导出口泄漏时,也可以避免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部分被泄漏的油墨所污染。所以,可以确保记录装置的正常工作。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墨盒进行说明。该第2实施方式的墨盒装有带能存贮与读出油墨信息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其特征是其装载位置的空间形状、安装方法及其端子结构的电连接结构。
墨盒的外观结构并不专门限定为在墨盒的外廓内放置油墨袋的那种,关于这一点,例如可以照样采用与上述图9至图1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墨盒同样的结构。
能装上该墨盒的记录装置的结构,以及与墨盒架的连接结构等,也可以照样利用图12至图14(A)和图14(B)所示的结构。另外,带能进行读出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可以采用墨盒上所设的、图15与图16(A)和图16(B)所示的结构,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墨盒中,由于电路基板106是如图15所示,安装在垂直相交的两个面是开放的箱形空间部109内的,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指等无意中触摸到电路基板106上形成的电极接点106c等。这样就可以使墨盒上所装的上述电路基板与记录装置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接触状态。
在墨盒使用完毕,进行回收时,由于与装在外壳上的电路基板106的表面垂直相交的面是开放的,因此只要将工具等的前端部分从该开放部分插入,对上述的热铆接部分进行切割,就可以方便地将电路基板106回收。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带能存贮油墨信息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安装与拆下的操作非常方便。
下面,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墨盒与喷墨式记录装置也一样,可以采用上述图9至图16(A)和图16(B)所示的结构,作为其优选实施方式。该第3实施方式的墨盒与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特征是,采用了在将墨盒装上记录装置或从其上取下时,油墨袋不受加压空气作用的连接结构,因此可以切实地避免因加压空气的作用而导致油墨泄漏的问题。
为此,墨盒的加压空气导入口75,如图12所示,为与墨盒外壳一体形成的中空的圆筒形,构成上述导入口75的圆筒体的圆筒面的轴向长度L最好在2~20mm的范围内。即,为了与墨盒架8上所设的加压空气送出口77连接,该圆筒体的圆筒面的口径最好是沿轴向均一。
为此,最好在墨盒外壳注塑成型时,在上述圆筒面上做上脱模用的锥形,这样,圆筒面的轴向长度L,有必要设定在20mm以下。
上述的轴向长度L为2mm以上时,即使在墨盒的插入方向有一些位置偏差,也可以与墨盒架8所设的加压空气的送出口77保持良好的接触。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墨盒9装到墨盒架8的上述连接结构90上时,如上所述,首先是墨盒9上所设的一对定位开口穴105靠向连接结构90上所设的各定位销91,将它们包围。
这样,在这个时刻,记录装置的墨盒架上的连接结构90所设的中空状的油墨导入管73b与墨盒的油墨导出栓71之间位置就对准了。
在这种状态下,随着墨盒9插向连接结构90,墨盒9的油墨导出栓71就与连接结构90所设的中空状的油墨导入管73b连接了。
如上所述,墨盒的油墨导出栓71与连接结构90所设的中空状的油墨导入管73b连接后,墨盒9继续插向连接结构90,就规定了墨盒9上所设的上述加压空气导入口75与连接结构90上所设的加压空气送出口77相连接的尺寸关系,这样,加压空气导入口75与加压空气送出口77相连接。
在加压空气导入口75与加压空气送出口77相连接后,同样地,通过墨盒9继续插向连接结构90,规定了墨盒9上所设的上述电路基板106上的电极接点106c与连接结构90上所设的端子结构92电连接的尺寸关系。
在记录装置测出最后连接的述电路基板106上的电极接点106c与连接结构90上所设的端子结构92电连接之后,便可驱动产生加压空气的上述加压泵21。
通过对墨盒9以及记录装置的连接结构90的相对应的各尺寸关系采用上述结构,在将墨盒9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只要按与上述程序相反的程序,便可依次使两者脱离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墨盒与喷墨式记录装置,由于具有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在墨盒的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的油墨导入管连接后,加压空气导入口与记录装置连接的连接结构,因此在将墨盒装上记录装置或从其上取下时,可以避免在装墨盒的过程中受到加压空气的作用,使油墨从墨盒的油墨导出口泄漏的情况。
另外,因为端子结构最后才与墨盒上的电路基板连接,在测出两者电连接之后,产生加压空气的加压泵才能被驱动,因此可以在上述的结构连接完成时,进行向墨盒内导入加压空气的动作,可以更恰当地控制加压空气的导入时间。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连接结构以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图17与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与立体图。
图17表示的是装上上述本发明的墨盒9后,记录装置的墨盒架8上所设的油墨导入管73b被插入构成油墨导出管的上述油墨导出栓71内,油墨可以从墨盒9的油墨袋24导出时的状态。图18表示的是上述油墨导入管73b插入上述油墨导出栓71内前的状态。
在图17与图18中,上述油墨袋24上所设的油墨导出栓71内的出口部分的油墨导出口71a1上,嵌入有圆环形的橡胶制密封部件71a。
在上述油墨导出栓71内,容纳着能在轴向进退、开闭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的阀门部件71b。
该阀门部件71b的靠墨盒架一侧的端面中央部,设置有带引导上述油墨导入管73b上形成的、后面将要说明的凸部的锥形面b,开口向其前端面扩大的、大致为圆锥形的凹部71b1。
所设阀门部件71b,如图17的点划线所示,靠螺旋状的弹簧部件71c的弹力,座落在上述密封部件71a的油墨导出口71a1的开口周缘所突出设置的阀座部a上,将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闭塞(成为关闭状态)。
另外,上述阀门部件71b,如图17的实线所示,因上述油墨导入管73b压入上述油墨导出栓71内而相接(按压),受到按压力,随着该按压动作而离开上述阀座部a,使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开放(成为开启状态)。
另一方面,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由能压入上述密封部件71a的油墨导出口71a1的有底管体所构成,设置于墨盒架8一侧。油墨导入管73b在上述墨盒9装(连接)在墨盒架8上时,与上述油墨导出栓71轴线一致地连结在一起。
在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前端部,设置有在管壁侧面开口的油墨导入孔73a。在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压入侧端面(管底面)上一体设置着按压上述阀门部件71b的凸部73f。该凸部73f具有将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排出到管外的功能。
上述的凸部73f,如图19(A)和图19(B)所示,由与上述油墨导出管73b的底面部相连接的主体部73f1以及能与上述凹部71b1嵌合的按压部73f2形成。
其中的主体部73f1由可压入密封部件71a内的圆柱形体所构成,按压部73f2由具有与上述凹部71b1的锥形面相适合(紧贴)的锥形面c的圆台形体所构成。
在上述凸部73f上,设置着在上述油墨导入管73b压入上述油墨导出栓71而使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被排出的状态下,连通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内外的两条空气排出通道73g。
这两条空气排出通道73g设置在关于上述主体部73f1的截面中心点为对称的对称部位。各空气排出通道73g均由在上述主体部73f1的外周面沿管轴线方向延伸、截面大致呈半圆形的凹槽所构成。这样,可以用单一的直线通道加工形成空气排出通道73g。
因此,形成由凹槽构成的空气排出通道73g的加工,与形成两条以上直线通道(弯曲通道)所需的钻孔加工相比要简单、方便得多。
为了让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经上述空气排出通道73g顺畅地排出到管外,最好如图19(B)所示,在空气排出通道73g的两个部位形成曲面部s、t,该曲面部s、t的半径最好用下述方法设定。
具体地说,如图19(B)所示,在上述主体部73f1的半径设定为1.7mm时,曲面部s、t分别设定为0.1mm与0.2mm。
在图19(B)中,符号G是为了防止上述凸部73f(油墨导入管73b)成型后(冷却时)产生气孔而在上述凸部73f上设的凹孔(开口半径0.25mm)。
下面,用图20(A)至图20(D),对在该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连接结构中,将墨盒连接到记录装置的墨盒架上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0(A)至图20(D)是说明墨盒连接到墨盒架上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20(A)表示上述油墨导入体73的导入管73b插入上述油墨导出栓71内之前的状态,图20(B)表示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凸部73f在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开始排出之前的状态。
图20(C)表示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凸部73f在上述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排出结束时的状态,图20(D)表示上述油墨导入管73b与上述油墨导出栓71连接后的状态。
首先,如图20(A)所示,使油墨导出栓71的轴线与油墨导入管73b的轴线一致,将墨盒9放置在与记录装置的墨盒架8相对向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阀门部件71b靠弹簧部件71c的箭头E方向的弹力座落在密封部件71a的阀座a上,成为将油墨导出口71a1闭塞的关闭状态。这样,便可防止油墨从墨盒9的油墨袋24漏出到油墨导入管73b内。
接着,如图20(B)所示,沿油墨导入管73b的轴线,将墨盒9向墨盒架8一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墨盒9的移动,油墨导入管73b的凸部73f变到了密封部件71a的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开始排出的位置。
然后,如图20(C)所示,将墨盒9向墨盒架8一侧移动,直至油墨导入管73b的凸部73f的锥形面c与阀门部件71b的凹部71b1的锥形面b紧贴,凸部73f嵌合到凹部71b1内。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墨盒9的移动,凸部73f的按压部73f2被引导至阀门部件71b的凹部71b1的锥形面b中,凸部73f从密封部件71a的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开始排出的位置变到空气排出结束的位置。
这样,凸部73f的主体部73f1被压入油墨导出口71a1内,同时,按压部73f2将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压入凹部71b1内,被压入的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经空气排出通道73g排出到油墨导出栓71外。
然后,如图20(D)所示,沿油墨导入管73b的轴线,将墨盒9向墨盒架8一侧移动,直至墨盒9被装(连接)在墨盒架8上。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墨盒9的移动,油墨导入管73b被压入密封部件71a内。
阀门部件71b在油墨导出栓71内克服弹簧部件71c的弹力在墨盒9的移动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移动。这时,凹部71b1的锥形面b维持着与凸部73f的锥形面c的紧贴状态。
因此,油墨导出管73b上形成的油墨导入孔73a在油墨导出栓71内开口,油墨导出管73b与油墨导出栓71连通,在同图20(D)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形成油墨从油墨袋24流至油墨导入管73内的油墨通道。
这样,墨盒9便被连接到墨盒架8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凸部73f与凹部71b1嵌合后,凹孔G即被阀门部件71b所闭塞,凹孔G内的空气被关闭在凹孔G中。因此,凹孔G内的空气不会混入到从油墨袋24导出到油墨导入管73b内的油墨中。
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防止油墨导出口71a1内的空气在墨盒9连接时进入油墨导出栓71与油墨导入管73b内,因此油墨通道内的油墨中不会有气泡存在,可以防止发生打印故障。
由于在墨盒9连接时,油墨导入管73b的凸部73f嵌合到阀门部件71b的凹部71b1内,因此油墨导出栓71与油墨导入管73b的轴对准就能得到保证而简单易行。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凹部71b1与凸部73f的各嵌合面上形成有在油墨导出栓71内引导油墨导入管73b的锥形面b、c,因此油墨导入管73b可以顺畅地压入油墨导出栓71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面已经说明过,空气排出通道73g的截面大致呈半圆形,但是本发明的连接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截面如图21(A)所示的大致呈矩形的空气排出通道73A。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面说明的是空气排出通道73g的数目为两个,但是不限于此,一个也行,或者如图21(B)所示,有三个以上,这些都是可以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连接结构,可以防止油墨导出口内的空气在墨盒连接时进入管内,因此可以防止发生打印故障。此外,还可以提供一种通过配备上述连接结构而防止发生打印故障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下面,参照图22~图26(A)至图26(D),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墨盒结构进行说明。该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墨盒的特征在于设置于油墨导出栓71内的圆环形密封部件。
图22与图23表示的是上述油墨袋24的端部中央设置的油墨导出栓71的结构。图22是其分解立体图,图23是其放大的中央截面图。
在该油墨导出栓71上,在油墨袋24的端部中央具有一个在封闭状态下装载的筒形部件121,在该筒形部件121内容纳着螺旋形的弹簧部件122。可移动的阀门部件123通过上述弹簧部件122容纳在上述筒形部件121内。
在筒形部件121的出口端部,嵌着圆环形的密封部件124,使其被密封,另外,为了防止上述密封部件124的脱离,在筒形部件121的出口端部还装载一个将其覆盖的、具有开口125a的密封部件125,油墨导出栓71就是这样构成的。
在下面将说明的图22~图26(A)至图26(D)中,弹簧部件122相当于已经说明的例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的弹簧部件71c,阀门部件123相当于图14(A)和图14(B)所示的阀门部件71b,密封部件124相当于图14(A)和图14(B)所示的密封部件71a。
如图23所示,该密封部件123被螺旋状的弹簧部件122推向密封部件124的一个端面,这样,上述阀门部件122与上述密封部件124的一个端面接合,防止油墨被导出。
在阀门部件123上,具有与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接合、防止油墨被导出的圆盘形部件123a。沿该圆盘形部件123a的外周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引导部件123b与圆盘形部件123a一体形成。
这样,上述阀门部件123可以由轴向延伸的多个引导部件123b引导,在筒形部件121内滑动,进行移动。由于沿圆盘形部件123a的外周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引导部件123b,因此,如图22所示,在各引导部件之间,形成了间隙123c。
该间隙123c,如后面将要说明的那样,在上述圆盘形部件与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的接合被解除的状态下,起着油墨被导出时的油墨通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图25(A)和图25(B)与图26(A)至图26(D)中,表示了上述密封部件124的结构。图25(A)和图25(B)是分别从前后方向看密封部件的立体图。图26(A)是从一个端面看密封部件的主视图,而图26(C)是其侧视图,图26(D)是从另一个端面方向看的后视图,图26(B)是从图26(D)的C—C线向箭头方向看的截面图。
密封部件124用橡胶材料形成,呈圆环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穿的开口部124a。在密封部件124与上述阀门部件123相对向的一个端面上,如图26(B)所示,形成有环形的突出部124b,包围着上述开口部124a。
这样,通过上述阀门部件123的圆盘形部件123a与该突出部124b的接合,使该突出部124b变形,起到与圆盘形部件123a之间的密封作用。
为了与记录装置上所设的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外周面相接,如图26(B)所示,在密封部件124的开口部124a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径较细的环形滑接部124c。该滑接部124c,偏向于与阀门部件123接合的上述的一个端面。
另一方面,在上述密封部件124的另一个端面上,也就是说在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装上与取下的一侧,形成多个从中央的开口部124a的内周面通到外周面的放射形的槽124d。
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槽124d如图25(A)和图26(D)所示,6个槽124d大致隔开相等的间隔,成放射形。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密封部件124,如图23所示,其设有槽124d的另一个端面装在油墨导出栓71的出口侧。
在上述密封部件124的另一个端面,如图25(A)和图26(D)所示,设置有大致成45度角度的倒角124e。该倒角124e是为了让上述圆环形的密封部件124的重心位置偏斜而形成的。
这就是说,通过设置这样的倒角124e,使密封部件的重心位置偏斜,便可在用自动组装机装配时,施加微振动使密封部件124前后一致排列起来。
这样形成的油墨导出栓71在墨盒被装上,墨盒架上所设的中空状的油墨导入管73b插入上述油墨导出栓71后,油墨即可从墨盒中导出。这个情况在已经说明过的例如图14(A)和图14(B)中已表示出来。因此,关于该第5实施方式的墨盒的油墨导出栓71的作用,同时要参照上述的图14(A)和图14(B)所示的结构进行说明。
根据图26(B)所作的说明已说过,在密封部件124的开口部124a的内周面形成有环形的滑接部124c。而且该滑接部124c,偏向于与阀门部件123接合的上述上述的一个端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14(A)所示,在墨盒被装在记录装置上时,上述的滑接部124c会因与油墨导入管73b的摩擦而产生一些向油墨导入管的相对进入方向的后侧的变形。
但是,由于向着密封部件124后侧的端部尚有退让的余地,因此可以防止密封部件受到摩擦力而导致其开口部124a的内周面产生向例如后侧横向旋转的异常变形。
在将墨盒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由于油墨导入管73b的外周面附着有油墨的关系,脱开时的摩擦力会变得很小,所以不会因上述滑接部124c偏向一边形成而带来什么问题。
如上所述,在密封部件124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放射形的槽124d。如图23所示,在密封部件124处于正常的状态下组装到油墨导出栓71上去时,便可如上所述,发挥出滑接部124c偏向一边形成而产生的作用。
但是,如将密封部件124的方向弄反,反向组装时,滑接部124c偏向一边形成所起的作用非但发挥不出来,反而还要造成问题。
在密封部件124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多个槽124d,便可切实地发现密封部件124安装方向的正误。
图24表示的是将密封部件124安装方向错误的反向组装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有槽124d的密封部件124的端面处于与阀门部件123相对向的位置,油墨袋内的油墨就会通过槽124d,从中央的开口部124a漏出。
如已根据图11进行过说明的那样,在向油墨袋24注入油墨时,油墨导出栓71是向下的,利用的是与油墨导出栓71的设置位置相反一侧的油墨袋24的开口。因此,在向油墨袋中注入油墨的过程中,油墨会从油墨导出栓71漏出。
这样,密封部件124组装方向的错误可以及时得到发现,可以防止墨盒在不良状态下出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6个槽124d,但是只要至少形成一条槽,便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举的是向墨盒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的实例,但是如本发明采用这种结构以外的墨盒,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墨盒,由于在密封部件的一个端面上至少形成一条从中央的开口部内周面通到外周面的槽,因此,密封部件组装方向的错误可以容易地得到发现。由于在密封部件上形成了偏向一个端面的滑接部,因此可以防止在将墨盒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产生不合理的摩擦。
下面,参照图27至图30,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墨盒与记录装置进行说明。首先,图27与图28(A)至图28(C)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所用的墨盒的实例。
该图27与图28(A)至图28(C)所示的墨盒,与已经在根据图9所作的说明的墨盒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因此,与此相当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27与图28(A)至图28(C)所示的墨盒中,与图9所示的墨盒的不同点在于,作为下外壳的第2外壳102的底面部上,两个凸部(钩爪部)131、132相隔一定间隔处于并列状态一体形成。
该两个凸部131、132相对于上述第2外壳102的形成位置由上述油墨袋24内封装的油墨颜色种类决定。
例如,在油墨袋24中封装黑色油墨(本实施方式)时,如图28(A)至图28(C)所示,各凸部131、132从下外壳102侧面起的形成位置的尺寸分别为A、B,则A=7.5(mm),B=12.5(mm)。
在油墨袋24中封装青紫色油墨(C)、深红色油墨(M)以及黄色油墨(Y)时,则分别设定为A=7.5(mm)与B=17.5(mm),A=7.5(mm)与B=22.5(mm),以及A=12.5(mm)与B=22.5(mm)。
在油墨袋24中封装淡青紫色油墨(LC)与淡红色油墨(LM)时,则分别设定为A=7.5(mm)与B=27.5(mm),以及A=12.5(mm)与B=17.5(mm)。
在该实施方式的墨盒上设置的电路基板106的存贮元件中,存贮着颜色种类以外的关于油墨的信息数据,例如有关颜料/染料类油墨的种类、油墨的余量、系列号、有效期以及对象机种等信息数据。
上述关于油墨余量的信息数据,可以在墨盒9从墨盒架8上拔出(墨盒与墨盒架的连接被解除)时写入上述存贮元件。
其结果是,用过的墨盒9被再次装上墨盒架8上时,数据识别装置可以读出油墨余量数据,了解当时的油墨余量。
在图29中,表示的是上述墨盒9的一面的截面状态,表示墨盒9装在记录装置的墨盒架8上所设的连接结构90上的状态。图30是设置于墨盒架8上的连接结构90的立体图。
图29与图30所示的结构,与已经说明过的图12与图13所示的结构基本是一样的。因此,与此相当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再进行详细说明。在图29与图30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2与图13所示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在连接结构90上设置有连接板141。
在该连接板141上,设置有根据打印用的油墨颜色种类而言,墨盒与墨盒架之间连接的正误,决定能否与上述两个凸部131、132嵌合的凹部141a、141b。该凹部141a、141b用沿上述油墨导入管73b对上述油墨导出栓71的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凹槽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墨盒9连接到墨盒架8(连接结构90)上时,首先,将记录装置上所设的两个定位销91插入墨盒9的两个开口穴105。这时,如墨盒9装的油墨是正确的颜色,各凸部131、132与各凹部141a、141b相嵌合。
如颜色种类不对,各凸部131、132与各凹部141a、141b不能相嵌合时,各定位销91也不能插入各开口穴105。
这样,打印用的油墨颜色种类是否正确(颜色正误)便可通过各凸部131、132与各凹部141a、141b的嵌合情况而测出。在墨盒9的油墨颜色种类正确时,油墨导出栓71与油墨导入管73b连通。
这样,由于可以在油墨导出栓71与油墨导入管73b连通前测出颜色种类相同或不相同,因此可以防止油墨与油墨之间颜色相混。
接着,随着各定位销91插入各开口穴105,端子结构92与电路基板106连接,这样记录装置便可通过电路基板106读出的数据,得到有关颜料/染料类油墨的种类、油墨的余量、系列号、有效期以及对象机种等信息数据。
这样,颜色种类以外的关于油墨的信息数据可由记录装置的数据识别装置读取。
这时,如装上的墨盒9的颜料/染料类油墨的种类不同时,虽然油墨导出栓71与油墨导入管73b已连通,但是因为颜色种类是一样的,因此因油墨混合对打印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小。
上述数据识别装置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设置于记录装置的操作板等上面的灯之类的显示装置来表示,或者通过蜂鸣器等发声装置发声来确认。
在油墨颜色种类以外的油墨相关信息数据变更或增加时,只要将存贮装置内写入的数据加以变更或增加便可,没有必要再象过去那样形成许多凹、凸部,从而可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油墨的相关信息数据可以由数据识别装置来读出,因此,可以避免成份不同的油墨之间发生混合,避免使用对机种不适合的墨盒,保证良好的打印的质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凸部131、132与凹部141a、141b分别为两个,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凸部131、132是设置于墨盒9上的,凹部141a、141b是设置于墨盒架8上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使将墨盒9与墨盒架8的关系改变,也还是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的,这是不言自明的。
最后,参照图31(A)和图31(B)至图38(A)和图38(B),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墨盒与能利用该墨盒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第7实施方式的墨盒,具有第1阀体与第2阀体。该第1阀体与已经说明过的、例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油墨导出栓71所设的阀门部件71b相当。第2阀体是在设置着作为第1阀体的阀门部件71b的管道被闭塞、且墨盒被加压空气加压的情况下,能将油墨导出至记录装置的单向阀。
下面,主要对第2阀体的结构与设置进行说明。首先,图31(A)和图31(B)至图33(A)和图33(B)说明的是第7实施方式的墨盒的油墨导出栓部分。
在图31(A)和图31(B)至图33(A)和图33(B)中,上述油墨导出栓71具有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62,可以如上所述在墨盒架8的油墨导入管73b上装上与取下。
在该油墨导出栓71的油墨被供给一侧,设置着作为第1阀体的阀门部件71b(参照图14(A)和图14(B)),在油墨的供给侧(油墨袋一侧)设置着作为后面将要说明的第2阀体的阀体163。
作为第1阀体的阀门部件71b,是如上所述,由在油墨导出栓71插入上述油墨导入管73b时成为开启状态,并且从上述油墨导入管73b上拔出时成为关闭状态的开关阀构成的。
在图32(A)和图32(B)所示的上述第1管体161内,设置有能与上述油墨导入管73b连接的流入通道161a以及横贯该流入通道161a的挡块164。在上述流入通道的通道壁上,形成有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并列、且限制上述阀体163向侧面(与流入通道161a的轴线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的两个阻挡面161b。
在上述第1管体161的油墨供给侧的端面上,一体形成有位于上述流入通道161a以外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并列的一对定位用的凸部161c。
上述挡块164,由具有油墨供给口164a的平面十字形薄片构成,设置于上述阀体163的油墨被供给侧(阀门部件71b的油墨供给侧)。在该挡块164上,一体设置着与上述阻挡面161b在圆周方向相隔一定间隔并列、且向油墨供给侧突出的一对移动限制片165。
图32(B)和图33(B)所示的上述第2管体162,如图31(A)和图31(B)所示,其油墨被供给侧的端部压入上述流入通道161a内,固定在上述第1管体161上。在该第2管体162内,设置有能与上述流入通道161a连通的流出通道162a以及处于该流出通道162a的油墨被供给侧开口边缘的阀座(阀座环)162b。上述流出通道162a与上述油墨袋24相连接。上述阀座162b从上述第2管体16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面向油墨被供给侧突出。
如图34(A)所示,如在上述阀体163的边缘部产生了向油墨被供给侧突出的毛边163a,该毛边163a在阀门关闭的状态下处于阀座162b的周围空间部里。
在上述第2管体162上,设置有在油墨被供给侧端面开口、且分别靠近上述两个移动限制片165的前端部的两个凹部162c。如图34(B)所示,它们防止阀体163进入上述第2管体16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面162A与上述移动限制片165的前端面165A之间。在上述第2管体162的油墨供给侧端部一体设置有带让上述两个定位用凸部161c的前端部分别插入的两个贯穿孔166a、且与上述第1管体161的油墨供给侧端面对接的凸缘166。
上述两个管体161、162,在第2管体16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部压入第1管体161的流入通道161a内之后,将插入凸缘166的贯穿孔166a的定位用凸部161c的插入端部凿密,不能再拔出。
上述阀体163是由平时将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管道闭塞,且在上述墨盒袋24被加压时,因油墨的流动而开启的单向阀构成的。该阀体163以可往返移动方式设置于上述流出通道162a内的上述第2管体162(油墨被供给侧端面)与上述挡块164之间。整个阀体由可在座落在上述阀座162b上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平面圆形薄板所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油墨袋24内的油墨因加压空气泵21的加压而流到油墨袋24外,流向油墨被供给侧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阀体163受到从阀座162b离开方向的该流力,向油墨被供给侧移动,成为图35(A)和图35(B)所示的开启状态。
因此,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62连通,从油墨袋24出来的油墨如图35(B)的箭头所示,在流出通道162a与流入通道161a内流动,供给到油墨导入管73b。
另一方面,在用户将例如螺丝刀之类的棒状体插入油墨导出栓71内使阀门部件71b开启时,或者在打印时油墨补给阀26发生故障时,油墨导出栓71的流出通道162a便可由阀体163闭塞。
也就是说,如图36(B)所示,在油墨导出栓71外的空气与逆流油墨在流入通道161a内向油墨袋一侧流动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阀体163受到向阀座162b落座方向的该流力,维持其关闭状态。
这样,如图36(A)和图36(B)所示,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62不连通,逆流的油墨或外部空气不会流入油墨袋24内。
因此,该实施方式可以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24以及产生油墨逆流,可以保证油墨袋24内的油墨的除气度与纯净度。
上述阀体163因油墨的流动而在流入通道161a内移动时,受到挡块164的限制不能向流入通道161a的油墨被供给侧移动。同时,因受到移动限制片165与阻挡面161b的限制,不能在流入通道161a的径向(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这样,阀体163在流入通道161a内沿轴线移动,阀体163顺畅地在流入通道161a内轴线方向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下面,用图37(A)和图37(B)对设置于上述油墨导出栓内的第2实施形态的阀门结构进行说明。图37(A)和图37(B)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墨盒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的截面图,该图中与图31(A)和图31(B)至图36(A)和图36(B)相同或相当的部件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图中,上述油墨导出栓71具有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72,可以装上上述墨盒架8的油墨导入管73b或从其上取下。
在该油墨导出栓71的油墨被供给侧,设置着作为第1阀体的上述阀门部件71b(参照图14(A)和图14(B)),在油墨的供给侧(油墨袋一侧)设置着作为第2阀体的后面将要说明的阀体173。
如上所述,上述阀门部件71b由在上述油墨导出栓71插入上述油墨导入管73b时成为开启状态,并且从上述油墨导入管73b上拔出时成为关闭状态的开关阀构成的。
上述第2管体172,其油墨被供给侧的端部压入上述流入通道161a内,固定在上述第1管体161上。在该第2管体172内,设置有能与上述流入通道161a连通的流出通道172a以及处于该流出通道172a的油墨被供给侧开口边缘的阀座172b。
上述流出通道172a与上述油墨袋24相连接。上述阀座172b设置在与上述第2管体17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面同一面上。
在上述第2管体172的油墨供给侧端部一体设置有带让上述两个定位用凸部161c的前端部分别插入的两个贯穿孔176a、且与上述第1管体161的油墨供给侧端面对接的凸缘176。
上述两个管体161、172,在第2管体17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部压入第1管体161的流入通道161a内之后,将插入凸缘176的贯穿孔176a的定位用凸部161c的插入端部凿密,不能再拔出。
上述阀体173是由平时将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管道闭塞,且在上述墨盒袋24被加压时,因油墨的流动而开启的单向阀构成。该阀体173具有能在上述阀座172b上落座的阀体部173a,用电焊等方法固定在上述第2管体17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面(阀座172b的外侧)上。整个阀体由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能产生弹性变形的平面圆形薄片(薄膜)所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油墨袋24内的油墨因加压空气泵21的加压而流到油墨袋24外,流向油墨被供给侧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阀体173受到从阀座172b离开方向的该流力,向油墨被供给侧移动,成为图37(A)所示的开启状态。
因此,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72连通,从油墨袋24出来的油墨如图37(A)的箭头所示,在流出通道172a与流入通道161a内流动,供给到油墨导入管73b。
另一方面,在用户将例如螺丝刀之类的棒状体插入油墨导出栓71使阀门部件71b开启时,或者在打印时油墨补给阀26发生故障时,油墨导出栓71的流出通道172a便可由阀体173闭塞。
也就是说,如图37(B)的箭头所示,在油墨导出栓71外的空气与逆流油墨向油墨袋一侧流动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阀体173受到向阀座172b落座方向的该流力,维持其关闭状态。
这样,如图37(B)所示,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72不连通,逆流的油墨或外部空气不会流入油墨袋24内。
因此,该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一样,可以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24以及产生油墨逆流,可以保证油墨袋24内的油墨的除气度与纯净度。
下面,用图38(A)和图38(B)对设置于上述油墨导出栓内的第3实施形态的阀门结构进行说明。图38(A)和图38(B)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墨盒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的截面图,该图中与图31(A)和图31(B)至图36(A)和图36(B)相同或相当的部件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图中,上述油墨导出栓71具有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82,可以装上上述墨盒架8的油墨导入管73b或从其上取下。
在该油墨导出栓71的油墨被供给侧,设置着作为第1阀体的上述阀门部件71b(参照图14(A)和图14(B)),在油墨的供给侧(油墨袋一侧)设置着作为第2阀体的后面将要说明的阀体183。
如上所述,上述阀门部件71b由在上述油墨导出栓71插入上述油墨导入管73b时成为开启状态,从上述油墨导入管73b上拔出时成为关闭状态的开关阀构成。
上述第2管体182,其油墨被供给侧的端部压入上述流入通道161a内,固定在上述第1管体161上。在该第2管体182内,设置有能与上述流入通道161a连通的流出通道182a以及处于该流出通道182a的油墨被供给侧开口边缘的阀座182b。
上述流出通道182a与上述油墨袋24相连接。上述阀座182b由上述流出通道182a的油墨被供给侧开口部从油墨供给侧向油墨被供给侧扩大的斜面所构成。
在上述第2管体182上,设置有在油墨被供给侧端面开口、且分别面对上述两个移动限制片165的前端部的两个凹部182c。在上述第2管体182的油墨供给侧端部一体设置有带让上述两个定位用凸部161c的前端部分别插入的两个贯穿孔186a、且与上述第1管体161的油墨供给侧端面对接的凸缘186。
上述两个管体161、182,在第2管体182的油墨被供给侧端部压入第1管体161的流入通道161a内之后,将插入凸缘186的贯穿孔186a的定位用凸部161c的插入端部凿密,不能再拔出。
上述阀体183是由平时将上述油墨导入管73b的管道闭塞,且在上述墨盒袋24被加压时因油墨的流动而开启的单向阀构成。该阀体183可在上述第2管体182与上述挡块164之间往返移动并自转,整个阀体由能座落在上述阀座182b上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球体所构成。
为了让上述阀体183的移动能顺畅地由油墨的流动推动,并且充分地发挥单向阀的作用,最好用与油墨袋24内的油墨有相同比重(1.06×10-3g/mm3左右)的材料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油墨袋24内的油墨因加压空气泵21的加压而流到油墨袋24外,流向油墨被供给侧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阀体183受到从阀座182b离开方向的该流力,向油墨被供给侧移动,成为图38(A)所示的开启状态。
因此,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82连通,从油墨袋24出来的油墨如图38(A)的箭头所示,在流出通道182a与流入通道161a内流动,供给到油墨导入管73b。
另一方面,在用户将例如螺丝刀之类的棒状体插入油墨导出栓71使阀门部件71b开启时,或者在打印时油墨补给阀26发生故障时,油墨导出栓71的流出通道182a便可由阀体183闭塞。
也就是说,如图38(B)的箭头所示,在油墨导出栓71外的空气与逆流油墨向油墨袋一侧流动时,处于关闭状态的阀体183受到向阀座182b落座方向的该流力,维持其关闭状态。
这样,如图38(B)所示,第1管体161与第2管体182不连通,逆流的油墨或外部空气不会流入油墨袋24内。
因此,该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及第2实施形态一样,可以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24以及油墨的逆流,可以保证油墨袋24内的油墨的除气度与纯净度。
上述阀体183在因油墨流动而在流入通道161a内移动时,受到挡块164的限制不能向流入通道161a的油墨被供给侧移动。
同时,因受到移动限制片165与阻挡面161b的限制,不能在流入通道161a的径向(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这样,阀体183在流入通道161a内沿轴线移动,阀体183顺畅地在流入通道161a内轴线方向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在已经说明过的第1、第2、第3实施形态中,油墨的供给方法都是用加压空气泵21将油墨袋24内的油墨压出的方法,但是也可以采用下述的其它供给方法。
例如,用减压泵(图中未表示出)使副油墨箱7内减压,从墨盒中将油墨吸出的方法,或在不用副油墨箱时,用减压泵(图中未表示出)使帽盖装置11减压、吸引的方法。
总之,作为油墨的供给方法,只要是能使油墨袋24与副油墨箱7之间,或者油墨袋24与打印头6之间产生压力差的方法,便均可采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墨盒,由于可以防止外部空气流入油墨袋以及油墨的逆流,因此可以在供给油墨时不用向记录装置的打印头送空气,同时还可以保证油墨袋内的油墨的除气度与纯净度。

Claims (12)

1.一种记录装置用墨盒,其包含:
具有安装面以及与该安装面相交的面的墨盒外壳,
油墨导出口,
具有数据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
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墨盒外壳具有开口,该开口在将上述墨盒外壳安装到上述记录装置时,包围上述记录装置的销,
上述油墨导出口与上述开口沿上述墨盒外壳的上述安装面,并且在上述安装面侧排列,
沿上述墨盒外壳的与上述安装面相交的面,并且在上述安装面侧,设置有上述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上述开口与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呈一体部件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上述墨盒外壳包含两个外壳部件,上述开口与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设置于上述两个外壳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上述开口为在将上述墨盒外壳安装于上述记录装置时,将上述墨盒外壳定位的定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上述开口为两个开口,分别设置于沿上述安装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在设置于上述两个部位的上述开口的大致中间部位设置上述油墨导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进一步具有向上述墨盒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的导入口;该加压空气的导入口沿上述安装面排列;在设置于上述两个部位的上述开口的两外侧分别设置该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以及该加压空气的导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在所述墨盒外壳上设置具有两个面开放的箱形空间部,该两个面分别与上述安装面和与上述安装面相交的面平行,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装置设置在该箱形空间部内,上述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朝向上述两个面中的一个面露出,当该墨盒安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在记录装置一侧的端子结构通过上述两个面中的另一个面与上述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上述安装装置由与上述墨盒外壳一体形成的熔融用的突起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上述熔融用突起插入、贯通上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通过使上述突起的顶部熔融铆接,将上述电路基板固定在上述墨盒外壳。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在上述墨盒外壳中放置着由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内部封装有油墨的油墨袋,在装在记录装置上的状态下可从记录装置向上述外壳内导入加压空气。
12.安装有权利要求1-10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墨盒外壳设置于上述记录装置的状态下,上述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位于上述油墨导出口的重力方向的上部。
CN2008101695816D 2000-01-21 2001-01-22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2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12462 2000-01-21
JP2000012461A JP3494101B2 (ja) 2000-01-21 2000-01-21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0-012462 2000-01-21
JP2000012462A JP3467685B2 (ja) 2000-01-21 2000-01-21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サブタンクへのインク補給制御方法
JP2000-012461 2000-01-21
JP2000012461 2000-01-21
JP2000184002A JP2002001979A (ja) 2000-06-20 2000-06-20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84002 2000-06-20
JP2000-184002 2000-06-20
JP2000-201982 2000-07-04
JP2000201982A JP2002019135A (ja) 2000-07-04 2000-07-04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0201982 2000-07-04
JP2000270929 2000-09-07
JP2000-270929 2000-09-07
JP2000270929A JP2002079683A (ja) 2000-09-07 2000-09-07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311746 2000-10-12
JP2000-311746 2000-10-12
JP2000311746A JP3687517B2 (ja) 2000-10-12 2000-10-12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0383527 2000-12-18
JP2000383527A JP3712181B2 (ja) 2000-12-18 2000-12-18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383527 2000-12-18
JP2000-391540 2000-12-22
JP2000391539 2000-12-22
JP2000391540A JP3684572B2 (ja) 2000-12-22 2000-12-22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0391539A JP2002192738A (ja) 2000-12-22 2000-12-22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接続構造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0-391539 2000-12-22
JP2000391540 2000-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2176A CN101372176A (zh) 2009-02-25
CN101372176B true CN101372176B (zh) 2011-06-15

Family

ID=2757776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5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6230B (zh) 2000-01-21 2001-01-22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N2008101695816D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2176B (zh) 2000-01-21 2001-01-22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N200810169579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386229B (zh) 2000-01-21 2001-01-22 记录装置用墨盒
CNB018000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106C (zh) 2000-01-21 2001-01-22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5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6230B (zh) 2000-01-21 2001-01-22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579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386229B (zh) 2000-01-21 2001-01-22 记录装置用墨盒
CNB018000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106C (zh) 2000-01-21 2001-01-22 打印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6834945B2 (zh)
EP (5) EP2052862B1 (zh)
KR (4) KR100617280B1 (zh)
CN (4) CN101386230B (zh)
AT (3) ATE447488T1 (zh)
AU (1) AU2708301A (zh)
DE (1) DE60140335D1 (zh)
ES (4) ES2382127T3 (zh)
HK (1) HK1044911A1 (zh)
WO (1) WO2001053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6230B (zh) * 2000-01-21 201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US7278718B2 (en) * 2002-01-22 2007-10-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US6962408B2 (en) * 2002-01-30 2005-1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MXPA03002490A (es) * 2002-03-20 2004-10-15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para tinta y soporte de cartucho para tinta.
JP3666491B2 (ja) 2002-03-29 2005-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4194298B2 (ja) * 2002-05-17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媒体、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31253B2 (ja) * 2002-06-17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A2489859A1 (en) * 2002-06-17 2003-12-24 Mars, Incorporated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card holder
JP4432025B2 (ja) * 2003-08-08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US7438401B2 (en) * 2002-06-17 2008-10-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US20040012660A1 (en) * 2002-07-18 2004-0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cartridge having connectable-disconnectable housing and ink supply bag
JP2004090432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液体排出用タンク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液体排出方法
EP1555128B1 (en) * 2002-10-23 2019-03-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ing bag and liquid ejector
US20040086020A1 (en) * 2002-10-28 2004-05-06 Jordahl Marlow 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lter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a liquid environment
CN2614901Y (zh) * 2003-01-14 2004-05-1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密封圈、墨盒
JP3873910B2 (ja) * 2003-03-05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EP1454754B1 (en) * 2003-03-05 2010-04-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iquid container
CA2461959C (en) * 2003-03-26 2012-07-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JP2004338383A (ja) * 2003-04-25 2004-12-02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該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を搭載する記録装置およ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4241177B2 (ja) * 2003-05-09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6736488B1 (en) * 2003-05-23 2004-05-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for printhead assembly
JP2005053212A (ja) * 2003-07-18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
EP1498272A1 (en) * 2003-07-18 2005-01-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US7758172B2 (en) * 2003-07-18 2010-07-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a valve device provided in a passage
EP2052864A1 (en) * 2003-08-08 2009-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AR049674A1 (es) *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US7806523B2 (en) * 2003-08-08 201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US7384133B2 (en) * 2003-08-08 2008-06-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capable of maintaining airtightness
US7261397B2 (en) * 2003-08-19 2007-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ank unit,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ank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JP4054742B2 (ja) * 2003-09-29 2008-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装置
EP1520707B1 (en) * 2003-09-30 2007-08-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278722B2 (en) * 2003-11-25 2007-10-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384136B2 (en) * 2003-11-25 2008-06-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4492144B2 (ja) * 2003-12-08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MXPA04012988A (es) * 2003-12-22 2005-10-18 Seiko Epson Corp Aparato para montar/desmontar un cartucho de tinta, aparato de registro, aparato para expulsion de liquidos y contenedor de liquidos.
JP4513337B2 (ja) * 2004-01-23 2010-07-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277276B2 (ja) 2004-01-30 2009-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4052257B2 (ja) * 2004-02-16 2008-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体
EP1574340B1 (en) * 2004-03-05 2009-03-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206938B2 (ja) * 2004-03-08 2009-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の供給構造、及びインクの供給構造の製造方法
CN2741774Y (zh) * 2004-08-10 2005-11-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恒压墨盒
JP4539654B2 (ja) * 2004-09-01 2010-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EP2769850A3 (en) 2004-11-30 2016-04-13 Panduit Corporation Market-based labeling systems and method
KR100612880B1 (ko) * 2004-12-06 2006-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챔버 샘플투입구의 패킹 장치
JP4560401B2 (ja) * 2004-12-22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990212A3 (en) * 2005-02-02 2017-03-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ttachment, liquid reception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device
US9889672B2 (en) 2005-02-02 2018-0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ttachment,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JP4665553B2 (ja) * 2005-02-28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02530B2 (ja) * 2005-03-22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347070A (ja) * 2005-06-17 2006-12-2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NZ565801A (en) * 2005-08-17 2010-12-24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ontainer
US7810916B2 (en) * 2005-09-29 2010-10-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553007B2 (en) * 2005-09-29 2009-06-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635180B2 (en) * 2005-09-29 2009-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575311B2 (en) * 2005-09-29 2009-08-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828421B2 (en) * 2005-09-29 2010-1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rrangements
US7766469B2 (en) 2005-09-29 2010-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578584B2 (en) * 2005-09-29 2009-08-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837311B2 (en) * 2005-09-29 2010-11-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669991B2 (en) * 2005-09-29 2010-03-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4539517B2 (ja) * 2005-09-29 2010-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1772273B2 (en) * 2005-09-29 2011-06-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EP1772272B1 (en) * 2005-09-29 2008-08-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591548B2 (en) * 2005-09-29 2009-09-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7682004B2 (en) * 2005-09-29 2010-03-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8025376B2 (en) * 2005-09-29 2011-09-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775645B2 (en) * 2005-09-29 2010-08-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of forming cartridges, such as ink cartridges
US7708375B2 (en) * 2005-10-11 2010-05-04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removing particulates from a printhead using a disposable sheet
JP2007160520A (ja) * 2005-12-09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4144637B2 (ja) 2005-12-26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収容体、基板、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材収容体を準備する方法
JP2007216479A (ja) * 2006-02-15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
JP2007268894A (ja) * 2006-03-31 2007-10-1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方法
JP4569507B2 (ja) * 2006-03-31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25329B2 (ja) * 2006-05-19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該容器を備える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4321562B2 (ja) * 2006-08-08 2009-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5610768B2 (ja) 2006-10-31 2014-10-22 センシエント・カラ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変性顔料並びにそれを製造及び使用する方法
JP4284556B2 (ja) 2006-10-31 2009-06-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記録装置
PL2080620T3 (pl) * 2006-11-06 2011-10-31 Seiko Epson Corp Zbiornik cieczy, uchwyt zbiorników oraz urządzenie zużywające ciecz
US8141998B2 (en) * 2006-11-06 2012-03-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JP4946751B2 (ja) * 2006-11-0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US8052257B2 (en) * 2007-01-30 2011-1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bined ink family keying for an ink cartridge
JP2008230214A (ja) * 2007-02-19 2008-10-02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US8322835B2 (en) * 2007-02-19 2012-12-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aling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reusing fluid container
US7651184B2 (en) * 2007-02-28 2010-0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JP4798033B2 (ja) * 2007-03-20 2011-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充填方法
US20090027463A1 (en) * 2007-07-24 2009-01-29 Berg Richard H Wide format ink cartridge
JP5248816B2 (ja) * 2007-07-25 2013-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9026552A2 (en) 2007-08-23 2009-02-26 Sensient Colors Inc. Self-dispersed pig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GB0720139D0 (en) * 2007-10-12 2007-11-28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jet printing
GB0720289D0 (en) * 2007-10-12 2007-11-28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jet printer
GB0720290D0 (en) * 2007-10-12 2007-11-28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jet printer
JP5151424B2 (ja) * 2007-11-30 2013-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8147044B2 (en) * 2007-12-11 2012-04-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CN101456290B (zh) 2007-12-12 2011-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印刷装置以及液体供给方法
US7862162B2 (en) 2008-01-16 2011-01-04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Low insertion force fluid coupling
EP2237958B1 (en) * 2008-01-16 2012-10-0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Low insertion force fluid coupling
JP5006812B2 (ja) * 2008-02-15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US8636345B2 (en) * 2008-05-19 2014-01-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upply tube connectors for connection with an ink container
KR101013908B1 (ko) * 2008-07-03 2011-02-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범퍼의 센서 홀더 기구
US9335868B2 (en) * 2008-07-31 2016-05-10 Apple Inc. Capacitive sensor behind black mask
JP2010064343A (ja) * 2008-09-10 2010-03-25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5316311B2 (ja) * 2008-09-17 2013-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印刷装置及び液体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98780B2 (ja) * 2008-11-04 2013-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印刷装置及び液体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85086B2 (ja) * 2009-03-24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023461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Brother Ind Ltd 液体容器
CA2757928A1 (en) 2009-04-07 2010-10-14 Sensient Colors Inc. Self-dispersing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5257236B2 (ja) * 2009-05-20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媒体収容容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1580052U (zh) * 2009-09-08 2010-09-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
US8468635B2 (en) * 2009-11-25 2013-06-25 Church & Dwight Co., Inc. Surface treating device
JP2011148203A (ja) * 2010-01-22 2011-08-0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381757B2 (ja) 2010-01-29 2014-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11093527A1 (en) 2010-01-29 2011-08-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device
JP5093276B2 (ja) * 2010-03-26 2012-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JP2012000866A (ja) *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5645005B2 (ja) * 2010-07-13 2014-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2014777A1 (ja) * 2010-07-30 2012-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5875288B2 (ja) * 2010-08-30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693104B2 (ja) * 2010-08-31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556385B2 (en) 2010-09-09 2013-10-15 Statis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aging components having a single row of contact pads
KR101870852B1 (ko) * 2010-10-22 2018-06-2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유체 카트리지
US8651642B2 (en) * 2010-10-22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US8651643B2 (en) * 2010-10-22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JP5545377B2 (ja) * 2010-12-22 2014-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8544994B2 (en) 2010-12-28 2013-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20120169813A1 (en) * 2010-12-29 2012-07-05 Trevor Gray Consumable supply item, fluid reservoir and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US8544991B2 (en) * 2010-12-29 2013-10-01 Funai Electric Co., Ltd. Consumable supply item, fluid reservoir and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EP2479033A1 (en) * 2011-01-21 2012-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EP2479032A1 (en) * 2011-01-21 2012-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EP2481592A1 (en) * 2011-01-28 2012-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8529037B2 (en) * 2011-02-03 2013-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ink tank
JP5787193B2 (ja) 2011-05-09 2015-09-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CN102896900A (zh) * 2011-07-26 2013-01-30 吴江市浪潮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机的供墨装置
JP2013049168A (ja) 2011-08-30 2013-03-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2013049166A (ja) 2011-08-30 2013-03-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5974439B2 (ja) 2011-08-30 2016-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2013049169A (ja) 2011-08-30 2013-03-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6171313B2 (ja)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5437775B (zh) * 2011-12-22 2017-09-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流体盒、打印设备和打印流体盒的使用
US8678573B2 (en) 2011-12-22 2014-03-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EP2848409B1 (en) * 2011-12-22 2019-02-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use of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EP2607082B2 (en) * 2011-12-22 2022-06-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use of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EP2607084B1 (en) * 2011-12-22 2014-09-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DK2607081T3 (da) * 2011-12-22 2014-10-27 Brother Ind Ltd Printer-fluid-patron og printerapparat
JP2013159037A (ja) * 2012-02-06 2013-08-1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5615392B2 (ja) * 2012-02-23 2014-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装着可能な装置
JP5990995B2 (ja) * 2012-04-19 2016-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JP5880336B2 (ja) 2012-07-31 2016-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装置
JP5978863B2 (ja) * 2012-08-31 2016-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部
US8622531B1 (en) * 2012-09-14 2014-01-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tank having a single gasket
US9694591B2 (en) 2012-09-24 2017-07-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 level sensing apparatus
CN107053853A (zh) 2012-09-24 2017-08-18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流体打印装置
US8708470B1 (en) * 2012-11-29 2014-04-29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system
JP6160074B2 (ja) * 2012-12-07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ユニット、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アダプター
JP6119338B2 (ja) * 2013-03-19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384031B2 (ja) * 2013-09-04 2018-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7933100B (zh) 2013-09-18 2020-04-10 佳能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JP6128004B2 (ja) 2014-02-10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112032B2 (ja) 2014-02-10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107696B2 (ja) * 2014-02-1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WO2015153223A2 (en) * 2014-03-31 2015-10-08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Binary array inkjet printhead
JP6287510B2 (ja) 2014-04-08 2018-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5199261A (ja) 2014-04-08 2015-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362089B2 (ja) * 2014-05-30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
JP6515677B2 (ja) * 2014-07-24 2019-05-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構造体、及び該コンタクト構造体を用いた生体試料用電気的測定装置
JP6465588B2 (ja) 2014-08-25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6141087A (ja) * 2015-02-04 2016-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2016187876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6203498A (ja) * 2015-04-23 2016-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6493132B2 (ja) * 2015-09-30 2019-04-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ケース
CN106808806A (zh) * 2015-11-28 2017-06-09 周利军 印染设备专业供墨系统
JP6651846B2 (ja) * 2015-12-28 2020-0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759624B2 (ja) 2016-02-25 2020-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用着脱体
EP3300904B1 (en) * 2016-09-30 2021-09-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connector
CN108790407B (zh) * 2017-04-28 2024-04-09 佛山市墨的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系统连供装置
EP3984756A1 (en) * 2018-01-22 2022-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2019188711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体、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供給体の製造方法
CN111923603B (zh) 2018-07-13 2022-09-0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接口结构及组件、钥匙笔、打印液体供应接口结构及装置
EP4140749A1 (en) * 2018-07-13 2023-03-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173719B2 (en) 2018-07-13 2021-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BR112020021117B1 (pt) 2018-07-13 2022-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arelho de fornecimento de líquido de impressão e estrutura de interface
JP7167622B2 (ja) * 2018-10-22 2022-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連結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309018A1 (en) * 2018-11-15 2021-10-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delivery in an inkjet type dispenser
US11701891B2 (en) * 2018-12-20 2023-07-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system
JP7238436B2 (ja) * 2019-01-31 2023-03-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83129B2 (ja) 2019-02-28 2023-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1198304B2 (en) * 2019-04-26 2021-1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cording device having tank in communication with cartridge held by mount body
WO2021006864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agent transfer for 2d and 3d printers
US11833838B2 (en) * 2020-07-22 2023-1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4023446A1 (en) * 2020-12-30 2022-07-06 Dover Europe Sàrl Ceramic hydraulic distributor for an ink-jet printer
JP2022155053A (ja) * 2021-03-30 2022-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3132450A (ja) * 2022-03-11 2023-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処理システム及び中継搬送ユニット
JP2023151591A (ja) * 2022-03-31 202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0261A2 (en) * 1990-02-02 1991-08-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apparatus and ink jet cartridge therefor
CN1218742A (zh) * 1997-12-03 1999-06-09 惠普公司 墨盒排气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886B1 (zh) * 1971-04-15 1978-04-25
DE2704735C2 (de) 1977-02-04 1982-08-05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Auslaufsicherer Tintenvorratsbehälter
US4514742A (en) * 1980-06-16 1985-04-30 Nippon Electric Co., Ltd. Printer head for an ink-on-demand type ink-jet printer
US4558326A (en) * 1982-09-07 1985-12-10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Purging system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S60198256A (ja) 1984-03-21 1985-10-07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インク貯蔵装置
US4568954A (en) 1984-12-06 1986-02-04 Tektronix, Inc. Ink cartridg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S2252908T3 (es) * 1989-08-05 2006-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arato de impresion por chorros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para el aparato.
JP2877578B2 (ja) * 1990-09-22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に装着可能な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4214360A (ja) 1990-12-10 1992-08-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該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3352706B2 (ja) 1991-07-08 2002-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0516088B1 (en) 1991-05-27 1996-10-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692911B2 (ja) 1991-08-05 1994-11-16 富士山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液量検出装置
DE69224886T2 (de) 1991-12-11 1998-08-20 Canon Kk Schlitten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H05162302A (ja) 1991-12-11 1993-06-29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ヘッド交換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519422A (en) * 1993-05-03 1996-05-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use of print cartridges
JP3106046B2 (ja) 1993-11-29 2000-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ユニットおよび該記録ユニット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H0789097A (ja) * 1993-09-27 1995-04-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847736A (en) * 1994-05-17 1998-12-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er and recording head cleaning method
US5825387A (en) * 1995-04-27 1998-10-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5966155A (en) * 1994-10-31 1999-10-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system with off-axis ink supply having ink path which does not extend above print cartridge
US5956057A (en) * 1996-08-30 1999-09-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features enabling plug compatibility between multiple supply sizes
US6022103A (en) * 1995-02-07 2000-0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n ink cartridge, and the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ed for such method
US6130695A (en) * 1995-04-27 2000-10-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US6015209A (en) * 1995-04-27 2000-01-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with fluid interconnect for coupling to an ink-jet printer
JP3269342B2 (ja) 1995-07-25 2002-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組み立て可能な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
EP0827836B1 (en) 1996-02-21 2005-05-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US6164743A (en) 1996-04-17 2000-12-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with an inductive ink level sense
US6030074A (en) * 1996-07-15 2000-02-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pressurized ink to a printhead
JP3295339B2 (ja) * 1996-08-30 2002-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キャップ
JP3533848B2 (ja) 1996-10-15 2004-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351456B2 (ja) 1996-11-14 2002-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276474B1 (en) * 1997-02-18 2001-08-21 Rockwell Heavy Vehicle Systems, Inc. Low floor drive unit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US6010210A (en) * 1997-06-04 2000-01-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multiple function chassis
US5949459A (en) * 1997-06-04 1999-09-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n ink container
US6585359B1 (en) * 1997-06-04 2003-07-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container providing pressurized ink with ink level sensor
JP3391221B2 (ja) 1997-06-16 2003-03-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
WO1999011462A1 (en) * 1997-08-28 1999-03-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having waste ink absorbing function
JPH11192720A (ja) * 1998-01-05 1999-07-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インク補給方法
JP2000037879A (ja) 1998-07-22 2000-02-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のインクタンク接続装置
US6116723A (en) * 1998-03-09 2000-09-12 Hewlett-Packard Low cost pressurizable ink container
US6089687A (en) * 1998-03-09 2000-07-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cifying ink volume in an ink container
US6059401A (en) * 1998-03-19 2000-05-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lignment coupling device for manually connecting an ink supply to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EP2179848A1 (en) 1998-05-18 2010-04-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therefor
JP3535740B2 (ja) 1998-05-29 2004-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3768725B2 (ja) * 1998-06-15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299296B2 (en) 1998-07-31 2001-10-09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Sealing member for a fluid container
JP3586153B2 (ja) * 1998-12-21 2004-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US6276788B1 (en) 1998-12-28 2001-08-21 Xerox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quick disconnect valve 09
CN1108238C (zh) 1999-03-29 2003-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及设备
JP3543677B2 (ja) 1999-06-07 2004-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タンクの装着状態検出装置
CN101386230B (zh) * 2000-01-21 201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US6243115B1 (en) 2000-03-09 2001-06-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essurized ink supply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0261A2 (en) * 1990-02-02 1991-08-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apparatus and ink jet cartridge therefor
CN1218742A (zh) * 1997-12-03 1999-06-09 惠普公司 墨盒排气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44911A1 (zh) 2002-11-08
EP2052862B1 (en) 2012-06-06
EP2105308A1 (en) 2009-09-30
EP1164025A1 (en) 2001-12-19
EP2052863B1 (en) 2012-04-11
ES2386656T3 (es) 2012-08-24
US20060028517A1 (en) 2006-02-09
KR100617280B1 (ko) 2006-08-30
CN101372176A (zh) 2009-02-25
CN1358137A (zh) 2002-07-10
US20070195140A1 (en) 2007-08-23
CN101386230B (zh) 2011-04-13
KR20040007753A (ko) 2004-01-24
ATE447488T1 (de) 2009-11-15
KR100484960B1 (ko) 2005-04-25
US6834945B2 (en) 2004-12-28
CN101386229A (zh) 2009-03-18
US20030071874A1 (en) 2003-04-17
WO2001053104A1 (fr) 2001-07-26
ATE552980T1 (de) 2012-04-15
EP2105308B1 (en) 2012-04-25
KR20020012160A (ko) 2002-02-15
KR20040014587A (ko) 2004-02-14
CN101386229B (zh) 2012-11-07
ES2383777T3 (es) 2012-06-26
KR100583290B1 (ko) 2006-05-25
CN100439106C (zh) 2008-12-03
EP1164025B1 (en) 2009-11-04
EP2055489A1 (en) 2009-05-06
KR100505287B1 (ko) 2005-08-03
ES2334100T3 (es) 2010-03-05
EP2052863A1 (en) 2009-04-29
ES2382127T3 (es) 2012-06-05
ATE554936T1 (de) 2012-05-15
CN101386230A (zh) 2009-03-18
US7566120B2 (en) 2009-07-28
DE60140335D1 (de) 2009-12-17
US6874876B2 (en) 2005-04-05
US7380909B2 (en) 2008-06-03
US20020196312A1 (en) 2002-12-26
EP1164025A4 (en) 2005-06-22
EP2052862A1 (en) 2009-04-29
KR20040007752A (ko) 2004-01-24
AU2708301A (en) 2001-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2176B (zh)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1372177A (zh)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799846B (zh) 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1249756B (zh) 流体导出部的密封构造体和密封方法、以及流体容器
AU718867B2 (en) Ink tank, production process of ink tank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7828421B2 (en) Ink cartridge arrangements
US8025376B2 (en) Ink cartridges
US8322835B2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reusing fluid container
US7810916B2 (en) Ink cartridges
US20070070143A1 (en) Ink cartridges
US7682004B2 (en) Ink cartridges
US7775645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cartridges, such as ink cartridges
US20070070145A1 (en) Ink cartrid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