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68A -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68A
CN1140268A CN95115374A CN95115374A CN1140268A CN 1140268 A CN1140268 A CN 1140268A CN 95115374 A CN95115374 A CN 95115374A CN 95115374 A CN95115374 A CN 95115374A CN 1140268 A CN1140268 A CN 1140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article
charging unit
equipmen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5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47C (zh
Inventor
石山晴美
佐藤康志
矢野秀幸
古屋正
见野康则
真下精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080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85039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059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85039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499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266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0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4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charging powder particl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by means of a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1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 G03G2215/02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using a magnetic brush

Abstract

一种由充电部件支持的磁性颗粒,用于对一个所要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包括:一个导电部件,其上可被加有一个电压;以及,在磁性颗粒沿着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相电绝缘的部件。

Description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
本发明涉及用于借助磁性颗粒进行充电的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它们特别适用于光电成象复印机或同样类型的打印机。
作为光电成象设备中的充电方法,已经主要采用的,有一种电晕充电方法,它采用了导线和屏蔽。然而,从环境的角度考虑,近来一种接触充电类型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因为其放电所产生的臭氧产物少。已知的一种这样的接触充电型,是磁刷式的,其中磁性颗粒与用作所要充电的部件的感光部件相接触。磁刷式充电部件带有作为产生磁力的部件的磁性辊、在磁性辊周围的可转动非磁性电极套筒、以及借助磁性辊的磁力而被吸引并支撑在电极套筒的表面上的磁性颗粒层。为了对感光部件进行充电,磁性颗粒层与感光部件相接触,且电极套筒被加有电压。在磁刷型中,磁性颗粒沿着纵向(感光部件的产生线方向)而被推到充电部件的一端。在该端部区域中,磁刷并不总是与感光部件相接触,因而难于实现均匀的充电。因此,感光部件端部区域的电位,比在中心部分的电位低。因此,电极套筒的电位和感光部件的表面的电位,都与端部的电位有显著的不同,从而使磁性颗粒从充电部件移向感光部件。如果磁性颗粒淀积在感光部件上,则在磁性颗粒上的磁性颗粒的量将逐渐减小,从而产生充电缺陷。该充电缺陷引起了图象质量的下降,因而磁刷型的不能长期使用。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部件、一种充电装置和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其中有效地防止了磁性颗粒至充电部件所要充电的部件的淀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部件、一种充电装置和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其中能够长期保持适当的成象。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显。
图1是图象形成设备的一例子的示意显示。
图2显示了喷射充电的原理。
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端部的纵向示意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1的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端部的纵向示意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2的修正充电部件的端部的纵向示意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3的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端部的纵向示意图。
图7显示了实施例3的一种修正。
图8是根据实施例4的装置中的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端部和鼓。
图9是在根据实施例5的装置中的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端部和鼓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0是一种装置的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示意横向剖视图(a)、磁刷式充电部件的示意平面剖视图(b)、和一个端部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7的第一充电部件的侧视剖视图(a)、以及一个第一充电部件的正视剖视图(b)。
图12显示了根据实施例7的图象形成设备(a),以及充电部件部分的示意平面图(b)。
图13是根据实施例8的充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表面的一个实施例。
图14是根据实施例9的充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表面的示意图(a),以及显示也被用作端部密封部件的第二充电部件、清除装置的清除刮片和接收板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正视图。
图15是纵向示意图,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0的充电装置的纵向端的结构。
图16是纵向示意图,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0的充电部件的纵向端的结构。
图17是纵向示意图,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1的充电装置的纵向端的一个实施例。
图18是纵向示意图,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2的充电装置的纵向端的一个实施例。
图19是一个实施例,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2的充电部件的结构。
实施例1(图1-3)
图象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图1)
图1显示了图象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结构。该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设备,是光电成象处理型激光束打印机形式的。
标号1表示一个转鼓式光电成象感光部件(鼓),它被作为图象承载部件(所要充电的部件)。在此实施例中,它是具有负充电极性和30mm的直径的OPC感光部件,并沿着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以100mm/秒的速度转动。
标号2表示一个充电装置,它采用了磁刷式接触充电部件20(将在后面描述)。鼓1在转动期间被充电装置2均匀充电(主充电)到预定的极性和电位。在此实施例中,从一个充电偏置施加电压源S1,将-700V的直流充电偏置电压加到磁刷式充电部件20的电极套筒22上,从而使转动鼓1的外周边表面,借助电荷注入充电,而被均匀充电到大约-700V。
转动鼓1的充电表面,被暴露给激光束L并受到后者的扫描,而激光束L的强度,根据一个时间序列电数字象素信号,而受到调制;而该象素信号表示了从未显示的激光束扫描器提供的所希望的图象信息,且该激光束扫描器包括激光二极管、多棱镜等等。
这种静电潜象,由采用磁性单组分绝缘调色剂(负调色剂)的反转显影装置3,显影成调色剂图象。标号3a表示的,是直径为16mm并包围磁铁3b的非磁性显影套筒。负调色剂被加到显影套筒3a上,且显影套筒3a,以距鼓1的固定的距离,并以与鼓1相同的速度,进行转动,同时套筒3a被加有来自显影偏压源S2的显影偏置电压。该电压是-500V的直流电压,并具有频率为1800Hz且峰-峰电压为1600V的方波偏置,以实现套筒3a与感光部件1之间的间隙中的跳跃(jumping development)显影。
另一方面,作为记录材料的转移材料P,以预定的时序,从未显示的送进部分被送进到一个压力接触辊隙部分(转移部分)T,该辊隙部分被形成在转动鼓1与转移辊4之间;而转移辊4具有106-109欧姆的电阻,并被用作以预定的压力与转动鼓1相压力接触的接触转移装置。预定的转移偏置电压,从一个转移偏置电压源S3,被加到转移辊4。在此实施例中,辊的电阻为5×108欧姆,且该辊被提供有+2000V的直流电压。
引入到转移部分T中的转移材料P,通过转移部分T,在此期间调色剂图象借助静电力和压力,而从转动鼓1转移到转移材料P的表面上。
现在带有调色剂图象的转移材料P,与鼓1的表面分离,并被引入到加热定影式之类的定影装置5,在那里调色剂图象被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且记录材料被排放到设备之外而成为打印成品。
在调色剂图象转移之后的鼓的表面,由清除装置6进行清理,从而从中除去诸如残留调色剂的外来物质,以为重复成象操作作好准备。调色剂由清除刮片6a除去,且借助一个接收板来防止清除装置6中的调色剂散布到外界。
在此实施例中,打印机是处理组件型打印机,其中四个处理装置,即鼓1、接触充电部件20、显影装置3和清除装置6,被包含在组件30中。标号31表示的,是组件30的安装—拆下引导和支撑部件。该图象形成设备不仅限于这种处理组件型的。
(2)感光部件(鼓1)
鼓1,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要充电的部件,是具有负充电极性的OPC感光部件,并包括铝制成的、直径为30mm并由第一至第五功能层顺序构成的电接地鼓基底1a。
该基底的第一层,是导电底剂层,用于平滑铝鼓基底的缺陷并防止可能引起对曝光激光束的反射的波纹。
第二层,是正电荷注入层,用于防止从铝鼓基底注入的正电荷与加到感光部件表面上的负电荷中和。第二层是中间电阻层,其厚度大约为1微米。其电阻借助AMILAN(可从日本Toray KabushikiKaisha获得的聚酰胺树脂材料的商标)树脂材料和甲氧甲基尼龙调节。
第三层是以弥散在树脂材料中的双偶氮构成的电荷发生层,它具有约0.3微米的厚度。当它受到激光的曝光时,它产生一对正和负电荷。
第四层是电荷转移层,它由弥散在聚碳酸酯树脂材料中的腙构成,而且是P型半导体。因此,感光部件表面上的负电荷,不能通过该层,因而只能将电荷发生层中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感光部件表面。
第五层是作为表面电荷注入层的电荷注入层,而且是由弥散在光固化丙稀酸树脂材料中的SnO2超细颗粒构成的层。更具体地说,具有大约0.03微米的颗粒大小并掺杂有锑以降低其电阻的SnO2颗粒,以70wt%的量,被弥散到树脂材料中。由此提供的涂覆液体,通过浸渍而被加上,以形成厚度大约2微米的电荷注入层。这样,感光部件表面的体电阻,从只有电荷转移层的情况下的1×1015欧姆·cm,被降低到1×1012欧姆·cm。电荷注入层的体电阻,最好是1×109-1×1015欧姆·cm。该体电阻是用片形样品在100V的电压下测量到的,并采用了从YHP获得的HIGHRESIS-TANCE METER 4329A-其上连接有RESISTIVITY CELL16008A。
(3)充电装置2
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充电装置2中,如图2(a)所示,磁刷式充电部件20包括磁性辊21、与其同轴的外部可转动非磁性电极套筒22、以及引附在电极套筒22的外周边表面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刷23,其中磁性颗粒是借助其中的磁性辊21的磁力而被引附的。磁性辊21提供在电极套筒22上的磁通量密度,为800×104T。
充电部件20,基本上与作为所要充电的部件的鼓(感光部件)1平行,从而使磁刷23,借助磁性辊21的轴21a,与鼓1的表面相接触;而磁性辊21由未显示的轴承部分支撑。磁性辊21是不可转动的,但非磁性电极套筒22,借助未显示的驱动装置,沿着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周边速度转动。在鼓1形成的充电辊隙部分N中,磁刷23与鼓1的表面相接触,且电极套筒22在辊隙部分N沿着相对于鼓1相反的方向转动。
更具体地说,电极套筒22上的磁刷23的厚度为1mm,以相对于鼓1形成宽度约为5mm的充电辊隙部分N。在此实施例中,磁刷23的磁性颗粒的量大约为10g,且电极套筒22与鼓1之间的充电辊隙部分N的间隙大约为500微米。来自充电偏置电压源S1的一个充电偏置电压,被加到作为磁刷23的电能提供部分的电极套筒22上。
因此,鼓1和电极套筒22转动,且施加了具有预定极性和电位的充电偏置电压,借助该充电偏置电压实现了电荷从磁刷23至鼓1表面上的电荷注入层中的导电颗粒的注入,从而使鼓1的表面通过注入充电而被置于预定的极性和电位。
磁刷23与鼓1之间的周边速度,被定义如下:
周边速度比值%
当采用反方向转动时,磁刷23的周边速度是负的。
-100%的周边速度比值,包括磁刷23停止,因而磁刷23与鼓表面接触的构造,由于充电缺陷,而出现在所产生的图象上。在向前转动的情况下,磁刷23的转速必须增大,以提供与反方向转动时相同的周边速度比值。当磁刷23以低速度与鼓共方向接触时,磁性颗粒倾向于淀积在鼓上。因此,周边速度比值最好不大于-100%,且在此实施例中,它是-150%。
充电原理(图2)
参见图2,将描述注入充电的原理。图2(a)示意显示了感光部件(鼓)1的层式结构,而鼓1是当磁刷式充电部件20与表面接触时将要被充电的部件,且电压被加上;而图(b)显示了等效的电路。
11表示的是鼓1的铝鼓基底,12表示的是电荷转移层(第四层),13是表面上的电荷注入层(第五层),且13a是电荷注入层中的导电颗粒(SnO2)。在鼓基底11与电荷转移层12之间,如上所述地设置有第一至第三层,即底剂层、正电荷注入层和电荷发生层,但它们在本图中被省略了。
在电荷注入充电中,电荷注入是在所要充电的部件(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借助1×104-1×107欧姆的中介电阻接触充电部件20,而实现的,该所要充电的部件的中介体电阻为1×109-1×1015欧姆·cm。在此实施例中,电荷被提供到电荷注入层13中的导电颗粒13a,以实现充电。考虑如图2(b)的等效电路所示,电荷转移层12起介电材料的作用,且接触充电部件20对由电极构成的小电容进行充电,而这些电极是铝鼓基底11和电荷注入层13中的导电颗粒13a。这里,导电颗粒13a是彼此电独立的,以形成一种微小的浮动电极。在宏观上,感光部件看上去受到了均匀的充电,但实际上,大量的微小带电导电颗粒(SnO2)覆盖了感光部件表面。因此,当实现图象曝光时,静电潜象能够得到保持,因为SnO2颗粒是电独立的。
磁性颗粒
作为构成磁刷23的磁性颗粒的一个例子,考虑以下情况:
将树脂材料与磁粉末部件(诸如磁铁石)的搓揉混合物制成颗粒,或第四与导电碳等等混合,以控制电阻值;
烧结的磁铁石或铁磁体,或还原或氧化的,用于控制电阻值。
上述磁性颗粒,被覆上电阻调节覆盖材料(例如弥散在酚醛树脂中的碳),或镀上金属,以将电阻值调节到适当的值。
至于磁性颗粒的电阻值,电荷不是被均匀注入到作为所要充电的部件的鼓中的,如果它太高,就会产生模糊的图象。如果它太高,且如果鼓的表面上有销孔,电流会集中流过该销孔,从而产生电压降,因而在充电辊隙中产生充电缺陷。考虑到上述问题,磁性颗粒的电阻值最好为1×104-1×1012欧姆。磁性颗粒的电阻值被测量如下:将2g的磁性颗粒放置在金属小室中(底面积为227mm2),且给该小室加上电压,并以6.6kg/cm2的压强对磁性颗粒加压,随后施加1-1000V的电压。
至于磁性颗粒的磁特性,用于防止磁性颗粒淀积在鼓上的磁约束力最好很高,因而,希望较大的50(A·m2/kg)的饱和磁化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实际采用的磁性颗粒,具有30微米的平均颗粒大小、1×106欧姆的电阻值和58(A·m2/kg)的饱和磁化强度。
电极套筒22(图3)
图3是充电部件20的端部的纵向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厚度为50微米的环形聚酯带被接合在邻近电极套筒22纵向端部(与磁性辊21的端部对应的部分)上,而电极套筒22是充电部件20的磁刷23的电能供应部分。以此方式,提供了一个环形绝缘部分24。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电极套简22的另一端,虽然在图3中没有显示。
如果绝缘部分24从包含适当余量的端部内部延伸到磁性颗粒被充电辊隙部分N推出的位置,则绝缘部分24就足够了。在此实施例中,从充电部件的纵向端部内部5mm起的20mm的宽度,构成了绝缘部分24。
绝缘部分24的内部余量,根据磁性颗粒的电阻,而有所不同。当磁性颗粒的电阻低时,流过磁性颗粒的电流倾向于较大,因而与感光部件相连的磁性颗粒的电位没有得到大的衰减。因此,磁刷端部处的磁性颗粒的电位不足够地低,从而由于注入到磁性颗粒的电荷和由此产生的电位形成的电场,该磁性颗粒被淀积在感光部件上。因此,磁刷中的绝缘部分的长度最好较长。另一方面,如果磁性颗粒的电阻高,与感光部件接触的磁性颗粒的电位倾向于被磁性颗粒的电阻所衰减,因而磁刷的绝缘部分的长度可以被缩短。因此,磁刷的绝缘部分的长度,最好根据磁性颗粒的电阻而确定。
在传统上,在充电辊隙部分N中不中,被推到向外的区域D(它是一个非充电区,其中鼓表面不处于充电电位)的磁性颗粒,由于注入到磁性颗粒中的电荷,而被电场力淀积到鼓1的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磁性颗粒与电极套筒22之间的导电路径被切断,以防止电荷被注入到磁性颗粒中,因此,可以防止磁性颗粒淀积在鼓1的表面上。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粘上一个聚酯带,而提供了绝缘部分24,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覆有氨基甲酸乙酯、丙稀酸、苯酚或其他绝缘树脂材料的套筒。当用聚碳酸酯环形状的绝缘树脂盖来覆盖套筒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2(图4、5)
现在描述充电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与磁刷端部对应的部分是浮动电极部分223。这样,能够消除磁性颗粒与鼓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因而能够避免被推出到纵向端部的磁性颗粒淀积到鼓上。
如图4所示,从纵向端部开始,电极套筒22包括铝制成的浮动电极部分223、聚碳酸酯制成的绝缘部分222和铝制成的电能供应部分221;而电能供应部分221用于将电能提供给磁刷。在其他方面,这些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如果绝缘部分222的宽度太小,电极部分223的电位通过磁刷23而变得接近电极套筒22,从而使浮动电极不能充分浮动。在此实施例中,绝缘部分222的宽度被限制在5mm。该宽度最好根据磁性颗粒的电阻而改变。更具体地说,它随着电阻的减小而增大。
在前述实施例1中,电极套筒22与磁刷23的端部对应的部分,被形成为绝缘部分24,因而绝缘部分24由于磁性颗粒的涡电(turboelectric)充电作用,而局部地获得了一个电位,从而在绝缘部分24与感光部件表面之间产生了一个电位差。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磁性颗粒就会淀积在鼓1上。在此实施例中,浮动电极部分223是作为在电极套筒端部处与电能供应部分221分离的电极,而设置的,因而能够减小由于磁性颗粒的涡电充电而导致的局部电位。在磁刷23的端部的磁性颗粒的电位,与鼓1的电位基本相同。因此,电荷至磁性颗粒的注入,能够得到避免,因而能够避免磁性颗粒淀积到鼓上。
浮动电极部分223的结构,不仅限于图4所示的;如图5所示,浮动电极部分223可以被形成在电极套筒22的表面上,且在它们之间只有一层绝缘材料24。这里,为保证绝缘性,绝缘部分24沿着向着纵向中心的纵向,比电极部分223长期约5mm。绝缘层24的形成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且浮动电极部分223可以通过浸渍诸如氨基甲酸乙酯的导电涂料(其中碳被弥散在绝缘层24中)而制成,或者可以通过接合或粘上导电带而制成,并具有相同的有利效果。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的有利之处,在于当把交流电压加到磁刷上时,防止了磁性颗粒淀积在鼓上。
采用磁刷的充电,可以通过施加直流电位而实现,因为加到充电部件上的电位可以传到鼓上。
该实施例在不采用图1所示的清除装置6的无清除器处理方面,是特别有效的。
在此处理中,省去了鼓清除器,因而残留的调色剂可以被固定到充电器中,但磁性颗粒的接触是非常稳定的,因而引入的调色剂可以在充电器中被除去,且这些调色剂可以被返回到鼓,以便进行重复的打印操作。在显影操作中,最后最好用显影装置3除去残留的调色剂。此时,为了避免调色剂的影响,可以给磁刷提供其上叠加有交流电压的偏置电压。当叠加交流电压时,在充电部件(套筒)与鼓之间,产生了大于在施加直流电压情况下的电位差,因而出现了与磁性颗粒的淀积有关的不利情况。
所希望的是,能够消除磁刷的端部与鼓之间的电位差,从而减少磁性颗粒从磁刷至鼓的淀积。在无清除器的处理中,如果采用图3的充电装置,则磁刷端部与鼓,由于在磁刷端部的套筒上设置了环形绝缘层24,而得到电绝缘,因而减小了磁性颗粒在鼓上的淀积。在无清洁器处理中,如果采用充电装置,则通过设置在磁刷端部通过绝缘层222的电极部分223,能够进一步减小磁性颗粒的淀积。然而,借助这种结构,磁刷的结构的电位,随着连续的操作而逐渐增大。因此,在长期使用中,会有小量的磁性颗粒淀积在鼓上。如图6所示,电极部分223与鼓的地是共同的,此时淀积能够得到避免。借助电极部分223的电接地,磁刷的电位向着端部减小。最后的电位与鼓的地接近,磁刷与鼓(鼓表面不与刷接触)之间的电位差,基本上被消除了。因此,即使充电操作连续进行,也不会有电位差,因而不会产生淀积。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图7的结构,且绝缘层24被夹在套筒22与电极223之间,且电位与鼓的地是相同的,从而避免了磁性颗粒的淀积。
下面详细描述图6和7中磁刷端部与电极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实施例中,鼓的直径为30mm,套筒的直径为16mm,且鼓与套筒之间的间隙为0.5mm。在刷的端部3-5mm的区域中,磁性颗粒是稀少的,因而它们容易受到电场的影响,且最好将端部电极边界(图6和7,F)设定在距磁刷端部不小于5mm处。
借助这种结构,即使将交流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也能够防止在磁刷端部上的淀积。
当充电部件被加有不带交流电压的直流电压时,不能采用图6和7的充电装置。
实施例4
在此实施例中,鼓对应于磁刷端部处的表面,由导电部件(电极部分)101构成。电极部分101与磁刷23的端部接触,以具有与电极套筒22相同的电位,因而即使磁性颗粒被推出到充电辊隙部分N中沿着纵向向外的区域D,也没有电荷被注入磁性颗粒,且没有电场力被加上,因而能够防止磁性颗粒在鼓上的淀积。
更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101,在鼓1的端部形成。电极部分101的位置,如果是在磁性颗粒从磁刷23的宽度向着充电辊隙部分N中的向外的区域D扩张的位置,则是令人满意的。为了安全起见,在此实施例中,电极部分101被形成在磁刷23端部略微向里的位置上,且其宽度为15mm。在电极部分101之下,有一个诸如电荷转移层的隔离层,且电极部分101与鼓基底11电绝缘。通过设置由聚碳酸酯等制成的隔离层,电极部分101之下的层变得更为有效。
在此实施例中,电极部分101是通过浸渍涂覆涂料而形成的,该涂料包括弥散在丙稀酸树脂材料中的石墨,并已经在正常温度下得到干燥,且电极部分101的厚度大约为20微米。电极部分101的结构,不仅限于该例子。涂料可以是任何涂料,只要它导电、相对于磁性颗粒有良好的滑动特性、不容易刮掉、最好能够在不超过50℃的正常温度下干燥、其溶剂不污染鼓就可以。除了丙稀酸树脂材料,也可以采用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材料、苯酚树脂或其他类似材料。代替石墨的,可以有碳黑、氧化锡或其他金属氧化物。除了浸渍之外,涂覆方法可以是辊涂覆方法、喷涂方法。
至于电极部分101的导电部件,可以接合铝、铜等等的金属箔,可以覆盖弥散有碳的导电橡胶EPDM制成的薄层管。如果电极部分101的厚度太大,磁性颗粒会淀积在电极部分101的阶梯部分上,因而,它最好尽量地小,只要能够保证电极部分101的强度就行。从这种观点,最好用蒸发法来制成电极部分101。更具体地说,沿着纵向的充电区域被掩膜覆盖,用真空淀积法淀积厚度为0.5微米的铜,并同时转动电极部分101。借助这种蒸发方法,可以在硅鼓表面上形成导电电极,因而这种结构被用于硅鼓。
借助上述结构,与被推出充电辊隙部分N的磁性颗粒接触的鼓的上端部,是导电的,并具有与磁性颗粒相同的电位,从而能够防止磁性颗粒在鼓上的淀积。在前述实施例1、2、3中,电极套筒22侧确定了沿着纵向端部的电结构,因而如果磁性颗粒沿着充电辊隙部分N的纵向向外扩张,少量扩张的磁性颗粒将淀积在鼓上。根据该实施例,与鼓1相邻的端部具有与磁刷23相同的电位,因此即使磁性颗粒扩张,这些磁性颗粒也不淀积在鼓上,因为扩张的部分具有相同的电位。即使该装置长期使用,磁性颗粒也不减少,因而充电特性是稳定的。
11表示鼓1的铝制基底,12是电荷转移层(第四层),且13表示表面电荷注入层(第五层)。在鼓基底11与电荷转移层12之间,有第一至第三层、正电荷注入层、电荷发生层,但它们在该图中被省略了。该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可被用于实施例1-3的充电部件。
实施例5
在此实施例中,与鼓基底11电绝缘的导电部分(电极部分)102,被形成在鼓1上,并与作为所要充电的部件的鼓1的纵向端部的磁刷端部相对应。这样,电极部分102具有与磁刷23相同的电位,从而在电学上防止了磁性颗粒淀积到鼓上。
更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鼓1由鼓部分104构成,而鼓部分104包括铝制成的电极部分102、聚碳酸酯制成的绝缘部分103、电荷转移层12、电荷注入层13、等等。在该图中省略了底剂层、正电荷注入层和电荷发生层。为了接地,鼓基底11具有如该图所示的结构。
在实施例4中,与本实施例相比,电极部分101在长期使用中容易被刮,因而会有少量的磁性颗粒淀积在鼓上。然而,借助本实施例的结构,电极部分102即使受刮,也不会失去。因而能够长期防止磁性颗粒的淀积。磁性颗粒不会减少,因而保持了良好的充电特性。本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可以被用于实施例1-3的充电部件。
实施例6
在此实施例中,充电部件20如图10(a)所示,其中磁性颗粒直接淀积到磁性辊21A上而形成一个磁刷23,且磁性辊21A转动。借助定影磁性辊21与转动电极套筒22的结合,在磁性辊21与套筒22表面之间,磁通量密度倾向于减小。然而,通过将磁性颗粒直接淀积在磁性辊21A表面上以形成磁刷23,磁性颗粒至鼓上的淀积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
所用的磁性辊21A的直径为15mm,并具有8个磁极,且辊表面上的最大磁通量密度为1500高斯。磁性颗粒链的高度,被磁板限制在1.5mm,且磁性辊21A与鼓1之间的间隙,被辊保持在500微米。
磁性辊21A的端部,被密封部件26所密封,以防止磁性颗粒沿着纵向向外扩张。在(a)中,磁刷23的磁性颗粒,存在于密封部件26与磁性辊21A的磁性辊21A的整个圆周上,但实际上,磁性颗粒并不出现于密封部件26所在之处。如(b)所示,密封部件26沿着磁性辊的转动方向,沿着纵向向内倾斜,以防止磁性颗粒的扩张,从而使磁性颗粒返回到内部(箭头E),因而是较佳的。至于磁性颗粒,采用了15g实施例1的磁性颗粒。该装置与实施例1的相同,只是充电部件20不同。
用在本实施例中的磁性辊21A,是绝缘部件,且磁性辊21A的表面是导电的(27),以将电压加到磁刷23上。至于使其导电的方法,如(c)所示,从由密封部件26调整的磁刷23的端部沿着纵向向内的部分,被作成导电的。这样,磁性辊21A的端部是绝缘的,因而即使磁刷23在充电辊隙部分N处向外扩张,电荷的传导路径也被切断,因而电荷不会被注入磁性颗粒。因此,防止了磁性颗粒淀积到鼓上。
至于使磁性辊21A表面导电的具体方法,只在辊的端部上制成掩膜,且进行导电涂料的浸渍涂覆。这里所用的导电涂料,通过将石墨弥散在氨基甲酸乙酯中,而受到了电阻降低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磁刷23的端部受到密封部件26的调整,从而使磁约束力作用在磁刷23外侧。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磁刷23的磁性颗粒倾向于容易在充电辊隙部分N中扩张。然而,借助上述结构,磁刷23的磁性颗粒在鼓上的淀积,能够得到显著的防止。磁性颗粒的淀积,可以通过采用如实施例4、5中所述的、在鼓的端部表面上的电极部分101、102,而得到进一步的防止。因此,可以在长期操作中保持良好的充电特性。
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由于用在本实施例中的磁性辊21A是绝缘部件。当采用导电磁铁时,磁铁的纵向端部可以由绝缘部件24构成,就象实施例1中的电极套筒22的端部那样,并获得相同的有利效果。
所述的所有磁刷式接触充电部件,都可以是转动无端带部件。它可以是非转动的杆、方杆、长板等等。
实施例7(图11、12)
在实施例7-9中,充电装置2包括第一充电部件20和第二充电部件(弹性部件)40。该结构,除了图象形成设备中的充电装置之外,与1的相同,因而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11是第一充电部件20的侧视剖视图和其正视剖视图,且图12(a)是侧视剖视图,图12(b)是充电装置的平面图。充电部件20与实施例1的相同,只是充电部件的结构和结构(没有图3的充电部件中的绝缘部分24)不同,因而省略了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是采用组件30的处理组件式的,它可拆下地安装在打印机的主组件上,组件30包含鼓1、充电装置2、第一和第二接触充电部件20、40、显影装置3和清除装置6(四个处理装置)。
预充电器40
第二充电部件40,如图12所示,与鼓在对应于充电部件20的磁刷23的纵向端部的位置处,更具体地说是在清除装置6与第一充电部件20之间,与鼓接触;其中充电部件20相对于鼓1的转动方向(运动方向)位于作为第一充电部件的磁刷式充电部件20的上游。
第二充电部件40在此实施例中由导电海绵(弹性部件)构成。与加在磁刷式充电部件20的电极套筒22上的电压相同的电压,从充电偏置电压源S1被加到第二充电部件40上。第二充电部件40的供电时序,早于第二充电部件40与第一充电部件20之间的位置差。
第二充电部件40,将与磁刷式充电部件20的磁刷23的纵向端部对应的表面,充电到与由第一充电部件20充电的鼓的表面相同的电位。由第二充电部件40充电的纵向区域,在其中被第一充电部件20的充电辊隙部分N推出的磁性颗粒可能扩张的区域(在位置a20mm之外)内侧大约5mm,更具体地说是总共为25mm,包括端部余量。
借助这种结构,鼓表面到与鼓表面区域的磁刷端部(它受到第一充电部件20的充电)对应的部分,被预先充电与第一充电部件20提供的鼓表面的同一部分相同的电位,因而,该部分具有与磁性颗粒相同的电位,从而能够避免磁性颗粒在鼓1上的淀积。因此,磁性颗粒不会减少,因而即使在连续的操作中,也能够提供稳定的充电特性。
第二充电部件的导电海绵40,是EPDM泡沫部件,它具有1×106欧姆·cm的调节电阻值,但这不是限定性的,且可以采用氨基甲酸乙酯、硅胶橡胶、NBR、EPM、CR、SBR等,在这些材料中弥散有作为导电材料的碳或金属氧化物。
第二充电部件40可以是例如固体橡胶,而不是象海绵那样的弹性部件。然而,诸如海绵的弹性部件是较佳的,因为此时与鼓1的接触可以得到稳定,从而实现均匀的电荷注入。
在此实施例中,作为第二充电部件40的弹性部件,采用了海绵。也可以采用具有中等电阻的毡,并获得相同的优点。
实施例8(图13)
本实施例是前述实施例7的修正,且采用了毛刷来作为第二充电部件40。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7的相同。毛刷40是人造纤维制成的,该纤维中弥散有碳并具有5×106欧姆·cm的电阻值,300支/50丝,且密度为155/m2
毛刷的材料,可以是可以从日本的YUNICHIKA KABUSHIKIKAISHA获得的REC-B、REC-C、REC-M1、REC-M10,可以从Toray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CLACARBO、弥散有碳的人造纤维、或者可以从MITSUBISHI RAYON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ROVAL等等。从对周围环境的稳定性的观点看,可从YU-NICHIKA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REC-B、REC-C、REC-M1、REC-M10是较佳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7相同的优点。由于第二充电部件40是毛刷,与鼓1的接触是柔和的,因而所需的力矩减小了。
实施例9(图14)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部件40带有端部密封部件,以进行密封而防止调色剂从清除装置6的端部泄漏。带有密封结构的第二充电部件40,是由导电海绵制成的,并与鼓的一个位置(图12中的(b))相接触—该位置对应于起第一充电部件作用的磁刷式充电部件20的磁刷23的纵向端部。更具体地说,如图14(b)所示,作为第二充电部件并起着端部密封部件作用的导电海绵40,被设置在氨基甲酸乙酯制成的清洁装置刮片6a的每一个纵向端部,而该刮片被支撑在清除装置6的刮片支撑部件60上。用于接收清洁装置除去的调色剂的接收片6b,部分地与导电海绵40重叠。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导电海绵40,是EPDM泡沫部件,其中弥散有碳,即与实施例7中所用的相同。可以采用实施例8中所用的毛刷,但在此情况下,所希望的是高密度材料,以防止调色剂的泄漏。采用导电毡、纺织物等,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借助这种结构,与实施例7、8类似地,该实施例在纵向端部处的表面,预先被也起着清除装置6的端部密封部件作用的导电海绵40充电到与第一充电部件相同的电位。因此,鼓与纵向端部(b)对应的部分,具有与磁性颗粒相同的电位,从而防止了磁性颗粒在鼓上的淀积。
借助本实施例的结构,第二充电部件40也起着清除装置6的端部密封的作用,因而不需要为第二充电部件40提供额外的空间,从而减小了装置。第一充电部件可以是实施例1-3、6中的充电部件。感光部件可以与实施例4、5中的相同。
作为实施例7-9中的第一充电部件的磁刷式充电部件20,可以是环带部件。它可以是杆、方杆、长板等等。磁刷23可以通过直接将磁性颗粒引附到具有导电表面的磁部件上而形成。第二充电部件40可以是转动部件。
实施例7-9的第一充电部件,可以是实施例1-3、6中的充电部件。实施例7-9中的感光部件,可以是实施例4、5中的感光部件。
实施例10(图15)
下面描述充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实施例10-13中,在充电部件的纵向端部上设置了一个弹性部件。除了充电装置以外,图象形成设备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因而为了简单起见而省略了详细描述。
参见图15,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充电部件的端部。图15是充电部件20的纵向示意图,其中导电海绵部分(弹性部件)41被设置在充电套筒22的纵向端部(磁铁22的端部)。在该图中,只显示了一个端部,海绵41还被设置在另一端。海绵部分41的外径,比充电套筒22的外径16mm大2mm,以提供足以进行充电的辊隙。由于进行了加压以保持感光部件1与套筒22之间的间隙,因而它在接触部分具有8.5mm的半径。与感光部件1的接触,得到了稳定,以当海绵部分41是由弹性部件而不是固体橡胶构成时,实现均匀的充电注入。换言之,通过采用弹性部件41,可以均匀地与感光部件1进行接触,以能够进行均匀的充电注入。这里,所用的海绵,是EPDM泡沫部件,它具有通过碳弥散而得到调节的电阻值1×106欧姆·cm,但这不是限定性的,且导电材料可以是碳或金属氧化物弥散的氨基甲酸乙酯、硅胶、橡胶、NBR、EPM、CR、SBR等泡沫部件。
借助上述结构,充电部件20的纵向端部受到导电海绵部分41的充电,因此,感光部件1被充电到与磁性颗粒23相同的电位,因而能够防止磁性颗粒23至感光部件1的淀积。海绵部分41还起着密封磁性颗粒23s的作用,从而使磁性颗粒23不容易移到到充电辊隙N中的纵向向外部分。因此,能够防止磁性颗粒23的减少,从而实现长期使用中的稳定充电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由海绵构成,但采用中介毡,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11(图16)
在本实施例中,磁刷的端部,即充电套筒的端部,是毛刷。
更具体地说,如图16所示,充电套筒22的端部,带有毛刷42,而后者由弥散有碳的人造纤维构成。毛刷42具有5×106欧姆·cm的电阻值、300支/50丝、且其数目为155/mm2
毛刷的材料,可以是可以从日本的YUNICHIKA KABUSHIKIKAISHA获得的REC-B、REC-C、REC-M1、REC-M10,可以从Toray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SA-7、可以从NIHONSANO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THUNDERRON、可以从KANEBO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BELLTRON、可以从KU-RARE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CLACARBO、弥散有碳的人造纤维、可以从MITSUBISHI RAYON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ROVAL等等。从对周围环境的稳定性的观点看,可从YU-NICHIKA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REC-B、REC-C、REC-M1、REC-M10是较佳的。
借助这种结构,充电部件2的外向纵向端部受到毛刷42的充电,因而感光部件1具有与磁性颗粒23相同的电位,从而防止了磁性颗粒23淀积到感光部件1上。因此,能够避免磁性颗粒23的减少,从而使充电特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得到稳定。
借助毛刷42,与充电部件的接触是柔和的,从而减小了所需的力矩。
实施例12(图17)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部件与感光部件的图象区域对应的部分,是磁刷,且该端部带有固定的导电海绵(不可转动的)。
图17显示了具体的结构,导电海绵43被固定在支撑部件44上,从而使它具有与磁性颗粒相同的电位,这些磁性颗粒通过与充电套筒22相接触而提供电流,且由此而对感光部件1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导电海绵43,对应于用在实施例10中的EPDM泡沫部件。导电海绵43可以是用在实施例11中的毛刷42。
借助这种结构,与实施例10、11类似地,充电部件2的外纵向端部受到导电海绵43的充电,从而使感光部件具有与磁性颗粒23相同的电位,从而避免磁性颗粒23淀积到感光部件1上。在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中,诸如在端部的毛刷42或海绵部分41的弹性部件,与磁刷作为一个整体而转动。磁性颗粒23可被淀积在弹性部件表面上远离充电辊隙的位置处。此时,当感光部件1和充电辊隙随后彼此接触时,磁性颗粒23可以进入到感光部件1与弹性部件之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感光部件1的表面会被损坏。借助本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表面总是与感光部件接触。因而磁性颗粒23不会进入那里。因此,能够减少对感光部件1的损坏。
因此,磁刷的磁性颗粒23没有减少,因而在长期的使用中能够提供稳定的充电特性,且能够防止对感光部件1的损坏。
实施例13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部件与感光部件的图象区域对应的部分,由磁刷构成,且端部是导电海绵,后者与磁刷独立地转动。
图18显示了一种具体的结构。导电海绵45被装在充电套筒22的小直径部分22a上,并与磁性颗粒23相连,因而具有与磁性颗粒23相同的电位,从而对感光部件1进行充电。如图19所示,导电海绵45和充电套简22彼此独立地转动。具体地,充电套筒22沿着箭头R2所示的方向转动,而感光部件1沿着方向R1转动,且导电海绵45跟随感光部件1而沿着方向R3转动(通过与感光部件的接触而得到驱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导电海绵45,是实施例10中所用的EPDM泡沫部件。也可以用毛刷来代替导电海绵45。
借助这种结构,可以得到相同的优点。另外,在端部的导电海绵(弹性部件)45得到感光部件1的驱动,因而即使磁性颗粒23进入弹性的导电海绵45与感光部件1之间,磁性颗粒23也在受到辊压的同时通过那里,因而感光部件1不会受到损坏。
磁性颗粒23的减少,可以得到避免,从而能够在长期操作中保持稳定的充电特性,且能够避免对感光部件1的损坏。
实施例10-13的充电部件和实施例4、5的感光部件,可以结合起来。实施例10-13的充电部件和实施例7-9的第二充电部件,可以被结合起来。
在两部分显影装置的磁刷的情况下,显影的对比度(显影电位与鼓表面电位之差),小于充电对比度(充电电位与鼓表面电位之差)。因此,磁刷至鼓的载体淀积,不象用磁刷作为充电装置时那样显著。当采用磁刷时,调色剂存在于磁刷中,因而调色剂首先淀积在鼓上。这是由于调色剂比磁刷的载体轻且其电阻较高,因此,所保持的充电电位较高。因此,调色剂容易被淀积到鼓上。所以,淀积在鼓上的磁刷载体较少。
在前述实施例中,在充电部件的端部与感光部件接触的磁性颗粒的电位与感光部件的电位之差,得到了减小或消除。从而避免了磁性颗粒淀积到感光部件上。

Claims (72)

1.一种由充电部件支持的磁性颗粒,用于对一个将要受到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包括:
一个导电部件,其上可以加有一个电压;以及
在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充电部件,其中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的所述部件是第二导电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充电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是电接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充电部件,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支持着所述磁性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充电部件,其中与所述导电部件绝缘的所述部件能够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
6.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用于对一个所要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的充电部件,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包括:一个导电部件,其上可以施加一个电压;以及,在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中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的所述部件是第二导电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是电接地的。
9.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支持着所述磁性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当与所述导电部件相电绝缘的所述部件能够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包括图象承载部件,且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和所述充电装置被设置在一个可以从图象形成设备上拆下的处理组件中。
13.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一个图象承载部件;
一个充电部件,用于对所述图象承载部件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包括: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图象承载部件接触的磁刷形式的;一个导电部件,其上可以施加一个电压;以及,在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相电绝缘的一个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包括一个电荷注入层,电荷通过与所述磁性颗粒进行接触可以被注入到该电荷注入层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荷注入层具有1×109-1×1015欧姆·cm的体电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设备,其中与所述导电部件电绝缘的部件是第二导电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是电接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支持着所述磁性颗粒。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设备,当与所述导电部件相电绝缘的所述磁性颗粒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21.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所要充电的部件,它具有一个用于保持电荷的电荷保持层和一个导电基底;
一个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一个电压以对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所述充电部件包括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接触的磁刷形式的;
其中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具有一个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在与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区域中与所述导电基底电绝缘。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的表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能够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25.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包括一个图象承载部件,且其中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和所述充电装置被设置在可以从一个图象形成设备上拆下的处理组件中。
26.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一个图象承载部件,它具有用于保持电荷的电荷保持层和导电基底;
一个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有一个电压,以对所述图象承载部件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包括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图象承载部件相接触的磁刷形式的;
其中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具有一个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在与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一个端部对应的区域中与所述导电基底相电绝缘。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荷保持层包括一个电荷注入层,电荷通过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可以被注入到所述电荷注入层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荷注入层具有1×109-1×1015欧姆·cm的体电阻。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图象承载部件的一个表面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设备,其中所述导电部件能够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
31.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32.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一个第一充电部件,它可以被加有一个电压,以对一个所要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充电部件具有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相接触的磁刷的形式的;
一个第二充电部件,用于对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与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相接触的一个区域进行充电,其中借助所述第二充电部件,当所述区域达到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一个充电位置时,所述区域具有与所述电压相同充电极性的电位。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能够与所述区域接触。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是用海绵材料制成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3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是纤维刷。
37.根据权利要求32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部件被提供有相同的电压。
38.根据权利要求32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39.根据权利要求32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包括一个图象承载部件,且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和所述充电装置被设置在一个能够从图象形成设备上拆下的处理组件中。
40.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一个图象承载部件;
一个第一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有一个电压以对所述图象承载部件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充电部件具有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图象承载部件进行接触的磁刷的形式的;
一个第二充电部件,用于对所述图象承载部件的、与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一个区域进行充电,其中借助所述第二充电部件,当所述区域达到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充电位置时,所述区域具有与所述电压相同充电极性的电位。
41.根据权利要求40的设备,其中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具有一个电荷注入层,电荷通过与所述磁性颗粒接触而被注入到所述电荷注入层中。
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荷注入层的体电阻为1×109-1×1015欧姆·cm。
43.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能够与所述区域相接触。
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45.根据权利要求44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由海绵材料制成。
46.根据权利要求43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充电部件是由纤维刷制成的。
47.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部件被提供有相同的电压。
48.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49.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一个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有一个电压以对一个所要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包括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相接触的磁刷的形式的;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一个导电弹性部件,该导电弹性部件能够在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相接触。
50.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用于支持所述磁性颗粒的支持部件,且所述支持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是能够转动的。
51.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用于支持所述磁性颗粒的支持部件,且所述弹性部件即使在所述支持部件时也不转动。
52.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用于隔离器所述磁性颗粒的支持部件,且所述支持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是独立转动的。
53.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海绵制成的。
54.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纤维刷制成的。
55.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56.根据权利要求49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包括一个图象承载部件,且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和所述充电装置被设置在可从图象形成设备上拆下的处理组件中。
57.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一个图象承载部件;
一个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有一个电压以对所述图象承载部件进行充电,所述磁刷具有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相接触的磁刷的形式的;
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导电弹性部件,该导电弹性部件能够与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在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相接触。
58.根据权利要求57的设备,其中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包括一个电荷注入层,电荷通过与所述磁性颗粒相接触而被注入到该电荷注入层中。
59.根据权利要求58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荷注入层具有1×109-1×1015欧姆·cm的体电阻。
60.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设备,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用于支持所述磁性颗粒的支持部件,且所述支持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是可转动的。
61.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设备,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用于支持所述磁性颗粒的支持部件,且所述弹性部件即使在所述支持部件转动时也不转动。
62.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设备,其中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用于支持所述磁性颗粒的支持部件,且所述支持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是独立转动的。
63.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海绵材料制成的。
64.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纤维刷制成的。
65.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是1×104-1×107欧姆。
66.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一个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有一个电压,以对一个所要充电的部件进行充电,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相接触的磁刷的形式的;以及
用于减小沿着从所述支持部件至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的方向上作用在一个端部的所述磁性颗粒上电场的消除力的装置,所述端部是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
67.根据权利要求66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68.根据权利要求66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包括一个图象承载部件,且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和所述充电装置被设置在能够从一个图象形成设备上拆下的处理组件中。
69.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一个图象承载部件;
一个充电部件,它能够被提供一个电压以对所述图象承载部件进行充电,所述充电部件具有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是能够与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相接触的磁刷的形式的;
用于减小沿着从所述支持部件至所述所要充电的部件的方向上作用在一个端部的所述磁性颗粒上电场的消除力的装置,所述端部是所述磁性颗粒沿着所述充电部件的纵向的一个端部。
70.根据权利要求69的设备,其中所述图象承载部件包括一个电荷注入层,电荷通过与所述磁性颗粒接触而被注入该电荷注入层。
71.根据权利要求70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荷注入层的体电阻为1×109-1×1015欧姆·cm。
72.根据权利要求69或70的设备,其中所述磁性颗粒的电阻为1×104-1×107欧姆。
CN95115374A 1994-08-08 1995-08-08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3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208066A JPH0850392A (ja) 1994-08-08 1994-08-08 帯電装置
JP205959/94 1994-08-08
JP205961/94 1994-08-08
JP208066/94 1994-08-08
JP6205961A JPH0850396A (ja) 1994-08-08 1994-08-08 帯電装置、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595994 1994-08-08
JP19499795A JP3126636B2 (ja) 1994-08-08 1995-07-31 帯電部材及び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194997/95 1995-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68A true CN1140268A (zh) 1997-01-15
CN1081347C CN1081347C (zh) 2002-03-20

Family

ID=2747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53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347C (zh) 1994-08-08 1995-08-08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6061539A (zh)
EP (1) EP0696765B1 (zh)
KR (1) KR100192892B1 (zh)
CN (1) CN1081347C (zh)
DE (1) DE69526002T2 (zh)
ES (1) ES2172557T3 (zh)
HK (1) HK10140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7617C (zh) * 2006-08-24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和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9431B2 (ja) * 1994-08-08 2000-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754927A (en) * 1995-03-27 1998-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harging brush having particular magnetic fields
EP0794473B1 (en) * 1996-03-04 2003-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79990B2 (ja) * 1999-01-12 2002-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956B2 (ja) * 1999-04-28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031B2 (ja) 2000-01-06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47583B2 (ja) * 2000-08-31 2006-1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549742B1 (en) 2000-10-25 2003-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employing charging particle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such a charging apparatus
US8452259B2 (en) * 2001-02-20 2013-05-28 Adidas Ag Modular personal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JP4194390B2 (ja) 2002-02-26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09A (ja)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帯電部材、該帯電部材を用いる帯電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6909859B2 (en) * 2002-05-08 2005-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charging means
US7035572B2 (en) * 2003-10-31 2006-04-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ard imaging device charging systems, electrophotography charging systems, hard imaging apparatuses, and hard imaging device electrophotography charging methods
JP2005173484A (ja) 2003-12-15 2005-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835668B2 (en) * 2004-11-24 2010-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methods, imaging member charging methods, and image engines
JP4861736B2 (ja) * 2005-05-02 201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7065A (ja) * 2006-08-24 2008-04-03 Canon Inc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00534A1 (en) * 2006-10-26 2008-05-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witch
JP5342785B2 (ja) 2008-01-15 2013-11-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68082A1 (en) * 2009-06-05 2012-03-22 Yoshiyuki Noda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JP5907414B2 (ja) * 2012-02-27 2016-04-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20098452A (ko) 2021-01-04 2022-07-12 (주)제이엠씨 마스크 패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마스크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0101B2 (zh) 1974-06-24 1979-12-01
DE3164262D1 (en) * 1980-03-10 1984-07-26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Charging device
JPS60205551A (ja) * 1984-03-30 1985-10-17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装置
JPS60205550A (ja) * 1984-03-30 1985-10-17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装置
US5084733A (en) * 1987-10-28 1992-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layer regulation means
JP2733609B2 (ja) * 1988-10-29 1998-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US5272505A (en) * 1990-10-24 1993-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unit hav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process unit
JPH04268583A (ja) * 1991-02-22 1992-09-24 Canon Inc 帯電装置
JPH05100544A (ja) * 1991-06-25 1993-04-23 Fujitsu Ltd 導電ブラシ帯電器
EP0562857A2 (en) * 1992-03-26 1993-09-29 Mita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ifying method and electrifying apparatus used therefor
DE69315470T2 (de) * 1992-04-21 1998-07-02 Sharp Kk Elektrofotografisches Kopiergerät und Auflademittel dafür
JP3253367B2 (ja) * 1992-09-28 2002-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ブラシ帯電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47164B2 (ja) * 1992-10-09 2002-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0593245A1 (en) * 1992-10-15 1994-04-20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harger to charge image carrier with magnetic brush
US5357323A (en) * 1992-10-26 1994-10-18 Konica Corporation Magnetic brush charging device
EP0598483A1 (en) * 1992-11-16 1994-05-2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harger of image carrier using magnetic brush
JPH06289689A (ja) * 1993-04-01 1994-10-18 Hitachi Metals Ltd 画像形成方法
US5596394A (en) * 1993-05-20 1997-01-21 Kyocera Corporation Charging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photo-sensitive member by magnetically holding magnetic particles in a charging zone
EP0672961B1 (en) * 1994-03-16 2006-05-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member and charging device
JPH0844152A (ja) * 1994-07-28 1996-02-16 Canon Inc 帯電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0790535A3 (en) * 1996-02-14 1999-04-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KR200153521Y1 (ko) * 1996-02-17 1999-09-01 윤종용 전자 사진 인쇄장치의 보조 대전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7617C (zh) * 2006-08-24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526002T2 (de) 2002-08-22
US6301459B1 (en) 2001-10-09
CN1081347C (zh) 2002-03-20
EP0696765B1 (en) 2002-03-27
KR960008448A (ko) 1996-03-22
US6061539A (en) 2000-05-09
HK1014053A1 (en) 1999-09-17
DE69526002D1 (de) 2002-05-02
EP0696765A2 (en) 1996-02-14
ES2172557T3 (es) 2002-10-01
US6301455B1 (en) 2001-10-09
EP0696765A3 (en) 1997-10-01
KR100192892B1 (ko) 1999-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47C (zh) 充电部件、充电装置和图象形成设备
CN11960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84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59559A (zh)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US83461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leaning member having a bias voltage
US7489893B2 (en) Hybrid type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method
CN1497367A (zh) 采用无载像构件清洁器的系统的成像设备
CN1122460A (zh) 充电装置
CN1296781C (zh) 充电部件、充电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86641C (zh) 成像装置
CN1815386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333762A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60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9171C (zh) 充电装置的磁性粒子,光电成象装置,处理盒及成象方法
CN1294461C (zh) 起电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81349C (zh) 充电装置,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7636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5848C (zh) 成像设备
US86305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of charging apparatus
CN1610865A (zh) 充电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20101173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547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099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639646A (zh) 带有使用振荡电压的起电装置的无清洁器成像设备
CN1624597A (zh) 成像装置及其充电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