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84C -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84C
CN1162984C CNB011171642A CN01117164A CN1162984C CN 1162984 C CN1162984 C CN 1162984C CN B011171642 A CNB011171642 A CN B011171642A CN 01117164 A CN01117164 A CN 01117164A CN 1162984 C CN1162984 C CN 11629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mentioned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71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005A (zh
Inventor
����һ
相泽淳一
武田宗久
荒木健
小畑义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21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9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2007/145Handhel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Abstract

在便携机本体(主机)和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备有在有成对地设置的中空部分的一组功率用铁芯的各个铁芯上绕上线圈,从主机向附属机器供给功率的一组功率用线圈(12和40),和在主机和附属机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备有在成对地设置的信号用铁芯的各个铁芯上绕上线圈,在主机和附属机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送的至少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15b和41b,15c和41c),在功率用铁芯的上述的中空部分中至少配置一组以上的上述的信号用线圈。

Description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摄像机等的附属机器拆卸自如地装在便携式电话机和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和游戏机、AV机器、医疗用机器、工业用机器、环境监测机器等的主机上、在非接触状态下由电磁感应作用在主机和附属机器之间进行电力和信号的传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虽然有过将摄像机合并到作为携带式情报终端机的一个例子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情况,但是没有过使摄像机有可能在便携式电话机上进行拆装的情况。
另外,在便携式个人计算机上,作为由电磁感应作用进行电源和数据的交换的以往技术的有特开平9-26834号公报。这里,在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铰接部分的背面处,在主机和显示器双方都设置有磁芯和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将电源和数据非接触地(即不需进行电)从主机传送到显示器,可以改善由铰接部分的应力引起的断线不良。
由于以往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有以上的那种结构,摄像机被合并到便携式电话机时不能使摄像机自由拆装。
从而有只在必要时将摄像机装在便携式电话机上,同时不能将装着在便携式电话机上的摄像机取下用于其他用途的等课题。
另外,在特开平9-26834号公报上表示的以往技术是从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主机向显示器传送电力和数据的,由于不是从便携式电话机的主机向摄像机非接触地传送电源和数据,其以往技术不能适用于在便携式电话机的主机上使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变得拆装自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式样的课题而拟定的,在能将附属机器(例如摄像机部分)拆卸自如地装到主机(例如便携式电话机主机)上的同时,以得到能够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简单的结构中非接触地和高可靠地进行将附属机器装到主机上的时刻的信号和电力的传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为目的。
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是在主机和附属机器之间通过电磁感应作用非接触地进行信号传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和主机及附属机器两者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具有成对设置的中空部的一组电力用芯子的每个上都绕有线圈,配备有由主机向附属机器供给电力的一组电力用线圈,并在主机及附属机器两者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成对设置的信号用芯子的每个上都绕有线圈,配备在主机和附属机器间进行信号传送的至少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在电力用芯子的上述中空部配备有至少一组以上的上述信号用线圈。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信号用线圈,在主机侧面和附属机器侧面,使用由台座部分和在此台座处形成的两个柱状芯子构成的信号用芯子,绕有线圈使上述二柱状芯子间发生磁束的方向变为相反方向的装置。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设置两组以上信号用线圈的同时,对上述信号用线圈,以电力用线圈的中心为对称点按达到二次对称以上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并且使各信号用线圈处的两个柱状芯子离电力用线圈中心的距离相等地进行配置的。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设置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的同时,对上述信号用线圈,以电力用线圈的中心为对称点按达到二次对称以上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并且使从电力用线圈中心到各个信号用线圈中心的距离完全相等地进行配置的。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设置两组信号用线圈的同时,使上述信号用线圈互成直角,并且配置得使联结各个信号用线圈中心的直线通过电力用线圈的中心。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有在其所属机器的非使用时间,至少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的相对的主机侧的信号用线圈和附属机器侧的信号用线圈的对向位置互相错开的结构。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其主机侧及其附属机器侧,电力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由树脂进行一体化并作化。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备有主机和外部进行收发信的天线的同时,在主机侧及附属机器侧,其上配置有电力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设置有具备联到电力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的配线图形的基板和向电力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传送信号的FPC,并在上述基板内配置有片状电容器,以将FPC的天线信号接地返回。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主机侧及附属机器侧,电力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及基板由树脂进行一体化并作化的同时除掉片状电容器,用一定厚度的金属膜将上述屏蔽。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机为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为摄像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机的外观的正面图。
图2是处于取下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装置的状态中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机的背面图。
图3是处于将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装置收纳在主机内的状态中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机的背面图。
图4是处于收纳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装置的状态中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机的侧面截面图。
图5是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装置的正面图。
图6是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装置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8是在图7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信号用铁芯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信号用铁芯的别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信号用铁芯的别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用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机的全体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图13是模式地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的图。
图14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信号用线圈的磁场解析结果的图。
图15是表示当使用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时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16是在图15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处在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收纳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状态中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18是在图15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别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2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21是在图20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当使用根据实施形态2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时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23是在图22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处在根据实施形态2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收纳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的状态(非使用时)中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25是在图24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3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27是表示处在根据实施形态3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收纳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的状态(非使用时)中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28是表示处在根据实施形态3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收纳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的别的状态(非使用时)中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29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4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30是表示处在根据实施形态4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收纳摄像机装置(附属机器)的状态(非使用时)中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31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5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2是在图31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33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6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34是在图33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35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6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背面图。
图36是表示在根据实施形态6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中的两层基板的内层的布线图案的图。
图37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7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8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7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式1
图1是表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的正面图,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部分被安装在作为主机的便携式机主体上,表示出使用状态时的样子。
此外,图2是取下摄像机部分的状态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的背面图,图3是装有摄像机部分、但不使用的接收状态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的背面图,图4是摄像机部分被安装在接收状态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的侧面断面图,图5为摄像机部分的正面图,图6表示摄像机部分的侧面图。
在图1乃至图6上,1为作为便携式情报终端机的一个例子的便携式电话机,2是作为便携式电话机1的主机的便携式机主体,3为作为便携式电话机1的附属机器的摄像机部分。
此外,在便携式机主体2上,4为由盖板自由开关的操作输入部分,5是显示文字和图像的显示板,6是对电波进行收发信的天线,在摄像机部分3处,7是摄像机的透镜。
加之,8是在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之间,在对信号线不进行配线的非接触状态下经由电磁感应对电力和各种信号进行传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A表示此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的方面。此外,8B为其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的方面。
此外,9为用于将摄像机部分3安装到便携式机主体2上的拆装机构。
图7是表示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的构成的平面图,图8是图7的X-X’线处的断面图,表示在图2和图4等处表示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的详细构成情况。
在图7和图8上,10是将其中心部分做成中空的壶形的电力用芯子,11是卷绕在电力用芯子10上的线圈,12是由电力用芯子10和线圈11构成的电力用线圈。
此外,13a,13b,13c放置在电力用芯子10的中空部分处,是几何位置关系为以电力用芯子10的中心点O作为对称点形成二次对称那样的互相平行配置的信号用芯子。
再者,如果配置成二次对称的位置那样,则在以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O作为旋转中心使其旋转360°期间,和最初相同的状态可以有存在两次的配置。
图9是表示上述信号用芯子13a或13b、13c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在图9上,16a和16b形成圆柱状,用于将线圈绕成8字形的分割为二的柱状芯子,17为载有芯子16a、16b的台座,由其底面将芯子16a和16b结合起来。
芯子16a、16b和台座17由铁氧体等的磁性体制成,形成电磁耦合的凹状芯子。
此外,在这里芯子16a、16b和台座17被作成了分离物体,用模具等进行整体成形也很好。
图10和图11是表示图9所表示的信号用芯子13a、13b或13c的变形例子。
在图10上,18a和18b是将形状作成四棱柱的柱状的芯子,此外,在图11上19a和19b是形状作成6棱柱的柱状芯子,同时由台座17在其底面处结合住而具有和图9表示的信号用芯子同样的功能。
在图7和图8上,14a、14b和14c分别是各信号用芯子13a、13b、13c的被分割成两个的前端部分(例如图9的两个圆柱状的芯子16a和16b)处,产生的磁束的方向变成相反的8字形地卷绕的线圈,15a是由信号用芯子13a和线圈14a形成的信号用线圈,15b是由信号用芯子13b和线圈14b形成的信号用线圈,15c是由信号用芯子13c和线圈14c形成的信号用线圈。
再者,如上述那样,信号用芯子13a、13b、13c在电力用芯子10的中空部分处,由于被配置得使几何位置关系以电力用芯子10的中心点O为对称点而成为二次对称,信号用线圈15a、15b、15c也同样是几何位置关系以电力用芯子10的中心点O(也是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点)为对称点而成为二次对称。
此外,信号用线圈15a、15b、15c各自分开的两个芯子离电力用芯子10的中心被配置得为等距离。
即如图7所示,如果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为O、信号用芯子13a的被分割成两个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a1、Oa2、信号用芯子14a的被分割成两个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b1、Ob2、信号用芯子15a的被分割成两个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c1、Oc2的话,O和Oa1的距离和O和Oa2的距离、O和Oc1的距离和O和Oc2的距离被配置得分别相等。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使用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的整体的电路结构方框图。
在图12上,2是便携式机主体(主机),3是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8被分割配置成主机侧8A和附属机器侧8B两侧,是不需联结信号线即可用于以非接触状态对两者间的信号(也包括电力)进行发送和接收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如图12所示,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是由用于从作为主机的便携式机主体2向作为附属机器的摄像机部分3供给电力的电力用线圈部分100和用于在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之间传送信号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信号用线圈部分(101a、101b、101c等)构成的。
再者,如下所述,电力用线圈部分100,由主机侧的电力线圈12和与其相对而向的附属机器侧的电力线圈40构成,信号用线圈部分101a由主机侧的信号用线圈15a和与此相对的附属机器侧的信号用线圈41a构成,信号用线圈部分101b由主机侧的信号用线圈15b和与此相对的附属机器侧的信号用线圈41b构成,信号用线圈部分101c由主机侧的信号用线圈15c和与此相对的附属机器侧的信号用线圈41c构成。
此外,在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上,20为时钟发生电路,21为对控制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电路,22为向信号用线圈部分101a的主机侧8A的信号用线圈(例如图7和图8的信号用线圈15a)输出控制信号的移位寄存器。
23是与时钟信号同步的输出视频信号的取样与保持电路,24是对其视频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电路。
25是蓄电池等直流电源,26对其直流电源进行交流变换,是向电力用线圈部分100的主机侧8A的电力用线圈(图7和图8的电力用线圈12)输出的励磁电路。
此外,在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上,27为在对从电力用线圈部分100的附属机器侧8B的电力用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的同时,是作为直流电源平滑地对摄像机部分3内的各回路进行供电的整流平滑电路,28为对来自信号用线圈部分101a的控制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进行输出的取样与保持电路,29为对其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电路。
30为架有摄像机透镜7的将被摄物体的摄像变换成视频信号的摄像电路,31为对视频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电路,32为使视频信号和时钟信号同步、作为视频信号用的线圈部分的信号用线圈部分101c处输出的移位寄存器。
图13是表示利用了电磁感应的线圈间的电力或信号传送的作用原理的模式图。
在图中,33是在主机侧8A处配置的第一个线圈,34是在与其相对的附属机器侧8B处配置的第二个线圈,35是表示从第一个线圈33产生的磁束的流量的磁力线。
图14表示成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的磁场分析结果。
在图中,36a是主机侧8A的信号用芯子,36b是在与其相对的附属机器侧8B处配置的信号用芯子,37a和37b分别是绕在信号用芯子36a和36b处的线圈。38是表示信号用芯子36a产生的磁束的样子的磁束线,39a是产生磁束的主机侧8A的信号用芯子36a的相邻配置的信号用芯子,39b是与信号用芯子39a相对的附属机器侧8B处配置的信号用芯子。
下面就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使用根据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便携式情报终端机,只使用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也可以用作装备天线的便携式电话机。
此外,也可能向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供给电源和控制信号,并且如果使用对视频信号有接收可能的装置,其摄像机部分3也可能使用于其他的装置。
而且,在通常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功能要求加上将摄像机摄取的视频信号进行传送的功能的情况下,如图3、4所示,通过拆装机构将摄像机部分3安装到便携式机主体2上。
另外,如图1所示使摄像机部分3旋转并如可以看到的那样构成摄像机透镜7,用摄像机透镜7摄取的视频通过显示屏显示进行监测,从天线将其视频信号用电波发送到对方的便携式电话机1,能在对方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显示屏5上显示出来。
其次,根据表示整体电路构成的图12对操作进行说明。
在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上,时钟发生电路20在发生对于便携式机主体2的整体电路的同步必要的时钟信号的同时,发生的时钟信号通过信号用线圈1O1b被传送到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调制电路21对由操作输入部分4的操作输入等生成的控制信号进行调制,移位寄存器22再和时钟信号同步地将其控制信号输出到信号用线圈部分101a。
此外,励磁电路26将直流电源25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并输出到电力用线圈部分100。
此外,在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上,整流平滑电路27对从电力用线圈部分100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的同时,作为直流电源平滑地对摄像机部分3内的各回路进行供电。
取样与保持电路28将从信号用线圈部分101a输出的控制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
解调电路29将其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向摄像电路30输出。
摄像电路30按照来自解调电路29的控制信号将通过摄像机透镜7的被摄物体的摄像变换成视频信号,调制电路31对经摄像电路30变换的视频信号进行调制。
移位寄存器32,和时钟信号同步,经调制电路31将被调制的视频信号向视频信号用线圈15c输出。
另外,在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上,取样与保持电路23将从作为视频信号用线圈部分的信号用线圈部分101c输出的视频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解调电路24输出,此解调电路24对其视频信号进行解调,一方面在显示屏5处显示出视频信号,另一方面由电磁波将从天线来的它的视频信号送至对方的便携式电话机1。
此外,由于调制电路21、31将数字波形的控制信号及图像信号调制成例如形式的波形,利用了电磁感应作用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也能没有困难地传送这些信号。
再有,回零形式是对于数字信号的“1”来说是变换成“1、0”,对于数字信号的“0”来说变换成“-1、0”。
下面,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的图,依据图13,对依靠电磁感应非接触地进行电力或信号传送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图中,33是主机侧8A的第一个线圈,34是在附属机器侧8B的第二个线圈,35是磁束线,在主机侧8A的第一个线圈33处如果输入电力或各种信号,其输入对应的磁束发生在第一个线圈33处,如磁束线35所表示的对向的第二个线圈34处也有磁束通过锁交,在附属机器侧8B的第二个线圈34处也得到和输入信号对应的输出信号。同样,在附属机器侧8B的第二个线圈34处输入各种信号,也发生基于电磁感应作用所对向的主机侧8A的第一个线圈33处所输入的信号对应的输出信号,可以非接触地进行信号传送。
下面,依据图14,对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的磁场分析结果进行说明。
主机侧8A的信号用芯子36a上绕的线圈37a上通过输入信号而发生的磁束,如磁束线38所示,由于和相对的附属机器侧8B的信号用芯子36b之间形成环路,不会对和信号用芯子36a相邻配置的另一个信号用芯子39a及与其相对的附属机器8B励磁。
这样,此字形芯子(即图9乃至图11表示的那种台座上形成的两个柱状芯子)上发生磁束的方向变为反方向的那种将线圈绕成8字形的情况,漏磁很少,对相邻的其他信号用线圈的交叉串音能够做到很小。
下面,就摄像机部分3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在按照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上,使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处于使用状态时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图16是图15的X-X’线处的断面图。
如图16所示,按照本实施形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8A是由电力用线圈12和例如三个信号用线圈15a、15b、15c构成。此外,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8B是由便携式机主体2侧的电力用线圈12和三个信号用线圈15a、15b、15c的分别对应的电力用线圈40和三个信号用线圈41a、41b、41c构成。
而且,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信号用线圈15b和41b、信号用线圈15c和41c分别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2侧的电力线圈和各信号用线圈分别对应的在同样位置关系的条件下分别相对配置。
亦即在使用附属机器时,通过调整附属机器相对主机的位置,成对对应的电力用线圈和各信号用线圈会有可能分别相向、完全重复。
在使用摄像机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使摄像机部分3旋转到从便携式机主体2可以见到摄像机透镜7的状态。
此时,便携式机主体2侧的电力用线圈12和摄像机部分3侧的电力用线圈40、以及便携式机主体2侧的3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和摄像机部分3侧的信号用线圈41a、41b、41c分别相对重叠放置,可以进行电力和信号的交换。
一方面,如图3、4所示,在收进摄像机部分3时,将摄像机部分3作90°旋转,使摄像机透镜7处于隐入便携式机主体2中的状态。
摄像机透镜7受到保护,同时也没有突出部,搬运没有困难。
图17为表示图3和图4表示的处于摄像机部分3被收进便携式机主体2中的状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相对的便携式机主体(主机)侧8A和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侧8B的各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图18是图17的X-X’线处的断面图。
在图17上,表示了摄像机部分3侧的电力用线圈40和信号用线圈41a、41b、41c从图15表示的位置以电力用线圈40的中心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后的状态。
在这种收进状态,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用线圈12和40的本身完全重叠,便携式机主体2的信号用线圈15a和15c,摄像机部分3的信号用线圈41a和41c不相对,信号用线圈15b和41b相对也有90°的错位,不能完全重叠。
如以上,按照本实施形态1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由于不将附属机器对主机进行配线而以非接触状态进行电磁式联接,在有可能将附属机器拆装自如地装在主机上的同时,放置在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8A和附属机器侧8B,在各个电力用线圈的中空部分通过配置多个(例如3个)信号用线圈,各个电力用线圈的面积能够取得很大,因此可能得到稳定的电力供给,此外,由于多个的信号用线圈为平行配置,各个信号用线圈间的间隔可以取得宽,在相邻的信号用线圈间的串音变小。
加之,在主机侧8A和附属机器侧8B处,发生磁束的方向变成相反的、成8字形绕得的各信号用线圈,由于其一分为二的柱状芯子被配置成离电力用线圈的中心为相等距离,来自电力线圈的锁交磁束在8字线圈左右的线圈间被消除,不受来自电力线圈的串音的影响。
再有,在摄像机部分3收进时,由于两端2组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以及15c和41c不相对,15b和41b也是以直角相对,因而磁束被抵消,信号传送被中断,没有特别的位置检测器也能判断摄像机部分3处于收进状态,也能停止从便携式机主体2向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供给、或将便携式电话机1自动切换到摄像机不使用方式。
又,在实施形态1,在主机侧8A和附属机器侧8B处,在电力用线圈的中空部分说明了3个信号用线圈平行配置的例子,将时钟信号再生回路装在摄像机部分3上,而从主机侧不送出时钟信号,如图19所示,主机侧8A由控制信号用的信号用线圈15a和视频信号用的信号用线圈15c两个信号用线圈构成,将此两个信号用线圈平行配置成二次对称的位置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再者,对于附属机器侧8B图上未表示,附属机器侧8B的电力线圈和两个信号用线圈也有和主机侧8A相同的结构。
此外,叙述了在实施形态1,信号用线圈有三个,使用状态和收进状态是旋转90°的状态的例子。通过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和结构,毫无疑问可以改变旋转角度和线圈间隔。
实施形态2。
图20是按照实施形态2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的平面图,图21是图20的X-X’线处的断面图。
图中,12是电力用线圈,15a、15b、15c分别是控制信号、时钟信号、视频信号用的信号用线圈,被配置成相对电力用线圈12的中空部分类似为二次对称位置的H形,并且,其一分为二的芯子离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为相等距离。
也就是,如果使得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为O、信号用线圈15a的一分为二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a1、Oa2,信号用线圈15b的一分为二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b1、Ob2,信号用线圈15c的一分为二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c1、Oc2,则O到Oa1的距离和O到Oa2的距离、O到Ob1的距离和O到Ob2的距离,O到Oc1的距离和O到Oc2的距离被配置得各个相等。
下面,就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22是表示将摄像机部分3作为使用状态时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各个线圈的配置的平面图,图23是图22的X-X’线处的断面图。
此时,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3组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15b和41b、15c和41c成对地彼此相对处于重叠位置,通过电磁感应以非接触状态进行电力和信号的交换。
再者,和实施形态1的情况相同,在本实施形态,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信号用线圈15b和41b、信号用线圈15c和41c每个都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在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电力线圈和各信号用线圈在同样位置关系的条件下分别相对配置。
一方面,图24是表示在将摄像机部分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2的状态(即非使用状态)的各线圈的配置的平面图,图25是图24的X-X’线处的断面图。
在图24中,摄像机部分3侧的电力用线圈40和信号用线圈41a、41b、41c,从图22表示的位置以电力用线圈40的中心O为旋转中心顺时钟旋转90°。
在此状态,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用线圈12和40本身完全重叠,便携式机主体2的信号用线圈15a和15c和摄像机部分3的信号用线圈41a和41c不相对信号用线圈15b和41b也只在偏离90度的位置重叠。
如以上那样,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2在主机侧8A处如同发生磁束的方向变成相反似地使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配置在电力用线圈12的中空部分处,因而,电力用线圈12的面积可以取得很大,使得有可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同样,在附属机器侧8B处也是与发生磁束的方向相反地使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41a、41b、41c配置在电力用线圈40的中空部分,这样就增大了电力用线圈40的表面面积,从而提供了稳定的电力。
又,在主机侧8A和附属机器侧8B中的每一个,与发生磁束的方向相反地将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或41a、41b、41c配置成H型,而且,由于将其一分为二的芯子配置成离电力用线圈12或40的中心O为相等距离,来自电力线圈12或40的锁交磁束在8字形线圈左右的线圈间被消除,不受来自电线圈12或40的串音的影响。
此外,在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方面,由于两个芯子间磁束通过的方向相反,对于其直角方向发生的磁束抵消因而串音不会发生。
从而,主机侧8A的直角相邻的信号用线圈15a和15b以及15b和15c之间,或者附属机器侧8B的直角相邻的信号用线圈41a和41b以及41b和41c之间,串音成为零,结果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之间,或者串音变小。
又,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收进时,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和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的两端2组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以及15c和41c不相对,15b和41b由于也是直角相对的,磁束相抵消,信号传送中断,因而没有特别的位置检出装置,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也能判断是收进状态的情况,停止从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向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的电力供给,也能将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情报终端机)1自动切换到摄像机不使用方式。
实施形态3。
图26是表示按照实施形态3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的平面图图。
在图12中,12是电力用线圈,15a、15b、15c分别是控制信号、时钟信号、视频信号用的信号用线圈,在电力用线圈12的中空部分,以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O为对称点,被配置成为二次对称以上位置的三次对称位置的那种每个120度,并且从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到一分为二的芯子中心的距离完全相等。
也就是,如果使如果使得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为O、信号用线圈15a的一分为二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a1、Oa2,信号用线圈15b的一分为二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b1、Ob2,信号用线圈15c的一分为二的芯子的中心分别为Oc1、Oc2,则O到Oa1的距离和O到Oa2的距离、O到Ob1的距离和O到Ob2的距离,O到Oc1的距离和O到Oc2的距离被配置得各个完全相等。
再者,如果配置成三次对称位置的样子,以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O为旋转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时,可以说配置的情况是和最初相同的状态存在三次。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信号用线圈15b和41b、信号用线圈15c和41c,每个都是同样形状、尺寸,在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电力用线圈和各信号用线圈以同样位置关系的条件分别相对进行配置。
下面,就操作进行说明。
图27是在将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中的状态下表示附属机器侧8B和主机侧8A的各个线圈的位置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在将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中的状态下,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的对应的信号用线圈的位置相互偏离、不是完全重叠的状态。
对此,在使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成为使用状态时,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3组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15b和41b、15c和41c,分别处于相对重叠位置。
在图27上,摄像机部分3侧的电力用线圈40以及信号用线圈41a、41b和41c可以处于从摄像机部分3使用状态的位置以电力用线圈40的中心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的状态。
在此状态,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用线圈12和40本身完全重叠,但成对相对的3组便携式机主体2的信号用线圈相对的摄像机部分3的信号用线圈的位置有偏离,便携式机主体2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和摄像机部分3的信号用线圈41c、41a、41b只有一半重叠。
如以上情况,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3,在主机侧8A,发生磁束的方向变为反向,将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配置在电力用线圈12的中空部分处,电力用线圈12的面积能够取得很大,因而有可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
同样,在附属机器侧8B处发生磁束的方向也变为反向,将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41a、41b、41c配置在电力用线圈40的中空部分处,电力用线圈的面积能够取得很大,因而有可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
此外,在主机侧8A和附属机器侧8B各个处,各信号用线圈每隔120度在同样条件下进行配置,信号用线圈发生串音的电平相等,电气回路的修正容易。
加之,将8字形绕制的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或41a、41b、41c、其一分为二的芯子配置得距电力用线圈12或40的中心为等距离,因而电力线圈12或40引起的串音被抵消为零。
再说,在实施形态3将摄像机部分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2中时,使得顺时钟方向旋转90度后,从摄像机部分3的旋转中心到透镜7的距离变长,将摄像机部分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2时的旋转角定为60度时,图28上表示的那种摄像机部分3侧的电力用线圈40以及信号用线圈41a、41b、41c,从摄像机部分3使用状态的位置将电力用线圈40的中心作为旋转中心顺时钟旋转60度。
此种状态下,便携式机主体2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摄像机部分3的信号用线圈41a、41b、41c大致不重叠,信号的传送被中断。
实施形态4。
图29是表示按照实施形态4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便携式机主体2侧的平面图。
图12中,12是电力用线圈,15a、15b、15c分别是控制信号、时钟信号、视频信号用的信号用线圈,在电力用线圈12的中空部分,以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O为对称点,被配置成为二次对称以上位置的三次对称位置的那种每个120度,并且从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到一分为二的芯子中心的距离完全相等。
下面,就操作进行说明。
图30中,将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2中,收进的状态(即,摄像机非使用状态)在此的附属机器侧8B以及主机侧8A的表示各线圈的配置的平面图。
对此,将摄像机部分3置于使用状态时,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2组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15c和41c,分别对向重叠位置。
在本实施形态方面,成对的电力用线圈12和40,以及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信号用线圈15c和41c,分别为同一形状·尺寸,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电力线圈和信号用线圈同样位置关系的条件分别对向配置。
图30上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的电力用线圈40以及信号用线圈41a、41c,从摄像机部分3的使用状态的位置,以电力用线圈40的中心O为旋转中心顺时钟方向旋转90度的状态。
处于此状态,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用线圈12和40自身完全重叠,便携式机主体2的信号用线圈15a、15c,与其相对的摄像机部分3的信号用线圈41a、41c的位置大致不重叠。
如以上那样,如果依据此实施形态4,在主机侧8A处,由于将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15a、15c,配置在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部分处,电力用线圈12的面积能够取得很大,为此可能得到稳定的电力供给。
同样,附属机器侧8B处也与发生磁束的方向相反地将8字形绕制的信号用线圈41a、41c配置在电力用线圈40的中空部分,因而电力用线圈40的面积可以取得很大,以便有可能接受稳定的电力。
此外,主机侧8A处,两个信号用线圈15a、15c被配置成直角形,并且联结其中心的直线能通过电力用线圈12的中心,因而使信号用线圈15a、15c间的串音在变为零的同时,使附属机器8B处也有两个信号用线圈41a、41c被配置成直角形,并且联结其中心的直线能通过电力用线圈40的中心,因而使信号用线圈41a、41c间的串音变为零。
再者,摄像机部分3收进便携式机主体2中时,由于便携式机主体2侧和摄像机部分3侧两端二组的信号用线圈15a和41a以及15c和41c大体不重叠,由于信号传送被中断,即使没有特别的位置检出装置,摄像机部分3也能容易判断出是在收进状态,停止从便携式机主体2向摄像机部分3的电力供应,也能将便携式电话机自动切换到摄像机不使用方式。
实施形态5
图31是表示按照实施形态5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的断面图,此外,图32是图31的X-X’线处的断面图。
图中,42是具有绝缘性的环氧树脂等的树脂,对实施形态1所表示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进行一体化。
也就是说,树脂42以一样的厚度覆盖住电力用线圈12的外形,被充填到电力用线圈12的中空部分,将电力用线圈12和信号用线圈15a、15b、15c一体化成为一个模件。
再者,图上未表示,依据本实施形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附属机器侧8B也和主机侧8A一样地由树脂将电力用线圈和三个信号用线圈一体化制成一个模件。
再有,在本实施形态也一样,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的对应的电力用线圈、各信号用线圈均为同样形状同样尺寸的,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和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的电力线圈和信号用线圈没有问题是分别以同样的位置关系条件相对配置的。
如以上那样,如依据此实施形态5,在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和附属机器侧,由于电力用线圈12和信号用线圈用模压树脂覆盖进行一体化,因此有可能将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小型化,同时尘埃、污物、水滴等附着也不会使线圈腐蚀破损,因而使联接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将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从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取下时,作为联接部分的芯子和线圈不会露出来也好看些。
实施形态6。
图33是表示按照实施形态6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8A的平面图。
此外,图34是图33的X-X’线处的断面图。图35是图33表示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的背面图。
图中,43有电力用线圈12配置于其上,同时的二层基板中埋有信号用芯子13a、13b、13c的台座部分,44是二层基板43的上面设置的搭接板,45是将搭接板44和电力用线圈12或信号用线圈15a、15b、15c进行联结的联结线,46是用于将搭接板44和基板内层配线进行联结的,47是用于在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和图上未表示的电气回路之间进行配线的FPC(柔性印刷电路)。
此外,48为配置在2层基板43的背面将通过FPC47的天线信号接地以进行反馈的片状电容器,49是将来自FPC的信号引入基板内层的配线的贯穿孔。50a和50b是二层基板43背面的配线图形,只好通过片状电容器48进行连接。
51是在二层基板43背面设置的用于取得地电位的地线图形,52是从基板上面至基板背面贯通的、和地线图形51相联接的接地贯穿孔。
此外,在图36上表示了二层基板43的内层的图形。在图36上,53是内层的配线图形,连结着贯穿孔46和49。
下面,对操作进行说明。
例如,从便携式机主体(主机)向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输送电力及各种信号的场合,从图35上表示的FPC47输入的信号,经由贯穿孔49从二层基板43的背面图36上表示的内层配线图形53相连接,经由贯穿孔46向二层基板43的上面上升,通过图33表示的搭接板44由联结线45传送到电力用线圈12或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处。
一方面,来自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的信号被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收信的时候,上述信号的传送路径的会走向相反。
此外,便携式机主体(主机)2侧和摄像机部分(附属机器)3侧之间的信号传送,由于是依据和实施形态1同样的电磁感应作用,其说明予以省略。
下面,就来自FPC47的天线信号侵入时的运作进行说明。
当天线信号侵入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内部时,不但会给便携式机主体2和摄像机部分3之间的信号传送带来影响,而且也会使天线的输出输入特性变恶化。
因此,本实施形态如图34及图35所示,在天线6使用的高周波频带区域,通过在二层基板43的背面配置片状电容器48而使阻抗值为零。试图通过EPC47侵入的天线6信号被通过片状电容器48导入到地,再反馈回到天线6,从而防止天线信号的侵入。这样就减少了天6的电气特性的劣化。
由于片状电容器安装在电路板的背面,可以将线圈任意安装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从而增大了电力用线圈12的表面积。由于二层基板43的外形与电力用线圈12的外径可以相配,就可以使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8的主机侧8A的体积减小。
可见,根据这个实施例的非接收信号传输装置8的附属机器侧8B有与主机侧8A同样的结构并提供同样的优点。
图37是表示按照实施形态7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主机侧8A的断面图。图38是图37的背面图。
图中,42是具有绝缘性的环氧树脂等的模压树脂、实施形态6表示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主机侧8A(参照图34)的二层基板43的上面覆盖,将主机侧做成一体化的一个模块。
52是提供用于防止来自在二层基板43的后面之上用于连接FPC47而形成的细长空间的(空出的)天线信号的侵入而设置的接地穿透孔。用于防止天线信号的侵入的诸接地穿透孔的52的间隔依赖于被考虑的天线信号的频率,1至2mm的间隔足够用于2GHz的频率。
54是模压树脂42的表面上和除二层基板43的侧面以及背面的FPC47、片状电容器48、穿透孔49、配线图形50a以外的部分上使用的金属薄膜屏蔽层,该金属薄膜屏蔽层是用足以防止侵入金属薄膜屏蔽层54的向/从天线6发送/接收信号的厚度制作的。
金属薄膜片54制成铜的场合,其厚度天线频率2GHz,电力传送频率500KHz程度的话,作为天线的表面效应的作用厚度为2~3μm。如果制成金属膜片54,对铜以外的如金银铝等的电波表皮效应的金属如果存在的话,使用怎样的材料结果都会好些。
55在二层基板43上面是进行铜镀金。通过接地贯穿孔52将二层基扳43背面的金属薄膜片54连接起来。由此,如图37所示,电力用线圈12和各信号用线圈15a、15b、15c全部被屏蔽。在空中被载运,天线信号并不侵入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8的内部因此对天线的输入输出特性也不产生影响,此外,对来自外部的干扰电波的抵抗力也很高。
再者,虽然图中未画出,但是根据此实施形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的附属机器侧8B也有和主机侧8A同样的结构。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是主机和附属机器之间通过电磁感应作用非接触地进行信号传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在主机和附属机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备有在有成对地设置的中空部分的一组功率用铁芯的各个铁芯上绕上线圈,从主机向附属机器供给功率的一组功率用线圈,和在主机和附属机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备有在有成对地设置的信号用铁芯的各个铁芯上绕上线圈,在主机和附属机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送的至少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因为在功率用铁芯的上述的中空部分中至少配置一组以上的上述的信号用线圈,所以有由于不向主机和附属机器布线进行非接触的电磁连接,对于主机可以自由地装卸附属机器,并且,可以使主机侧和附属机器侧的功率用铁芯的向对面积增大,稳定从主机向附属机器的功率供给,也加强了向对部分的间隙变动,同时因为能在功率用线圈的中空部分中设定小的磁通密度,所以也能使对信号用线圈的串扰变小这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因为这个信号用线圈,在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用台座部分和由在它的台座上形成的两个柱状铁芯形成的信号用线圈,与在上述的两个柱状铁芯之间发生的磁通的方向相反地绕上线圈,所以有在两个柱状铁芯的线圈之间消除来自功率用线圈的交链磁通,信号用线圈不受来自功率用线圈的串扰的影响,同时各个信号用线圈的漏磁通也变小了,相邻的信号用线圈之间的串扰的影响也变小了,可以进行稳定的信号传送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备有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同时因为几何学的位置关系是将功率用线圈的中心作为对称点两次对称以上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并且,使在各个信号用线圈上的两个柱状铁芯离开功率用线圈的中心的距离相等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所以有能够使来自在信号用线圈上的功率用线圈的串扰大致消失那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备有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同时因为通过几何学的位置关系是将功率用线圈的中心作为对称点两次对称以上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并且,使从功率用线圈的中心到各个信号用线圈的中心的距离全部相等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能够使在信号用线圈上发生的串扰的电平相等,所以有容易地实施电路中的校正那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备有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同时因为上述的信号用线圈相互成直角,并且将各个信号用线圈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通过功率用线圈的中心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所以有能够消除在相邻的信号用线圈之间的串扰使串扰变为零那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因为当它的附属机器不使用时,形成至少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对的主机侧的信号用线圈和附属机器侧的信号用线圈的向对位置相互移动那样地构成,所以当附属机器不使用时,使至少用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的信号传送中断或使被传送的信号电平降低,从而有能够自动地检测出附属机器的不使用状态那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因为在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用模制树脂使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一体化从而实现组件化,所以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同时因为不露出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的向对部分,所以即便附着了尘埃,污垢,水滴等也有能够高可靠性地进行主机和附属机器的信号传送那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主机备有向外部发射信号和从外部接收信号的天线,同时在主机和附属机器上,备有将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配置在它们的上面,有向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进行布线的布线图案的基板,和向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传送信号的FPC,因为将用于通过FPC传输过来的天线信号接地进行反馈的芯片状电容器配置在上述的基板的背面,所以有能够降低天线的电特性的恶化,同时能够使基板的尺寸与功率用线圈的外径大致相同,可以实现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小型化,并且也能增大在基板上的布线图案的自由度那样的效果。
又,如果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则因为在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用模制树脂使功率用线圈,信号用线圈和基板一体化从而实现组件化,同时可以除去芯片电容,用所定厚度的金属膜屏蔽上述的组件,所以有不会对天线的输入输出特性产生影响,又,即便对于来自外部的有害电波也不会受到影响那样的效果。
又,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因为它的特征是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所以有通过在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的非接触状态(即,在便携式电话机和摄像机之间没有电布线)中进行可以折卸地装载,能够实现用简单的构成在便携式电话机和摄像机之间高可靠性地进行功率和信号的电传送的便携式信息终端机那样的效果。

Claims (14)

1.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它是在主机和附属机器之间通过电磁感应作用非接触地进行信号传送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备有
在上述的主机和上述的附属机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在有成对地设置的中空部分的一组功率用铁芯的各个铁芯上绕上线圈,从上述的主机向上述的附属机器供给功率的一组功率用线圈,和
在上述的主机和上述的附属机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在有成对地设置的信号用铁芯的各个铁芯上绕上线圈,在上述的主机和上述的附属机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送的至少一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
在上述的功率用铁芯的上述的中空部分中至少配置一组以上的上述的信号用线圈。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在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用台座部分和由在上述的台座上形成的两个柱状铁芯组成的信号用铁芯,与在上述的两个柱状铁芯之间发生的磁通的方向相反地绕上线圈。
3.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备有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同时几何学的位置关系是将功率用线圈的中心作为对称点形成两次对称以上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并且,使在各个信号用线圈上的两个柱状铁芯离开功率用线圈的中心的距离相等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
4.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备有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同时几何学的位置关系是将功率用线圈的中心作为对称点形成两次对称以上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并且,使从功率用线圈的中心到各个信号用线圈的中心的距离全部相等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
5.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备有两组以上的信号用线圈,同时上述的信号用线圈相互成直角,并且将各个信号用线圈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通过功率用线圈的中心那样地配置上述的信号用线圈。
6.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当附属机器不使用时,至少一组以上的成为信号用线圈对的主机侧的信号用线圈和附属机器侧的信号用线圈的相对位置相互错开那样地构成。
7.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在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用模制树脂使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一体化从而实现组件化。
8.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主机备有向外部发射信号和从外部接收信号的天线,同时在上述的主机侧和附属机器侧,备有将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配置在它们的上面,有向上述的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进行布线的布线图案的基板,和向上述的功率用线圈和信号用线圈传送信号的FPC,将用于通过上述的FPC传输过来的天线信号接地进行反馈的芯片状电容器配置在上述的基板的背面。
9.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在主机侧和它的附属机器侧,用模制树脂使功率用线圈,信号用线圈和基板一体化从而实现组件化,同时可以除去芯片电容,用所定厚度的金属膜屏蔽上述的组件。
10.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
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
11.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
12.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
13.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
14.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它的特征是主机是便携式电话机,附属机器是摄像机。
CNB011171642A 2000-04-27 2001-04-27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29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7292/2000 2000-04-27
JP2000127292A JP2001309013A (ja) 2000-04-27 2000-04-27 非接触信号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005A CN1321005A (zh) 2001-11-07
CN1162984C true CN1162984C (zh) 2004-08-18

Family

ID=1863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71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2984C (zh) 2000-04-27 2001-04-27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384587B2 (zh)
EP (1) EP1150314A3 (zh)
JP (1) JP2001309013A (zh)
CN (1) CN1162984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308A (zh) * 2010-05-31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CN103069786A (zh) * 2010-08-27 2013-04-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传感器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0237B2 (ja) * 1999-11-08 2009-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01345899A (ja) * 2000-05-30 2001-12-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携帯型無線電話機
WO2005024949A1 (ja) * 2003-08-28 2005-03-17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91888A (ja) * 2003-12-25 2005-07-14 Sharp Corp 電磁波出力装置
JP4466269B2 (ja) * 2004-08-06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携帯型電子装置
EP1713183A1 (en) * 2004-01-19 2006-10-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7187299B2 (en) * 2004-03-17 2007-03-06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a landfill including a barrier cap and wireless sensor systems and methods
DE502005003976D1 (de) * 2005-03-24 2008-06-19 Siemens Ag Induktiver Drehübertrager
WO2007063500A2 (en) 2005-12-02 2007-06-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upling system
GB0606676D0 (en) * 2006-04-03 2006-05-10 Heinz Co H J Packaging For Food Products
US20080055186A1 (en) * 2006-06-02 2008-03-06 Fortson Frederick O Enclosures with integrated antennas that make use of the skin effect
JP4924122B2 (ja) 2007-03-16 2012-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非接触伝送装置
US7962186B2 (en) * 2007-10-24 2011-06-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powe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92590A (ja) * 2007-10-25 2008-04-17 Seiko Epson Corp 電子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R2966267A1 (fr) * 2010-10-19 2012-04-20 Inside Contactless Appareil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en champ proche par couplage inductif
US20120203620A1 (en) 2010-11-08 2012-08-09 Douglas Howard Dobyns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Marketing
DE202011000613U1 (de) * 2011-03-17 2012-06-20 Dr. Hahn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und/oder elektrischen Signalen von einer feststehenden Wand auf einen an der Wand befestigten Flügel
US8929809B2 (en) 2011-03-22 2015-01-06 Radeum, Inc.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content
US8880100B2 (en) 2011-03-23 2014-11-04 Radium, Inc. Proximity based social networking
KR101222777B1 (ko) * 2011-10-25 2013-01-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용 코일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무선 충전 장치
JP2013192391A (ja) * 2012-03-14 2013-09-26 Sony Corp 検知装置、受電装置、送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197988A (ja) 2012-03-21 2013-09-30 Advantest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130314188A1 (en) * 2012-05-04 2013-11-28 Ionel Jitaru Magnetic Structure for Large Air Gap
WO2014077014A1 (ja) * 2012-11-15 2014-05-2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103091A1 (ja) * 2012-12-26 2014-07-03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モジュー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48977B2 (ja) * 2013-11-08 2018-06-27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ーユー 通信コイル及び誘導コイルを備えるコイル構成
US9621228B2 (en) 2014-08-29 2017-04-11 Freelinc Technologies Spatially aware communications using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US10164685B2 (en) 2014-12-31 2018-12-25 Freelinc Technologies Inc. Spatially aware wireless network
US11061160B1 (en) 2015-07-24 2021-07-13 Doc Mapp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pping buried pipes underwater
FI129165B (en) * 2016-02-04 2021-08-31 Rolls Royce Oy Ab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7556A (en) * 1985-04-15 1989-06-06 Kabushiki Kaisha Nihon Denzai Kogyo Kenkyusho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DE301127T1 (de) * 1987-07-31 1989-08-24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8050 Freising, De Transponder-anordnung.
US5229652A (en) * 1992-04-20 1993-07-20 Hough Wayne E Non-contact data and power connector for computer based modules
US5354975A (en) * 1992-07-01 1994-10-11 Tokimec Inc. Contactles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IL108358A (en) * 1993-09-14 1997-03-18 Loral Space System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extendable antenna
JPH0926834A (ja) 1995-07-12 1997-01-28 Hitachi Maxell Ltd 電子機器
JP3169817B2 (ja) 1996-01-30 2001-05-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磁気結合信号伝送装置
WO1999008396A2 (en) * 1997-08-12 1999-02-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ponder for transmitting processed data to a base station over large distances and at a high data transfer rate
US6073856A (en) * 1997-09-05 2000-06-1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Noncontact 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308A (zh) * 2010-05-31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US8675083B2 (en) 2010-05-31 2014-03-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oxim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fixed housing and movable housing rotated endlessly
CN102474308B (zh) * 2010-05-31 2014-06-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CN103069786A (zh) * 2010-08-27 2013-04-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传感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50314A3 (en) 2002-01-30
US6384587B2 (en) 2002-05-07
JP2001309013A (ja) 2001-11-02
US20010038280A1 (en) 2001-11-08
EP1150314A2 (en) 2001-10-31
CN1321005A (zh) 2001-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984C (zh)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CN1251266C (zh) 带状的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249851C (zh) 使用相同技术的用于无线通信与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天线
CN1228721C (zh) 集成电路装置、电子装置
CN1520131A (zh)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1271746C (zh) 通信适配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795456A (zh) 信息载体、信息记录介质、传感器、物品管理方法
CN1083180C (zh) 短距离通信天线以及制造和使用短距离通信天线的方法
CN1099135C (zh) 半导体装置
CN1472888A (zh) 无线电通信机器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516253A (zh) 半导体器件以及其制作方法
CN1653669A (zh) 无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402495A (zh) 电源控制电路、电子仪器、及其充电方法
US20150371768A1 (en) Methods for forming shield materials onto inductive coils
CN1265666C (zh) 表面声波滤波单元、表面声波滤波器和应用这类器件的通信装置
CN1523622A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526091A (zh) 便携式多显示屏设备
CN101053118A (zh) 线圈天线结构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802655A (zh) 多功能卡装置
CN1547827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496085A (zh) 折叠式便携无线机和该无线机的底板
CN1834997A (zh) 一种用于存储卡的适配器和一种存储卡
CN1645869A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487766A (zh) 输入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11920A (zh) 具有适配带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