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6723A -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6723A
CN1356723A CN01142471A CN01142471A CN1356723A CN 1356723 A CN1356723 A CN 1356723A CN 01142471 A CN01142471 A CN 01142471A CN 01142471 A CN01142471 A CN 01142471A CN 1356723 A CN1356723 A CN 1356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ing
substrate
electrod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2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1219C (zh
Inventor
户田贵友
牧野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Technology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56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6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2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2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79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Abstract

即使在用电阻值低的金属材料形成布线图形的情况下,在该金属布线中也能防止腐蚀或迁移的发生。这是一种将半导体芯片19a、19b安装在基板4a上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有将电源电位供给半导体芯片19a、19b的电源布线22、将接地电位供给半导体芯片19a、19b的接地布线23、供给来自半导体芯片19a、19b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21a、21b、以及覆盖输出布线21a、21b的绝缘膜11。避开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绝缘膜11。

Description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 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半导体芯片安装在基板上构成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另外,本发明涉及用液晶和电致发光等的电光物质进行显示的电光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通过控制液晶的取向,来调制光进行显示的液晶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图像的电致发光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用电光装置构成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装置或称为电致发光装置(以下称EL装置)等的电光装置作为显示装置被广泛地用于携带型计算机、携带电话机、摄象机等电子机器的显示部。
在液晶装置中,用一对电极夹持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通过控制加在这些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液晶的取向,通过该液晶取向的控制,调制通过该液晶的光,由此,将文字、数字等的像显示到外部。
另外,在EL装置中,用一对电极夹持作为电光物质的EL发光层,通过控制加在这些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供给上述EL发光层的电流,从而控制EL发光层的发光,由此将文字、数字等的像显示到外部。
在液晶装置或EL装置等中,在一个或多个基板上形成夹持液晶或EL发光层等的电极。例如,在液晶装置中,在互相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上分别形成电极。另一方面,在EL装置中,一对电极夹着EL发光层层叠在一个基板的表面上。在这些电光装置中,在基板上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内部形成多个电极,在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部形成从上述多个电极延伸的引出布线、以及与这些引出布线不同的金属布线。在有效显示区域内形成的电极有称为ITO等的氧化物,还有称为APC合金、Cr等的金属。在用金属形成电极的情况下,这些延伸的引出布线也是金属线。
作为与向有效显示区域外部伸出的上述引出布线不同的金属布线,例如在将半导体芯片直接安装在基板上的结构的布线板、即所谓的COG(Chip On Glass)方式的布线基板中,可以考虑连接在该半导体芯片的输入端子上、例如连接在输入侧凸点上的金属布线、即连接在从外部电路延伸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上的金属布线。
在上述的液晶装置或EL装置等中,迄今已知作为在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的材料,采用称为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导电性氧化物,以及作为在基板上形成的金属布线的材料,采用称为APC、Cr等的金属。这里,所谓APC,是由Ag(银)、Pd(钯)、Cu(铜)构成的合金。
作为电极等的材料,迄今广泛地使用ITO,但由于该ITO的电阻值高,所以如果在基板上将它拉长,则电阻值增大,存在不能正常地使驱动电路进行驱动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被认为有效的是称为APC、Cr等电阻值低的金属。例如,ITO每单位面积的电阻值为15Ω左右,与此不同,Cr每单位面积的电阻值为1.5Ω左右,APC每单位面积的电阻值为0.1Ω左右。如果用这样的电阻值低的金属材料在基板上形成布线图形,则即使将布线图形的长度拉得比较长,但由于能将电阻值抑制得较低,所以是非常有利的。
这样,如果用APC、Cr等金属形成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图形,则虽然对于降低电阻值非常有利,但另一方面金属布线由于腐蚀,换句话说由于迁移、即原子移动而损伤,可知会发生不能维持布线品质的另一问题。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该金属腐蚀或迁移的问题,进行了各种实验,发现了以下问题。即,在基板上的多条金属布线互相相邻配置的情况下,这些金属布线中相邻者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即,金属布线之间发生阳极和阴极的关系时,可以认为阳极一侧的金属成分、例如Ag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现有的关于布线基板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即使在用电阻值低的金属材料形成了布线图形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该金属布线发生腐蚀或迁移。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是一种将半导体芯片安装在基板上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有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电源布线;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接地布线;供给来自上述半导体芯片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以及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一般说来,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中,有连接在电极和驱动用元件之间的引线、以及连接在外部的布线基板和驱动用元件之间的引线。它们中引起迁移等的布线主要是连接外部布线基板和驱动用元件的引线。这里,连接外部布线基板和驱动用元件的引线中,可以考虑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等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以及输送数据信号的数据布线和输送控制驱动器等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布线等信号系统的布线。
本发明者分析了发生不良现象的状况后,明白了基板上在确定的位置发生腐蚀或迁移,特别是明白了在上述的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中发生。与此不同,在上述信号系统的布线中几乎未发生迁移等。就是说,明白了在相邻的布线之间的电位差大的情况下在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中引起迁移等。
根据本发明者的考察,发生迁移等时,可以认为覆盖布线的绝缘膜的存在影响很大。即,在布线的形成工序中,形成了金属膜后,虽然对它进行图形刻蚀而作为布线,但图形刻蚀时将光敏抗蚀剂涂敷在金属膜上,再进行刻蚀,由于这样的关系,所以不能避免布线表面被污染。布线形成后虽然进行基板的清洗,但有时污染不能被完全除去。
因此,如果布线表面被污染后直接在布线上形成绝缘膜,则该污染呈被绝缘膜封入的状态,而不能被除去。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将电压加在布线上,则特别是在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上相邻的布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电场强度大,所以被认为比其他地方容易引起迁移等。即,在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的情况下,可以说污染的附着、该污染被绝缘膜封入与施加高电场等容易发生迁移的条件是一致的。
因此,在本发明中,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绝缘膜。换句话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即使在制造工序中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表面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驱动时即使施加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另外,作为构成电源电压系统布线的金属膜,虽然能使用各种金属膜,但作为其中的一种,能使用APC。另外,能将该APC作为反射层的构成材料。如果采用该结构,则与使用铝等的情况相比,能获得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同时能获得低电阻的布线。
(2)其次,本发明的另一种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是将半导体芯片安装在基板上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有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来自上述半导体芯片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在上述基板的一边侧形成的第一区域;在与上述基板的上述一边交叉的边侧形成的第二区域;经过上述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区域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电源布线;经过上述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区域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接地布线;在上述第二区域中与上述接地布线及上述电源布线连接的外部电路基板;以及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上述半导体芯片安装在上述第一区域上,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中,由于电源布线及接地布线跨越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配置,所以结果这些布线的长度变长。这样在布线的长度变长的情况下,与布线的长度短的情况相比,存在容易发生迁移等的倾向。可是,如果对这样构成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应用本发明,则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3)其次,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中,除了安装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半导体芯片以外,还能在上述第二区域安装第二半导体芯片。如果增加设置在基板上的半导体芯片的个数,则电位差极其不同的布线相邻的可能性增大,因此,迁移的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大。可是,如果对这样构成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应用本发明,则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4)其次,本发明的电光装置是一种备有电光层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支撑上述电光层的基板;驱动上述电光层的电极;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驱动用元件;连接在上述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驱动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电极的输出布线;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以及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电光装置,则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反过来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即使在制造工序中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表面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驱动时即使施加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5)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上述电源布线能包含以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层构成。因此,由于能将布线的电阻值抑制得低,所以能将电路维持在稳定状态,还能将布线拉长。
(6)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上述以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层能包含从银、钯及铜构成的群中选择的金属。包含全部银、钯及铜的合金是所谓的APC金属。该APC由于有良好的光反射特性,所以如果将它作为光反射要素用于电光装置中,则与将Al(铝)等作为光反射要素的情况相比,能获得明亮的显示。
(7)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上述电源布线及上述接地布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能有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层叠结构。在只用金属形成电源布线及接地布线的情况下,这些布线虽然容易腐蚀或剥离,但如果将金属氧化物层叠在该金属上,则能防止这样的腐蚀及剥离。另外,在只用金属形成电源布线及接地布线的情况下,虽然不纯物从该金属析出,有可能污染液晶、EL等电光物质,但如果将金属氧化物层叠在该金属上,则能防止这样的污染。
(8)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上述电光层能从有机电致发光层及液晶层中选择。在选择了液晶层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液晶的取向,控制通过该液晶的光的调制,利用通过偏振片的偏振光和偏振片、利用被阻止传播的偏振光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在选择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情况下,通过使每个像素进行该有机电致发光进行显示。
(9)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上述电光层能被夹在上述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能将开关元件连接在上述电极及上述第二电极两者中的任意一者上。如果采用该结构,则能利用开关元件的开关功能,控制构成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的通/断。
(10)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能从薄膜晶体管及薄膜二极管中选择上述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是三端型的开关元件。另外,薄膜晶体管是两端型的开关元件。
(11)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还包括驱动上述电光层的第二电极,上述电光层能被夹在上述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而且,本电光装置有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第二驱动用元件;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第二电源布线;以及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第二接地布线,避开上述第二电源布线和上述第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上述绝缘膜。
这样构成的电光装置设想两个驱动用元件安装在一个基板上构成的电光装置,关于两个驱动用元件,能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绝缘膜。
(12)其次,本发明的另一种备有电光层的电光装置,能有支撑上述电光层的基板;驱动上述电光层的电极;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驱动用元件;连接在上述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驱动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电极的输出布线;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控制上述驱动用元件的信号的控制布线;以及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数据信号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数据布线。而且,上述绝缘膜能避开①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②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③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或④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电光装置中,除了与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相关地确定绝缘膜的图形以外,还考虑控制布线及数据布线确定绝缘膜的图形。如果采用该结构,则与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一样,在包括控制布线及数据布线的多条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13)其次,本发明的液晶装置有:备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备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液晶驱动用IC;连接在上述液晶驱动用IC上、将从该液晶驱动用IC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的输出布线;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以及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设置。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液晶装置,则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反过来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即使在制造工序中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表面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驱动时即使施加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14)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上述电源布线有包括多个层的层叠结构,另外,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在与上述电源布线同一基板上形成的电极也有包括多个层的层叠结构。就是说,同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电源布线互相能用同一层结构形成。如果这样做,则能在同一个工序中同时形成电源布线和电极,工序变得简单。
(15)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还能有反射膜,上述层叠结构包括金属膜及在该金属膜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膜,上述金属膜与上述反射膜为同一层。如果这样做,则能简化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
(16)其次,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备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备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边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第一液晶驱动用IC;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与上述第一边交叉的第二边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第二液晶驱动用IC;连接在上述第一液晶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液晶驱动用IC上的多条布线;以及覆盖上述多条布线中的一部分的绝缘膜,上述多条布线包括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一液晶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及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一液晶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形成。
这样构成的液晶装置设想两个驱动用元件安装在一个基板上构成的电光装置,关于两个驱动用元件IC,能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绝缘膜。
(17)其次,本发明的另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备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备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液晶驱动用IC;连接在上述液晶驱动用IC上、将从该液晶驱动用IC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的输出布线;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控制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信号的控制布线;以及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数据信号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数据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①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②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③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或④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液晶装置中,除了与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相关地确定绝缘膜的图形以外,还考虑控制布线及数据布线确定绝缘膜的图形。如果采用该结构,则与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一样,在包括控制布线及数据布线的多条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18)其次,本发明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基体材料;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第一电极;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上的电致发光层;设置在该电致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的第一边侧、连接在上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驱动用IC;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的与第一边交叉的第二边侧、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第二驱动用IC;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供给来自上述第一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驱动用IC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以及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电致发光装置,则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反过来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即使在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表面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电致发光装置驱动时即使施加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19)其次,本发明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基体材料;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阳极;配置在该阳极上的电致发光层;设置在该电致发光层上的阴极;连接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第一驱动用元件;连接在该第一驱动用元件上的多条第一输入布线;以及覆盖该第一输入布线的一部分的绝缘膜,上述第一输入布线包括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及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电致发光装置,则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反过来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即使在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表面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电致发光装置驱动时即使施加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20)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装置中,能设置连接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的另一电极上的第二驱动用元件;连接在该第二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第二驱动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另一电极的输出布线;以及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输入信号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多条第二输入布线。而且,该第二输入布线包括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及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电致发光装置,则避开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反过来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即使在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电源电压系统的布线表面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电致发光装置驱动时即使施加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21)其次,本发明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基体材料;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阳极;配置在该阳极上的电致发光层;设置在该电致发光层上的阴极;连接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的驱动用元件;连接在上述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驱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阳极或上述阴极的输出布线;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控制上述驱动用元件的信号的控制布线;以及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数据信号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数据布线,上述绝缘膜避开①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②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③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或④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电致发光装置中,除了与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相关地确定绝缘膜的图形以外,还考虑控制布线及数据布线确定绝缘膜的图形。如果采用该结构,则与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一样,在包括控制布线及数据布线的多条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22)其次,本发明的电子机器是一种将电光装置作为显示部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光装置由以上所述的各种结构的电光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构成。如果采用该电子机器,则由于在内部安装的电光装置中不用担心在工作中发生迁移等,所以能长期维持高品质的显示。作为这样的电子机器,可以考虑携带电话机、携带信息终端机等携带机器、以及摄象机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表示液晶装置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构成图1中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基板的平面图。
图4是构成图1中的液晶装置的另一个基板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3(a)中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液晶装置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VIII-VIII线表示液晶装置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构成图7中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基板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7中的液晶装置中用的有源元件之一例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II-II线表示液晶装置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构成图11中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基板的平面图。
图14是将图13中的用箭头A表示的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图。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致发光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之一例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形态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之一例的手表的一实施形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之一例的携带型信息处理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形态)
图1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之一例的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一实施形态。这里所示的液晶装置1是通过将外部布线基板、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3连接在按照反射型的显示方式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面板2上、或附设其他附带机器形成的。
FPC3是利用铜等在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挠性基板上形成金属膜图形后安装了电路的一种结构的布线基板,将属于内部装有液晶面板2的电子机器的控制电路和液晶面板2导电性地连接起来。另外,作为上述的附带机器,虽然除了FPC3以外,还能考虑背照光、前照光等照明装置,但由于本实施形态是反射型的液晶装置,所以不使用照明装置。
在图1中,通过用环状的密封材料6,将附图中内侧的第一基板4a和附图中眼前一侧的第二基板4b粘接起来形成液晶面板2。如图2所示,在用密封材料6粘接起来的状态下形成间隙、即所谓的单元间隙,通过开口6a(参照图1)将液晶L封入该单元间隙内。封入了液晶L后,利用树脂7等封装开口6a。
在图2中,第一基板4a有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基体材料13a,在该基体材料13a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图2中的上侧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9a,在它上面形成绝缘膜11,在绝缘膜11上形成取向膜12a。另外,例如通过粘贴,将偏振片14a安装在第一基体材料13a的外侧表面(图2中的下侧表面)上。另外,例如利用氧化硅膜形成绝缘膜11。另外,例如利用聚酰亚胺形成取向膜12a。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一基体材料13a的表面和背面上还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光学要素利用。例如,在第一基体材料13a和偏振片14a之间设置相位差片,在第一基体材料13a和第一电极9a之间设置基底膜。
例如利用光刻法形成第一电极9a,如图1所示,通过在多条电极之间隔开一定间隔平行排列、在总体上呈条状地形成多条直线状的电极。另外,在图1中模式地描绘出第一电极9a,其每一条的宽度都比实际的宽,而且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隔也比实际的宽,但实际上以较窄的间隔形成宽度较窄的电极。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a)所示,通过依次层叠由作为金属氧化物的ITO形成的第一层16a、由作为金属的APC形成的第二层16b、以及由作为金属氧化物的ITO形成的第三层16c,作为三层结构形成第一电极9a。作为第二层16b的APC起电极作用,同时具有光反射层的功能。
在第一电极9a中,作为第一层16a的ITO层用来提高对作为第二层16b的APC层的基体材料13a的紧密接触性。另外,作为第三层16c的ITO层用来防止由APC形成的第二层的腐蚀及剥离,并防止不纯物从第二层析出。
在图2中,第二基板4b有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基体材料13b,在该基体材料13b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图2中的下侧表面)上形成彩色滤光片17,在它上面形成平坦化膜18,在平坦化膜18上形成第二电极9b,在第二电极9b上形成取向膜12b。另外,例如通过粘贴,将偏振片14b安装在第二基体材料13b的外侧表面(图2中的上侧表面)上。
另外,例如以条状排列或其他众所周知的排列状态、呈平面地排列红、绿、蓝或青、品红、黄三色的色要素,用黑掩模遮盖这些色要素之间的间隙,形成彩色滤光片17。另外,例如利用丙烯酸树脂形成平坦化膜18。另外,例如利用聚酰亚胺形成取向膜12b。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二基体材料13b的表面和背面上还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光学要素利用。例如,在第二基体材料13b和偏振片14之间设置相位差片。
例如以透明的作为金属氧化物的ITO为材料,利用光刻法形成第二电极9b,如图1所示,多条电极之间隔开一定间隔平行排列,在总体上呈条状地形成多条直线状的电极。另外,在图1中模式地描绘出第二电极9b,其每一条的宽度都比实际的宽,而且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隔也比实际的宽,但实际上以较窄的间隔形成宽度较窄的电极。
另外,利用密封材料6,以粘贴的状态使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大致呈直角互相交叉地形成第一电极9a和第二电板9b。这些第一电极9a及第二电极9b中的任意一者起扫描电极的作用,另一者起信号电极的作用。
利用条状的第一电极9a和条状的第二电极9b的交点形成表示文字、数字等的像用的最小单元的点。而且,这些点每三个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像素,多个该像素排列成矩阵状构成显示区域。关于上述的彩色滤光片17,对应于各个点配置红、绿、蓝各色像素,红、绿、蓝三色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像素。
在图1中,第一基板4a形成得比第二基板4b大,有在第二基板4b的右侧突出的部分8b和在第二基板4b的下侧突出的部分8a。这些突出部分8a及8b是无助于液晶装置1的显示区域的周边的显示的部分。包含在所谓的框区域中。
作为驱动用元件的液晶驱动用IC19a利用ACF(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粘接、即安装在突出部8a上。另外,作为驱动用元件的液晶驱动用IC19b利用ACF粘接、即安装在突出部8b上。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中的一者作为供给数据信号用的驱动用IC用,另一者作为供给扫描信号用的驱动用IC用。
如图3所示,绝缘膜11在密封材料6的下面设置在第一基板4a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即,图3中眼前一侧的表面)上,第一电极9a设置在绝缘膜11的下面。而且,与设置第一电极9a的同时,设置输出布线21a及21b、以及输入布线28a及28b。在输入布线28a及28b中分别包括称为电源布线22、接地布线23、控制布线24、以及数据布线26的各种布线。
输出布线21a从第一电极9a延伸后通过密封材料6到达突出部8a。另外,输出布线21b通过密封材料6后,其一端进入由密封材料6包围的区域、即液晶封入区域中,另一端向基板4a的突出部8b突出。呈球状或圆筒状的导电材料27以分散状态混合在密封材料6的内部。
如图4所示,在第二基板4b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即,图4中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第二电极9b,与其同时形成输出布线21c。输出布线21c形成得具有能通过密封材料6(参照图3)的程度的长度。
如图1所示,将图3中的第一基板4a和图4中的第二基板4b粘接起来,第一基板4a一侧的输出布线21b通过分散在密封材料6中的导电材料27与第二基板一侧的输出布线21c导电性地连接。因此,将液晶驱动用IC19b安装在突出部8b上时,该液晶驱动用IC19b的输出端子、即输出凸点通过输出布线21b、导电材料27、然后是输出布线21c,导电性地连接在第二电极9b上。因此,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之间实现所谓的上下导通。另一方面,一旦将液晶驱动用IC19a安装在突出部8a上,则该液晶驱动用IC19a的输出端子、即输出凸点便通过输出布线21a连接在第一电极9a上。
在图1中,输入布线28a及28b中分别包括的电源布线22从连接在第一基板4a上的FPC3向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供给电源电位VDD。另外,接地布线23从FPC3向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供给接地电位V0。另外,控制布线24从FPC3向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供给控制信号。另外数据布线26从FPC3向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供给数据信号。各布线如图1(a)所示,在其前端有端子部29,该端子部29接触在液晶驱动用IC19b的凸点上。
另外,上述的所谓控制信号是控制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的工作用的信号。另外,所谓数据信号是对应于显示的文字、数字等的数据信号。这些控制信号及数据信号与上述的电源电位VDD和接地电位V0的电位差相比,呈数值显著小的值的电位。
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图3所示的绝缘膜11覆盖第一电极9a、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a、28b,保护它们不受损伤。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绝缘膜11并非完全覆盖这些电极及布线,而是如图3(a)、图1(a)及图5所示,避开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
由于如上构成本实施形态的液晶装置1,所以在图2中,从第二基板4b的外侧、即从观察侧入射的光通过液晶层L,到达包括APC的第一电极9a即反射层,在该反射层上反射后,再通过液晶层L、并通过第一基板4b,到达偏振片14b。
在图1中,由液晶驱动用IC19a驱动的第一电极9a及由液晶驱动用IC19b驱动的第二电极9b的交点、即点通过扫描信号及数据信号的组合,控制加在每个点上的电压,因此,对各点控制存在于这些点上的液晶L的取向。而且,通过控制这些液晶的取向,对每个点调制通过液晶层L的光,其结果,特定通过偏振片14b的偏振光和被阻止通过的偏振光,因此,在第一基板4b的外侧显示文字等的像。
可是,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a、28b的表面在液晶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会被污染,如果在它上面形成绝缘膜11,则该污染有可能被绝缘膜11封入。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将电压加在布线上,特别是在相邻的布线之间施加大的电位差时,会发生迁移而损伤该布线,显示品质有可能下降。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避开考虑施加大的电位差、即大的电场的区域、即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11。换句话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不设绝缘膜11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在制造工序中电源布线22等的表面即使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11封入,因此,液晶装置驱动时即使高电场加在布线之间,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不是包含作为反射层的APC层16b只构成第一电极9a,而是包含APC层16b还构成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a、28b,所以能获得具有一定大小的光反射率的反射层,因此,显示画面的亮度高,能实现明亮的显示。另外,由于利用APC层形成布线,所以能使布线电阻低,因此,能确保工作的高速性。
(改变例)
在以上的实施形态中,虽然将彩色滤光片17设置在第二基板4b上,但彩色滤光片17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4a的反射电极9a上。另外,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用彩色滤光片构成的液晶装置中。另外,还能适当地变更图1所示的液晶驱动用IC19a、19b的配置位置和布线21a、21b、28a、28b等的图形形状。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形态中,虽然使第一电极9a和布线28a、28b等为ITO/APC/ITO三层结构,但也可以代之以由Cr、Al等构成的单层结构。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中,虽然举例示出了单纯矩阵型的液晶装置,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
(第二实施形态)
图6表示对图1所示的前一个实施形态加以改变后的实施形态。在图1所示的实施形态中,设定了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不用绝缘膜11覆盖,除此以外的输入布线28a及28b的区域利用绝缘膜11覆盖。
与此不同,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形态中,使输入布线28a及28b的全部区域都不用绝缘膜11覆盖。就是说,不仅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而且电源布线22和控制布线24之间的区域、电源布线22和数据布线26之间的区域、接地布线23和控制布线24之间的区域、以及接地布线23和数据布线26之间的区域等各个区域都设定为不用绝缘膜11覆盖这些区域。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液晶装置,则与在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一样,在包括控制布线24及数据布线26的多条布线之间发生大的电位差时,也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第三实施形态)
图7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之一例的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另外,在图7中,用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的要素表示相同的要素,省略关于这些要素的说明。
这里所示的液晶装置31是这样形成的:将外部布线基板、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3连接在用反射型显示方式进行彩色显示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面板2上,或附设其他的附带机器。
在图7中,通过用环状的密封材料6将附图中内侧的第一基板4a和附图中眼前一侧的第二基板4b粘接起来形成液晶面板2。在密封材料6的局部形成注入液晶用的开口6a。如图8所示,在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之间用密封材料6粘接起来的状态下形成间隙、即所谓的单元间隙,通过开口6a(参照图1)将液晶L封入该单元间隙内。封入了液晶L后,利用树脂7等封装开口6a。
在图8中,第一基板4a有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基体材料13a,在该基体材料13a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图8中的上侧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9a,在它上面形成绝缘膜11,在绝缘膜11上形成取向膜12a。另外,例如通过粘贴,将偏振片14a安装在第一基体材料13a的外侧表面(图8中的下侧表面)上。另外,例如利用氧化硅膜形成绝缘膜11。另外,例如利用聚酰亚胺形成取向膜12a。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一基体材料13a的表面和背面上还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光学要素利用。例如,在第一基体材料13a和偏振片14a之间设置相位差片,在第一基体材料13a和第一电极9a之间设置基底膜。
例如利用光刻法形成第一电极9a,如图7所示,通过在多条电极之间隔开一定间隔平行排列、在总体上呈条状地形成多条直线状的电极。另外,在图7中模式地描绘出第一电极9a,其每一条的宽度都比实际的宽,而且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隔也比实际的宽,但实际上以较窄的间隔形成宽度较窄的电极。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8(a)所示,通过依次层叠由作为金属氧化物的ITO形成的第一层16a、由作为金属的APC形成的第二层16b、以及由作为金属氧化物的ITO形成的第三层16c,作为三层结构形成第一电极9a。作为第二层16b的APC起电极作用,同时具有光反射层的功能。
在图8中,第二基板4b有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基体材料13b,在该基体材料13b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图8中的下侧表面)上形成彩色滤光片17,在它上面形成平坦化膜18,在平坦化膜18上形成第二电极9b,在第二电极9b上形成取向膜12b。另外,例如通过粘贴,将偏振片14b安装在第二基体材料13b的外侧表面(图8中的上侧表面)上。
另外,例如以条状排列或其他众所周知的排列状态、呈平面地排列红、绿、蓝或青、品红、黄三色的色要素,用黑掩模遮盖这些色要素之间的间隙,形成彩色滤光片17。另外,例如利用丙烯酸树脂形成平坦化膜18。另外,例如利用聚酰亚胺形成取向膜12b。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二基体材料13b的表面和背面上还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光学要素利用。例如,在第二基体材料13b和偏振片14之间设置相位差片。
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第一基板4a能构成与图3所示的前面的实施形态的第一基板4a相同的结构。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图3所示的绝缘膜11覆盖第一电极9a、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a、28b,保护它们不受损伤。另外,绝缘膜11并非完全覆盖全部这些电极及布线,而是如图3(a)、图1(a)及图5所示,避开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
关于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第二基板4b,如图9所示,在其液晶一侧表面(图9中的内侧表面)上形成呈条状形成的多条直线状的行布线33、以及以一定的间隔连接在这些行布线33上的作为有源元件的TFD(Thin Film Diode)元件32。多个像素电极9b通过TFD元件32连接在行布线33上,在总体上排列成点阵状。
另外,在图7中,在利用密封材料6粘接了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的状态下,互相重合地形成第一电极9a和像素电极9b。而且,第一电极9a及像素电极9b中的一者起扫描电极的作用,另一者起信号电极的作用。
利用条状的第一电极9a和条状的像素电极9b重合的区域形成表示文字、数字等的像用的最小单元的点。而且,这些点每三个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像素,多个该像素排列成矩阵状构成显示区域。关于上述的彩色滤光片17,对应于各个点配置红、绿、蓝各色像素,红、绿、蓝三色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像素。
TFD元件32附近的结构例如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的是使用所谓的Back-to-Back(背对背)结构的TFD元件的结构。在图10中,行布线33被形成为由以下三层构成的三层结构:例如由TaW(钽化钨)形成的第一层33a、例如由作为阳极氧化膜的Ta2O5(氧化钽)形成的第二层33b、以及例如由Cr形成的第三层33c。
另外,构成TFD元件32的第一TFD要素32a及第二TFD要素32b分别由以下三层层叠结构构成:由TaW形成的第一金属层36、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Ta2O5绝缘层37、以及与行布线33的第三层33c为同一层的Cr的第二金属层38。
第一TFD要素32a这样构成层叠结构:来自行布线33一侧的电流依次流过第二金属层38→绝缘层37→第一金属层36。另一方面,第二TFD要素32b这样构成层叠结构:来自行布线33一侧的电流依次流过第一金属层36→绝缘层37→第二金属层38。通过这样导电性地逆向串联连接一对TFD要素32a及32b,构成反向结构的TFD元件,能实现TFD元件的开关特性的稳定化。由例如作为透明导电材料的ITO形成像素电极9b,以便与第二TFD要素32b的第二金属层38导通。
如图7所示,在将图3所示的第一基板4a和图9所示的第二基板4b粘接起来时,第一基板4a一侧的输出布线21通过分散在密封材料6中的导电材料27,与第二基板4b一侧的行布线33导电连接。因此,在将液晶驱动用IC19b安装在突出部8b上时,该液晶驱动用IC19b的输出端子、即输出凸点通过输出布线21b、导电材料27、行布线33、然后是TFD元件32,导电性地连接在像素电极9b上。因此,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之间实现所谓的上下导通。另一方面,一旦将液晶驱动用IC19a安装在突出部8a上,则该液晶驱动用IC19a的输出端子、即输出凸点便通过输出布线21a连接在第一电极9a上。
由于如上构成本实施形态的液晶装置31,所以在图8中,从第二基板4b的外侧、即从观察侧入射的光通过液晶层L,到达包括APC的第一电极9a即反射层,在该反射层上反射后,再通过液晶层L、并通过第一基板4b,到达偏振片14b。
另一方面,在图10中,如果与加在行布线33上的电压无关地将TFD元件32导通的选择电压加在第一电极9a上,则对应于该第一电极9a和该行布线33的交叉部的TFD元件32导通,对应于该选择电压和该数据电压的差的电荷被蓄积在与该导通的TFD元件32连接的液晶电容中。该电荷蓄积后,即使将非选择电压加在第一电极9a上,使该TFD元件32截止,也能维持液晶电容中的电荷的蓄积。
这里,根据蓄积在液晶电容中的电荷量,液晶L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所以通过偏振片14b(参照图8)的光量也根据蓄积的电荷量的多少而变化。因此,通过利用被选择的施加时的数据电压,对每个点控制液晶电容中的电荷的蓄积量,能进行规定的灰度显示。
可是,即使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图7中,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a、28b的表面在液晶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会被污染,如果在它上面形成绝缘膜11,则该污染有可能被绝缘膜11封入。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将电压加在布线上,特别是在相邻的布线之间施加大的电位差时,会发生迁移而损伤该布线,显示品质有可能下降。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避开考虑施加大的电位差、即大的电场的区域、即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11。换句话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不设绝缘膜11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在制造工序中电源布线22等的表面即使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11封入,因此,液晶装置驱动时即使高电场加在布线之间,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第四实施形态)
图11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之一例的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另外,在图11中,用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的要素表示相同的要素,省略关于这些要素的说明。
这里所示的液晶装置41是这样形成的:将外部布线基板、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3连接在用半透射半反射型显示方式进行彩色显示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面板2上,或如图12所示,附设照明装置42作为背照光。
在图11中,通过用环状的密封材料6将附图中内侧的第一基板4a和附图中眼前一侧的第二基板4b粘接起来形成液晶面板2。在密封材料6的局部形成注入液晶用的开口6a。如图12所示,在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之间用密封材料6粘接起来的状态下形成间隙、即所谓的单元间隙,通过开口6a(参照图1)将液晶L封入该单元间隙内。封入了液晶L后,利用树脂7等封装开口6a。
在图12中,第一基板4a有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基体材料13a,在该基体材料13a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图12中的上侧表面)上形成行布线33、TFD元件32及像素电极9a,在它上面形成绝缘膜11,在绝缘膜11上形成取向膜12a。另外,例如通过粘贴,将偏振片14a安装在第一基体材料13a的外侧表面(图12中的下侧表面)上。另外,例如利用氧化硅膜形成绝缘膜11。另外,例如利用聚酰亚胺形成取向膜12a。
另外,照明装置42由称为LED或冷阴极射线管等的光源43、以及将来自光源43的直线光变换成平面光的导光体44构成。该照明装置42设置在与观察侧相反一侧的作为基板的第一基板4a的外侧。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一基体材料13a的表面和背面上还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光学要素利用。例如,在第一基体材料13a和偏振片14之间设置相位差片,在第一基体材料13a和第一电极9a之间设置基底膜。
如图13所示,行布线33多条互相离开一定间隔平行排列,在总体上呈条状形成,使各自的行布线33保持间隔设置TFD元件32,而且,像素电极9a连接在各个TFD元件32上。因此,多个像素电极9a排列成点阵状。
如果将图13中的箭头A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则如图14所示。如图所示,介于行布线33和像素电极9a之间的TFD元件32是作为串联连接第一TFD要素32a和第二TFD要素32b的结构的所谓反向结构的TFD元件构成的。如作为沿图14中的B-B线的剖面图的图15所示,行布线33被形成为由以下三层构成的三层结构:例如由TaW(钽化钨)形成的第一层33a、例如由作为阳极氧化膜的Ta2O5(氧化钽)形成的第二层33b、以及例如由作为反射性金属的APC形成的第三层33c。
另外,构成TFD元件32的第一TFD要素32a及第二TFD要素32b分别由以下三层层叠结构构成:例如由TaW形成的第一金属层36、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Ta2O5绝缘层37、以及由与行布线33的第三层33c为同一层的APC形成的第二金属层38。
第一TFD要素32a这样构成层叠结构:来自行布线33一侧的电流依次流过第二金属层38→绝缘层37→第一金属层36。另一方面,第二TFD要素32b这样构成层叠结构:来自行布线33一侧的电流依次流过第一金属层36→绝缘层37→第二金属层38。通过这样导电性地逆向串联连接一对TFD要素32a及32b,构成反向结构的TFD元件,能实现TFD元件的开关特性的稳定化。
用与第二TFD要素32b的第二金属层38为同一层的APC形成像素电极9a。而且如图14所示,在像素电极9a的对角线上的两个地方形成光透射用的开口46。另外,在图15中,在行布线33、TFD元件32及像素电极9a的表面上,例如用作为透明电极膜的ITO形成保护膜47。而且,用图12说明的绝缘膜11层叠在该保护膜47上,再在该保护膜47上层叠取向膜12a。
在图13中,绝缘膜11在密封材料6的下面设置在第一基板4a靠液晶一侧的表面(即,图13中眼前一侧的表面)上,行布线33、TFD元件32及像素电极9a设置在绝缘膜11的下面。另外,设置液晶驱动用IC19a用的输出布线21a、液晶驱动用IC19b用的输出布线21b、以及输入布线28a及28b。在输入布线28a及28b中分别包括称为电源布线22、接地布线23、控制布线24、以及液晶驱动用IC19b用的输入布线28。输入布线28中包括称为电源布线22、接地布线23、控制布线24、以及数据布线26的各种布线。关于液晶驱动用IC19a,就接近外部连接用的端子49设置的关系而言,呈几乎没有用于液晶驱动用IC19a的输入布线的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也通过绝缘膜11覆盖像素电极9a、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a、28b,保护它们不受损伤。另外,绝缘膜11并非完全覆盖全部这些电极及布线,而是如图3(a)、图1(a)及图5所示,避开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
输出布线21a形成得从行布线33延伸后通过密封材料6到达突出部8a。另外,输出布线21b通过密封材料6后,其一端进入由密封材料6包围的区域、即液晶封入区域中,另一端向基板4a的突出部8b突出。呈球状或圆筒状的导电材料27以分散状态混合在密封材料6的内部。
如图12(a)所示,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都是由第一层48a及第二层48b这样的两层结构形成的。在用APC分别形成图15所示的布线33的第三层33c、TFD元件32的第二金属层38及像素电极9a时,同时用APC形成第一层48a。另外,在图15中用ITO形成保护膜47时,用同样的ITO形成图12(a)中的第二层48b。由于这样用APC形成布线,所以能实现布线的低电阻化,另外,由于在它上面被覆ITO,所以能实现对APC的保护。
另外,液晶驱动用IC19b被设定安装在第一基板4a的第一边H1上,另一个液晶驱动用IC19a被设定安装在沿着与第一边H1交叉的方向、更具体地说大致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边H2上。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在第二边H2的大致中央部的边端部上形成外部连接端子,所以只从第一边H1至第二边H2上长长地形成第一边H1一侧的液晶驱动用IC19b用的输入布线28。
在图12中,与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的第二基板4b大致相同地构成第二基板4b。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关于第二基板4b的说明,参照与图2相关说明的内容,省略其说明。
作为光的供给方法,本实施形态的液晶装置41能有选择地采用反射型及透射型两种。首先,在采用反射型的光供给方法的情况下,在图12中,从第二基板4b的外侧、即观察侧入射的光通过液晶层L到达包括APC层的像素电极9a即反射层上,在该反射层上反射后再供给液晶层L。
首先,在采用透射型的光供给方法的情况下,照明装置42的光源43发光,该光利用导光体44变换成平面光后供给液晶面板2。这样供给的光经过第一基体材料13a、像素电极9a的开口46(参照图14)、绝缘膜22、然后透过取向膜12a,供给液晶层L。
另一方面,在图11中,利用液晶驱动用IC19a及19b,对每个点控制属于各点的TFD元件32的通/断,来控制液晶电容中蓄积的电荷量,因此,对每个点改变液晶L的取向状态。其结果,通过对每个像素调制反射型显示及透射型显示时供给液晶L的光,在图12中的第二基板4b的外侧显示文字等的像。
可是,即使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图11中,输出布线21a、21b及输入布线28的表面在液晶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会被污染,如果在它上面形成绝缘膜11,则该污染有可能被绝缘膜11封入。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将电压加在布线上,特别是在相邻的布线之间施加大的电位差时,会发生迁移而损伤该布线,显示品质有可能下降。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避开考虑施加大的电位差、即大的电场的区域、即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11。换句话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不设绝缘膜11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在制造工序中电源布线22等的表面即使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11封入,因此,液晶装置驱动时即使高电场加在布线之间,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由于电源布线22及接地布线23横跨第一边侧区域H1和第二边侧区域H2这两个区域配置,所以结果这些布线的长度变长。这样在布线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如图1或图7所示,与布线的长度短的情况相比,有容易发生迁移等的倾向。可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本发明,避开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设置绝缘膜11,则能可靠地防止迁移等的发生。
(第五实施形态)
图16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之一例的本发明的电致发光装置的一实施形态。这里所示的电致发光装置51如作为沿VII-VII线的剖面图的图17所示,它是这样制作的:在基体材料53上形成作为第一电极的阳极、即阳极59a,而且多条阳极互相隔开一定间隔平行地形成,再在这些阳极59a之间形成绝缘膜11,在它上面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52,再在有机电致发光层52上形成作为第二电极的阴极即阴极59b。
如图16所示,多条阳极59a互相隔开一定间隔平行地、在总体上呈条状地形成。另外,同样多的阴极59b互相隔开一定间隔平行地、而且与阳极59a大致垂直地、在总体上呈条状地形成。另外,从作为沿图16中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的图18可知,在与阴极59b大致相同的位置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52。
众所周知,有机电致发光层52是将规定的电压加在夹着它的电极上时发出固有颜色的光的物质,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将发红色光的物质、发绿色光的物质、发蓝色光的物质这样三种物质互相相邻地排列起来作为一个单元,使该单元沿阳极59a的延伸方向、即纵向互相平行地排列。红、绿、蓝三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层52和阳极59a交叉的区域构成一个像素,该像素排列成点阵状,形成显示区域。
在图16中,液晶驱动用IC19b被安装在基体材料53右侧的第一边H1上,液晶驱动用IC19a被安装在与第一边H1交叉的第二边H2上。另外,与外部电路之间导电性连接用的布线基板、例如FPC3连接在基体材料53的角部。而且,利用输出布线21a连接液晶驱动用IC19a的输出凸点和阴极59b,利用输出布线21b连接液晶驱动用IC19b的输出凸点和阳极59a。
另外,利用输入布线28a连接驱动用IC19a和FPC3之间,另外,利用输入布线28b连接驱动用IC19b和FPC3之间。输入布线28a及28b分别包括电源布线22、接地端子23、控制布线24、以及数据布线26。输出布线21a及21b、以及输入布线28a及28b都包括APC构成,因此,能实现布线电阻的低电阻化,能确保显示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绝缘膜11确保多个阳极59a之间的绝缘,同时通过覆盖输出布线21b及输入布线28a、28b,保护它们不受损伤。另外,绝缘膜11并非完全覆盖全部这些电极及布线,而是避开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
由于如上构成本实施形态的电致发光装置51,所以通过对每个点控制加在有机电致发光层52上的电压,用所希望的颜色使所希望的坐标位置发光,利用加法混合色的原理,能用所希望的颜色显示文字、图形等的像。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避开考虑施加大的电位差、即大的电场的区域、即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形成了绝缘膜11。换句话说,采用了在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的区域不设绝缘膜11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在制造工序中电源布线22等的表面即使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11封入电源布线22和接地布线23之间,因此,电致发光装置驱动时即使高电场加在布线之间,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第六实施形态)
图19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之一例的携带电话机的一实施形态。该携带电话机60有由称为液晶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的电光装置构成的显示部61、天线62、扬声器63、键开关群64、以及话筒65。能用例如图1、图7、图11所示的各种液晶装置、或图16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构成作为显示部的电光装置61。
(第七实施形态)
图20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之一例的手表的一实施形态。该手表70有电光装置61,能用例如图1、图7、图11所示的各种液晶装置、或图16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构成该电光装置61。
(第八实施形态)
图2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之一例的携带型信息处理装置的一实施形态。该携带型信息处理装置80是例如作为字处理机、个人计算机等提供的一种装置。这里所示的携带型信息处理装置80有设置在本体78的表面上的称为键盘等的输入装置79、以及作为显示部的电光装置61。
通过配置在本体78内部的处理器的处理,在显示部61上能显示通过键盘79输入的信息、或根据该信息进行什么样的运算处理。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避开施加高电位的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绝缘膜,换句话说,由于采用在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绝缘膜的结构,所以在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和液晶装置等的制造工序中电源布线的表面即使被污染,该污染也不会被绝缘膜封入,因此,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等的驱动时即使施加了高电场,也能防止迁移的发生。

Claims (22)

1.一种将半导体芯片安装在基板上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其特征在于:
有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电源布线;
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接地布线;
供给来自上述半导体芯片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以及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2.一种将半导体芯片安装在基板上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其特征在于:
有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来自上述半导体芯片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
在上述基板的一边侧形成的第一区域;
在与上述基板的上述一边交叉的边侧形成的第二区域;
经过上述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区域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电源布线;
经过上述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区域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半导体芯片的接地布线;
在上述第二区域中与上述接地布线及上述电源布线连接的外部电路基板;以及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上述半导体芯片安装在上述第一区域上,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备有安装在上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半导体芯片。
4.一种备有电光层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支撑上述电光层的基板;
驱动上述电光层的电极;
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驱动用元件;
连接在上述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驱动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电极的输出布线;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以及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源布线包含以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层包含从银、钯及铜构成的群中选择的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源布线及上述接地布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有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层叠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光层从有机电致发光层及液晶层中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光层被夹在上述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上述电极及上述第二电极两者中的任意一者连接在开关元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元件从薄膜晶体管及薄膜二极管中选择。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驱动上述电光层的第二电极,
上述电光层被夹在上述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有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第二驱动用元件;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第二电源布线;以及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第二接地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第二电源布线和上述第二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12.一种备有电光层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支撑上述电光层的基板;
驱动上述电光层的电极;
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驱动用元件;
连接在上述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驱动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电极的输出布线;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控制上述驱动用元件的信号的控制布线;以及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数据信号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数据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或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13.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备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
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备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
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液晶驱动用IC;
连接在上述液晶驱动用IC上、将从该液晶驱动用IC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的输出布线;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以及
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源布线有包括多个层的层叠结构,另外,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在与上述电源布线同一基板上形成的电极也有包括多个层的层叠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有反射膜,
上述层叠结构包括金属膜及在该金属膜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膜,
上述金属膜与上述反射膜为同一层。
16.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备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
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备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
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边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第一液晶驱动用IC;
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与上述第一边交叉的第二边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第二液晶驱动用IC;
连接在上述第一液晶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液晶驱动用IC上的多条布线;以及
覆盖上述多条布线中的一部分的绝缘膜,
上述多条布线包括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一液晶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及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一液晶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形成。
17.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备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
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备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
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安装在上述第一基板中从上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的液晶驱动用IC;
连接在上述液晶驱动用IC上、将从该液晶驱动用IC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的输出布线;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
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
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控制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信号的控制布线;以及
在上述第一基板或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将数据信号供给上述液晶驱动用IC的数据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或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18.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基体材料;
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第一电极;
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上的电致发光层;
设置在该电致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的第一边侧、连接在上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驱动用IC;
安装在上述基体材料的与第一边交叉的第二边侧、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第二驱动用IC;
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驱动用IC的电源布线;
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驱动用IC的接地布线;
供给来自上述第一驱动用IC或上述第二驱动用IC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布线;以及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19.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基体材料;
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阳极;
配置在该阳极上的电致发光层;
设置在该电致发光层上的阴极;
连接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第一驱动用元件;
连接在该第一驱动用元件上的多条第一输入布线;以及
覆盖该第一输入布线的一部分的绝缘膜,
上述第一输入布线包括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及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一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连接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的另一电极上的第二驱动用元件;
连接在该第二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第二驱动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另一电极的输出布线;以及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输入信号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多条第二输入布线,
上述第二输入布线包括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及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第二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接地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21.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基体材料;
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阳极;
配置在该阳极上的电致发光层;
设置在该电致发光层上的阴极;
连接在上述阳极及上述阴极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上的驱动用元件;
连接在上述驱动用元件上、将从该驱动元件输出的输出信号供给上述阳极或上述阴极的输出布线;
覆盖上述输出布线的绝缘膜;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电源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电源布线;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接地布线;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供给控制上述驱动用元件的信号的控制布线;以及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将数据信号供给上述驱动用元件的数据布线,
上述绝缘膜避开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上述电源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控制布线之间的区域、或上述接地布线和上述数据布线之间的区域形成。
22.一种将电光装置作为显示部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光装置由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构成。
CNB011424710A 2000-11-30 2001-11-29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3312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65715 2000-11-30
JP365715/00 2000-11-30
JP317142/01 2001-10-15
JP2001317142A JP3757840B2 (ja) 2000-11-30 2001-10-15 半導体チップ実装基板、電気光学装置、液晶装置、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6723A true CN1356723A (zh) 2002-07-03
CN1331219C CN1331219C (zh) 2007-08-08

Family

ID=2660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24710A Expired - Lifetime CN1331219C (zh) 2000-11-30 2001-11-29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09390B2 (zh)
JP (1) JP3757840B2 (zh)
KR (1) KR100467383B1 (zh)
CN (1) CN1331219C (zh)
TW (1) TW53027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5378C (zh) * 2004-07-09 2008-1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
CN101650488A (zh) * 2008-08-12 2010-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7085333A (zh) * 2017-07-06 2017-08-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6161B2 (en) 1998-10-13 2006-10-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El layer and sealing material
JP2002268079A (ja) * 2001-03-09 2002-09-18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と電子機器
JP4068942B2 (ja) * 2001-12-17 2008-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748075B2 (ja) 2002-08-30 2006-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247373A (ja) * 2003-02-12 2004-09-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3770240B2 (ja) 2003-02-20 2006-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266108B (en) 2003-05-01 2006-11-11 Seiko Epson Corp Electrical wi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 wiring structure, substrate for optical device having electrical wir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4518747B2 (ja) * 2003-05-08 2010-08-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1001549B1 (ko) * 2003-11-20 2010-12-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7027044B2 (en) * 2004-02-20 2006-04-1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ower line arrangement for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s
JP4393253B2 (ja) * 2004-04-05 2010-0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01455B2 (en) * 2004-10-14 2011-08-16 Daktronics, Inc. Translation table
US7893948B1 (en) * 2004-10-14 2011-02-22 Daktronics, Inc. Flexible pixel hardware and method
US8344410B2 (en) 2004-10-14 2013-01-01 Daktronics, Inc. Flexible pixel element and signal distribution means
EP1648033A3 (en) * 2004-10-14 2008-04-23 LG Electronic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868903B2 (en) * 2004-10-14 2011-01-11 Daktronics, Inc. Flexible pixel element fabrication and sealing method
JP4600263B2 (ja) * 2005-12-06 2010-12-15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50519A (ja) * 2006-03-14 2007-09-27 Samsung Sdi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KR100914784B1 (ko) * 2006-05-17 2009-08-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446445B2 (en) * 2006-09-27 2013-05-21 Casio Computer Co., Ltd. Exposure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xposure device
US7968382B2 (en) * 2007-02-02 2011-06-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5264535B2 (ja) * 2009-01-30 201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270497B2 (ja) * 2009-09-02 2013-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電力供給方法
JP5452290B2 (ja) * 2010-03-05 2014-03-26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KR101064430B1 (ko) * 2010-04-13 2011-09-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156341B1 (ko) * 2013-11-21 2020-09-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7033952A1 (ja) * 2015-08-26 2017-03-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7181594A (ja) * 2016-03-28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9285873B (zh) * 2018-10-24 2020-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6688B2 (ja) * 1989-08-02 1996-07-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493826A (ja) 1990-08-03 1992-03-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巻き上げ装置
JPH05158056A (ja) * 1991-12-04 1993-06-25 Advantest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の画素欠陥を検出する方法
JPH07199224A (ja) * 1994-01-11 1995-08-04 Fujitsu Ltd Tftマトリクス基板
JP2555987B2 (ja) * 1994-06-23 1996-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JPH0895075A (ja) * 1994-09-26 1996-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871592B2 (ja) 1996-05-14 1999-03-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電極基板
JPH1152405A (ja) 1997-07-30 1999-02-26 Nanotsukusu Kk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0009808A (ja) * 1998-06-25 2000-01-14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液晶駆動装置
KR100590746B1 (ko) * 1998-11-06 2006-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로다른공통전압을가지는액정표시장치
JP2000275666A (ja) 1999-03-25 2000-10-0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84261A (ja) * 1999-03-29 2000-10-1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5378C (zh) * 2004-07-09 2008-1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
CN101650488A (zh) * 2008-08-12 2010-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US8395735B2 (en) 2008-08-12 2013-03-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650488B (zh) * 2008-08-12 2015-04-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7085333A (zh) * 2017-07-06 2017-08-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7085333B (zh) * 2017-07-06 2021-02-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57840B2 (ja) 2006-03-22
CN1331219C (zh) 2007-08-08
US20020088984A1 (en) 2002-07-11
US6809390B2 (en) 2004-10-26
KR20020042480A (ko) 2002-06-05
JP2002229474A (ja) 2002-08-14
TW530274B (en) 2003-05-01
KR100467383B1 (ko) 2005-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56723A (zh)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US11276343B2 (en) Substrate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88731C (zh)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US20210296394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74279C (zh) 布线基板、显示装置、半导体芯片及电子机器
CN1199534C (zh) 电路基板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0742633B1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CN1193259C (zh) 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258114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92338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621383Y (zh) 发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US7922362B2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212034C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875312A (zh) 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构造方法
CN1410957A (zh) 显示装置
CN1992291A (zh)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17710A (zh) 电极布线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736133A (zh) 无源驱动矩阵显示器
CN1819214A (zh) 传感器及包括该传感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显示面板
CN1746757A (zh) 显示装置
CN1802080A (zh) 用于柔性印刷电路薄膜的母板及显示装置
CN1866527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方法
CN1447637A (zh) 配线基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US8226257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495475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5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5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