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7815A -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7815A
CN1547815A CNA028115554A CN02811555A CN1547815A CN 1547815 A CN1547815 A CN 1547815A CN A028115554 A CNA028115554 A CN A028115554A CN 02811555 A CN02811555 A CN 02811555A CN 1547815 A CN1547815 A CN 1547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code element
transmission lin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15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1134C (zh
Inventor
村上丰
֮
折桥雅之
松冈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 Fi No 1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4826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54781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4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7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11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11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04L27/04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04L27/06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04L27/12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04L27/14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59Coarse or integer frequency offset determination and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1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involving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or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5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g. determination of delay spread, derivative or peak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Abstract

一种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某一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101)的时刻,另一信道的码元(109)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利用此方法,通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进行发送,并且在接收装置对所发送的多路复接已调信号进行分路、解调,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

Description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此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例如已有特开2002-44051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图87示出上述公报记载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图87中,天线为多副发送天线和多副接收天线RA1(8701)至RAP(8703),通过接收第1数据块b1[n,k](8704)的第1空间-时间编码器STE1(8705)和接收第2数据块b2[n,k](8706)的第2空间-时间编码器STE2(8707)分别编码的2个信号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8708至8711)进行调制后,4副发送天线TA1(8712)至TA4(8715)发送OFDM信号。
天线TA1(8712)至TA4(8715)发送的信号由接收天线RA1(8701)至RAP(8703)接收。接收的信号r1[n,k](8716)至rp[n,k](8718)分别由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子系统FFT1(8719)至FFTp(8721)进行变换后,供给空间-时间处理器STP(8722)。处理器STP(8722)将检测出的信号信息分别供给第1和第2空间-时间译码器STD1(8723)和STD2(8724)。信道参数推断器CPE(8725)接收该变换后的信号,根据该变换后的信号判断信道参数信息,然后将其供给空间-时间处理器STP(8722),用于信号译码时。
然而,上述已有的结构中,没有考虑同一频带的多个信道的同步和频率偏移的问题,因而存在的课题是难以确保对多路复接的信号进行分路时最重要的信道推断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根据多路复接的已调信号高精度且简便地进行信道推断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本发明使用的发送方法,在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其中某一信道插入导频码元的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因而得到的效果能在接收装置中方便地对接收的多路复接已调信号进行分路。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规定的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并且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均为零信号。
因此,用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解调用的码元时间上不复接,接收装置能方便地对解调码元分路,从而可方便地进行信道推断。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连续插入多个插入帧中的所述解调用的码元。
因此,解调用的码元也具有抗噪声性,从而接收装置的信道推断精度提高,使数据传输质量提高。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在各信道的相同时刻配置所述解调用的码元,而且所述各信道的所述解调用的码元相互正交。
因此,由于取为相互正交的解调用码元,接收装置能方便地对解调用码元进行分路,可进行信道推断。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OFDM方式的帧结构中的规定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并且插入所述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副载波的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均为零信号。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时间上独立发送解调用码元,使接收装置能方便地进行信道推断,对多路复接信号进行分路。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其插入帧中的所述解调用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振幅大于调制方式的信号点振幅。
因此,解调用的码元也具有抗噪声性,从而接收装置的信道推断精度提高,使数据传输质量提高。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在多副发送天线的各发送天线发送的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内插入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使其如同在同一时刻配置,并且所述各个码元分别乘以正交码元。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提高使用正交码元,接收装置能方便地分离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所以可方便地进行信道推断。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的发射功率大于其它码元的发射功率。
因此,解调用的码元也具有抗噪声性,从而接收装置的信道推断精度提高,使数据传输质量提高。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中仅在规定的一副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中包含控制用的码元。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进而在发送所述控制用的码元的时刻,使其它天线发送的信号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使该控制用的码元为时间同步用的码元。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使所述控制用的码元为推断频率偏移用的码元。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时间同步用的码元、推断频率偏移用的码元,能对多路信号推断频率偏移,可使开始装置的频率偏移推断部简化。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的发送方式采用扩频通信方式或OFDM方式。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扩频通信方式已调信号,其特征为任一副天线发送的已调信号中多路复接控制信道的信号,而且存在仅发送控制信道的信号的时间。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时间同步用的码元,能获得对多路信号的时间同步,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部仅配置一副天线,就能获得时间同步,可使电路简化。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扩频通信方式已调信号,其中仅从一副天线发送控制信道的已调信号。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存在多个仅从一副天线发射发送信号的时间。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其中多个时间存在于天线开始时。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用一副天线发送的信号进行频率偏移推断、同步、通信方法的决定等无线控制过程,能正确进行个过程,使得能优化数据质量、传输速度。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具有在规定的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帧结构产生部、以及按照该帧结构产生部发来的信号进行调制的已调信号产生部。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对各天线输出无线信号的无线部的频率源相同。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共用频率源,接收装置中在各天线接收的各接收信号的频率偏移量相同,通过根据一个接收信号推断频率偏移,就推断出全部接收信号的频率偏移,能使频率偏移推断电路简化。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其中具有根据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发送的接收信号在各信道的帧中插入的所述解调用码元推断所述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输入各信道的所述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并且分离成各信道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解调用的码元在接收装置中能方便地分离或具有抗噪声性,使接收装置的信道推断方便,或使信道推断精度提高,数据传输质量也提高。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输入来自各天线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部的频率源相同。
因此,由于共用频率源,接收装置中在各天线接收的各接收信号的频率偏移量相同,通过根据一个接收信号推断频率偏移,就推断出全部接收信号的频率偏移,能使频率偏移推断电路简化。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其中具有接收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发送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根据此接收信号的帧中插入的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将来自各接收天线对应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分离成每一所述各发送天线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通过将相位差、电场强度作为参数,选择解调用的天线,能选择状态最佳的天线,可使数据传输质量提高,或便于进行传输线路推断。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其中具有接收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发送的信号并将其作为接收信号输出的输出装置、根据此接收信号包含的信道的帧中插入的解调用码元推断所述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将各信道的该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分离成各信道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取为信号正交的解调用码元,接收装置能方便地分离解调用码元,可进行信道推断。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其中具有接收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发送的信号并将其作为接收信号输出的输出装置、根据此接收信号在信道的帧中插入的解调用码元对各副载波推断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对各副载波输入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接收信号并且分离成各信道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时间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时间上独立地发送解调用码元,接收装置能方便地进行信道推断,可对多路复接信号进行分路。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并且具有多副天线、以及在这些天线中的一副天线根据接收信号进行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的同步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时间同步用的码元,就能获得对多路信号的时间同步,仅在一个天线部配置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部,就可获得时间同步,能使电路简化。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其中具有多副天线,并且对应于这些天线,分别具有根据接收信号进行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的同步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时间同步用的码元,就能获得对多路信号的时间同步,并且通过对各天线部得到的时间同步定时信号取平均,获得定时,使推断精度提高。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并且具有多副天线、以及在这些天线中的一副天线根据接收信号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的频率偏移推断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频率偏移用的码元,就能对多路信号推断频率偏移,仅在一个天线部配置接收装置的频率偏移推断部,就能推断频率偏移,可使电路简化。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利用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其中具有多副天线,并且对应于这些天线,分别具有根据接收信号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的频率偏移推断部。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频率偏移用的码元,就能对多路信号推断频率偏移,通过各天线部配置接收装置的频率偏移推断部,对频率偏移推断信号取平均,可高精度推断频率偏移。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通过检测仅发送本发明发送方法中的控制信道的信号的码元,取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在1个信道发送的推断时间同步用的码元,就能获得对多路信号的时间同步,仅在一个天线部配置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部,就可获得时间同步,能使电路简化。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频率偏移推断部根据仅发送本发明发送方法中的控制信道的信号的码元,推断频率偏移。
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由于根据控制信道推断频率偏移,不需要专门插入频率偏移推断用的码元,传输速度不下降。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某一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另一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天线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利用此方法,可获得以下有利效果:通过多路复接多个已调信号进行发送,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接收装置中,能方便地对收到的多路复接信号进行分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道A和信道B的帧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配置点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码元、传输线路失真和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关系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道A和信道B的帧结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中信号的帧结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导频码元与相乘码元的关系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的组成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中时间轴上的传输线路失真量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5中信号的帧结构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5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配置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5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5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的组成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6的信道A和信道B的帧结构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6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6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6的传输线路失真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6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和信号处理部的组成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7中信号的帧结构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7中信号的帧结构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7中基站的发送装置图;
图3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7中终端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导通;
图33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8的时间轴帧结构图;
图34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8的时间轴帧结构图;
图3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3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3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4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8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43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9的时间轴帧结构图;
图44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9的时间轴帧结构图;
图45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9的时间轴帧结构图;
图4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9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4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9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4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9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4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9的调制信号产生部的组成图;
图50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10的时间轴、频率轴的帧结构图;
图51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10的时间轴、频率轴的帧结构图;
图5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5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6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7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帧结构图;
图7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信息码元的结构图;
图7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信息码元的结构图;
图7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信息码元的结构图;
图7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7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7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7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7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7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帧结构图;
图8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图;
图8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控制码元的结构图;
图8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图;
图8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帧结构图;
图84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基站发送信号的帧结构图;
图84B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终端发送信号的帧结构图;
图8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控制码元的结构图;
图8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控制码元的结构图;
图87是示出已有的MIMO-OFDM系统的一部分的框图。
实施发明的较佳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文中的天线未必是指一副天线,也可为多副天线构成的天线部。
实施例1
实施例1说明一种发送方法、该方法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说明的发送方法在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某一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
图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在时间轴上的信道A帧结构120和信道B帧结构130,101、104、107表示信道A的导频码元,102、105、108表示信道A的防护码元,103、106表示信道A的数据码元,数据码元为例如用QPSK调制进行调制的码元。109、112、115表示信道B的防护码元,110、113、116表示信道B的导频码元,111、114表示信道B的数据码元,数据码元为例如用QPSK调制进行调制的码元。
信道A的导频码元101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109为相同时刻的码元。同样,信道A的防护码元102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110、信道A的数据码元103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111、信道A的导频码元104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112、信道A的防护码元105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113、数据$106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114、信道A的导频码元107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115、信道A的防护码元108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116也均为相同时刻的码元。
图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信道A发送部220、信道B发送部230和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
此信道A发送部220由调制信号产生部202、无线部204、功率放大部206和天线208组成。
信道B发送部230由调制信号产生部212、无线部214、功率放大部216和天线218组成。
信道A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调制信号203。
信道A的无线部204输入信道A的调制信号203,输出信道A的发送信号205。
信道A的功率放大部206输入信道A的发送信号205,进行放大,输出放大后的信道A的发送信号207,作为电波从信道A的天线208输出。
帧结构产生部209输出帧结构信号209。
信道B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B的发送数字信号21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B的调制信号213。
信道B的无线部214输入信道B的调制信号213,输出信道B的发送信号215。
信道B的功率放大部216输入信道B的发送信号215,进行放大,输出放大后的信道B的发送信号217,作为电波从信道B的天线218输出。
图3示出一例图2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02、212的详细组成,数据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3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01和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帧结构信号311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进行QPSK调制后,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
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305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帧结构信号表示是导频码元时,输出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6和正交分量307。
防护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308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帧结构信号表示是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6、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314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4、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7、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0、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输出。
正交调制器316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和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317。
图4示出同相-正交平面的QPSK调制(数据码元)、导频码元、防护码元的信号点配置,401、402、403方便表示QPSK调制的信号点、导频码元的信号点、防护码元的信号点。
图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无线部503输入用天线501接收的接收信号5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504和505,推断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504和505,推断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9。
延时部51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输出延迟求信道A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509所需的时间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1和正交分量512。
无线部515输入用天线513接收的接收信号514,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6和正交分量517。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1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516和517,推断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19。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2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516和517,推断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20。
延时部522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6和正交分量517,输出延迟求信道A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19、521所需的时间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23和正交分量524。
信号处理部525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9、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1和正交分量512、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1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21、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23和正交分量524,输出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26和正交分量527、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30和正交分量531。
解调部528输入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26和正交分量527,进行解调后,输出信道A的接收数字信号529。
解调部532输入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30和正交分量531,进行解调后,输出信道B的接收数字信号533。
图6示出信道A帧结构620和信道B帧结构630、各信道在某时刻的码元601至616、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621、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631、接收正交基带信号631的关系。
601、607是信道A的导频码元,602、608是信道A的防护码元,603、604、605、606是信道A的数据码元。609、615是信道B的防护码元,610、616是信道B的导频码元,611、612、613、614是信道B的数据码元。
信道A的导频码元601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609为时刻0的码元。同样,信道A的防护码元602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610、信道A的数据码元603的信道B的数据$611、信道A的数据码元604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612、信道A的数据码元605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613、信道A的数据码元606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614、信道A的导频码元607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615、信道A的防护码元608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616分别为时刻1、时刻2、时刻3、时刻4、时刻5、时刻6、时刻7的码元。
图7示出一例本实施例在时间轴上的信道A帧结构720和信道B帧结构730,701、702、706、707为信道A的导频码元,703、704、708、709为信道A的防护码元705为信道A的数据$,710、711、715、716为信道B的防护码元,712、713、717、718为信道B的导频码元,714为信道B的数据码元,并且对信道A的数据码元705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714进行QPSK调制。
信道A的导频码元701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710为相同时刻的码元。同样,信道A的导频码元702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711、信道A的防护码元703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712、信道A的防护码元704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713、信道A的数据码元705和信道B的数据码元714、信道A的导频码元706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715、信道A的导频码元707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716、信道A的防护码元708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717、信道A的防护码元709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718也分别为相同时刻的码元。
然后,用图1、图2、图3、图4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图2中,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将图1所示的帧结构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信道A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调制信号203。信道B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B的发送数字信号21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B调制信号213。
以信道A的发送部220为例,用图3说明这时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02和调制信号产生部212的运作。
数据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3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01(即图2的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和帧结构信号311(即图2的帧结构信号210),并且帧结构信号311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进行QPSK调制后,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
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305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帧结构信号表示是导频码元时,输出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6和正交分量307。
防护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308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帧结构信号表示是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和正交分量310。
这时在同相-正交平面上各码元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6和正交分量307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2。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和正交分量310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3。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6、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314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4、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7、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0、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输出。
正交调制器316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和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317,即图2的203。
下面,用图5、图6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尤其说明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8、信号处理部525。
以图5中用天线501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为例,说明图6。
图6中,在时刻0复接信道A的导频码元601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609,这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分别为I0、Q0。设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a0、Qa0),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b0、Qb0),则由于发送装置中信道B的防护码元中发送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0、Q0由信道A的导频码元601的分量构成。于是,可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0、Q0推断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0、Qa0)=(I’0、Q’0)。
但是,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0、Qa0)的推断不限于上文所述,也可用其它时刻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求时刻0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0、Qa0)。
同样,在时刻1复接信道A的导频码元602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610,这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分别为I1、Q1 。设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a1、Qa1),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b1、Qb1),则由于发送装置中信道A的防护码元中发送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1、Q1由信道B的导频码元610的分量构成。于是,可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1、Q1推断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1、Qb1)=(I’1、Q’1)。但是,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1、Qb1)的推断不限于上文所述,也可用其它时刻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求时刻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1、Qb1)。
同样,在时刻6复接信道A的导频码元607和信道B的防护码元615,这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分别为I6、Q6。设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a6、Qa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b6、Qb6),则由于发送装置中信道B的防护码元中发送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6、Q6由信道A的导频码元607的分量构成。
于是,可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6、Q6推断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6、Qa6)=(I’6、Q’6)。但是,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6、Qa6)的推断不限于上文所述,也可用其它时刻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求时刻6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6、Qa6)。
同样,在时刻7复接信道A的防护码元608和信道B的导频码元616,这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分别为I7、Q7。设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a0、Qa0),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为(Ib7、Qb7),则由于发送装置中信道A的防护码元中发送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7、Q7由信道B的导频码元610的分量构成。
于是,可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的I7、Q7推断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7、Qb7)=(I’7、Q’7)。但是,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7、Qb70)的推断不限于上文所述,也可用其它时刻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求时刻7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7、Qb7)。
使时刻2、3、4、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分别为(Ia2、Qa2)、(Ia3、Qa3)、(Ia4、Qa4)、(Ia5、Qa5)。例如用上述时刻0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0、Qa0)=(I’0、Q’0)和上述时刻6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Ia6、Qa6)=(I’6、Q’6)通过插补求上述这些时刻的失真。但是,除(Ia0、Qa0)、(Ia6、Qa6)外,还可用其它时刻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求(Ia2、Qa2)、(Ia3、Qa3)、(Ia4、Qa4)、(Ia5、Qa5)。
同样,使时刻2、3、4、5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分别为(Ib2、Qb2)、(Ib3、Qb3)、(Ib4、Qb4)、(Ib5、Qb5)。例如用上述时刻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1、Qb1)=(I’1、Q’1)和上述时刻7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Ib7、Qb7)=(I’7、Q’7)通过插补求上述这些时刻的失真。但是,除(Ib1、Qb1)、(Ib7、Qb7)外,还可用其它时刻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求(Ib2、Qb2)、(Ib3、Qb3)、(Ib4、Qb4)、(Ib5、Qb5)。
由此,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例如将(Ia0、Qa0)、(Ia1、Qa1)、(Ia2、Qa2)、(Ia3、Qa3)、(Ia4、Qa4)、(Ia5、Qa5)、(Ia6、Qa6)、(Ia7、Qa7)作为此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输出。
同样,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8例如将(Ib0、Qb0)、(Ib1、Qb1)、(Ib2、Qb2)、(Ib3、Qb3)、(Ib4、Qb4)、(Ib5、Qb5)、(Ib6、Qb6)、(Ib7、Qb7)作为此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输出。
以上的说明中,用(I、Q)的表现表示传输线路失真,但也可用功率和相位的表现来表示,将功率和相位的表现作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信号509。
与上文相同,可根据图5中天线513上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函数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6和正交分量517,在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19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19,在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20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20。
信号处理部525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9、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1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21、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1和正交分量512、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30和正交分量531,通过从这些已知信号进行矩阵运算,可求作为未知信号的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和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将它们作为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26和正交分量527、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30和正交分量531输出。由此,可使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分路,能进行解调。
本实施例中,接收装置的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的分路精度取决于导频码元的接收质量。因此,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强,则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提高,使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下面说明其手段。
图4中,距离导频码元原点的振幅为Ap,距离QPSK调制原点的最大信号振幅点为Aq。这时,由于Ap>Aq,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提高,使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提高,从而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
如图7所示,通过在时间轴上将导频码元连续配置成信道A的帧结构中的信道A导频码元701、702和706、707以及信道B的帧结构中的712、713和717、718那样,使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提高,提高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从而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但是,不限于图7所示的2个码元连续。
本实施例中,将复接的信道数量取为2路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1、图6、图7。而且,虽然以导频码元为例进行说明,但信道分路用的码元不限于导频码元,只要是用于解调的码元,同样可实施。这时,用于解调的码元的含义为:例如导频码元、独特字、同步码元、前置码元、控制码元、尾码元、管制码元、已知的PSK调制码元、添加数据的PSK调制码元。
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不限于QPSK调制,各个信道的调制方式不同也可。而且,使全部信道为扩频通信方式也可。还可以扩频通信方式与非扩频通信方式混合。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2、图3,信道数量增多时,由图2的201至208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也不限于图5,信道数量增多时,信道推断部的矢量增多。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构成,标为“天线”,但也可认为是多副天线构成的天线部。
本实施例中,用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推断传输线路的失真,但代之以推断传输线路的变动,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时,采用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代替推断传输线路失真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这时的输出信号为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这是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的接收装置,该方法在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其中某一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因此,由于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接收装置中能方便地对接收端多路复接已调信号进行分路。
实施例2
实施例2说明一种接收装置,其中具有推断各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并且输出各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的电场强度推断部,还具有输入各天线的某信道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以求所述各天线某信道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的相位差并输出相位差信号的相位差推断部,又具有信号选择部,该选择部输入各天线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天线中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所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所述相位差信号,选择并输出从接收信号分出各路信号用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但,本实施例的说明以在图2的发送装置发送图1的帧结构的已调信号时为例作说明。
图8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无线部803输入用天线801接收的接收信号,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0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0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
延时部81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输出延迟求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所需的时间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1和正交分量812。
无线部815输入用天线813接收的接收信号814,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6和正交分量817。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1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816和817,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816和817,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
延时部822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6和正交分量817,输出延迟求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所需的时间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3和正交分量824。
无线部827输入用天线825接收的接收信号826,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8和正交分量829。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3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828和829,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1。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32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828和829,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3。
延时部83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8和正交分量829,输出延迟求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1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3所需的时间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35和正交分量836。
无线部839输入用天线837接收的接收信号838,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0和正交分量841。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42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840和841,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3。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4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840和841,进行例如与实施例1在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的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5。
延时部84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0和正交分量841,输出延迟求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3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5所需的时间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7和正交分量848。
电场强度推断部849输入接收信号802、接收信号814、接收信号826、接收信号838,推断接收信号802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信号814的电场强度、接收信号826的电场强度、接收信号838的电场强度,并输出推断的值,作为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
相位差推断部851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1、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3,求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与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在同相-正交平面的相位差为例的各相位差,并作为信道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输出。
同样,相位差推断部853输入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3、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5,求以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与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在同相-正交平面的相位差为例的各相位差,并作为信道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输出854。
信号选择部855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1和正交分量812、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3和正交分量824、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1、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3、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35和正交分量836、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3、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5、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7和正交分量848、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信道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信道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4,在输入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信道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信道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4后,选择精度最佳地对信道A和信道B进行分路用的、来自天线的信号群,输出信号群856和857。
但,信号群意指例如天线801接收的接收信号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1和正交分量812。
信号处理部858输入信号群856和857,进行与实施例1中图5的信号处理部525相同的运作,并输出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59和正交分量860、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61和正交分量862。
解调部863输入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59和正交分量860,输出信道A的接收数字数据864。
解调部865输入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61和正交分量862,输出信道B的接收数字数据866。
图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8中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符号。
电场强度推断部9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6和正交分量817、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8和正交分量829、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0和正交分量841,推断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6和正交分量817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8和正交分量829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0和正交分量841的接收电场强度,作为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950输出。
图10示出本实施例中某一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001为用天线801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一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01、Q801)表示。
1002为用天线813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一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13、Q813)表示。
1003为用天线825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一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25、Q825)表示。
1004为用天线837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一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37、Q837)表示。
下面,用图8、图10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尤其少年相位差推断部851、853和信号选择部855的运作。
相位差推断部851输入图10中的1001、1002、1003和004,分别作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31、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43。这时,求I-Q平面的(I801、Q801)与(I813、Q813)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25、Q825)与(I837、Q837)的相位差,线圈信道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输出。
同样,在相位差推断部853输出信道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4。
下面说明信号选择部855的运作。
作为信道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即作为(I801、Q801)与(I813、Q813)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25、Q825)与(I837、Q837)的相位差,分别取0至π的值。例如,(I801、Q801)与(I813、Q813)的相位差为θ时,求θ的绝对值。然后,求其它相位的绝对值。
对信道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4也同样频带是否存在相关。
信号选择部855选择根据输入的信道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信道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4选择的最佳天线2系统。说明一例其选择方法。
例如,设天线801和天线813接收的信号的信道A的相位差为0,并得到信道B的相位差为0。这时,不将天线801、813接收到的信号作为信号群856、857选择。又设天线801和天线813接收的信号的信道A的相位差为0,并得到信道B的相位差为π。这时,将天线801、813接收到的信号作为信号群856、857选择。
根据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对来自天线801的接收信号、来自天线813的接收信号、来自天线825的接收信号825的接收信号、来自天线837的接收信号838的接收电场强度排序,将接收电场强度强的信号选为信号群856、857。
以上那样,根据相位差和电场强度,优先选择最佳信号群,作为信号群856。857输出。例如,天线80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与天线813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的相位差和天线80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与天线813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的相位差不相关,而且天线801的接收电场强度和天线813的接收电场强度比其它天线的接收强度强时,将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09、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1和正交分量812作为信号群856,将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1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3和正交分量824作为信号群857加以输出。
图9中,与图8相比,电场强度推断部的组成不同。图9中,与图8的不同点是:接收电场强度推断部901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6和正交分量817、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8和正交分量829、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0和正交分量841,求各自的接收电场强度。
以上的说明中,以图1的帧结构的发送信号为例进行阐述,但不限于此。虽然信道数量以2路信道进行说明,但也不限于此,信道数量增多时,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的数量可增多。各信道的调制方式也可不同。而且,可使全部信道为扩频通信方式。也可以扩频通信方式与非扩频通信方式并存。
又,接收装置中,天线存在4副以上,则接收灵敏度高。
以上说明中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所得到接收装置具有推断各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并且输出各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的电场强度推断部,还具有输入各天线的某信道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以求所述各天线某信道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的相位差并输出相位差信号的相位差推断部,又具有信号选择部,该选择部输入各天线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天线中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所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所述相位差信号,选择并输出从接收信号分出各路信号用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因此,能对多路复接信号进行高精度分路。
实施例3
实施例3说明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中插入推断传输线路失真的码元,所述推断传输线路失真的码元乘码,在同一时刻配置各天线中推断所述传输线路失真的码元,并且各天线的所述码互相正交。
图1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即扩频通信方式A的帧结构1120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帧结构1130。其中,1101、1103、1105表示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并且乘码;1102、1104表示扩频通信方式A的数据码元,也乘码。
1106、1108、1110表示扩频通信方式B的导频码元,并且乘码;1107、1109表示扩频通信方式B的数据码元,也乘码。
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1101、扩频通信方式的导频码元1106为相同时刻的码元。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1103、扩频通信方式的导频码元1108为相同时刻的码元。
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1104、扩频通信方式的导频码元1109为相同时刻的码元。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1105、扩频通信方式的导频码元1110为相同时刻的码元。
图1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1220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1230和帧结构信号产生部1217。
此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1220由调制信号产生部1202、无线部1204、功率放大部1206和天线1208组成。
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1230由调制信号产生部1210、无线部1212、功率放大部1214和天线216组成。
帧结构信号1217输出图11的帧结构作为帧结构信号1218。
扩频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产生部1202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数字信号1201、帧结构信号1218,输出遵从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1203。
扩频通信方式A的无线部1204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1203,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信号1205。
扩频通信方式A的功率放大部1206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信号1205,加以放大后,输出放大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信号1207,作为电波从扩频通信方式A的天线1208输出。
扩频通信方式B的调制信号产生部1210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数字信号1209、帧结构信号1218,输出遵从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1211。
扩频通信方式B的无线部1212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1211,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信号1213。
扩频通信方式B的功率放大部1214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信号1213,加以放大后,输出放大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信号1215,作为电波从扩频通信方式B的天线1216输出。
图1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中图12的调制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组成。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1301输入导频码元用的码Cpa(t)1302,导频码元与导频码元用的码Cpa(t)1302相乘后,输出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3和正交分量1304。
一次调制部1306输入放到数字信号1305,输出信道0的一次调制后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7和正交分量1308。
扩频部1309输入信道0的一次调制后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7和正交分量1308、信道0用的码C0a(t)1310、帧结构信号1320,根据帧结构信号1320的帧结构信息,将信道0的一次调制后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7和正交分量1308与信道0用的码C0a(t)1310相乘,并输出信道0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1和正交分量1312。
一次调制部1313输入发送数字信号1305,输出信道1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4和正交分量1315。
扩频部1316输入信道1的一次调制后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4和正交分量1315、信道1用的码C1a(t)1310、帧结构信号1320,根据帧结构信号1320的帧结构信息,将信道1的一次调制后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4和正交分量1315与信道1用的码C0a(t)1310相乘,并输出信道1的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8和正交分量1319。
加法部1321输入信道0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1和信道1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8,进行相加后,输出相加所得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22。
加法部1323输入信道0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12和信道1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19,进行相加后,输出相加所得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24。
同相分量切换部1325输入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3、相加后得到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22、帧结构信号1320,根据帧结构信号的帧结构信息,选择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3、相加后得到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22,并输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26。
正交分量切换部1327输入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04、相加后得到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24、帧结构信号1320,根据帧结构信号的帧结构信息,选择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04、相加后得到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24,并输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1328。
正交调制器1329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26和正交分量1328,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1330。
图14示出本实施例的时间轴扩频通信方式A导频码元结构1420和扩频通信方式B导频码元结构1430中的导频码元与相乘码的关系。1401表示时间0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0)表示。1402表示时间1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1)表示。1403表示时刻2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2)表示。1404表示时刻3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3)表示。
1405表示时刻4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4)表示。1406表示时刻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5)表示。1407表示时刻6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6)表示。1408表示时刻7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扩频码,用Cpa(7)表示。而且,扩频码Cpa以时刻0至时刻7构成一周期。
1409表示时间0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0)表示。1410表示时刻1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1)表示。1411表示时刻2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2)表示。1412表示时刻3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3)表示。1413表示时刻4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4)表示。
1414表示时刻5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5)表示。1415表示时刻6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6)表示。1416表示时刻7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扩频码,用Cpb(7)表示。而且,扩频码Cpb以时刻0至时刻7构成一周期。
图1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5中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符号。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推断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并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2。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推断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并示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4。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6和正交分量517,推断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6。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6和正交分量517,推断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并示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8。
信号处理部1509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2、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4、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11和正交分量512、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6、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8、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23和正交分量524,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510和正交分量1511、扩频通信方式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512和正交分量1513。
扩频通信方式A解调部1514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510和正交分量1511,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接收数字信号群1515。
扩频通信方式B解调部1516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512和正交分量1513,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接收数字信号群1517。
图16示出一例本实施例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和1503、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3和1504的组成。
导频码元解扩部16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1和正交分量1602、扩频码1604,输出解扩后的导频码元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5和正交分量1606。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607输入解扩后的导频码元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5和正交分量1606,输出传输线路书桌推断信号1608。
图17示出时间轴帧结构1710和传输线路失真量1720,1701表示时刻0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0、Q0)。1702表示时刻1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1、Q1)。1703表示时刻2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2、Q2)。1704表示时刻3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3、Q3)。1705表示时刻4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4、Q4)。1706表示时刻5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5、Q5)。1707表示时刻6的导频码元,并且传输线路失真为(I6、Q6)。
用图11、图12、图13、图14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用图14说明图11的同时刻导频码元(即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1101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导频码元1106)的结构。
图14示出导频码元的1码元的结构。图11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1101乘码Cpa,例如由扩频码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构成。同样,图11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导频码元1106乘码Cpb,例如由扩频码1409、1410、1411、1412、1413、1414、1415、1416构成。而且,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乘的扩频码Cpa与扩频通信方式B的导频码元乘的扩频码Cpb正交。
下面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图12中,帧结构产生部1217输出图11所示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1218。扩频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产生部1202输入帧结构信号1218、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数字信号120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1203。扩频通信方式B的调制信号产生部1210输入帧结构信号1218、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数字信号1209,输出遵从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1211。
用图13说明这时调制方式产生部1202和1210的运作。
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中,图13的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1301输入导频码元1302用的码1302、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遵从例如图14的扩频通信方式A导频码元结构的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3和正交分量1304。
同样,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中,图13的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1301输入导频码元1302用的码1302、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遵从例如图14的扩频通信方式A导频码元结构的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03和正交分量1304。
这样,使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的扩频码与扩频通信方式B的导频码元的扩频码正交,成为本发明的特征。
下面用图15、图16、图17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图15的天线501接收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信号,无线部503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504和正交分量505。
用图16说明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3的运作。
说明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的运作。图16中的导频码元解扩部1603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1和正交分量1602、扩频通信方式A的导频码元用的扩频码1604,检测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1和正交分量1602的导频码元,用扩频通信方式A用的扩频码1604对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朱家尖对象化的同相分量1601和正交分量1602中的导频码元部分进行解扩,并输出解扩后的导频码元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5和正交分量1606。
这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1和正交分量1602中导频部分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分量由于扩频通信方式A的码与扩频通信方式B的码正交,通过进行解扩,能使其去除。
用图17说明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607。根据所输入解扩后的导频码元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605和正交分量1606,求图17中导频码元的传输线路失真(I0、Q0)和(I6、Q6)。然后,根据导频码元的传输线路失真(I0、Q0)和(I6、Q6),求数据码元的传输线路失真(I1、Q1)、(I2、Q2)、(I3、Q3)、(I4、Q4)、(I5、Q5),将它们作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608输出。
同样,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3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信号502中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4。然后,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5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7根据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并存的接收信号514,分别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6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8。
以上的说明中,用(I、Q)的表现表示传输线路失真,但也可用功率和相位的表现,还可将功率和相位的表现作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2和1506、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506和1508。
由此,可对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进行分路,并可将其解调。
本实施例中,接收装置中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取决于导频码元的接收质量。因此,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强,则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提高,使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于是,通过仅使导频码元的发送功率大于数据码元的发送功率,提高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就相当于扩频通信方式A和键盘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提高,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
本实施例中,将多路复接的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取为2个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11、图14、图16。而且,虽然以导频码元为例作说明,但只要能推断传输线路失真,同样可实施。扩频通信方式A和B都把多路复接的数量取为2路,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12、图13,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增多时,图12的1201至1208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信道的路数增多时,图13的1306、1309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15,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增多时,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的数量增多。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这是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中插入推断传输线路失真的码元,所述推断传输线路失真的码元乘码,在同一时刻配置各天线中推断所述传输线路失真的码元,并且各天线的所述码互相正交。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接收装置中,能方便地对接收的多路复接已调信号进行分路。
实施例4
实施例4说明一种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具有接收从各发送天线将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在同一频带发送的信号并且推断各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后输出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部,还具有输入各天线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并且求所述各天线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的相位差后输出相位差信号的相位差推断部,又具有信号选择部,该选择部输入各天线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天线的各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所述相位差信号,从接收信号选择并输出对各扩频通信方式的信号进行分路用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
但,本实施例的说明以在实施例3说明图12的发送装置发送图11的帧结构的已调信号时为例,进行说明。
图18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8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4。
延时部18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输出延迟求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失真推断信号1804所需的时间的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06和正交分量1807。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0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1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1。
延时部1812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输出延迟求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失真推断信号1811所需的时间的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13和正交分量1814。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6。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1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8。
延时部181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输出延迟求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6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失真推断信号1818所需的时间的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20和正交分量1821。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22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3。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82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进行例如与实施例3中图15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1501所说明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5。
延时部182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输出延迟求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失真推断信号1825所需的时间的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27和正交分量1828。
相位差推断部1829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扩频通信方式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6、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3,求各自的相位差,例如求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与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在同相-正交平面的相位差,将其作为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0输出。
同样,相位差推断部1831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4、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1、扩频通信方式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8、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5,求各自的相位差,例如求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4与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1在同相-正交平面的相位差,将其作为扩频通信方式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2输出。
信号选择部1833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4、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06和正交分量1807、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1、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13和正交分量1814、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6、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8、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20和正交分量1821、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3、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5、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27和正交分量1828、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0、扩频通信方式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2,在输入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0、扩频通信方式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2后,选择对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进行最佳精度分路用的、来自天线的信号群,并输出信号群1834和1835。
信号群意指诸如天线801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4、延时接收正交同相分量1806和正交分量1807。
信号处理部1836输入信号群1834和1835,进行与实施例3中同15的信号处理部1509相同的运作,并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37和正交分量1838、扩频通信方式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39和正交分量1840。
扩频通信方式A的解调部1841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37和正交分量1838,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接收数字信号1842。
扩频通信方式B的解调部1843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39和正交分量1840,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接收数字信号1844。
同1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8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10示出本实施例中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001是天线801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01、Q801)表示。
1002是天线813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13、Q813)表示。
1003是天线825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25、Q825)表示。
1004是天线837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用(I837、Q837)表示。
下面,用图10、图18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尤其说明相位差推断部1829、1831。
相位差推断部1829中,输入图10中的1001、1002、1003和1004,分别作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6、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23。这时,求I-Q平面上(I801、Q801)与(I813、Q813)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25、Q825)与(I837、Q837)的相位差,作为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852输出。
同样,相位差托付把1831中,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2。
下面说明信号选择部1833的运作。
作为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0,也即作为(I801、Q801)与(I813、Q813)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01、Q801)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25、Q825)的相位差、(I813、Q813)与(I837、Q837)的相位差、(I825、Q825)与(I837、Q837)的相位差,分别取0至π的值。例如,(I801、Q801)与(I813、Q813)的相位差为θ时,求θ的绝对值。然后,也对其它相位差求绝对值。
对扩频通信方式B的相位推断信号1832也同样频带是否存在相关。
信号选择部1833选择根据输入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0、扩频天线方式B的相位差推断信号1832选择的最佳天线2系统。说明一例其方法。
例如,例如,设天线801和天线813接收的信号的信道A的相位差为0,并得到信道B的相位差为0。这时,不将天线801、813接收到的信号作为信号群856、857选择。又设天线801和天线813接收的信号的信道A的相位差为0,并得到信道B的相位差为π。这时,将天线801、813接收到的信号作为信号群1834、1835选择。
根据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50,对来自天线801的接收信号、来自天线813的接收信号、来自天线825的接收信号825的接收信号、来自天线837的接收信号838的接收电场强度排序,将接收电场强度强的信号选为信号群1834、1835。
以上那样,根据相位差和电场强度,优先选择最佳信号群,作为信号群1834、1835输出。例如,天线80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与天线813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的相位差和天线80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与天线813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的相位差不相关,而且天线801的接收电场强度和天线813的接收电场强度比其它天线的接收强度强时,将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2、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4、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806和正交分量1807作为信号群1834,将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0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1811、延时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3和正交分量814作为信号群1835加以输出。
图19中,与图18相比,电场强度推断部的组成不同。图19中,与图18的不同点是:接收电场强度推断部901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04和正交分量805、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16和正交分量817、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28和正交分量829、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840和正交分量841,求各自的接收电场强度。
以上的说明中,以图1的帧结构的发送信号为例进行阐述,但不限于此。虽然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以2个进行说明,但也不限于此,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增多时,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的数量可增多。又,扩频通信方式A和B都把多路复接的数量取为2路信道,但不限于此。
此外,接收装置中,天线存在4副以上,则接收灵敏度高。
以上说明中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所得到接收装置具有接收从各发送天线将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在同一频带发送的信号并且推断各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后输出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部,还具有输入各天线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并且求所述各天线的某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的相位差后输出相位差信号的相位差推断部,又具有信号选择部,该选择部输入各天线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天线的各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所述相位差信号,从接收信号选择并输出对各扩频通信方式的信号进行分路用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各扩频通信方式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因此,能对多路复接信号进行高精度分路。
实施例5
实施例5说明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用连续的多个码元构成插入某信道的解调用的码元,各信道的解调用的码元在同一时刻配置,并且互相正交。
图2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信道A帧结构2020和信道B帧结构2030。其中,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008、2009是信道A的导频码元,2005是信道A的数据码元,2010、2011、2012、2013、2015、2016、2017、2018、是信道B的导频码元,2014是信道B的数据码元。
图21示出一例信道A。下B的导频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配置,2101、2102是导频码元的信号点。
图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
图22示出一例图2的调制信号产生部202、212的详细组成。其中,数据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22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2201,并且帧结构信号2208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进行例如QPSK调制,并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3和正交分量2204。
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2205输入帧结构信号2208,并且表示是导频码元时,输出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6和正交分量2207。
同相分量切换部2209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3、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6、帧结构信号2208,选择与帧结构信号2208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10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2211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2204、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2207、帧结构信号2208,选择与帧结构信号2208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12输出。
正交调制器2213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10和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2212,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2214。
图5输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17示出时间轴传输线路失真量,1701将时刻0的相关运算所得的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0、Q0)。1702表示时刻1的数据码元,将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1、Q1)。1703表示时刻2的数据码元,将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2、Q2)。1704表示时刻3的数据码元,将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3、Q3)。1705表示时刻4的数据码元,将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4、Q4)。1706表示时刻5的数据码元,将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5、Q5)。1707表示时刻6的数据码元,将传输线路失真示为(I6、Q6)。
图2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中图5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518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8、520的组成。
导频码元相关运算部23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1和正交分量2302、导频码元序列2304,输出相关运算后的导频码元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5和正交分量2306。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307输入相关运算后的导频码元接收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5和正交分量2306,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308。
然后,用图20、图21说明本实施例的发送方法。
在图21的2101(1、1)配置图20中时刻0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2001的信号点。在图21的2101(1、1)配置时刻1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2002的信号点。在图21的2101(1、1)配置时刻2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2003的信号点。在图21的2102(1、1)配置时刻3的信道A的导频码元2004的信号点。
在图21的2101(1、1)配置时刻0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2010的信号点。在图21的2101(1、1)配置时刻1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2011的信号点。在图21的2102(-1、-1)配置时刻2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2012的信号点。在图21的2102(-1、-1)配置时刻3的信道B的导频码元2013的信号点。
同样,2006与2001信号配置点相同,2007与2002、2008与2003、2004与2009、2015与2010、2016与2011、2017与2012、2018与2013也分别信号配置点相同。
下面用图2、图22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图2中,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输出图20所示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信道A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已调信号203。信道B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B的发送数字信号21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B的已调信号213。
以信道A的发送部为例,用图22说明这时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02和已调信号产生部212。
数据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22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2201(即图2的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和帧结构信号2208(即图2的帧结构信号210),并且帧结构信号208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进行QPSK调制后,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3和正交分量2204。
导频码元调制信号产生部2205输入帧结构信号2208,并且帧结构信号表示是导频码元时,输出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6和正交分量2207。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3、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06、帧结构信号2208,选择与帧结构信号2208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10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2211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2204、导频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2207、帧结构信号2208,选择与帧结构信号2208所示的码元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12输出。
正交调制器2213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210和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2212,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2214,即图2的203。
下面用图5、图23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尤其说明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8、信号处理部525。这里,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6为例进行说明。
图23的导频相关运算部2303输入天线501接收的信道A和信道B并存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1和正交分路2302、信道A的导频码元序列2304,检测信道A和信道B并存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1和正交分量2302的导频码元,对信道A和信道B并存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1和正交分量2302的导频码元部分与信道A的导频码元序列2304进行相关运算,并输出相关运算后的导频码元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5和正交分量2306。
但,信道A的导频码元序列也可由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形成。这时,由于信道A的导频码元序列与信道B的导频码元序列正交,利用相关运算,能去除接收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2301和正交分量2302的导频部分的信道B分量。
以图17说明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307。由导频码元相关运算部2303求图17的传输线路失真(I0、Q0)和(I6、Q6)。然后,根据传输线路失真(I0、Q0)和(I6、Q6)求数据码元的传输线路失真(I1、Q1)、(I2、Q2)、(I3、Q3)、(I4、Q4)、(I5、Q5),将它们作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308输出。
同样,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08也输出信道A与速度B并存的接收信号502中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9。然后,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18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520根据信道A和信道B并存的接收信号514,分别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19和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21。
以上的说明中,用(I、Q)的表现表示传输线路失真,但也可用功率和相位的表现,还可将功率和相位的表现作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7和519、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509和521。
由此,可对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进行分路,并可将其解调。
本实施例中,将多路复接的信道数量取为2路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20。虽然以导频码元为例作说明,但只要能推断传输线路失真,同样可实施。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构成的天线部。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2、图22,信道数量增多时,由图2的201至208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接收装置也不限于图5、图23,信道数量增多时,增加该增多部分用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用连续的多个码元构成插入某信道的解调用的码元,各信道的解调用的码元在同一时刻配置,并且互相正交。因此,同样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解调用的码元具有抗噪声性,使接收装置的信道推断精度提高,从而数据传输质量提高。
实施例6
实施例6说明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候机室装置,该发送方法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OFDM方式的帧结构对某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和副载波的其它信道的码元内,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
图4示出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配置。
图24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频率轴信道A帧结构2410和信道B帧结构2420,2401是导频码元,2402是数据码元。如图24所示,例如在信道A的时间0,副载波2是导频码元。这时,信道B为(I、Q)=(0、0)的码元。以上那样,在某时间、某频率,信道A为导频码元时,信道B为(I、Q)=(0、0)的码元。反之,信道B为导频码元时,信道A为(I、Q)=(0、0)的码元。
图2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信道A的发送部2530、信道B的发送部2540和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521。
此信道A发送部2530由串并变换部2502、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部2504、无线部2506、功率放大部2508和天线2510组成。
此信道B发送部2540由串并变换部2512、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部2514、无线部2516、功率放大部2518和天线2520组成。
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521输出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522。
信道A的串并变换部2502输入信道A的发送数字数据2501、帧结构信号2522,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并行信号2503。
信道A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部2504输入信道A的并行信号2503,输出信道A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2505。
信道A的无线部2506输入信道A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2505,输出信道A的发送信号2507。
信道A的功率放大部2508输入信道A的发送信号2507,加以放大,并输出放大后的发送信号2509,作为电波,从信道A的天线2510输出。
信道B的串并变换部2512输入信道B的发送数字数据2511、帧结构信号2522,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B的并行信号2513。
信道B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部2514输入信道B的并行信号2513,输出信道B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2515。
信道B的无线部2516输入信道B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2515,输出信道B的发送信号2517。
信道B的功率放大部2518输入信道B的发送信号2517,加以放大,并输出放大后的发送信号2519,作为电波,从信道B的天线2520输出。
图26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其中无线部2603输入天线2601上接收的接收信号26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
傅里叶变换部26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输出并行信号2606。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7输入并行信号2606,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08。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9输入并行信号2606,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10。
无线部2613输入天线2611上接收的接收信号261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
傅里叶变换部26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输出并行信号2616。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17输入并行信号2616,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18。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19输入并行信号2616,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20。
信号处理部2621输入并行信号2606和2616、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08和2618、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10和620,对信道A和信道B的信号进行分路后,输出A的并行信号2622和信道B的并行信号2623。
信道A的解调部2624输入信道A的并行信号2622,输出信道A的接收数字信号2625。
信道B的解调部2626输入信道B的并行信号2623,输出信道B的接收数字信号2627。
图27输出某载波的时间轴传输线路失真,具体示出载波1的信道A的帧结构2720、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2721、载波1的信道B帧结构2730、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2731和载波1的接收基带信号2732各自的关系。
2701、2702、2703、2704、2705和2706分别是时刻0、1、2、3、4和5的某载波的信道A的码元,2707、2708、2709、2710、2711和2712分别是时刻1、2、3、4、5和的信道B的某载波的码元。
图28示出一例载波1的传输线路失真部、信号处理部的组成。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3输入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1和正交分量2802,输出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推断信号2804。
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5输入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1和正交分量2802,输出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推断信号2806。
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9输入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7和正交分量2808,输出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推断信号2810。
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11输入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7和正交分量2808,输出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推断信号2812。
载波1的信号处理部2813输入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1和正交分量2802、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4、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6、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7和正交分量2808、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10、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12,对信道A和信道B的信号进行分路后,输出信道A的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14和正交分量2815、信道B的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16和正交分量2817。
然后,用图4、图24、图25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图24中,导频码元2401的信号点是图4中402的信号点。数据码元2402的信号点是图4中401的信号点。图24中(I、Q)=(0、0)的码元的信号点是图4中403的信号点。
图2中,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521将图24所示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522输出。
信道A的串并变换部2502输入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501、帧结构信号2522,输出遵从图24的帧结构的信道A的并行信号2503。
同样,信道B的串并变换部2512输入信道B的发送数字信号2511、帧结构信号2522,输出遵从图24的帧结构的信道B的并行信号2513。
下面,用图26、图27、图28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尤其这里以图24的载波1为例,说明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7和261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9和2619、信号处理部2621。
图28示出的结构在图26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十字架推断部2607和2617、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9和2619、信号处理部2621中,仅提取载波1的功能。
图28中,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1和正交分量2802是图26的并行信号2606的载波1的分量。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3构成图26中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7的载波1的功能。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4是图26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08的载波1的分量。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5构成图26中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09的载波1的功能。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6是图26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10的载波1的分量。
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7和正交分量2808是图26的并行信号2616的载波1的分量。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9构成图26中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17的载波1的功能。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10是图26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18的载波1的分量。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11构成图26中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619的载波1的功能。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12是图26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并行信号2620的载波1的分量。
载波1的信号处理部2813构成信号处理部2621的载波1的功能。信道A的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14和正交分量2815是图26中信道A的并行信号2622的信道1分量。信道B的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16和正交分量2817是图26中信道B的并行信号2623的信道1分量。
下面,作为一个例子,以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3、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5为例,用图27说明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3和2809、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2805和2811的运作。
图27中,时刻0至5的载波1的接收基带信号,即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7和正交分量2808分别为(I0、Q0)、(I1、Q1)、(I2、Q2)、(I3、Q3)、(I4、Q4)、(I5、Q5)。
时刻0至5的载波1的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即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4分别为(Ia0、Qa0)、(Ia1、Qa1)、(Ia2、Qa2)、(Ia3、Qa3)、(Ia4、Qa4)、(Ia5、Qa5)。
时刻0至5的载波1的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即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6分别为(Ib0、Qb0)、(Ib1、Qb1)、(Ib2、Qb2)、(Ib3、Qb3)、(Ib4、Qb4)、(Ib5、Qb5)。
这时,(I0、Q0)仅为载波1的信道B的导频分量,因而(Ib0、Qb0)=(I0、Q0)。同样,(Ia1、Qa1)仅为载波1的信道A的导频分量,因而(Ia1、Qa1)=(I1、Q1)。于是,例如通过使(Ia0、Qa0)=(Ia1、Qa1)=(Ia2、Qa2)=(Ia3、Qa3)=(Ia4、Qa4)=(Ia5、Qa5),使(Ib0、Qb0)=(Ib1、Qb1)=(Ib2、Qb2)=(Ib3、Qb3)=(Ib4、Qb4)=(Ib5、Qb5),可求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4和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6。
用同样的运作,也可求相比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10和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12。
载波1的信号处理部2813输入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4和2810、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6和2812、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1和正交分量2802、并行信号中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07和正交分量2808,进行矩阵运算,从而能对信道A的信号和信道B的信号进行分路,并输出信道A的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14和正交分量2815、信道A的并行信号的载波1的同相分量2816和正交分量2817。因此,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可分路并可解调。
以上的说明中,用(I、Q)的表现表示传输线路失真,但也可用功率和相位的表现,并可将功率和相位的表现作为载波1的信道A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4、2810和载波1的信道B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2806、2812。
与上文所述相同,用图28的结构也可对载波2、3、4进行信道A的信号和信道B的信号的分路。
这里说明载波2的传输线路推断方法。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可根据图24中时间0的载波2的导频码元推断传输线路变动。还可根据时间1的载波1的导频码元和载波3的导频码元推断时间1的载波2的传输线路变动。根据以上那样在时间0、时间1推断的载波2的传输线路变动的推断值,推断载波2的传输线路变动。因此,能高精度推断传输线路变动。
下面,对图24的例如载波2的传输线路推断方法
本接收装置可根据图24中时间0的载波2的导频码元推断传输线路变动。还可根据时间1的载波1的导频码元和载波3的导频码元推断时间1的载波2的传输线路变动。根据以上那样在时间0、时间1推断的载波2的传输线路变动的推断值,推断载波2的传输线路变动。因此,能高精度推断传输线路变动。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构成的天线部。
本实施例中,接收装置的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的分路精度取决于导频码元的接收质量。因此,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强,则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提高,使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下面说明其手段。
图4中,距离导频码元原点的振幅为Ap,距离QPSK调制原点的最大信号振幅点为Aq。这时,由于Ap>Aq,导频码元的抗噪声性提高,使信道A和信道B的已调信号分路精度提高,从而接收数据的质量提高。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将多路复接的信道数量取为2路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24。虽然以导频码元为例作说明,但只要是解调用的码元,同样可实施。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也不限于QPSK调制,各信道的调制方式可不同。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25,信道数量增多时,图25中由2501至2510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不限于图26、图28,信道数量增多时,信道推断部的数量增多。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其中在OFDM方式的帧结构对某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和副载波的其它信道的码元内,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同样喜欢,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使接收装置中,能方便地对接收的多路复接信号进行分路。
实施例7
实施例7说明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在同一频带切换多副天线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情况和天线发送1路已调信号的情况。
图2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2910和信道B的帧结构2920。
2901、2903表示多路复接信息码元,2902、2904表示信道A帧码元群,2905表示信道B帧码元群。
这时,2901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包含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同时发送信道A帧码元群2902和信道B帧码元群2925。
2903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包含表示仅发送信道A帧码元群的信息,仅发送2904的信道A帧码元群。
图3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3010、信道B的帧结构3020。
3001表示多路复接信息码元,3002表示信息码元。
这时,时刻0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包含表示在时刻1至时刻5同时发送信道A的信息码元和信道B的信息码元的信息,在时刻1至时刻5同时发送信道A的信息码元和信道B的信息码元。
时刻6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包含表示在时刻7至时刻11仅发送信道A的信息,时刻7至时刻11仅发送信道A的信息。
图31示出本实施例的例如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信道A发送部3120、信道B发送部30和天线3109。
此信道A的发送部3120由调制信号产生部3102、无线部3105、功率放大部3107和天线3109组成。
信道B的发送部3130由调制信号产生部3102、无线部3111、功率放大部3113和天线3115组成。
已调信号产生部31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101、帧结构信号3119,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已调信号3103、信道B的已调信号3110。
信道A的无线部3105输入信道A的已调信号3103,输出信道A的发送信号3106。
信道A的功率放大部3107输入信道A的发送信号3106,加以放大,并输出放大后的信道A的发送信号3108,作为电波,从信道A的天线3109输出。
信道B的无线部3111输入信道B的已调信号3110,输出信道B的发送信号3112。
信道B的功率放大部3113输入信道B的发送信号3112,加以放大,并输出放大后的信道B的发送信号3114,作为电波,从信道B的天线3115输出。
帧结构信号产生部3118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3116和发送数据量信息3117,输出帧结构信号3119。
图32输出本实施例的例如终端接收装置的组成,其中无线部3203输入天线3201接收的接收信号32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
多路复接信息码元解调部32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输出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2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08。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20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0。
无线部3213输入天线3211接收的接收信号321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14。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2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14,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6。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21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14,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8。
信号处理部3219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08和321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0和3218、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1和3214、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根据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输出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B信号3221。
解调部3222输入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B的信号3221、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根据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输出接收数字信号3223。
电波传播环境推断部322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3214,推断电波环境,诸如电场强度、电波传播环境的空间相关性,作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3225输出。
用图29、图31、图32说明本实施例的例如基站发送装置。
如图32的终端接收装置那样,例如电波传播环境推断部322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3214,推断电波环境,诸如电场强度、电波传播环境的空间相关性,作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3225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3225的信息被终端发送装置作为数据发送,并且基站接收该信息,加以解调后,取得相当于电波传播推断信号3225的信息。此信息相当于图31的电波传播环境信息3116。
帧结构信号产生部3118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3116和发送数据量信息3117,如图29所示,将例如2901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是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同时发送2902的信道A帧码元群和2905的信道B帧码元群的帧结构、2903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是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仅发送2904的信道A帧码元群的帧结构等事件作为帧结构信号3119输出。而且,图31的已调信号产生部31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101、帧结构信号3119,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已调信号3103、信道B的已调信号3110。
下面,用图29、图32说明本实施例的例如终端接收装置。
多路复接信息码元解调部32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进行图29所示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解调。然后,将例如解调2901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时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解调2903的多路复接码元时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作为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输出。
信号处理部3219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08和321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0和3218、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和3214、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在例如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根据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08和321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0和3218、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和3214进行逆矩阵运算,对信道A和信道B的信号进行分路,并输出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A的信号3221。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仅输出信道A的信号3220。
解调部3222输入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B的信号3221、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在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对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B的信号3221进行解调,在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仅对信道A的信号3220进行解调,并输出接收数字信号3223。
对OFDM也作同样考虑。用图30、图31、图32说明本实施例的例如基站发送装置。
如图32的终端接收装置那样,例如电波传播环境推断部322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3214,推断电波环境,诸如电场强度、电波传播环境的空间相关性,作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3225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3225的信息被终端发送装置作为数据发送,并且基站接收该信息,加以解调后,取得相当于电波传播推断信号3225的信息。此信息相当于图31的电波传播环境信息3116。
帧结构信号产生部3118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3116和发送数据量信息3117,如图30所示,将例如时刻0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是表示在时刻1至时刻5同时发送信道A的信息码元和信道B的信息码元的信息、在时刻1至时刻5同时发送信道A的信息码元和2905的信道B的信息码元的帧结构、时刻6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是表示在时刻7至时刻11仅发送信道A的信息的信息、在时刻7至时刻11仅发送信道A的信息的帧结构等事件作为帧结构信号3119输出。而且,图31的已调信号产生部31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101、帧结构信号3119,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已调信号3103、信道B的已调信号3110。
下面,用图30、图32说明本实施例的例如终端接收装置。
多路复接信息码元解调部32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进行图30所示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解调。然后,将例如解调时刻0的多路复接信息码元时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解调时刻6的多路复接码元时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作为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输出。
信号处理部3219输入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08和321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0和3218、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和3214、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在例如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根据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08和3216、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210和3218、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204和3214进行逆矩阵运算,对信道A和信道B的信号进行分路,并输出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A的信号3221。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仅输出信道A的信号3220。
解调部3222输入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B的信号3221、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在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同时发送信道A和信道B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对信道A的信号3220、信道B的信号3221进行解调,在多路复接信息数据3206展现表示仅发送信道A的帧码元群的信息时,仅对信道A的信号3220进行解调,并输出接收数字信号3223。
本实施例中,将多路复接的信道数量取为2路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29、图30。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31,信道数量增多时,图31中3103至3109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32。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一种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在同一频带切换多副天线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情况和天线发送1路已调信号的情况。因此,由于在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接收装置中便于对接收的多路复接已调信号进行分路。
实施例8
实施例8说明一种码元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方法用于使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同步。
图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
图4示出本实施例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配置。
图3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具体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3310和信道B的帧结构3320。
3301、3305表示同步码元,3302、3304表示防护码元,3303、3306表示数据码元。
图34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具体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3410和信道B的帧结构3420。
3401表示同步码元,3402、3404表示数据码元,3403表示防护码元。
图35示出一例图2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02、212的组成,运作与图3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501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在帧结构信号311表示同步码元时,示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502和正交分量3503。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502、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314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4、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503、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0、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输出。
图36示出一例图2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02、212的组成,防护码元或同步码元的已调信号产生部3601输入帧结构信号311,输出防护码元或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和正交分量3603。
图37输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其中无线部3703输入天线3701接收的接收信号37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定时信号3719,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06。
无线部3708输入天线3706接收的接收信号3707,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1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定时信号3719,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11。
无线部3714输入天线3712接收的接收信号3713,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1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定时信号3719,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17。
同步部371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检索发送装置发送的同步码元,从而与发送装置取得同步,并输出定时信号3719。
信号分路部372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3709和3715、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06、3711和3717、定时信号3719,输出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21、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22。
解调部3723输入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21,输出接收数字信号3724。
解调部3725输入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22,输出接收数字信号3725。
图38输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同步部38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801,检索发送装置发送的同步码元,从而取得与发送装置同步,并输出定时信号3802。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定时信号3802,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05。
同步部38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809,检索发送装置发送的同步码,从而取得与发送装置同步,并输出定时信号3804。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1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定时信号3804,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11。
同步部38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815,检索发送装置发送的同步码元,从而取得与发送装置同步,并输出定时信号3806。
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1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定时信号3806,输出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3717。
图3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置换的组成,运作与图37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电场强度推断部3901输入接收信号3702,推断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
电场强度推断部3903输入接收信号3707,推断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4。电场强度推断部3903输入接收信号3707,推断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4。
图4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信号选择部4001输入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3904和3906、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3709和3715,选择接收电场强度推断信号中例如最强的电场强度的信号的天线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将其作为选择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4002示出。
同步部4003输入选择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4002,并通过计算发送装置发送的同步码元,取得与发送装置同步后,示出定时信号4004。
图4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9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4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9、图40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用图2、图4、图33、图34、图35、图36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图2中,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将图33或图34所示的帧结构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信道A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A的已调信号203。信道B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帧结构信号210、信道B的发送数字信号21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信道B的已调信号213。
下面。以信道A的发送部为例,用图35说明帧结构2为图3时的已调信号产生部202、212的运作。
数据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01(即图2的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和帧结构信号311(即图2的帧结构信号21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311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
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501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在帧结构信号表示是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502和正交分量3503。
防护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08输入帧结构信号,并且在帧结构信号表示是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和正交分量310。
这时的同相-正交平面的各码元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所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502和正交分量3503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2所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和正交分量310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3所示。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502、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9、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314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4、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503、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0、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输出。
正交调制器316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和正交分量315,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317,即图2的203。
下面,用图36说明帧结构为图34时已调信号产生部202、203的运作。
说明已调信号产生部202的运作。数据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01(即图2的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和帧结构信号311(即图2的帧结构信号21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311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
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601输入帧结构信号311,并且在帧结构信号表示是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和正交分量3603。
这时的同相-正交平面的各码元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所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和正交分量3603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2所示。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314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4、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603、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输出。
正交调制器316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和正交分量315,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317,即图2的203。
说明已调信号产生部212的运作。数据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301(即图2的信道A的发送数字信号201)和帧结构信号311(即图2的帧结构信号21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311表示是数据码元时,输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
防护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3601输入帧结构信号,并且在帧结构信号表示是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和正交分量3603。
这时的同相-正交平面的各码元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和正交分量304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所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和正交分量3603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3所示。
同相分量切换部312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03、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602、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输出。
正交分量切换部314输入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04、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603、帧结构信号311,选择与帧结构信号311所示相当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作为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正交分量315输出。
正交调制器316输入选择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313和正交分量315,进行正交调制后,输出已调信号317,即图2的203。
下面,用图37、图38、图39、图40、图42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用同37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无线部3714输入天线3712接收的接收信号3713,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
同步部371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719。定时信号3719为接收装置中各部使用的定时信号。
下面用同38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无线部3703输入天线3701接收的接收信号37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
同步部38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802。将定时信号3802输入例如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05、信号分路部3807,对准定时信号3802的定时,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提取信号,进行信号处理。
无线部3708输入天线3706接收的接收信号3707,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
同步部38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804。将定时信号3804输入例如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10、信号分路部3807,对准定时信号3804的定时,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提取信号,进行信号处理。
无线部3714输入天线3712接收的接收信号3713,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
同步部38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806。将定时信号3806输入例如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3716,对准定时信号3806的定时,从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提取信号,进行信号处理。
下面用同39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电场强度推断部3901输入天线3701接收的接收信号3702,推断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
同样,电场强度推断部3903输入天线3706接收的接收信号3707,推断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4。电场强度推断部3905也输入天线3712接收的接收信号3713,推断接收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6。
同步部39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908。
同样,同步部390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910。同步部3911也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同步的定时信号3912。
同步信号选择部3913输入电场强度推断部3902、3904和3906、定时信号3908、3910和3912,在例如根据电场强度推断信号,天线3701接收的接收电场强度最佳时,将定时信号3908作为选择的定时信号3914输出。这样,将根据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接收信号求出的定时信号作为接收装置的定时信号。
下面用图40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信号选择部4001输入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3904和3906、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3709和3715,在例如根据电场强度信号,天线7301的接收信号最佳时,将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作为选择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4002输出。
同步部4003输入选择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4002,检测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同步码元,并输出与发送装置数据同步的定时信号4004。这样,将根据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接收信号求出的定时信号作为接收装置的定时信号。
下面用图41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对图39而言,图41的不同点是用接收正交基带信号求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推断部39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推断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
电场强度推断部39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推断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4。
电场强度推断部39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推断电场强度,并输出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6。
对图40而言,图42的不同点是用接收最佳基带信号求电场强度。
以上的说明中,作为电波传播环境,以电场强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将陷波频率、多径的路数等作为参数。
根据以上所述,内进行方式装置与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
本实施例中,以多路复接信道的数量为2路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33、图34。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不限于QPSK调制,各信道的调制方式可不同。而且,全部信道可为扩频通信方式。也可扩频退休费混色与非扩频通信方式并存。
图33、图34的同步码元为接收装置进行与发送装置时间同步用的码元,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接收装置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用的码元。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2、图35、图36,在信道数量增多时,图2的201至208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
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也可使天线的数量增加。
以上说明的天线,以上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一种码元方式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方法用于使同一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同步。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能进行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
实施例9
实施例9说明一种扩频通信方式同步码元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方法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
图4示出本实施例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配置。
图1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
图4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帧结构4310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帧结构4320。
4301、4305是同步码元,4302、4304是防护码元、4303、4306是数据码元。
图44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帧结构4410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帧结构4420。
4401是同步码元,4402、4404是数据码元、4303是防护码元。
图45示出一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帧结构4510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帧结构4520。
4503、4505、4507是防护码元,4502、4504、4506、4508是数据码元,4501是同步码元。
图46示出一例图12的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组成,运作与图13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防护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6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1320表示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602和正交分量4603。
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604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1320表示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702和正交分量4703。
图47示出一例图12的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组成,运作与图13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防护码元或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7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防护码元或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702和正交分量4703。
图48示出一例图12的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组成,运作与图13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一次调制部4802输入控制信息4801、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一次调制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3和正交分量4804。
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805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6和正交分量4807。
扩频部4808输入一次调制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3和正交分量4804、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6和正交分量4807、扩频码1317、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与帧结构信号1320对应的码元扩频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9和正交分量4810。
图49示出一例图12的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组成,运作与图13、图48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防护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9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902和正交分量4903。
扩频部4808输入一次调制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3和正交分量4804、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902和正交分量4903、扩频码1317、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与帧结构信号1320对应的码元扩频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9和正交分量4810。
图37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38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3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4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4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4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
用图4、图1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图12中,帧结构产生部1217输出图43或图44所示的帧结构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1218。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输入帧结构信号1218、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数字信号1201,输出遵从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1203。扩频通信方式B的已调信号产生部1210输入帧结构信号1218、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数字信号1209,输出遵从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已调信号1211。
下面,以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为例,用图46说明帧结构为图43时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运作。
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中,图46的防护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6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1320表示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602和正交分量4603。
同步码元产生部4604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帧结构信号1320表示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同相分量4605和正交分量4606。
这时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各码元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1、1318和正交分量1312、1319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所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605和正交分量4606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2所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602和正交分量4603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3所示。
下面,以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为例,用图47说明帧结构为图44时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运作。
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中,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的详细组成如图47所示。图47的防护码元或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7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帧结构信号1320表示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702和正交分量4703。
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中,已调信号产生部1210的详细组成如图47所示。图47的防护码元或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7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帧结构信号1320表示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702和正交分量4703。
这时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各码元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1、1318和正交分量1312、1319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所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2所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3所示。
下面,以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为例,用图48、图49说明帧结构为图45时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1210的运作。
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中,已调信号产生部1202的详细组成如图48所示。图48的一次调制部4802输入控制信息4801和帧结构信号1320,输出控制信息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3和正交分量4804。
同步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805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表示是同步码元时,输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6和正交分量4807。
扩频部4808输入控制信息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3和正交分量4804、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6和正交分量4807、扩频码1317、帧结构信号1320,将帧结构信号1320所示的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与扩频码1317相乘后,输出控制信道的扩频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9和正交分量4810。
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中,已调信号产生部1210的详细组成如图49所示。
防护码元已调信号产生部4901输入帧结构信号1320,并且在帧结构信号表示是防护码元时,输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902和正交分量4903。
扩频部4808输入控制信息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3和正交分量4804、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902和正交分量4904、扩频码1317、帧结构信号1320,将帧结构信号1320所示的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与扩频码1317相乘后,输出控制信道的扩频后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4809和正交分量4810。
这时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各码元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所示。数据码元、控制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1311、1318和正交分量1312、1319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1所示。同步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2所示。防护码元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信号点配置如图4的403所示。
下面,用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说明接收装置的运作。
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中,解调部3723、3725进行扩频通信方式的解调(即解扩)后,以下常规解调。
以上的说明中,作为电波传播环境的参数,以电场强度为例作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为陷波频率、多径的路数等参数。
根据以上的说明,能进行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的同步。
本实施例中,以发送天线为2副作说明,但不限于此。以多路复接的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为2作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43、图44、图45。扩频通信方式A和B都将多路复接的数量取为2路,但不限于此。
图43、图44、图45的同步码元为接收装置进行与发送装置同步用的码元,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接收装置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用的码元。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12、图13,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增多时,图12中1201至1208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信道的数量增多时,图13至1306、1309组成的部分随之增多。
以上的说明中,天线以上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一种扩频通信方式同步码元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能进行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
实施例10
实施例10说明一种OFDM同步码元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
图4示出同相I-正交Q平面的信号点配置。
图25是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
图5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频率轴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5010和信道B的帧结构5020。
5001为同步码元,5002为数据码元。
图5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频率轴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5110和信道B的帧结构5120。
5101为同步码元02为数据码元。
图5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2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同步部52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取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后,示出定时信号5202。
同步部52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41,取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后,示出定时信号5204。
图5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2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同步部53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取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后,示出定时信号5202。
图54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选择的定时信号3914,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2。
同样,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选择的定时信号3914,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4。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选择的定时信号3914,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6。
图5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图40、图54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56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图54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57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图40、图54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用图4、图25、图50图51说明发送装置的运作。
说明发送图50中的帧结构的发送装置。
图25的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521输出图50的帧结构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522。
图50中,在时间0用信道A发送同步码元时,信道B不发送信号。也就是说,成为图4的403的信号。同样,在时间1用信道B发送同步码元时,信道A不发送信号。也就是说,成为图4的403的信号。
说明发送图51中的帧结构的发送装置。
图25的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521输出图51的帧结构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522。
图51中,在时间0用信道A发送同步码元时,信道B不发送信号。也就是说,成为图4的403的信号。
下面,用图50、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说明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
图52中,同步部52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检测图50或51中发送的同步码元,从而取得与发送装置时间同步后,将其作为定时信号输出。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26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定时信号5202,根据定时信号5202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2606。
同步部52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检测图50或图51中发送的同步码元,从而取得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后,输出定时信号5204。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26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定时信号5204,根据定时信号52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2616。
图53中,同步部53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检测图50或图51中发送的同步码元,从而取得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后,输出定时信号5302。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26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定时信号5302,根据定时信号5302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2606。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26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定时信号5302,根据定时信号5302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2616。
图54中,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3914,根据定时信号391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2。
同样,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3914,根据定时信号391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4。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3914,根据定时信号391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6。
图55中,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4004,根据定时信号40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2。
同样,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4004,根据定时信号40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4。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4004,根据定时信号40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6。
图56中,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3914,根据定时信号391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2。
同样,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3914,根据定时信号391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4。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3914,根据定时信号391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6。
图57中,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4004,根据定时信号40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2。
同样,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4004,根据定时信号40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4。
离散傅里叶变换部54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从接收电场强度最佳的天线得到的定时信号4004,根据定时信号4004对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信号5406。
以上的说明中,作为电波传播环境的参数,以电场强度为例作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为陷波频率、多径的路数等参数。
根据以上的说明,能进行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的同步。
本实施例中,以发送天线为2副作说明,但不限于此。以多路复接的扩频通信方式的数量为2作说明,但不限于此。帧结构也不限于图50、图51。
图50、图51的同步码元为接收装置进行与发送装置同步用的码元,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接收装置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用的码元。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25,接收装置的组成不限于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
以上的说明中,天线以上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一种OFDM通信方式同步码元发送方法及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同时能进行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的时间同步。
实施例11
实施例11说明一种接收装置,该装置采用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发送的发送信号包含控制用的码元的发送方法。
图33、图34、图43、图44、图45、图50、图51示出本实施例的帧结构。
图58示出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58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5801,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802。
频率控制部5803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802,对频率进行控制,并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5804。
图5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59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2。
频率偏移推断部59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804。
频率偏移推断部59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806。
计算部5907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2、5904、5906,例如对其进行平均,并输出取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8。
频率控制部5909输入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8,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5910。
图6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运作与图37、图39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60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2。
频率偏移推断部60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4。
频率偏移推断部60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6。
计算部6007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2、6004、6006和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3904、3906,对电场强度加权,并对频率偏移信号进行平均后,输出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8。
频率控制部6009输入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8,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6010。
图61示出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6101输入选择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102。
频率控制部6103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102,对频率进行控制,并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6104。
图6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图60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6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图40、图61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64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运作与图2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64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402。
频率偏移推断部64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14,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404。
计算部6405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402、6404,并对频率偏移信号进行平均后,输出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406。
频率控制部6407输入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406,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6408。
图65示出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2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65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2604,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502。
频率控制部6503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502,对频率进行控制,并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6504。
图66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运作与图37、图39图54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66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4,推断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602。
频率偏移推断部66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09,推断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604。
频率偏移推断部66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推断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606。
计算部6607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602、6604、6606和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3904、3906,对电场强度加权,并对频率偏移信号进行平均后,输出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608。
频率控制部6609输入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608,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6610。
图67示出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37、图39、图40、图54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频率偏移推断部6701输入选择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4002,推断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702。
频率控制部6703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702,对频率进行控制,并输出例如成为无线部的源信号的信号6704。
图68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运作与图37、图39、图54、图6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图6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运作与图37、图39、图40、图54、图67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下面,说明一种接收装置,该装置采用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发送的发送信号包含控制用的码元的发送方法。
图33、图34、图43、图44、图45、图50、图5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帧结构,接收装置例如用同步码元推断频率偏移。这时,发送装置只加以一个频率源,各天线发送的信号是取频率同步的信号。
下面说明图58的接收装置的运作。
频率偏移推断部58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3715,例如同步码元推断频率偏移,并输出频率偏移推断信号。
解调部3723、3725根据输入的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802,消除频率偏移。
频率调制部5803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802,消除频率偏移,并输出无线部的源信号5804。
下面对图59的接收装置的运作说明与图58不同的部分。
计算部5907输入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2、5904、5906,对其进行平均,并输出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8。利用此平均,使频率偏移的推断精度提高。
下面对图60的接收装置的运作说明与图58不同的部分。
计算部6007输入电场强度推断信号3902、3904、3906和频率偏移推断信号6002、6004、6006,根据电场强度以下加权后,对其进行平均,并输出平均频率偏移推断信号5908。由此,提高电场强度强的频率偏移推断信号的可靠性,使频率偏移的推断精度提高。
下面对图61的接收装置的运作说明与图58不同的部分。
信号选择部4001按4002输出电场强度强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因而频率偏移推断部6101的频率偏移推断精度提高。
对图62、图63而言,图60、图61的不同点是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求电场强度。
根据以上的说明,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采用扩频通信方式时的接收装置中,能消除频率偏移。
图64、图65、图66、图67、图68、图69是发送方法上采用OFDM时的接收装置的组成,其运作与图58、图59、图60、图61、图62、图63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采用OFDM方式时的接收装置上,能消除频率偏移。
至此,可消除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的频率偏移。
本实施例中,帧结构不限于图34、图34、图43、图44、图45、图50、图51。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各天线具有的无线部共用输入无线部的源信号,因而能对多副天线共同进行频率偏移推断。
同样,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各天线具有的已调信号产生部、同步部共用发送装置中已调信号的产生和接收装置中的同步用的源信号,因而能对多副天线共同进行时间同步。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做成的接收装置采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中,发送的发送信号包含控制用的码元的发送方法。因此,由于同一频率复接多路已调信号,使时间传输速度提高,同时接收装置中,能消除频率偏移。
实施例12
实施例12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使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发送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环境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实施例12还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使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中,作为发送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环境信息进行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
图4示出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配置。
图7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具体而言,示出基站发送信号帧结构7040和终端发送信号帧结构7050,进而作为一例基站发送信号帧结构7040,示出信道A的帧结构7020和信道B的帧结构7030。
7001、7003、7004、7005是基站发送信号的信道A的信息码元,7002是基站发送信号的信道A的防护码元,7007、7009是基站发送信号的B的信息码元,7006、7008、7010是基站发送信号的信道B的防护码元,7011、7012、7013是终端发送信号的信息码元。
图71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基站发送信号的信道A的信息码元结构7110,7101是多路复接信息码元,7102是数据码元。
图7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发送信号的信息码元结构7210,7201是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2是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3是多径信息码元,7204是干扰波信息码元,7205是数据码元。
图7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发送信号的信息码元军规7310,7301是发送方法请求信息码元,7302是数据码元。
图74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信道A发送部7410、信道B发送部7420和坐困军规产生部209。
此信道A发送部7410由已调信号产生部202、无线部204、功率放大部206和天线208组成。
信道B发送部7420由已调信号产生部212、无线部214、功率放大部216和天线218组成。
运作与图13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已调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4、多路复接信息7402、帧结构信号210,示出遵从帧结构信号210的已调信号203。
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示出帧结构信号210。
已调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401、帧结构信号210,输出已调信号213。
图7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基站接收装置的组成,无线部7503输入天线7501接收的接收信号75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504。
解调部75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504,输出接收数字信号7506。
信号分路部7507输入接收数字信号7506,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或发送方法请求信息7508和接收数据7509。
发送方法确定部7510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或发送方法请求信息7508,输出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511、多路复接信息7512。
图76输出一例部实施例的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已调信号产生部7606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601、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和7603、帧结构信号7605,输出发送正交基带信号7607。
帧结构信号产生部7604输出帧结构信号7605。
调制部7608输入发送正交基带信号7606,输出已调信号7609,作为电波,从天线7601输出。
图77输出一例部实施例的终端接收装置的组成,无线部7703输入天线7701接收的接收信号7702,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
多径推断部77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多径推断信号7706。
干扰波强度推断部77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08。
信道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770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信道A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0。
信道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771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信道A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2。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771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4。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77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6。
信息产生部7717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06、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08、信道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0、信道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2、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4、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6,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
信号分路部771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和7729、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4和773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6和7741,输出信道A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0和信道B的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1。
无线部7728输入天线7726接收端接收信号7727,输出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
多径推断部773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多径推断信号7731。
干扰波强度推断部7732数量金属制机基带信号7729,输出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33。
信道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7734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信道A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5。
信道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7736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信道A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7。
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7738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39。
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7740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41。
信息产生部7742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31、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33、信道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5、信道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7、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3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41,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43。
图78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丁字尺,运作与图76相同短边方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发送方法请求信息产生部7801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602、7603,在7802输出发送方法请求信息。
图84A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基站发送信号帧结构,具体而言,输出信道A的帧结构8410和信道B的帧结构8420。
图84B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发送信号帧结构。
基站发送OFDM方式的已调信号,8401是基站发送信号的防护码元,8402是基站发送信号的信息码元,8403是终端发送信号的信息码元。
下面,用图4、图70、图71、图72、图74、图75、图76、图77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选择以下2种发送方法种的一种:发送已调信号,天线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
图74是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图,帧结构信号产生部7403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根据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将例如复接图70中信道A的信息码元7004和信道B的信息码元的发送方法或发送信道A的信息码元7005而信道B为防护码元这样非复接的发送方法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但,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相当于图75中基站接收装置的7511。
已调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401、多路复接信息7402、帧结构信号210,输出信息码元的已调信号203。这时,信息码元如图71那样,由多路复接信息码元7101和数据码元7102组成,多路复接信息码元7101是多路复接信息7402的码元,数据码元7102是发送数字信号7401。但,多路复接信息7402相当于图75的基站接收装置7512。
已调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401、帧结构信号210,如图70那样,根据帧结构信号210,输出防护码元或信息码元的已调信号213。这时,防护码元的已调信号为图4的403信号点。
图75是基站接收装置的组成图,信号分路部7507对图72的帧结构图,使数据码元7205与相当于电波传播环境信息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分路,并将数据码元7205的信息作为接收数据7509输出。而且,将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作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7508输出。
发送方法确定部7510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508,根据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508,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且将该发送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511输出。
图76是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图,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601、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和7603、帧结构信号7605,按照图72的帧结构,将发送数字信号7601作为数据码元7205,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和7603作为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输出已调信号7606。但,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7603相当于图77中终端接收装置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7是终端接收装置的组成图,信息产生部7717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06、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08、信道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0、信道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2、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4、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6,输出相当于图72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
同样,信息产生部7742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31、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33、信道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5、信道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7、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3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41,输出相当于图72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43。
以上那样,通过根据电波传播环境,切换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相当于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的7602、7603。
下面说明启动通信时的运作。启动通信时,基站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则终端例如因电波传播状况恶劣而不适合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时,如果从基站用基站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就会使接收质量变差。
因此,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使基站的发送信号如在图70中码元7001、7006的时间和码元7002、7006的时间那样。
图74的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在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如图70中码元7001、7006的时间和码元7002、7006的时间那样,设定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并且将这时的帧结构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
图77的终端接收装置根据图74中基站发送信号的码元7001、7006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并产生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根据基站发送信号的码元7001、7007的接收信号,在图70的信息码元7011、7012传送推断电波传播环境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5的基站接收装置根据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中信息码元7011包含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确定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电波传播环境良好,则如信息码元7004、7009那样,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
以上那样,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由于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上述的说明中,也可终端首先发送用于请求希望与基站通信的已调信号。
基站的发送方法为OFDM方式时,也可同样实施。
下面,用图4、图70、图71、图73、图74、图75、图77、图78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中,作为发送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环境信息进行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
图74是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图,帧结构信号产生部7403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根据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将例如复接图70中信道A的信息码元7004和信道B的信息码元的发送方法或发送信道A的信息码元7005而信道B为防护码元这样非复接的发送方法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但,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403相当于图75中基站接收装置的7511。
已调信号产生部2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401、多路复接信息7402、帧结构信号210,输出信息码元的已调信号203。这时,信息码元如图71那样,由多路复接信息码元7101和数据码元7102组成,多路复接信息码元7101是多路复接信息7402的码元,数据码元7102是发送数字信号7401。但,多路复接信息7402相当于图75的基站接收装置7512。
已调信号产生部21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401、帧结构信号210,如图70那样,根据帧结构信号210,输出防护码元或信息码元的已调信号213。这时,防护码元的已调信号为图4的403信号点。
图75是基站接收装置的组成图,信号分路部7507对图73的帧结构图,使数据码元7205与发送方法请求信息7301分路,并将数据码元7205的信息作为接收数据7509,发送方法请求信息码元7301作为发送方法请求信息7508,加以输出。
发送方法确定部7510输入发送方法请求信息7508,选择多副通信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通信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将该发送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511、多路复接信息7512输出。
图78是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图,发送方法请求信息产生部7801输入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7603,并将根据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7603,例如在电波传播环境良好时,选择多副通信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电波传播环境恶劣时,选择一副通信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的通信方法作为发送请求信息7802输出。
已调信号产生部7606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601、帧结构信号7605、发送请求信息7802,按照帧结构信号7605输出图73的帧结构,调制发送数字信号7601和发送请求信息7802,并输出发送正交基带信号7607。但,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7603相当于图77中终端接收装置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7是是终端接收装置的组成图,信息产生部7717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06、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08、信道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0、信道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12、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4、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16,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
同样,信息产生部7742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31、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33、信道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5、信道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7737、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39、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7741,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43。
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相当于图78中终端发送装置的7602、7603。
以上那样,通过根据电波传播环境,切换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下面说明启动通信时的运作。启动通信时,基站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则终端例如因电波传播状况恶劣而不适合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时,如果从基站用基站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就会使接收质量变差。
因此,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使基站的发送信号如在图70中码元7001、7006的时间和码元7002、7006的时间那样。
图74的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在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如图70中码元7001、7006的时间和码元7002、7006的时间那样,设定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并且将这时的帧结构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
图77的终端接收装置根据图74中基站发送信号的码元7001、7006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并产生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8的终端发送装置的发送方法请求信息产生部7801输入根据基站发送信号的码元7001、7007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确定多副通信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输出发送请求信息7802,此信息例如在图70的信息码元7011中,以图73的发送信号信息码元的结构加以发送。
图75的基站接收装置根据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中信息码元7011包含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
以上那样,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由于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上述的说明中,也可终端首先发送用于请求希望与基站通信的已调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单载波方式、扩频通信方式和作为多路复接方式的CDMA方式都能实施。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需要分别构成扩频部和解扩部。
具体说明OFDM方式的情况。图84是一例基站发送方式为OFDM方式时的帧结构。基站发送装置在时间0发送信道A的已调信号,在时间1发送信道B的已调信号。这时,终端接收基站在时间0发送的已调信号、基站在时刻1发送的已调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例如多径、干扰波电场强度、信道A的电场强度、信道B的电场强度、信道A的传输线路失真、信道B的传输线路失真,对基站发送这些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或发送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通信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不在同一频带复接并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根据该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或发送请求信息,在例如电波传播环境良好时,如图84的时间3、时间4那样,复接并发送信道A和信道B,在电波传播环境欠佳时,如图84的时间5那样,仅发送信道A的已调信号。这时,基站和终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可在上述图70的帧结构中,按已说明图74、图75、图76、图77、图78组成。也可同样实施对扩频通信方式的信号以OFDM方式产生已调信号的方式。
说明了同一频带复接信道数2路与1路的切换,但不限于此,同一频带可复接3路时,基站的发送装置在1路与3路之间切换多路复接的数量。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通信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也可认为是多副天线组成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可实施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发送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因此,通过根据电波传播环境切换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能较可靠地传送信息。
实施例13
实施例13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可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并且发送正在发送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从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本实施例还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可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并且发送正在发送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从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推断该天线电波传播环境,根据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的信息,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键盘通信方式时间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
图4示出同相I-正交Q平面的信号点配置。
图7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发送信号信息码元的结构。
图73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信息码元的结构。
图7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基站接收装置的组成。
图76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
图78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
图79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时间轴帧结构,并且示出基站发送信号的帧结构7980和终端发送信号的帧结构7990。作为基站发送信号帧结构7980的一个例子,还示出数据信道7920和控制信道7930组成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帧结构7960以及数据信道7940和控制信道7950组成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帧结构。
7901、7902是基站发送信号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7903、7904、7905、7906是基站发送信号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
7907是基站发送信号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息码元,7908是防护码元,7909、7910、7911、7912是基站发送信号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
7913、7914、7915是终端发送信号的信息码元。
图80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8020、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8030和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
此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部8020由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2、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6、加法部8004、无线部204、功率放大部206和天线208组成。
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部8030由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9、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12、加法部8011、无线部214、功率放大部216和天线218组成。
运作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8001、帧结构信号210,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数据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03。
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6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帧结构信号210,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0。
加法部8004输入扩频通信方式A的数据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03和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0,进行相加后,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加发送中就基带信号203。
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9输入发送数字信号8009、帧结构信号210,示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数据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0。
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12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帧结构信号210,示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3。
加法部8011输入扩频通信方式B的数据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0和扩频通信方B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3,进行相加后,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相加发送中就基带信号213。
帧结构下方产生部209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5005,输出帧结构信号210。
图81是控制码元的结构8110,示出一例图79的控制码元7903、7904、7905、7906、7909、7910、1911、7912的结构。
8101是多路复接信息,8102是导频码元,8103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图82示出一例本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组成,运作与图77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参考号。
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2。
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4。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6。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8。
信息产生部7717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06、干扰波确定推断信号7708、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2、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4、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6、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8,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
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0。
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1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2。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1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4。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6。
信息产生部7742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31、干扰波确定推断信号7733、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0、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2、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4、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6,输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43。
图83示出本实施例的帧结构的一例,示出了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8301和终端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8302。此外,示出了由数据信道8305和控制信道8306组成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帧结构8303和仅由数据信道8307组成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帧结构8304,作为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8301的一例。
图85示出一例本实施例中基站用OFDM方式发送扩频通信方式的信号时控制信道8510的控制码元的结构,8501、8502、8503、8504是控制码元,按时间轴构成控制码元。
图86示出一例本实施例中基站用OFDM方式发送扩频通信方式的信号时控制信道8610的控制码元的结构,8601、8602、8603、8604是控制码元,按时间轴构成控制码元。
下面,用图4、图72、图75、图76、图79、图80、图81、图82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可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并且发送正在发送控制信道所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从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推断该天线电波传播环境,根据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的信息,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
图80是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图,其中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根据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输出例如复接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7901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息码元7907的发送方法或发送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7902而扩频通信方式B为防护码元这样非复接的发送方法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发送信息确定信息8005相当于图75中基站接收装置的7511。
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8001和帧结构信号210,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03。
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9输入发送数字信号8008和帧结构信号210,如图79那样,根据帧结构信号210输出防护码元或信息码元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0。这时,防护码元的已调信号为图4的404信号点。
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6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例如,如图81那样,输出多路复接信息8101、导频码元8102、发送功率控制信息8103等用于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07。
同样,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12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例如,如图81那样,输出多路复接信息8101、导频码元8102、发送功率控制信息8103等用于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3。
这里,图81的多路复接信息8101是一种码元,用于对终端通知复接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天线方式B的发送方法或仅发送扩频通信方式A的方式。
图75是基站接收装置的组成图,信号分路部7507对图72的帧结构图,使数据码元7205与相当于电波传播环境信息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分路,并将数据码元7205的信息作为接收数据7509输出。而且,将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作为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7508输出。
发送方法确定部7510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508,根据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508,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且将该发送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511、多路复接信息7512输出。
图76是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图,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601、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和7603、帧结构信号7605,按照图72的帧结构,将发送数字信号7601作为数据码元7205,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和7603作为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输出已调信号7606。但,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7603相当于图77中终端接收装置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82是终端接收装置的组成图,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02。
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04。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例如图79中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6。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例如图79中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8。
信息产生部7717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06、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08、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2、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4、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6、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8,输出相当于图72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
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10。
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1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12。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1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4。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6。
信息产生部7742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31、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33、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0、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2、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4、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6,输出相当于图72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43。
以上那样,通过切换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相当于图76的7602、7603。
下面说明启动通信时的运作。启动通信时,基站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则终端例如因电波传播状况恶劣而不适合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时,如果从基站用基站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就会使接收质量变差。
因此,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例如,如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的时间、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时间那样,形成同一频带不存在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使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息码元不存在。
图80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在与终端的通信启动时,如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的时间、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时间那样,进行同一频带不存在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的设定,并将这时的帧结构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
图82的接收装置根据图80中基站发送信号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并产生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在图79的信息码元7913、7914传送根据基站发送信号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5的基站接收装置根据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中信息码元7913包含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息,确定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电波传播环境良好,则如信息码元7901、7907那样,从多副天线发送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
根据以上的说明,与终端的通信启动时,利用同一频带不存在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设定,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上述说明中,也可首先使终端发送用于请求希望与基站通信的已调信号。
下面,用图4、图73、图75、图78、图79、图80、图81、图82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可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并且发送正在发送控制信道所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从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推断该天线电波传播环境,根据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的信息,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
图80是基站发送装置的组成图,其中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根据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输出例如复接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7901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息码元7907的发送方法或发送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7902而扩频通信方式B为防护码元这样非复接的发送方法的帧结构信息,作为帧结构信号210。发送信息确定信息8005相当于图75中基站接收装置的7511。
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2输入发送数字信号8001和帧结构信号210,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03。
数据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9输入发送数字信号8008和帧结构信号210,如图79那样,根据帧结构信号210输出防护码元或信息码元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0。这时,防护码元的已调信号为图4的404信号点。
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06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例如,如图81那样,输出多路复接信息8101、导频码元8102、发送功率控制信息8103等用于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07。
同样,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12输入发送方法确定信息8005,例如,如图81那样,输出多路复接信息8101、导频码元8102、发送功率控制信息8103等用于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发送正交基带信号8013。
这里,图81的多路复接信息8101是一种码元,用于对终端通知复接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发送方法或仅发送扩频通信方式A的方式。
图75是基站接收装置的组成图,信号分路部7507对图73的帧结构图,使数据码元7302和发送方法请求信息码元7301分路,并将数据码元7302的信息作为接收数据7509输出。而且,将发送方法请求信息码元7301的信息作为发送请求信息7508输出。
发送方法确定部7510输入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508,根据电波传播环境信息7508,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并且将该发送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方法确定信息7511、多路复接信息7512输出。
图78是终端发送装置的组成图,发送方法请求信息产生部7801输入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和7603,输出发送请求信息7802。已调信号产生部7606输入发送数字信号7601、发送请求信息7802、帧结构信号7605,输出遵从图73的帧结构的已调信号7607。但,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602、7603相当于图82中终端接收装置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82是终端接收装置的组成图,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02。
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04。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例如图79中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6。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07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04,根据例如图79中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8。
信息产生部7717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06、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08、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2、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04、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6、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08,输出相当于图72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
扩频通信方式A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09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10。
扩频通信方式B的电场强度推断部8211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电场强度,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信号8212。
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13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A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4。
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部8215输入接收正交基带信号7729,根据黑色正交基带信号7729中例如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信道分量,推断传输线路失真,输出扩频通信方式B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6。
信息产生部7742输入多径推断信号7731、干扰波强度推断信号7733、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0、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推断信号8212、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4、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号的传输线路失真推断信号8216,输出相当于图72的电场强度信息码元7201、传输线路失真信息码元7202、多径信息码元7203、干扰波信息码元7204的信息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43。
以上那样,通过切换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相当于图78中终端发送装置的7602、7603。
下面说明启动通信时的运作。启动通信时,基站用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则终端例如因电波传播状况恶劣而不适合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时,如果从基站用基站从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已调信号,就会使接收质量变差。
因此,启动与终端的通信时,例如,如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的时间、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时间那样,形成同一频带不存在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使图79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信息码元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信息码元不存在。
图80帧结构信号产生部209在与终端的通信启动时,如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的时间、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时间那样,进行同一频带不存在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的设定,并将这时的帧结构作为帧结构信号210输出。
图82的接收装置根据图80中基站发送信号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并产生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
图78的终端发送装置,其发送方法请求信息产生部7801将根据按照基站发送信号的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3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09、扩频通信方式A的控制码元7904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码元7913的接收信号推断电波传播环境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推断信号7718、7743,请求多副天线在月台票大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信息,作为发送请求信息7802,在图79的信息码元7913、7914传送。
图75的基站接收装置根据图76的终端发送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中信息码元7913包含的发送请求信息,确定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的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从天线发送确定的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
根据以上的说明,与终端的通信启动时,利用同一频带不存在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设定,使信息的质量提高。
上述说明中,也可首先使终端发送用于请求希望与基站通信的已调信号。
以上的说明中,如图79所示,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都不存在控制信道,但例如,如图83那样,仅扩频通信方式A存在控制信道时,也同样可实施。这时,基站发送装置的结构变成图80中没有扩频通信方式B的控制信道调制和扩频部8012。
说明了同一频带复接信道数2路与1路的切换,但不限于此,同一频带可复接3路时,基站的发送装置在1路与3路之间切换多路复接的数量。
同样可实施对扩频通信方式的信号用OFDM方式产生已调信号的方式。图85和图86示出一例这时的基站发送的扩频通信方式控制码元的结构。图85中,控制码元在时间轴上扩展。图86中,控制码元在频率轴上扩展。信息码元也与他85、图86相同,在时间轴或频率轴上扩展,并且与控制信道的信号复接。可在上述图70的帧结构中,用已说明图75、图76、图78、图80、图82组成这时的基站和终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本实施例中,以扩频通信方A和扩频通信方式B的数据信道数量分别为1路作说明,但数据信道数量不限于1路,取为2路以上也同样能实施。扩频通信方式A和扩频通信方式B中,用于扩频和解扩的码相同和不同都能实施。
以上说明的天线有时由多副天线组成,虽然记为“天线”,但可认为是多副天线至此的天线部。
综上所述,形成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可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并且发送正在发送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从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推断各天线电波传播环境,发送推断所得的电波传播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电波传播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本实施例还说明一种通信方法和采用该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可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的已调信号,并且发送正在发送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的已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所述已调信号,从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推断该天线电波传播环境,根据推断所得电波传播环境的信息,发送请求信息,请求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选择多副天线在同一频带发送多路键盘通信方式时间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或一副天线发送一路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信道的已调信号的发送方法。因此,能较可靠地传送信息。
工业上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同样频带复接多路已调信号的收发信方法有用,适合于高精度且简便地进行便于对接收装置接收的多路已调信号分路的信道推断。

Claims (29)

1、一种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规定的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并且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均为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续插入多个插入帧中的所述解调用的码元。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各信道的相同时刻配置所述解调用的码元,而且所述各信道的所述解调用的码元相互正交。
4、一种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OFDM方式的帧结构中的规定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并且插入所述解调用的码元的时刻,副载波的其它信道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均为零信号。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插入帧中的所述解调用的码元在同相—正交平面的信号点振幅大于调制方式的信号点振幅。
6、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副发送天线的各发送天线发送的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内、插入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使其如同在同一时刻配置,并且所述各个码元分别乘以正交码元。
7、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的发射功率大于其它码元的发射功率。
8、一种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
仅在规定的一副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中包含控制用的码元。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而在发送所述控制用的码元的时刻,使其它天线发送的信号在同相—正交平面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为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控制用的码元为时间同步用的码元。
11、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控制用的码元为推断频率偏移用的码元。
12、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方式采用扩频通信方式或OFDM方式。
13、一种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扩频通信方式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
任一副天线发送的已调信号中多路复接控制信道的信号,而且存在仅发送控制信道的信号的时间。
14、一种发送方法,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扩频通信方式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
仅从一副天线发送控制信道的已调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存在多个所述仅从一副天线发射发送信号的时间。
16、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时间存在于天线开始时。
17、一种发送装置,从多副天线发送在同一频带的多路已调信号,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规定的信道插入解调用的码元的帧结构产生部、以及
按照所述帧结构产生部发来的信号进行调制的已调信号产生部。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各天线输出无线信号的无线部的频率源相同。
19、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根据利用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发送的接收信号在各信道的帧中插入的所述解调用码元,推断所述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
输入各信道的所述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并且将其分路成各信道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20、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输入来自所述各天线的无线信号的无线部的频率源相同。
21、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发送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的帧中插入的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码元,推断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
将来自所述各接收天线对应的所述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分路成每一所述各发送天线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22、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发送的信号并将其作为接收信号输出的输出装置、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包含的信道的帧中插入的解调用码元,推断所述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
将各信道的所述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所述接收信号分路成各信道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23、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发送方法发送的信号并将其作为接收信号输出的输出装置、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在信道的帧中插入的解调用码元对各副载波推断所述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部、以及
对各副载波输入各信道的传输线路变动推断信号和接收信号并且分路成各信道的接收信号后输出的信号处理部。
24、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具有
多副天线、以及
在所述多副天线中的一副天线根据接收信号进行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的同步部。
25、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具有
多副天线,
对应于所述多副天线,分别具有根据接收信号进行与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的同步部。
26、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具有
多副天线、以及
在所述多副天线中的一副天线根据接收信号推断对所述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的频率偏移推断部。
27、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利用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发送方法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已调信号,具有
多副天线,
对应于所述多副天线,分别具有根据接收信号推断对发送装置的频率偏移的频率偏移推断部。
28、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检测仅在同频带多信道扩频通信方式的发送方法中的控制信道信号内发送的码元,取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时间同步。
29、如权利要求26中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率偏移推断部根据仅在同频带多信道扩频通信方式的发送方法中的控制信道信号内发送的码元,推断频率偏移。
CNB028115554A 2001-11-13 2002-11-13 一种发送方法和发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11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7029/2001 2001-11-13
JP2001347029 2001-11-13
JP359/2002 2002-01-07
JP2002000359 2002-01-07
JP69716/2002 2002-03-14
JP2002069716 2002-03-14
JP2002325194A JP3997890B2 (ja) 2001-11-13 2002-11-08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JP325194/2002 2002-11-0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21078A Division CN101262266A (zh) 2001-11-13 2002-11-13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7815A true CN1547815A (zh) 2004-11-17
CN100391134C CN100391134C (zh) 2008-05-28

Family

ID=2748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714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841384B (zh) 2001-11-13 2002-11-13 接收装置
CN02811556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7595C (zh) 2001-11-13 2002-11-13 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CNB0281158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7088C (zh) 2001-11-13 2002-11-13 接收装置
CN2012105868581A Pending CN102983900A (zh) 2001-11-13 2002-11-13 接收装置
CNB02811555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1134C (zh) 2001-11-13 2002-11-13 一种发送方法和发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714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841384B (zh) 2001-11-13 2002-11-13 接收装置
CN02811556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7595C (zh) 2001-11-13 2002-11-13 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CNB0281158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7088C (zh) 2001-11-13 2002-11-13 接收装置
CN2012105868581A Pending CN102983900A (zh) 2001-11-13 2002-11-13 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2) US7266167B2 (zh)
EP (10) EP3007367B1 (zh)
JP (1) JP3997890B2 (zh)
KR (7) KR100681069B1 (zh)
CN (5) CN101841384B (zh)
WO (3) WO2003043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7890B2 (ja) * 2001-11-13 2007-10-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AU2003268227A1 (en) * 2002-08-28 2004-03-19 Zyray Wireless, Inc. Iterative multi-stage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a diversity receiver having multiple antenna elements
US7006810B1 (en) * 2002-12-19 2006-02-28 At&T Corp. Method of selecting receive antennas for MIMO systems
US7580447B2 (en) 2003-05-21 2009-08-25 Nec Corporation Recep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064528B2 (en) 2003-05-21 2011-11-22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Estimating frequency-offsets and multi-antenna channels in MIMO OFDM systems
JP4190406B2 (ja) * 2003-12-25 2008-12-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周波数オフセット推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周波数オフセット補正装置
EP1724957A1 (en) * 2004-03-11 2006-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reception method
CN102664667B (zh) * 2004-05-04 2018-04-06 索尼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方法和基站
TWI276244B (en) * 2004-06-04 2007-03-11 Wistron Neweb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antennas according to data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on network
US8588326B2 (en) * 2004-07-07 2013-11-19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symbols for MIMO transmission
US7826344B2 (en) 2004-07-07 2010-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ilot signal in a BW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ransmit antennas
JP4338624B2 (ja) * 2004-12-07 2009-10-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周波数オフセット推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周波数オフセット補正装置
US8009551B2 (en) * 2004-12-22 2011-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itial pilot frequency selection
WO2006077729A1 (ja) * 2005-01-20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064538B2 (en) 2005-01-28 2011-11-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333421B2 (en) * 2005-02-22 2008-02-19 Interdigiti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FDM-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mart spatial symbol mapp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06287756A (ja) * 2005-04-01 2006-10-19 Ntt Docomo Inc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4633542B2 (ja) * 2005-05-26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US20090022239A1 (en) * 2005-06-03 2009-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transmitter, radio receiver and symbol arranging method
JP4546342B2 (ja) 2005-07-07 2010-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5002215B2 (ja) 2005-08-24 2012-08-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Mimo受信装置及びmimo受信方法
US8139672B2 (en) * 2005-09-23 2012-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48790A1 (fr) * 2005-10-26 2007-05-03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multiporteuse conçu pour limiter l'interférence, signal, dispositif d'émission,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réception, et programmes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s
US8072943B2 (en) * 2005-12-09 2011-1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communicating via multiple information streams
CN101170335B (zh) * 2006-10-25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时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DE102006057316B4 (de) * 2006-12-05 2020-12-03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Mes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urteilung eines OFDM-Mehrantennensenders
KR100877750B1 (ko) * 2006-12-27 2009-01-12 포스데이타 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의 파일럿 톤 생성 방법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채널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GB0700877D0 (en) * 2007-01-17 2007-02-21 Linear Algebra Technologies Lt A device
EP1959626B1 (en) * 2007-02-14 2009-01-21 NTT DoCoMo Inc. Receiver apparatus, transmitter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a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in a multi-carrier receiver signal
US7652980B2 (en) * 2007-11-02 2010-01-26 Nokia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nchronization
KR101455992B1 (ko) * 2007-11-14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1227739B (zh) * 2008-02-02 201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EP2342880B1 (en) * 2008-09-30 2014-04-02 Telecom Italia S.p.A.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igital signals,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JP5347709B2 (ja) * 2009-05-18 2013-11-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JP4803281B2 (ja) * 2009-06-03 2011-10-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000420A1 (en) * 2009-07-01 2011-0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justing channel quality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043080B2 (ja) * 2009-08-20 2012-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
KR101559295B1 (ko) 2009-12-04 2015-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분할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이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
KR101646522B1 (ko) * 2010-04-06 2016-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오프셋 추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20030919A (ko) * 2010-09-20 2012-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캐리어 집성 방법 및 장치
US8948305B2 (en) 2010-11-16 2015-02-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KR101998085B1 (ko) * 2010-12-10 2019-07-09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송신방법, 송신장치, 수신방법 및 수신장치
EP2854318B1 (en) 2012-05-22 2020-11-04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EP2930871B1 (en) * 2012-12-07 2018-03-07 Sun Patent Trust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device
WO2014124661A1 (en) * 2013-02-12 2014-08-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Zero insertion for isi free ofdm reception
CN104168241B (zh) * 2013-05-16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输出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及信号补偿方法
EP3120642B1 (en) 2014-03-17 2023-06-07 Ubiquiti Inc. Array antenna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rectional beams
CN105227500B (zh) * 2014-06-12 2019-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偏差的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4092637B (zh) * 2014-07-03 2018-03-1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计算机声卡的短波数字调制解调通信方法
US10164332B2 (en) 2014-10-14 2018-12-25 Ubiquiti Networks, Inc. Multi-sector antennas
US10284268B2 (en) * 2015-02-23 2019-05-07 Ubiquiti Networks, Inc. Radio apparatuses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information
US10602432B2 (en) * 2015-05-14 2020-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networks
CN206743244U (zh) 2015-10-09 2017-12-12 优倍快网络公司 多路复用器装置
CN106612163B (zh) * 2015-10-23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发射端
JP6696221B2 (ja) 2016-02-26 2020-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受電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EP3427457B1 (fr) * 2016-03-11 2020-09-09 Orange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multiservice avec modulation fc-ofdm et récepteur correspondant
CN108886698B (zh) * 2016-08-08 2022-05-17 Sk电信有限公司 网络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由网络装置和基站装置执行的下行链路分组传输基站重新选择方法
EP3549320B1 (en) * 2016-11-29 2023-06-2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Transmit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to communicate a non-pulse shaped signal in a multi carrier pulse shaped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756831B2 (en) * 2017-07-31 2020-08-2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racterizing transmit channels from an antenna array to a transceiver
US10659117B2 (en) * 2017-09-22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book restriction and sub-sampling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0716054B2 (en) 2017-09-27 2020-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US10721717B2 (en) 2017-11-28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 combination constraint on the number of supported layers
PT3766286T (pt) * 2018-03-15 2022-05-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colocar um nó numa comunicação sem fios em modo de vigília, assim como o nó correspondente
US11388586B2 (en) 2019-05-03 2022-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CN112333771B (zh) * 2020-11-06 2023-0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6407Y1 (zh) 1967-04-20 1971-03-06
JPS5153086Y2 (zh) 1972-12-25 1976-12-18
JPS5213970A (en) 1975-02-27 1977-02-02 Takahashi Yuugen Commutation ticket holder producing method
JPS5153086A (zh) 1975-09-03 1976-05-11 Nippon Kayaku Kk
JPS5597746A (en) 1979-01-20 1980-07-25 Nec Corp Diversity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beyond horizon
JPS5599746A (en) 1979-01-24 1980-07-30 Nec Corp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multi-layer wiring
US4481827A (en) * 1981-12-15 1984-11-13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Blood fractionation apparatus having collection rate display system
JPS58191537A (ja) 1982-05-04 1983-11-08 Nec Corp 見通し外通信無線通信方式
JPS5991740A (ja) 1982-11-17 1984-05-26 Toshiba Corp ダイバ−シテイ装置
JPS59191537A (ja) 1983-04-14 1984-10-30 Yazaki Corp 撚線製造用切削成形ダイ
US5104526A (en) * 1987-01-30 1992-04-14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Centrifugation system having an interface detection system
KR900012617A (ko) 1987-10-28 1990-09-01 요오이찌 이시이 혈전증 치료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738478Y2 (ja) 1989-01-18 1995-09-0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空気式圧送排土装置の輸送距離増長装置
SE464551B (sv) 1989-09-12 1991-05-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oerfarande foer att minska risken foer daalig mottagning i ett tidsmultiplex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JPH0414407A (ja) 1990-05-07 1992-01-20 Hitachi Kako Kk 粉体鉱物類の固結方法
US5140615A (en) * 1990-06-12 1992-08-18 Motorola, Inc. Maximal ratio diversity combining technique
US5381449A (en) * 1990-06-12 1995-01-10 Motorola, Inc.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methodology for QA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H0447060A (ja) 1990-06-14 1992-02-17 Tooyoko Riken:Kk ガラスブロックを装備した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パネル
US5464634A (en) * 1990-06-22 1995-11-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d blood cell surrogate
JP3141203B2 (ja) 1990-07-25 2001-03-0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波信号の最適偏波方向判別方法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伝送制御システム
JPH04292023A (ja) 1991-03-20 1992-10-16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
JP2803393B2 (ja) 1991-07-02 1998-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用レーダ装置
JPH0548505A (ja) 1991-08-09 1993-02-26 Toshiba Corp 車載用ダイバーシテイ受信装置
JP2554219B2 (ja) * 1991-11-26 1996-11-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信号の重畳伝送方式
US5437624A (en) * 1993-08-23 1995-08-01 Cobe Laboratories, Inc. Single needle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harvesting blood components
JP2603608B2 (ja) 1992-05-20 1997-04-23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切替型スペースダイバーシティ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の伝搬時間差補正回路
JP3052576B2 (ja) 1992-06-09 2000-06-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付き無線選択呼出受信機
FI925472A (fi) * 1992-12-01 1994-06-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Tiedonsiirtomenetelmä sekä -järjestelmä
US5507035A (en) 1993-04-30 1996-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trategy in mobile/indoor cellula radio communications
JPH0738478A (ja) 1993-07-26 1995-02-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検波後ダイバーシチ受信回路
JPH07131380A (ja) 1993-10-29 1995-05-19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受信機
JP2576388B2 (ja) 1993-11-08 1997-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送受信装置
JPH07170225A (ja) * 1993-12-15 1995-07-04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7212291A (ja) 1994-01-19 1995-08-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移動無線装置
US6151310A (en) * 1994-03-24 2000-11-21 Ericsson Inc. Dividable transmit antenna array for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H07274248A (ja) 1994-03-31 1995-10-20 Sony Corp デジタル無線電話装置
JP2713161B2 (ja) * 1994-04-22 1998-0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82424A (ja) 1994-06-24 1996-01-09 Tokyo Seat Kk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H0831380A (ja) 1994-07-20 1996-02-02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両口金形高圧ナトリウムランプ
US5809083A (en) * 1994-11-23 1998-09-15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Differentially encoded pilot wor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of digital data
JP3125644B2 (ja) * 1995-09-13 2001-0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復調装置
JP3662321B2 (ja) 1995-12-19 2005-06-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
GB2309616B (en) * 1996-01-27 2000-05-17 Motorola Ltd A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s therein
JPH09214407A (ja) 1996-02-06 1997-08-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CN1180318A (zh) * 1996-02-23 1998-04-29 巴克斯特国际有限公司 一条龙方式精制医用获得的血小板类细胞血液产品的系统和方法
JP2947157B2 (ja) * 1996-03-07 1999-09-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空間ダイバーシティ制御方法及び送信空間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JPH09312600A (ja) 1996-05-21 1997-12-0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周波数制御装置
JP2971815B2 (ja) 1996-08-29 1999-11-08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機
JP3720141B2 (ja) * 1996-10-01 2005-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6097768A (en) * 1996-11-21 2000-08-01 Dps Group, Inc. Phase detector for carrier recovery in a DQPSK receiver
JPH10163937A (ja) 1996-12-04 1998-06-19 Y R P Ido Tsushin Kiban Gijutsu Kenkyusho:Kk 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制御方式
JP3242856B2 (ja) 1997-02-17 2001-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直接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CN1082753C (zh) * 1997-03-05 2002-04-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减小受激布里渊散射影响的传输波分复用信号方法和设备
JP2980053B2 (ja) * 1997-03-28 1999-11-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干渉波除去装置
CN1142635C (zh) * 1997-05-13 2004-03-17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多副天线的检测和选择系统
US5867478A (en) * 1997-06-20 1999-02-02 Motorola, Inc. Synchronous coheren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method, software and device
US5980760A (en) * 1997-07-01 1999-11-09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arvesting mononuclear cells by recirculation of packed red blood cells
JP2914445B2 (ja) * 1997-08-05 1999-06-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適応受信装置
US6058105A (en) * 1997-09-26 2000-05-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JP2962299B2 (ja) 1998-01-09 1999-10-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伝送装置
US5982327A (en) * 1998-01-12 1999-11-09 Motorola, Inc. Adaptive array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subscriber unit
JPH11252047A (ja) * 1998-03-04 1999-09-17 Fujitsu Ltd 光波長多重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端局
US6134261A (en) 1998-03-05 2000-10-17 At&T Wireless Svcs. Inc FDD forward link beamforming method for a FD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205127B1 (en) * 1998-04-21 2001-03-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mitigates the effect of multipath fading
DE19822276A1 (de) * 1998-05-18 1999-12-09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Basisstation zur Signalübertragung in einem Organisationskanal ein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s
JP3366575B2 (ja) 1998-08-18 2003-01-14 株式会社森松総合研究所 タンクおよび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3358565B2 (ja) * 1998-11-02 2002-1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送信電力制御装置、移動局、基地局及び制御局
US6519300B1 (en) * 1998-11-12 2003-02-11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frequency correction in a pilot symbol assisted demodulator
US6298050B1 (en) * 1998-11-25 2001-10-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ncelling the extra interference created during position location in a CDMA cellular system
EP1006668B1 (en) * 1998-11-30 2011-01-05 Sony Deutschland GmbH Dual frequency band transceiver
JP3317259B2 (ja) * 1998-12-17 2002-08-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ベースバンド信号多重回路とその送信レベル制御方法
US6654429B1 (en) * 1998-12-31 2003-11-25 At&T Corp. Pilot-aid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in wireless systems
US6608868B1 (en) * 1999-01-19 2003-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3951491B2 (ja) 1999-02-24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装置
JP3904754B2 (ja) 1999-02-25 2007-04-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重通信における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7106689B1 (en) * 1999-03-02 2006-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FDM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DE69912734T2 (de) * 1999-03-12 2004-05-27 Motorola, Inc., Schaumbur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der Gewichtung einer Sendeantenne
JP2000269919A (ja) 1999-03-16 2000-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
JP3699295B2 (ja) 1999-05-24 2005-09-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DE69936712T2 (de) * 1999-06-23 2008-04-30 Sony Deutschland Gmbh Sende- und Empfangs-Antennendiversität
JP2001036442A (ja) * 1999-07-15 2001-02-09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装置
JP2001044901A (ja) 1999-07-27 2001-02-16 Yokoyama Seisakusho:Kk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
EP2259528B1 (en) * 1999-07-28 2018-12-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and method for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
US6721339B2 (en) * 1999-08-17 2004-04-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roviding downlink transmit diversity
JP4257058B2 (ja) * 1999-08-23 2009-04-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電界強度補償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用の基地局及び端末局
JP2001069115A (ja) 1999-08-27 2001-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
JP3698600B2 (ja) 1999-09-01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4284773B2 (ja) * 1999-09-07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JP2001131368A (ja) 1999-11-02 2001-05-15 Nippon A & L Kk 押出し成形用熱可塑性樹脂樹脂組成物
SE516962C2 (sv) * 1999-11-25 2002-03-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igital kommunikationsmottagare med inbyggd styrenhet för in- och urkoppling av kanalföljare beroende av kommunikationskanalens kvalitet
JP4369581B2 (ja) * 1999-12-17 2009-11-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干渉抑圧送信方法
US6298035B1 (en) * 1999-12-21 2001-10-02 Nokia Networks Oy Estimation of two propagation channels in OFDM
JP3872953B2 (ja) 1999-12-27 2007-01-24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KR100325367B1 (ko) 2000-01-28 2002-03-04 박태진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비트 오율 측정장치및 방법
EP1128592A3 (en) * 2000-02-23 2003-09-17 NTT DoCoMo, Inc. Multi-carrier CDMA and channel estimation
JP4409743B2 (ja) 2000-02-25 2010-0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式
US7170850B2 (en) * 2000-03-06 2007-01-30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viding medium thereof
WO2001067633A1 (en) 2000-03-09 2001-09-13 Motorola,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beamforming
US6952454B1 (en) * 2000-03-22 2005-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real time services and non-real time services for OFDM systems
US6473467B1 (en) * 2000-03-22 2002-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high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020072B1 (en) * 2000-05-09 2006-03-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for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JP3793687B2 (ja) * 2000-05-12 2006-07-05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068628B2 (en) 2000-05-22 2006-06-27 At&T Corp. MIMO OFDM system
WO2001091318A1 (en) * 2000-05-25 2001-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diversity using more than two antennas
JP3678119B2 (ja) 2000-06-01 2005-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Ofdm用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基地局並びに端末
EP2262151B1 (en) * 2000-07-05 2017-10-04 Sony Deutschland Gmbh Pilot pattern design for multiple antennas in an OFDM system
US7009931B2 (en) 2000-09-01 2006-03-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nchronization in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US6850481B2 (en) * 2000-09-01 2005-02-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hannels estimation fo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US6985434B2 (en) 2000-09-01 2006-01-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time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versity for OFDM
US7233625B2 (en) 2000-09-01 2007-06-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eamble design fo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KR20020032035A (ko) 2000-10-25 2002-05-03 양상철 조류로 부터 과일 보호용 커버
DE10054094B4 (de) * 2000-10-31 2011-06-09 Qimonda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JP3563346B2 (ja) * 2000-11-17 2004-09-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US20020065047A1 (en) * 2000-11-30 2002-05-30 Moose Paul H.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nd pilot tone tracking system
US7139237B2 (en) * 2000-12-29 2006-11-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rate multiuser modulation
US6961388B2 (en) * 2001-02-01 2005-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schem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590008B2 (ja) 2001-08-15 2004-11-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Ofdm信号送信装置およびofdm信号受信装置
KR100510434B1 (ko) * 2001-04-09 2005-08-26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Ofdm신호전달 시스템, ofdm신호 송신장치 및ofdm신호 수신장치
JP2002322391A (ja) * 2001-04-26 2002-11-08 Jsr Corp 水性被覆剤組成物および床用艶出し剤組成物
US6785341B2 (en) * 2001-05-11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7174178B2 (en) 2001-07-19 2007-02-06 Intel Corporation Deriving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from prediction data in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modes
MY131621A (en) * 2001-08-28 2007-08-30 Ntt Docomo Inc Multi-carrier cdma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ed in this system, and multi-carrier cdma transmission method
US7548506B2 (en) 2001-10-17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cces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physical layer packet and preamble design
GB0125178D0 (en) 2001-10-19 2001-12-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06407B2 (ja) 2001-11-13 2011-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JP3997890B2 (ja) 2001-11-13 2007-10-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US7668901B2 (en) * 2002-04-15 2010-02-23 Avid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 using a local proxy server to process media data for local area users
JP4192528B2 (ja) * 2002-08-23 2008-1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4292023B2 (ja) 2003-05-16 2009-07-08 アルゼ株式会社 遊技機の制御装置
JP5153086B2 (ja) 2005-05-02 2013-02-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レーザ照射装置
JP4082424B2 (ja) 2005-07-06 2008-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DE102006010767B4 (de) 2006-03-08 2008-04-17 Carl Zeiss Surgical Gmbh Mikroskopiesystem
KR101507850B1 (ko) * 2008-05-29 2015-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상향 전송하는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52851A1 (en) 2020-02-13
US20140010331A1 (en) 2014-01-09
US20170230225A1 (en) 2017-08-10
EP3223439A2 (en) 2017-09-27
EP2624476A3 (en) 2013-10-30
EP1445874B1 (en) 2016-02-24
US20160248605A1 (en) 2016-08-25
US20140177619A1 (en) 2014-06-26
US20150063271A1 (en) 2015-03-05
EP1445874A4 (en) 2011-01-26
EP2458746A2 (en) 2012-05-30
CN1515088A (zh) 2004-07-21
EP2624477A2 (en) 2013-08-07
EP1445884A4 (en) 2011-03-02
KR20060111717A (ko) 2006-10-27
EP2639972A3 (en) 2014-01-01
KR20060101381A (ko) 2006-09-22
US20150156047A1 (en) 2015-06-04
US9735986B2 (en) 2017-08-15
US20070165733A1 (en) 2007-07-19
EP3223439B1 (en) 2018-10-31
US20040240571A1 (en) 2004-12-02
KR100681069B1 (ko) 2007-02-08
EP3223439A3 (en) 2017-11-01
US7778339B2 (en) 2010-08-17
JP2003338802A (ja) 2003-11-28
US10924241B2 (en) 2021-02-16
EP2624477A3 (en) 2013-10-30
US11115166B2 (en) 2021-09-07
US20040259508A1 (en) 2004-12-23
EP1445884A1 (en) 2004-08-11
US9628300B2 (en) 2017-04-18
US20210376982A1 (en) 2021-12-02
US7974371B2 (en) 2011-07-05
US8744005B2 (en) 2014-06-03
US20130223567A1 (en) 2013-08-29
KR20040025686A (ko) 2004-03-24
US20140226760A1 (en) 2014-08-14
US10651993B2 (en) 2020-05-12
US20180262309A1 (en) 2018-09-13
EP3007367B1 (en) 2017-06-14
KR20040026662A (ko) 2004-03-31
US8934578B2 (en) 2015-01-13
US20210167915A1 (en) 2021-06-03
US8428182B2 (en) 2013-04-23
US8982998B2 (en) 2015-03-17
US8446973B2 (en) 2013-05-21
WO2003043222A1 (fr) 2003-05-22
CN101841384B (zh) 2013-09-04
US20130223371A1 (en) 2013-08-29
US8705656B2 (en) 2014-04-22
US20150163029A1 (en) 2015-06-11
US10341071B2 (en) 2019-07-02
US20190273595A1 (en) 2019-09-05
EP2639973A3 (en) 2014-01-01
US10033551B2 (en) 2018-07-24
US20170310503A1 (en) 2017-10-26
US10355841B2 (en) 2019-07-16
US8594242B2 (en) 2013-11-26
US20170195095A1 (en) 2017-07-06
US20200220687A1 (en) 2020-07-09
US20100215119A1 (en) 2010-08-26
US10003443B2 (en) 2018-06-19
KR20060120284A (ko) 2006-11-24
KR100816174B1 (ko) 2008-03-24
US20150381398A1 (en) 2015-12-31
US11223457B2 (en) 2022-01-11
US10630443B2 (en) 2020-04-21
CN1515092A (zh) 2004-07-21
EP1445883A4 (en) 2010-02-17
WO2003043242A1 (fr) 2003-05-22
US7688901B2 (en) 2010-03-30
US11218266B2 (en) 2022-01-04
CN100391134C (zh) 2008-05-28
JP3997890B2 (ja) 2007-10-24
US20110235752A1 (en) 2011-09-29
US8155224B2 (en) 2012-04-10
EP3007367A1 (en) 2016-04-13
EP2458746B1 (en) 2015-08-26
EP1445883A1 (en) 2004-08-11
EP2639972A2 (en) 2013-09-18
US20180302204A1 (en) 2018-10-18
US9647856B2 (en) 2017-05-09
US20100128758A1 (en) 2010-05-27
US20120183101A1 (en) 2012-07-19
KR100613920B1 (ko) 2006-08-18
WO2003043243A1 (fr) 2003-05-22
EP2624476A2 (en) 2013-08-07
CN101841384A (zh) 2010-09-22
US10491351B2 (en) 2019-11-26
KR100836988B1 (ko) 2008-06-10
US20190199495A1 (en) 2019-06-27
US8229026B2 (en) 2012-07-24
US7266167B2 (en) 2007-09-04
KR100816173B1 (ko) 2008-03-24
US20200244416A1 (en) 2020-07-30
EP1445874A1 (en) 2004-08-11
US20120257688A1 (en) 2012-10-11
KR20060111718A (ko) 2006-10-27
EP2458746A3 (en) 2012-07-18
US9363124B2 (en) 2016-06-07
EP2639973A2 (en) 2013-09-18
KR20040026661A (ko) 2004-03-31
US8891678B2 (en) 2014-11-18
CN100407595C (zh) 2008-07-30
US10263749B2 (en) 2019-04-16
US20040213365A1 (en) 2004-10-28
US20190312701A1 (en) 2019-10-10
US9160596B2 (en) 2015-10-13
CN102983900A (zh) 2013-03-20
EP1445883B1 (en) 2012-09-12
CN1297088C (zh) 2007-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088C (zh) 接收装置
CN1669257A (zh) 通信方法和使用该通信方法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306740C (zh) 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无线电发送方法
CN1930813A (zh)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218589C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收发装置
CN101053177A (zh) 移动台装置和通信对方选择方法
CN1154245C (zh) 接收电路
CN1278527C (zh) 无线局域网设备
CN1155209C (zh) 定时再生装置及解调器
CN1572080A (zh)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通信方法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通信装置
CN1288862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568592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射频通信方法
CN1685682A (zh) 在ofdm通信系统中生成前置码序列的设备和方法
CN1643842A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501653A (zh)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611026A (zh) 在ofdm通信系统中生成前置码序列的设备和方法
CN1759617A (zh) 利用基于射频和基带传输信号加权与合并的多天线通信系统权重生成方法
CN1380778A (zh) Ofdm信号传输系统、ofdm信号发送装置及ofdm信号接收装置
CN1304584A (zh) 信道估计装置和方法,解调装置和方法、以及衰落频率判定装置和方法
CN1284304C (zh) 可变增益放大装置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467919A (zh) 传输电路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515104A (zh) 高频信号接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46383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842988A (zh) 无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方法以及用于其中的无线站点和发送站
CN1771668A (zh) 数据处理终端系统以及使用其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kamato City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I-FI NO.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412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2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Wi-Fi No. 1 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