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9876A - 面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9876A
CN1829876A CNA2004800216640A CN200480021664A CN1829876A CN 1829876 A CN1829876 A CN 1829876A CN A2004800216640 A CNA2004800216640 A CN A2004800216640A CN 200480021664 A CN200480021664 A CN 200480021664A CN 1829876 A CN1829876 A CN 1829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optical plate
fixture
light
sour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16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0513C (zh
Inventor
荻野达也
辻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9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9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05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05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02B6/002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for ho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e.g. by forming holes or re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面光源,其可将光源压入和安装到光导板上,而不在光源和光导板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或更大的间隙。在光导板(33)中形成的光源容纳部分(47)的上、下表面侧凹入地形成固定装置安装部分(49),并在固定装置安装部分(49)突出搭扣(50)。在固定装置安装部分(49)和光源容纳部分(47)之间形成夹持台阶(51),其深度等于固定装置安装部分(49)的深度。在光源容纳部分(47)内存放的点光源(32)的上、下表面侧凹入地形成夹持台阶(42)。将设在固定装置(52)内的配合件(53)的闭锁孔(54)接合在搭扣(50)上,以将固定装置(52)安装到光导板(33)上。夹持台阶(51)和(42)由设在固定装置(52)中的上、下夹持件(55)夹在一起,由此将点光源(32)与光导板(33)固定,且在厚度方向上位置彼此对齐。此外,通过将弹性挠曲的固定装置(52)的邻接件(56)压在点光源(32)的背面上,以将点光源(32)压到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上。

Description

面光源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光源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液晶显示器或其他显示装置的背光、前照光等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包括液晶显示器在内的各种显示器采用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前照光等。对于厚度薄且重量轻的液晶显示器来说,用作个人电脑等的显示器的需要日益增加。然而,液晶面板本身没有发生光放射,就需要外部光源或补充光源,以便观察要显示的内容。同时,由于液晶显示器在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和PDA上的日益增加的需要,近来的需求就朝向厚度降低和节约功率方面。为此,光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背景技术下,逐渐从那些使用所谓的线性光源如冷阴极电子管转换到采用LEDs(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就需要构造采用尽可能少的LED的面光源。
采用所谓的点光源的面光源装置基于的原理是将从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导板(light conductor plate)入射表面引入其内部,并在光导板的主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全反射的同时贯穿光导板传播。通过形成在光导板背面的偏振图案,致使光朝向前面射出,因此,光可在光导板的表面上射出。
图1(a)是示出传统的面光源装置1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的X-X线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1(c)是面光源装置1的底视图。在面光源装置1中,用焊料3将点光源2(其与LED芯片一起用树脂密封)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上。柔性印刷电路板4开有压接孔5(crimphole)。光导板6为一个透明的树脂模具,在拐角处开有光发射窗口7。在光发射窗口7附近,压接销8(crimp pin)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4的孔5内。加热并挤压该压接销8,由此将点光源2有效热压接并固定到光导板6上。
然而,在这种结构的面光源装置1中,在光导板6的光发射窗口7和点光源2正好大小相等的情况下,难以将点光源2自动地插入光发射窗口7内。因此,就需要在点光源2和光发射窗口7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因而,在安装点光源2的情况下,在点光源2的前表面(光发射窗口)和光发射窗口7的壁面(光入射表面)之间产生间隙。如图2所示,就易于通过间隙发生朝向光导板6的主表面和后表面的漏光,因此就不可能将点光源2发射出的光有效地引入光导板6内。因此,就存在降低光利用率的问题。特别地,在采用点光源2的面光源装置上,这种漏光将造成更大程度地降低光利用率,这是因为与冷阴极电子管等相比,光源的发光量较低。
同时,在这种面光源装置1中,柔性印刷电路板4用压接销8热压接,如果考虑装置强度,压接销8的突出长度相当长,即使在热压接之后。通常,压接部分的厚度d为0.3mm。因而,与光导板6自身在除了压接销8所在区域之外的区域处的厚度相比,面光源装置1包括压接销8在内的总厚度相当大,导致整个面光源装置1的厚度增加,并因此难以降低其厚度。
此外,在这种面光源装置1中,因为点光源2在平面图中与光发射窗口7对齐,其在平面图中的位置精确度是令人满意的。然而,沿着光导板6的厚度方向,通过使柔性印刷电路板4紧靠光导板6的下侧面,将点光源2对齐。这就会由于焊料3的厚度和安装的LED芯片的倾斜等方面的变化而受到影响,造成点光源2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精确度偏差。一旦在上述的点光源2的前表面和光发射窗口7的壁面之间产生如上所述的间隙的地方高度方向存在这种变化,那么漏光增加,因此造成进一步降低光利用率的问题。
为此,为了消除点光源2的前表面和光发射窗口7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建议将从光发射窗口7的壁面突出的突起9紧靠在点光源2的背面上,以由此将点光源2的前表面推到光发射窗口7的壁面上。这种结构可降低点光源2发出的光的泄漏。然而,即使这种结构仍需要压接销8,因此不能解决面光源装置1厚度增加至难以降低厚度的程度的问题。
同时,存在强烈要求设备厚度降低的问题,如便携式设备不可避免地需要降低相应面光源装置的厚度。传统的面光源装置的总厚度为1.3mm。近来,需要厚度为1.0mm或更低的面光源装置,甚至是在其点光源的位置处。从总厚度减去柔性印刷版的厚度0.2mm,点光源必须压缩在0.8mm或更低。在降低面光源装置的厚度方面存在多种方法。然而,如在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中,在通过将点光源2置于光导板6内所进行的热压接方法中,压接区域厚度为0.3mm。除了压接区域的厚度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的厚度之外,需要厚度为0.5mm或更低的点光源。目前,侧面发射的点光源最小厚度为0.6mm。
在图4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中,凹进部分11形成在光导板6的外周边表面上,从而以与凹进部分11相对的方式设置点光源2。一反射板12(reflective sheet)粘结在点光源2的上表面和光导板6的上表面之间,同时,一反射板12也粘结在点光源2的下表面和光导板6的下表面之间。
利用这种方法,从点光源2发射到光导板6的表面以上或者发射到光导板6的后表面之下的光能够在反射板12上反射,并引导至光导板6,如图5所示,其提高了光利用率。然而,在该方法中,点光源2和光导板6在粘结到反射板12上之前不能充分对齐。一旦点光源2和光导板6之间的间隙因在粘结到反射板12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就会降低引入光导板6内的光,因此降低了光利用率。此外,因为反射板12粘结在光导板6的两个表面上,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增加。另外,元件数目增加。
同时,在图6中示出的面光源装置17中,部分切去的搭扣形(snap-formed)安装孔19预先设在凸缘18内,所述凸缘18由点光源2的外部树脂形成。如图7所示,凸缘18与点光源2一起安装在光导板6的外围表面上,并且覆盖形成有凹进部分11区域。通过将点光源2的安装孔19与光导板6的两个表面上突出的定位销20弹性配装,将点光源2固定。然而,即使在这个面光源装置17上,在点光源2和光导板6之间的间隙由于安装孔19或定位销20的误差而发生变化的地方,引入光导板的光减少,从而降低了光利用率。此外,因为凸缘18置于光导板6的两个表面上,所以,面光源装置17厚度增加。
同时,在图8所示的面光源装置21中,压接孔22预先形成在点光源2的两个侧面上,如图9所示。在将从光导板6的外围表面上突出的压接销23插入面光源2的压接孔22内之后,销23被热压接,由此将点光源2连接到光导板6上。然而,在这个面光源装置21中,在点光源2和光导板6的外围表面之间由于热压接的变化而容易地产生间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产生间隙,光就通过该间隙泄漏,因此降低了光利用率。
利用如上所述的将点光源连接到光导板的外围表面上的结构的面光源装置,恐怕就会在点光源和光导板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涉及了光通过间隙泄漏的问题,因此造成光利用率恶化,且结构不能更加紧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的面光源装置,即使在将光源安装到光导板的外表面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光源推到并固定到光导板上,并且不会在光源和光导板之间造成预定间隙或更大间隙,而不需增加光导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导板,其在内部导光,并容许所述光在光出射表面处射出到外侧;以及与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相对设置的光源;光源由接合在光导板上的固定装置保持,该固定装置局部弹性地紧靠在与光导板相对的光源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光源由接合在光导板上的固定装置保持,同时,固定装置在一部分处弹性地紧靠在与光导板相对的光源表面上。因而,光源可被推到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上,因此就防止在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与光源之间产生必要的间隙或更大的间隙。因而,光源的光不会由于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和光源之间的间隙增加而泄漏,因此,增大了面光源装置上的光利用率。而且,面光源装置的厚度可以降低。同时,固定装置的使用提高了在安装光源时的冲击阻力,并便于面光源装置的组装,因此降低了元件成本。
同时,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光源的光发射窗口的高度理想地等于或小于光导板的厚度。在光源的光发射窗口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的厚度时,从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光导板的内部,而没有将其泄漏到光源和光导板的外部,因此,提高了面光源装置上的光利用率。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理想地是,固定装置的外部高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的厚度。在固定装置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的厚度时,固定装置不会从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突出,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特征为形状绕光导板的连接方向成180°旋转对称。因而,因为固定装置的形状没有方向性,所以一旦将固定装置连接到光源或光导板上,就不需选择性地设置固定装置的上面/下面,因此,就简化了安装工序。
同时,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到光导板上。在从光导板上拆卸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在更换或维修光源或光导板时,可从光导板上卸下固定装置,以由此将光源和光导板分开。同时,可再次利用同一个固定装置将光源和光导板组装在一起。因而,固定装置可重复利用。另外,可改善面光源装置的可维修性。
为使固定装置可拆卸,例如,可通过在光导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凹入的固定装置配合区域、在固定装置配合区域上设置突出的卡子、在对折形式的固定装置内设置环形、L形或T形的配合件、并且将固定装置配合区域上的配合件与卡子接合,从而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光导板上。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固定装置的配合件只接合在光导板的卡子上,通过使固定装置的配合件从卡子上脱离,可容易地将固定装置拆卸下来。同时,因为配合件插入光导板上的凹入的固定装置配合区域,所以,可以防止配合件从光导板上突出。
另外,为使固定装置可拆卸,通过在光导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卡子,并将设在固定装置内的环形、L形或T形的配合件与卡子接合,从而可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光导板上。附带地,光导板的侧表面不限于整个光导板的侧表面,而且可以是光导板的外周边表面的延伸区域的侧表面。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固定装置的配合件只接合在光导板的卡子上,通过将固定装置的配合件从卡子脱离接合,可容易地拆卸固定装置。同时,因为配合件在光导板的侧表面上与卡子接合,通过使配合件的高度低于光导板的厚度,配合件不从光导板突出。
同时,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光导板的侧表面和光导板的前表面上凹入的任一固定装置配合区域内形成一个压接突起(crimp projection)或压接孔,在固定装置内形成另一个压接突起或压接孔,并将压接突起插入压接孔内以进行压接,从而将固定装置固定到光导板上。在这个形式中,通过压接压接突起,可将固定装置连接到光导板上。然而,因为光导板侧面上的压接突起或压接孔设在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光导板的侧表面和光导板的前表面上凹入的任一固定装置配合区域内,因此,突起等不从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突出,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同时,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可设有对齐装置(aligning means),以使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在光导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对准,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具有用来使该固定装置和光导板沿着光导板厚度方向相互对齐的对齐装置。依照这个实施例,因为光源和光导板可沿着穿过固定装置的厚度方向相互对齐,所以,可以防止光源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光导板偏离,因此提高了光利用率,其中,所述光源相对于光导板偏离厚度方向的情况可导致光线容易地泄漏。
作为用于将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对齐的装置,存在这么一种方法,即,通过在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附近提供厚度减小部分,并通过设在固定装置内的一对平行突起夹持该厚度减小部分。依照这种装置,因为光导板的厚度减小部分由固定装置夹住,所以,夹住光导板的固定装置的高度不能增加,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同时,作为用于对齐固定装置和光导板的另一种装置,具有另一种方法,即,在设在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光导板侧表面和光导板前表面中的任一凹进部分内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其中一个,在固定装置内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中的另一个,并将定位突起配合在定位孔内。依照这种装置,定位突起或定位孔不从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突出。由于这一点,固定装置高度可设在光导板的厚度范围内,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同时,作为用于对齐固定装置和光源的装置,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即,在至少一部分光源上设置厚度减小部分,并利用设在固定装置内的平行突起夹住厚度减小部分。依照这种装置,因为光源的厚度减小部分由固定装置夹住,夹住光源的固定装置的高度没有增加,因此,面光源装置的厚度降低。
同时,作为用于对齐固定装置和光源的装置,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即,在设在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光导板侧表面和光导板前表面中的任一凹进部分内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其中一个,在固定装置内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中的另一个,并将定位突起配合在定位孔内。依照这种装置,定位突起或定位孔不从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突出。由于这一点,固定装置高度可设在光导板的厚度范围内,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同时,作为用于对齐固定装置和光源的另一种装置,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即,在光源的后表面内形成定位狭槽,并将一部分固定装置配合在该定位狭槽内。依照这种装置,用于将固定装置和光源配合在一起的结构的厚度可以较小,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附带地,可在可能的程度内组合本发明的上述组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传统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线X-X示出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1(c)是面光源装置的底视图;
图2是用来解释在面光源装置中,通过光导板和点光源之间的间隙的光泄漏方式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3是用来解释在传统的面光源装置中,防止在光导板和点光源之间产生间隙的方法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传统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该面光源装置具有连接到光导板外部的点光源;
图5是示出传统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另一个传统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该面光源装置具有安装到光导板外部的点光源;
图7是示出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示出另一个传统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该面光源装置具有连接到光导板外部的点光源;
图9是在面光源装置上使用的点光源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面光源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是在面光源装置中,安装点光源的区域(延伸区域)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的分解平面图;
图13是点光源和金属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在图10的面光源装置中,从光导板拆卸了金属固定装置的状态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15是从在面光源装置上使用的点光源从后部看的透视图;
图16是点光源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示出金属固定装置的配合件连接到光导板的搭扣(snap)上的状态的放大透视图,其中部分为断面图;
图18是示出点光源和光导板之间沿着高度方向的位置偏差δ与其间的入射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示出金属固定装置的偏斜量ξ和其反作用力P的幅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解释金属固定装置的偏斜量ξ和其反作用力P的幅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例中使用的不同形状的点光源的透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23是面光源装置所用的点光源的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25是面光源装置所用的点光源的透视图;
图26是示出一部分面光源装置的放大透视图,该面光源装置具有不同形状的配合件;
图27是金属固定装置的平面图;
图28是示出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该面光源装置具有其他不同形状的配合件;
图29是金属固定装置的平面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附带地,附图中使用的主要附图标记如下:
31面光源装置
32点光源
33光导板
35光入射表面
41突起
42夹持台阶
43推动区域
46延伸区域
48突起
49固定装置配合区域
50搭扣
51夹持台阶
52金属固定装置
53配合件
54结合孔
55夹持件
56邻接件
61压接销
63定位狭槽
64定位突起
65压接孔
66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但是,当然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主题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优化。
实施例1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面光源装置31的示意性透视图。该面光源装置31由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组成。点光源32由金属固定装置52固定在矩形光导板33的外周边拐角处。在光导板33的下表面,凹入地形成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偏振图案34。偏振图案34绕点光源32的光发射点几乎同心地间隔设置。因而,在点光源32(其内并入发光元件如LED芯片)发出光时,从点光源32发出的光在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其与点光源32相对)进入该光导板33(参见图12),并且在所述光在所述光导板33的主表面和后表面之间于该光导板33内重复进行全反射的同时,其传遍了几乎整个光导板33。在光导板33内的光于传播穿过光导板33期间入射在偏振图案34上时,入射在偏振图案34上的光被偏振图案34朝向主表面全反射,而以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度的入射角入射在光导板33的主表面上的光可以射出光导板33的表面(光出射表面36)。在此,偏振图案34的密度设置成与点光源32相隔一段距离,这样,从光出射表面36射出的光在光导板33的有效区域上几乎强度一致。
附带地,在一些情况下,为使通过光导板33的后表面泄漏的光返回光导板33,在光导板33的下表面上设置一反射板,如Ag膜或者白色树脂片。同时,可以适当地将散射板设置在光导板33的上表面上。
现在,解释点光源32在面光源装置31中的连接结构。图11是示出面光源装置31的点光源32的连接结构的平面图,图12是其分解平面图,图13在横向示出金属固定装置52和点光源32的侧视图,图14是从光导板33上拆卸下金属固定装置52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5是点光源的透视图,而图16是点光源的横截面视图。图17是示出金属固定装置52连接到光导板33上的状态的局部剖开的放大透视图。
点光源32的结构如图15和16所示。在点光源32中,安装在管座(stem)(未示出)上的发光元件37如LED芯片被封入透明树脂38中。此外,透明树脂38在除了其前表面之外的其他区域处都由白色外部树脂39覆盖,这样,发光元件37所发出的光可仅仅通过光发射窗口射出,该光发射窗口位于点光源32前部的一部分透明树脂区域内。外部树脂39在其后表面处形成有树脂形成的固定装置接合器(engager)40。固定装置接合器40在其两侧设有突起41,该突起41的厚度小于外部树脂39的厚度。突起41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相应的各个表面比外部树脂39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低,这样就形成了夹持台阶。推动区域43在固定装置接合器40的背面于中心凹入地形成。如图16和14所示,点光源32由焊料44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上。应该注意,附图标记32a是端子,其用于向点光源32供应电能。
延伸区域46设在光导板33的拐角处。延伸区域46沿着光导板33的对角线方向突出,并具有几乎与光导板33的对角线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的侧面。在延伸区域46的中心,光源容器47凹入地形成,且形状近似为矩形,并在光导板的两表面之间贯通。此外,如图12所示,稍微凹入的光入射表面35形成在光源容器47的深面内(deep surface)。在光入射表面35内,形成多种(multiplicity)微棱镜(未示出),以便将点光源32发出的光线以大角度引入光导板33。此外,邻接表面60紧靠点光源32突出地设置在光入射表面35的两侧,以便在组装之后,不使微棱镜因点光源32撞击到光入射表面35而变形。同时,在光源容器47的内周边侧面上设置突起48,以便防止点光源32因其接合处紧靠光源容器47中放置的点光源32的侧表面而左右摇摆,其中,所述点光源插入所述光源容器47中。
同时,在光源容器47的两侧,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分别在延伸区域46的两个表面内凹入。爪形的搭扣50(卡子)分别在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内在左右表面、主表面和后表面内突出。搭扣50在其后半部形成有向后倾斜的斜面59。搭扣50的高度小于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的深度,因此,搭扣50不突出到光导板33的表面之外。同时,夹持台阶51形成在延伸区域46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在光源容器47和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之间的区域内。在此,在所述两表面内的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和在两表面内的夹持台阶51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之间的厚度几乎相等。附带地,点光源32的两表面内的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之间的厚度(突起41的厚度)也几乎等于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的厚度,以及夹持台阶51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的厚度。
因此,在点光源32配合在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的情况下,突起48紧靠点光源32的侧表面,以由此将点光源32左右对齐。这就消除了点光源32的左向摇摆。同时,点光源32的深度等于光源容器47的深度,因此,在点光源32配合在光源容器47内时,点光源32的一部分(如在突起41的尖端)与延伸部分46的端面平齐,如图14所示。因为如前所述,点光源32由焊料44固定到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上,将点光源32配合到光源容器47内,使得柔性印刷电路板45紧靠光导板33的下表面,因此,就有可能将点光源32从光源容器47向上拆卸下来,并因此粗略地将点光源32对齐。在这种状态下,从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到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以及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延伸的区域的厚度小于但是几乎等于光导板33的厚度。
配合在光导板33内的光源容器47内的点光源32由金属固定装置52固定在光导板33上。金属固定装置52通过冲裁并然后弯曲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板、钢板或铝板制成,其形状上下左右对称。将金属固定装置52以一定间隔对折成横截面为U形,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间隙高度等于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的两表面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夹持台阶51和夹持台阶42的厚度。
金属固定装置52在其上半部和下半部的两端设有配合件53。配合件53开有矩形的接合孔54,其稍大于搭扣50。一对夹持件55(clamp piece)设在左、右配合件53之间,而邻接件56设在夹持件55之间。此外,切口57各形成在配合件53和夹持件55之间,而切口58各形成在夹持件55和邻接件56之间。通过这样设置切口57、58,使得形成切口57、58处的区域的刚度降低。通过设置切口57,使金属固定装置52在切口58的点处弹性弯曲,可沿着光导板33的厚度方向容易地打开金属固定装置52。
如此构造的金属固定装置52可以这样地安装,即,在点光源32装配在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在其两表面处从点光源32的后部将点光源32和延伸区域46夹持在一起。也就是说,如图17所示,斜面59设在搭扣50的后部。因而,金属固定装置52可以部分地将点光源32和延伸区域46夹持在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方式得以安装。在金属固定装置52在其两端被推动时,配合件53由搭扣50的斜面59垂直地打开,以由此越过搭扣50,这样,搭扣50就自然地接合在接合孔54内。搭扣50具有垂直前表面,因此,一旦搭扣50接合在接合孔54内,配合件53就由搭扣50夹住,由此防止了金属固定装置52脱离接合。
通过将金属固定装置52这样连接到光导板33上,金属固定装置52的夹持件55夹住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之间的以及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以沿着厚度方向(垂直地)相对于光导板33对齐点光源32。具体地说,光导板33的延伸区域46的厚度(最大厚度)是0.8mm,而点光源32的厚度(最大厚度)也是0.8mm。
同时,在安装在光导板33的金属固定装置52中,邻接件56在尖端靠在推动区域43上,其中,金属固定装置52弹性地弯曲成如图11所示的弓形,这样,由于金属固定装置52的弹性反作用力,邻接件56可将点光源32推到邻接表面60上。因而,即使在点光源32或者光源容器47的大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点光源32仍可准确地连接到光导板33上,而不会产生卡塔声。而且,因为所述安装是单触(one touch)方式的,就不再需要使用粘结剂或执行热压接。同时,因此所述安装是干型的,就不象在使用粘结剂时一样需要固化时间。金属固定装置52的大小使得其不从光导板33的主表面或后表面内突出,类似于点光源32。具体地说,金属固定装置52由0.1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其外部高度为0.6mm。在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夹持台阶51和夹持台阶42内的深度为0.2mm或更深。因而,金属固定装置52相对于光导板33的表面低0.1mm。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31,可以简化该面光源装置31的装配操作。同时,通过以不使其在光导板33的主表面或后表面上突出的方式安装金属固定装置52等,面光源装置31可降低厚度,其厚度特别降低至0.8mm或更小。此外,成本也变低。同时,金属固定装置52可固定在光导板3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通过金属固定装置52将点光源32朝向光导板33推进,将点光源32正向固定在光导板33上,因此提高了面光源装置31的冲击阻力。
图18是示出光导板33沿着高度方向的中心和光发射窗口沿着高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偏差δ(在下文中,称作点光源32的高度位置偏差)和入射损失之间的特性的图,光发射窗口的高度(透明树脂38的高度)为0.7mm,光导板33的厚度为0.7mm,针对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和点光源32的前表面之间的间隙为50μ、30μ和10μ的情况下示出该特征。以这种方式,点光源32所发出的光的入射损失随着点光源32的高度位置偏差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和点光源32之间的间隙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入射损失也随之变化。在间隙变大时,光导板33的入射损失也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31,通过利用金属固定装置52的弹性,可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的邻接表面上,并且没有产生间隙(尽管在这个实施例中,因为光入射表面35上形成有棱镜,所以没有提供紧密接触,其中,在不设置棱镜时可以提供紧密接触)。而且,因为点光源32由金属固定装置52夹持,以使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沿着厚度方向准确对齐,从点光源32发出的光就很少泄漏到光导板33的外部,因此,能够降低入射损失,并提高采用点光源32的面光源装置31的光利用率。此外,因为点光源32在光导板33的壁厚尺寸范围内对齐,如上所述,点光源32的高度位置偏差δ降低,从而降低了入射损失。
同时,依照以这种方式利用金属固定装置52将点光源32连接到光导板33上的方法,并且通过弯曲金属固定装置52的配合件53并将其从搭扣50上取下来更换或维修点光源32或光导板33,金属固定装置52可容易地松开,以将点光源32从光导板33上拆下。然后,通过利用同一个金属固定装置52,可将更换或维修过的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组装成原来的样子。在点光源32由粘结剂或热压接(thermal crimp)连接时,一旦将点光源32从光导板33上拆下,相关的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就不能再使用。这种循环利用特性是本发明的优点所在,节约了资源。
图19是示出金属固定装置52的偏斜量ξ和其反作用力P之间的关系图。这个数据基于反作用力P(即,邻接件56的推力)和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中心部分的偏斜量ξ的测量而得出,其中,金属固定装置52由厚度为0.1mm的不锈钢板制成,如图20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面光源装置31来说,在偏斜量ξ为0.15mm时,推力P为4N。反作用力P和偏斜量ξ之间的关系可由切口58的深度来调节。
同时,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金属固定装置52通过使邻接件56紧靠点光源32而弯曲,金属固定装置52也可通过将突起41的尖端紧靠该金属固定装置52而弹性弯曲。
同时,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点光源可采用图21所示的一个简单形式的点光源。
实施例2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图23是用于面光源装置的点光源32的透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夹持台阶42居中地形成在点光源32的背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推动区域43形成在夹持台阶42的深面内,其中,金属固定装置52的邻接件56紧靠该推动区域43。光导板33具有延伸区域46,该延伸区域46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延伸区域的结构类似。同时,金属固定装置52具有夹持件55,该夹持件55形成为与夹持台阶51的宽度匹配,并因此宽度比实施例1中的缩窄。同时,因为上下邻接件56用来夹持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并且其尖端紧靠推动区域43,夹持台阶42之间的点光源32的厚度减小部分的厚度就等于邻接件56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
因而,在将点光源32推入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金属固定装置52就从点光源32的后部安装到该点光源32和延伸区域46上。光导板33在夹持台阶51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由夹持件55夹住并握持,而点光源32在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由邻接件56夹持,由此就通过金属固定装置52将点光源32相对于光导板33垂直对齐。然后,在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两侧朝前推动该金属固定装置52时,搭扣50接合在配合件53的接合孔54内,由此配合件53由搭扣钩住(catch)。这时,邻接件56在其尖端紧靠点光源32的推动区域,金属固定装置52就弹性地弯曲成弓形。利用弹性反作用力,就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的邻接表面60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由金属固定装置52的分离部分夹持。同时,金属固定装置52的邻接件56起到夹持点光源32以及将该点光源32推到光入射表面上的作用。同时,也在这个实施例中,金属固定装置52插入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和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内,而没有从光导板33的上下表面上突出,这样,就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实施例3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图25是用于面光源装置的点光源32的透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点光源32在其整个上表面下降了与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和夹持台阶51一样深的距离。点光源32在其下表面的两侧形成有夹持台阶42,其深度与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和夹持台阶51的深度相同。也就是说,这个实施例利用薄型的点光源32。例如,假设光导板33的厚度为0.8mm,夹持台阶51的深度为0.2mm,则点光源32的厚度为0.6mm,夹持台阶42的深度为0.2mm。在点光源32放入光源容器47内时,上侧夹持台阶51和点光源32在它们的上表面平齐,而下侧夹持台阶51和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在它们的下表面平齐。
光导板33具有结构与实施例中的结构类似的延伸区域46。尽管金属固定装置52的结构也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类似,邻接件56向内弯曲,这样,就可将点光源32内的发光元件37推至其适当位置处。
因而,在将点光源32放入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在金属固定装置52从点光源32后部安装到该点光源32和延伸区域46上的情况下,夹持件55夹住并保持光导板33在夹持台阶51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点光源32的上表面和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由此利用金属固定装置52将点光源32相对于光导板33垂直对齐。然后,在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两侧朝前推动该金属固定装置52时,搭扣50接合在配合件53的接合孔54内,由此,配合件53由搭扣50钩住。这时,邻接件56在其尖端紧靠点光源32的背面中心区域,并且金属固定装置52弹性地弯曲成弓形。利用弹性反作用力,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点光源32可降低厚度的情况下,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可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任意一个内。此外,在点光源32厚度可以降低的情况下,它可以按原样(矩形)使用,而不必在电光源32内形成用于夹持台阶42的凹进部分,这可以应付薄型点光源32。然而,因为点光源32的下表面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上,这个实施例仅仅在上表面一侧降低了厚度。
附带地,在前述实施例中,金属固定装置52的配合件53开有接合孔54,以在其内接合搭扣50。然而,如图26和27所示,金属固定装置52的配合件53可成形为L形或钩形的,以从一侧接合搭扣50。使用这种形式的金属固定装置52,金属固定装置52的长度可以变短,以降低用于连接金属固定装置52的空间。同时,因为在这个实施例中,搭扣50的侧壁表面与金属固定装置52的内周边壁面一体形成,如图26所示,搭扣50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了金属固定装置52的连接强度。同时,如图28和29所示,金属固定装置52的配合件53可成形为T形,这样,配合件53可与邻近设置的两个搭扣50接合。同时,搭扣50具有与金属固定装置52的内周边壁面一体形成的相应侧表面。在这个实施例中,搭扣50的强度增加。而且,因为配合件53由两个搭扣50夹住并保持,金属固定装置52的连接强度增加,从而以更高的推动力(urging force)来保持点光源32。
实施例4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在这个面光源装置中,延伸区域46设在光导板33的外周边表面的较短一侧的中心,从而将光源容器47居中地设置在延伸区域46中。在光源容器47的深面内,形成光入射表面35,从而提供在光源容器47的侧表面上突出的突起48。同时,搭扣50分别在延伸区域46的左右表面突出。在光源容器47的两侧,夹持台阶51在延伸区域46的上、下表面内凹进。
采用实施例1所述结构的点光源32分别在上下表面内的左右两侧形成凹进的夹持台阶42,其中,推动区域43形成在点光源32的后部中心。
通过弯曲不锈钢板、钢板、铝板等金属材料并在平面中将其弯曲成弓形来制作金属固定装置52。金属固定装置52具有双面片(both-sidepieces),将该双面片弯曲成相互平行地配合件53。配合件53的尖端开有接合孔54。同时,金属固定装置52具有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做成以隆起方式弯曲的邻接件56。在邻接件56的两侧上,夹持件55从其上、下部分朝前延伸。
因而,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将点光源32放入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金属固定装置52从点光源32的后部连接到该点光源32和延伸区域46上。利用夹持件55,在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和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之间间隔夹持,从而将其夹持在一起。利用金属固定装置52,点光源32相对于光导板33垂直对齐。然后,在朝前推进金属固定装置52时,搭扣50接合在配合件53的接合孔54内,配合件53由搭扣50夹住。这时,邻接件56紧靠点光源32的推动区域43,由此使金属固定装置52弹性地变形。利用弹性反作用力,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上。
也在这个实施例中,金属固定装置52的高度小于光导板33的厚度。特别地,上、下夹持件55之间的外部高度小于光导板33的厚度。因为夹持件55夹住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和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所以,金属固定装置52没有从光导板33的上下表面突出,因此,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
实施例5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在这种结构的面光源装置中,光源容器47设在光导板33的外周边表面的较短一侧的中心。在光源容器47的深面形成光入射表面35。突起48在光源容器47的侧表面上突出。同时,在光源容器47的左右两侧,设置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其深度几乎等于光导板33的厚度的一半。压接销61直立地设在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的底表面上。
金属固定装置52通常由管形金属板成形为正方的U形,其两端具有配合件53,配合件53的尖端开有部分释放(partly released)的搭扣形的接合孔54。同时,在金属固定装置52内比配合件53更朝内的地方,设置切口62,以使金属固定装置52具有弹性。同时,在点光源32的后部,形成一贯通该点光源32宽度的定位狭槽63,其垂直宽度等于金属固定装置52的厚度。附带地,狭槽横截面形式可以为V形槽。
因而,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将点光源32插入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金属固定装置52置于点光源32的后部,金属固定装置52配合在点光源32的定位狭槽63内,且配合件53的接合孔54以搭扣(snap manner)方式套在销61上。然后,销61热压接,以由此将金属固定装置52固定到光导板33上,因此,防止了金属固定装置52浮动。在金属固定装置52固定在光导板33上的状态下,金属固定装置52在切口62处弹性地弯曲。利用弹性反作用力,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上。同时,金属固定装置52的配合件53通过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对齐,并由压接销61固定。通过将金属固定装置52配合到定位狭槽63内,可将点光源32垂直地对齐,因此就使得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垂直对齐。因而,这个实施例也消除了安装点光源32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并因此提高了光利用率。同时,金属固定装置52为板形,因此不从光导板33的上下表面上突出,由此就降低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同时,采用这种结构的金属固定装置52,元件成本降低。
尽管没有示出,这个实施例可采用丝状材料,如高强钢丝来代替上述板形的金属固定装置52。也就是说,作为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丝状材料的一端卷绕在压接销61上,并将该压接销61热压接,以固定丝状材料的一端。然后,丝状材料穿过点光源32的定位狭槽63。在将张力应用于丝状材料时,该丝状材料的另一端连接到压接销61上,并且压接销61与丝状材料热压接,由此固定丝状材料的另一端。在这种优化中,可通过丝状材料的张力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上。同时,通过拉伸丝状材料,可垂直对齐点光源32。
实施例6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在这种面光源装置中,延伸区域46在光导板33的外周边表面的较短一侧居中地突出,从而在延伸区域46的中心提供光源容器47。在光源容器47的深面形成光入射表面35,以从光源容器47的一个侧面突出有突起48。同时,压接销61在光导板33的外周边表面内水平地突出,使得将延伸区域46夹在中间。
点光源32的厚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33的厚度。点光源32的深度大于光源容器47的深度,使得在将点光源32放入光源容器47内时,置于点光源32的后端的推动区域43从光源容器47突出。此外,定位突起64在推动区域43居中地突出。
通过弯曲条带形金属板加工金属固定装置52,该金属固定装置52的高度(条带形金属板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33的厚度。金属固定装置52沿着轮廓弯曲,该所述轮廓自光导板33的延伸区域46左侧的区域穿过该延伸区域46延伸到该延伸区域右侧的区域。在置于相应端部的配合件53中,压接孔65的直径等于压接销61的直径。金属固定装置52在中心开有定位孔66,该定位孔66的直径等于定位突起64的直径。附带地,压接孔65和定位孔66可以沿着水平方向较长,以便吸收节距误差。
因而,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将点光源32放入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金属固定装置52置于点光源32和延伸区域46的后部。压接销61安装在金属固定装置52的压接孔65内,而定位突起64安装在定位孔66内,以将压接销61热压接到金属固定装置52上,由此将金属固定装置52固定到光导板33上,并利用金属固定装置52将点光源32对齐。
在这种状态下,利用压接销61和压接孔65之间的配合将金属固定装置52相对于光导板33垂直对齐。利用定位突起64和定位孔66之间的配合将点光源32相对于金属固定装置52垂直对齐。结果,点光源32沿着光导板33的厚度方向精确对齐。同时,点光源32的推动区域43从延伸区域46突出,由此,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中心紧靠推动区域43,这样将其推回。通过金属固定装置52的弹性反作用力,将点光源32推到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上。
在这种实施例中,通过使金属固定装置52的高度小于光导板33的厚度,防止了金属固定装置52从光导板33的上下表面上突出,这样就降低了光导板33的厚度。此外,金属固定装置52可通过仅仅弯曲条带形金属板制成,其开有压接孔65和定位孔66,这就使得成本降低。
附带地,上述实施例提供了在点光源32上的定位突起64和在金属固定装置52内的定位孔66。相反地,定位孔66可设在点光源32内,而定位突起64可设在金属固定装置52内。
实施例7
在本发明中,多个点光源32可借助一个金属固定装置52连接。例如,图3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在这个面光源装置中,两个光源容器47并排地凹入形成在光导板33中,从而在两光源容器47之间的上下表面内形成夹持台阶67。夹持台阶51和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设在所述光源容器47的外侧。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分别设有搭扣50。
两个点光源32例如是图21所示的那些点光源,其中,夹持台阶42形成在上下表面的两侧,而推动区域43设在其背侧上。
金属固定装置52设有配合件53,配合件53具有位于其相应端部的接合孔54、位于其内侧的夹持件55、位于其内侧的邻接件56以及位于邻接件56之间的较宽夹持件55。切口57形成在接合孔54和夹持件55之间,而切口58形成在夹持件55和邻接件56之间。
因而,在将点光源32分别放入光导板33的光源容器47内之后,配合件53接合在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的搭扣50上,由此将金属固定装置52安装到光导板33上。夹持件55在其两侧夹住并握持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以及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中心夹持件55夹住并握持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67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以及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之间的厚度减小部分。由于这一点,点光源32沿着厚度方向相对于光导板33对齐。同时,通过将弹性挠曲的金属固定装置52的邻接件56紧靠在点光源32的推动区域43上,可分别将点光源32推到邻接件56上。
在此,尽管两个点光源32用一个金属固定装置52安装,但是,可以连接三个或多个点光源32。通过用一个金属固定装置52连接多个点光源32,可简化装配操作并降低成本。同时,尽管上述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的多个点光源32,但是自然也可以安装其他实施例的多个点光源32。
实施例8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35是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图36是示出处于不同的方向的面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透视图。这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点光源32与实施例3中使用的点光源32(图25)结构类似。也就是说,实施例8中的点光源32尽管在上表面内形成凹凸结构,但是只是在下表面(而不是上表面)的两侧形成有夹持台阶42。通过不在点光源32的上表面设置夹持台阶42,点光源32厚度降低。具体地说,点光源32的厚度为0.6mm。也就是说,假设如图21所示结构的点光源32的厚度为0.8mm,通过在点光源32的上表面上从夹持台阶42除去该点光源32的突出部分,点光源32的厚度可变成0.6mm。附带地,点光源32的下表面上的夹持台阶42的深度等于金属固定装置52的厚度0.1mm。
同时,尽管实施例3中的光导板33的厚度0.8mm大于点光源32的厚度,实施例8中的光导板33的厚度为0.5mm,其小于点光源32的厚度。同时,在实施例8中,在光导板33的两个表面内,夹持台阶51和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凹入地形成在光源容器47的两侧上。在光导板33的上表面中,搭扣50以从外侧表面上突出的方式突出到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内。在光导板33的下表面,搭扣50以从内侧表面突出的方式突出到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内。
在这个实施例中,因为夹持台阶42没有设在点光源32的上表面,在如实施例1-7中用金属固定装置52来保持点光源32的两个表面的情况下,金属固定装置52从点光源32和光导板33上突出,由此增加了面光源装置的厚度。为此,在点光源32内设有夹持台阶42的下表面侧,点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和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与实施例1-7类似由金属固定装置52的夹持件55从下面保持。然而,在点光源32没有设置夹持台阶42的上表面侧,实施例8借助于该实施例8中的金属固定装置52的夹持件55来从上部仅仅保持光导板33的夹持台阶51。金属固定装置52的夹持件55不用来保持点光源32的上表面。
因而,在如图35和36所示的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上表面夹持件55中,切口68设在与点光源32相应的位置处,使得在连接到光导板33上时其不与点光源32重合。在上表面侧,夹持件55以避开用于点光源32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结果,金属固定装置52的厚度为0.6mm,这与点光源32的厚度相同。
同时,点光源32预先用焊料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上,与点光源32或者光源容器47的平面区域相比,该柔性印刷电路板45的平面区域比较大。在将点光源32安装到光导板33上时,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上的点光源32从下面放入光源容器47中。在点光源32放入光源容器47内时的情况下,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5紧靠在光导板33的下表面上时,点光源32不再向上移动。而且,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即,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5开始紧靠光导板33的下表面时,点光源32可采取用于光导板33的光入射表面35所需的垂直位置。
然后,如图34所示,金属固定装置52从点光源32的后部连接到光导板33上。这时,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下夹持件55插入到光源32的夹持台阶42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5之间。在金属固定装置52的接触件56紧靠点光源32的后表面的状态下,金属固定装置52的配合件53接合在光导板33的搭扣50上。金属固定装置52在其上、下夹持件55夹住光导板33的上、下夹持台阶51。这就相对于光导板33将金属固定装置52垂直对齐。
在用金属固定装置52将点光源32连接到光导板33上的状态下,利用点光源32的弹性将该点光源32的前表面推到光导板33的邻接表面60上,由此,点光源32沿着前后方向对齐。在光源容器47的侧表面上,突起48紧靠点光源32的侧表面,由此,就沿着左右方向将点光源32对齐。此外,点光源32的下夹持件55将夹持台阶42保持在该点光源32的下表面上,由此防止点光源32从光源容器47上向下分离。因为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上表面内的夹持件55避开点光源32设置,由此,不能由确定的金属固定装置52从上方保持点光源32。然而,通过使柔性印刷电路板45紧靠在光导板33的下表面上,可以调节点光源32使其不可从光源容器47上拆卸下来。因而,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固定装置52的下表面内的夹持件55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5配合,可将点光源32垂直对齐。此外,面光源装置的厚度可以降低。
在这种结构的金属固定装置52中,结构不垂直对称,但是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的形状不同。因而,在将点光源32连接到光导板33上的过程中,在没有正确地垂直连接金属固定装置52的情况下,点光源32穿过夹持件55的切口68,并与柔性印刷电路板45一起落下到光源容器47之外,这是因为点光源32的下表面没有由夹持件55保持。为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将上表面侧的配合件53弯曲成向外指向的L形,而将下表面侧的配合件52弯曲成向内指向的L形。因而,在光导板33中,在上表面侧的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中,搭扣50从左右侧表面的外侧表面向内突出。在下表面侧的固定装置配合区域49中,搭扣50从左右侧表面的内侧表面向外突出。因而,在正确地垂直连接金属固定装置52的情况下(关于主表面或后表面),上、下配合件53可分别接合在光导板33的上、下搭扣50上。然而,在没有正确地连接金属固定装置52时(关于主表面或后表面),上、下配合件53不能分别接合在光导板33的上、下搭扣50上。基于这一点,就防止点光源32因没有正确定向金属固定装置52而脱离。

Claims (14)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导板,该光导板引导光穿过其内部并容许其从光出射表面射出到外部;以及光源,该光源与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相对设置,且尺寸比光导板的宽度小;
光源可由接合在光导板上的固定装置保持,固定装置部分地弹性抵靠在光源中与所述光源的面向光入射表面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由此将光源推到光入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光源具有光发射窗口,该光发射窗口沿着光导板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固定装置沿着光导板的厚度方向的外部高度等于或小于光导板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固定装置的形状绕向光导板的连接方向成180度旋转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到光导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导板上、下表面上凹入地形成固定装置配合区域,设置在固定装置配合区域突出的卡子,在形成为对折形式的固定装置中提供环形、L形或T形的配合件,并且将配合件放置到固定装置配合区域上,以接合在卡子上,可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光导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导板的侧表面上设置卡子并将固定装置内设置的环形、L形或T形的配合件接合在卡子上,可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光导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导板的上下表面凹入的固定装置配合区域、光导板的侧表面和光导板的前表面中的任一个上形成压接突起或压接孔其中之一,在固定装置内形成压接突起或压接孔其中另一个,并将压接突起插入压接孔内且进行压接,从而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光导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具有用于将该固定装置和光导板相互沿着该光导板的厚度方向彼此对齐的对齐装置,固定装置和光源具有用于将该固定装置和光源沿着该光导板的厚度方向彼此对齐的对齐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导板的光入射表面附近提供厚度减小部分,并用固定装置内设置的一对平行突起夹住该厚度减小部分,来构造用于将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对齐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导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内设置的凹进部分、光导板的侧表面和光导板的前表面中的任一个上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其中之一,在固定装置内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其中另一个,并将定位突起插入定位孔内,构成用于将固定装置和光导板对齐的装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面光源至少一部分上提供厚度减小部分,并用固定装置内设置的一对平行突起夹住该厚度减小部分,来构成用于对齐固定装置和光源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源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内设置的凹进部分、光源的侧表面和光源管的前表面中的任一个上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其中之一,在固定装置内形成定位突起或定位孔其中另一个,并将定位突起插入定位孔内,来构成用于将固定装置和光源对齐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在光源的后表面内形成定位狭槽并将一部分固定装置配装在定位狭槽内,来构成将固定装置和光源对齐的装置。
CNB2004800216640A 2003-07-31 2004-07-30 面光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5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570/2003 2003-07-31
JP2003204570 2003-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9876A true CN1829876A (zh) 2006-09-06
CN100510513C CN100510513C (zh) 2009-07-08

Family

ID=34113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166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513C (zh) 2003-07-31 2004-07-30 面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338195B2 (zh)
EP (1) EP1655536A4 (zh)
JP (1) JP4029900B2 (zh)
KR (2) KR100790262B1 (zh)
CN (1) CN100510513C (zh)
WO (1) WO200501278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6486A (zh) * 2010-08-20 2011-01-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2713700A (zh) * 2009-10-28 2012-10-03 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光源和光导体耦合装置
CN102870290A (zh) * 2010-04-28 2013-01-09 泰科电子公司 发光二极管插座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5980A (ja) * 2006-01-11 2007-07-26 Toyoda Gosei Co Ltd 発光装置
JP2007220369A (ja) * 2006-02-14 2007-08-30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2007335396A (ja) * 2006-05-15 2007-12-2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909482B2 (en) 2006-08-21 2011-03-22 Innotec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boardless electrical component mounting arrangement
TWI302221B (en) * 2006-09-08 2008-10-2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815870A (en) * 2006-09-29 2008-04-0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712933B2 (en) 2007-03-19 2010-05-11 Interlum, Llc Light for vehicles
US8408773B2 (en) 2007-03-19 2013-04-02 Innotec Corporation Light for vehicles
WO2009076579A2 (en) 2007-12-12 2009-06-18 Innotec Corporation Overmold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JP2009158318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yoda Gosei Co Ltd 面状光源ユニット
US7815339B2 (en) 2008-01-09 2010-10-19 Innotec Corporation Light module
JP2009245885A (ja) * 2008-03-31 2009-10-22 Sanken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
JP2009245884A (ja) * 2008-03-31 2009-10-22 Sanken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
JPWO2010004610A1 (ja) * 2008-07-07 2011-12-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導光板ユニット及びこの導光板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FR2937711B1 (fr) * 2008-10-27 2010-11-19 Saint Gobain Module a diodes electroluminescentes pour vehicule, support a diodes
EP2192430B1 (en) 2008-11-27 2016-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WO2011025017A1 (ja) * 2009-08-28 2011-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5352511B2 (ja) * 2010-03-30 2013-11-27 株式会社キクテック 407標識のled光源への交換方法と407標識
TWI424227B (zh) * 2010-08-02 2014-01-2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KR101816275B1 (ko) * 2010-12-23 2018-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US10007047B2 (en) 2010-12-23 2018-06-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rmally protected backlight assembly
KR20120082678A (ko) * 2011-01-14 2012-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794811B2 (en) * 2011-03-16 2014-08-05 GE Lighting Solutions, LLC Edge-illuminated flat panel and light module for same
JP2012238414A (ja) * 2011-05-10 2012-12-06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FR2978525B1 (fr) * 2011-07-29 2018-05-18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Vitrage multiple lumineux de meuble
FR2978526B1 (fr) * 2011-07-29 2018-05-18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Vitrage multiple lumineux de batiment
DE112013002944T5 (de) 2012-06-13 2015-02-19 Innotec, Corp. Flexibler Hohllichtleiter
CN202708988U (zh) * 2012-07-03 2013-01-30 深圳安嵘光电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照明灯具
TWI475299B (zh) * 2012-07-30 2015-03-0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US10733579B2 (en) 2013-01-30 2020-08-04 Row52,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service recycling of automotive parts
TW201516541A (zh) * 2013-09-23 2015-05-01 Glo Ab 整合背光單元
DE102017011959B4 (de) * 2017-12-22 2021-10-14 Emz-Hanauer Gmbh & Co. Kgaa Flächenleuchtmodul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Montage
DE102019111593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ängliche Leuch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1615A (en) * 1986-08-07 1988-06-14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oncepts, Inc. Page light
JPH0622823Y2 (ja) * 1989-06-02 1994-06-1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照明装置
JPH035152A (ja) 1989-06-02 1991-01-10 Minolta Camera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622823A (ja) 1992-07-08 1994-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厨房装置
JPH07287228A (ja) * 1994-04-19 1995-10-31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
JP3860249B2 (ja) * 1996-05-02 2006-12-20 ローム株式会社 面発光照明装置
JP3466817B2 (ja) * 1996-05-02 2003-11-17 ローム株式会社 Led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47412A (ja) * 1997-03-03 1998-09-14 Omron Corp 面光源装置
JP4013287B2 (ja) * 1997-06-03 2007-11-2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
JP3458823B2 (ja) * 1999-05-11 2003-10-2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US6305109B1 (en) * 1999-12-09 2001-10-23 Chi-Huang Lee Structure of signboard
KR100367012B1 (ko) * 2000-08-21 2003-01-0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538772B2 (ja) * 2000-12-26 2010-09-08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2002324423A (ja) * 2001-04-24 2002-11-08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3962228B2 (ja) * 2001-07-06 2007-08-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875891B2 (ja) * 2002-01-24 2007-01-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13998A (ja) * 2002-12-27 2004-07-29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
JP4161713B2 (ja) * 2002-12-27 2008-10-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4489423B2 (ja) * 2003-12-26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92796A (ja) * 2004-09-21 2006-04-06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700A (zh) * 2009-10-28 2012-10-03 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光源和光导体耦合装置
CN102870290A (zh) * 2010-04-28 2013-01-09 泰科电子公司 发光二极管插座组件
CN102870290B (zh) * 2010-04-28 2015-06-24 泰科电子公司 发光二极管插座组件
CN101936486A (zh) * 2010-08-20 2011-01-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1936486B (zh) * 2010-08-20 2014-06-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47375A (ko) 2007-05-04
US20080031008A1 (en) 2008-02-07
CN100510513C (zh) 2009-07-08
KR20060029184A (ko) 2006-04-04
JPWO2005012787A1 (ja) 2006-09-21
KR100790262B1 (ko) 2008-01-02
JP4029900B2 (ja) 2008-01-09
WO2005012787A1 (ja) 2005-02-10
KR100731489B1 (ko) 2007-06-21
EP1655536A4 (en) 2008-09-03
EP1655536A1 (en) 2006-05-10
US20060245207A1 (en) 2006-11-02
US7338195B2 (en) 2008-03-04
US7387420B2 (en) 2008-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9876A (zh) 面光源装置
US7604390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fixing component having a through-hole and opening for pin structure engagemen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815333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JP4447644B2 (ja) 光照射装置
CN1918428A (zh) 面光源装置
US2008018643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504808A (zh) 导光板、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
CN1624543A (zh) 棱镜板、光照装置、面发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261870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 supporting jig and a positioning method
JP2009224301A (ja) 照明装置、照明装置の組立て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776496A (zh) 背光组件及包括该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1075037A (zh) 显示装置
JP2009092721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578915A (zh) 棱镜薄板、使用该棱镜薄板的背光源单元和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969147A (zh) 面光源装置及使用其的设备
US8305521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61302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26186A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组装方法
CN1991416A (zh) 光学片和使用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
CN1877374A (zh) 导光板、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3376729A (zh)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CN103597814A (zh)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078504A (zh) 灯固定单元、具有其的背光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JP4670845B2 (ja) 面光源装置
CN1690802A (zh) 发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用背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