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3068A -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3068A
CN1853068A CNA2004800265647A CN200480026564A CN1853068A CN 1853068 A CN1853068 A CN 1853068A CN A2004800265647 A CNA2004800265647 A CN A2004800265647A CN 200480026564 A CN200480026564 A CN 200480026564A CN 1853068 A CN1853068 A CN 1853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ing device
diffuser plate
point
point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6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畠中正斗
横田和广
奥贵司
纪藤信辅
丸山佑一郎
山田志伸
饭田浩次
宫村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53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Abstract

根据点与荧光灯(13)的距离,点的直径在大约0.16~0.65mm范围内变化。根据与荧光灯(13)的距离,在几乎直接位于荧光灯(13)上方的位置上,被遮蔽的光的强度增大,而在远离荧光灯(13)的位置上,被遮蔽的光的强度减小。由此,产生总的光透射率约为62%(62%左右)的消光点图案。该总的光透射率比通常的光透射率(小于50%)高。因此,在不增加荧光灯(13)的亮度的情况下,荧光灯(13)可以发射出具有高亮度的均匀光。由此实现了节省功率的、具有高亮度的LCD。

Description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使用功率低、发出高亮度的光的一种背光装置和带有这种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LCD)得到广泛使用。
LCD,即一种利用液晶的显示装置,具有密封在两个透明板之间的空间中的液晶。其通过加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从而改变光的透射率而显示图像。形成LCD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图像在亮的位置是利用反射光显示的,而在暗的位置上是利用从多个布置在背面的发光单元(背光装置)发出的光来显示的。由于LCD比其他显示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管(CRT)或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更薄且重量更轻,因此广泛用于移动式计算机或节约空间的台式个人计算机。
作为在背光装置中使用的光源,使用作为点来发光的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或作为线来发光的荧光管。根据点或线光源布置的不同,背光装置为边缘光结构或下设(subjacent)结构。
边缘光结构的背光装置引导从布置在导光板的侧面上的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以利用平面光辐射方式发射光。下设结构的背光装置利用一块光散射板,散射从直接布置在液晶显示板下面的多个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平面光辐射方式发光。为了改善从点或线光源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以减少发射的光的损失,下设结构的背光装置包括布置在光源背面上的一块反光板。
在下设结构的背光装置中,多个点或线光源彼此相隔预定距离,直接布置在液晶显示板的下面。由于相应的光源发出的光有方向性,根据光发射的方向不同,光强不同,因此,由平面光辐射方式发出的光的亮度必须在整个表面上均衡。例如,如果在下设结构的背光装置中使用一个线光源,则直接位于彼此并排布置的多个线光源中的每一个的上方的位置上,光强最强,而在离开光源的方向上,光强变弱。具体地说,除非光被充分地均衡以外,发射的光会复现光源部位,即对于点光源或线光源,分别显示点状的灯像或带状的点像。
例如,如果为了减小相邻的光源之间的间隙,增加布置的光源数目,则通过将光散射板的光散射程度提高至一定程度,可使发射的光均衡。然而,如果增加光泽的数目,背光装置的成本提高,因而LCD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增加光散射板的光散射程度,则会出现以下问题,即亮度不能与所用光源的增大了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加。
可以考虑增加光源和光散射板之间的间隔,以减小从光源直至光散射板上的相应位置的距离差别。然而,光源和光散射板之间的距离的增加可能使背光装置的厚度增加,因而使LCD的厚度增加。
这样,在使用线光源的荧光管作为光源的下设结构的背光装置中,可在荧光管和光散射板之间布置一透明薄膜,该透明薄膜具有与荧光管对准气相沉积在其上的消光图案(light dimming pattern)的透明薄膜,或者将消光图案印制在光散射板上。这个消光图案为在其成分中包含遮光剂的点图案,其根据点的尺寸,遮蔽从荧光管发出的光,以形成均衡的亮度。
在日本早期公开专利公报H06-301034中公开了带有光散射层和利用了光透射点图案的光量均衡层的一个背光装置的示例。
一般,除非直接位于光源上方的位置处的亮度值和位于光源与相邻光源之间中央的位置处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减小至500cd/m2或更小,透射通过光散射板的光产生人眼可以辨认的灯像。
当使用结合相关技术所述的消光图案来使亮度均衡时,利用将导光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降低至50%或更小的极低值的消光图案,可以实现上述的500cd/m2或更小的亮度差。
然而,使用这种消光图案时,透过光散射板透射的光量减少,这样,产生亮度大大降低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和提供足够的亮度供照明用,必须向电源提供过量的功率,从而造成电力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利用点光源或线光源作为光源的下设型背光装置和带有这种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所述装置中,当保证足够的亮度值时,可使通过平面光辐射发射的光的亮度均衡,而不增加在光源中消耗的功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它包括:多个冷阴极射线管;和光散射板,所述光散射板沿来自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光辐射的方向布置,并具有打印在其上的消光点图案,其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62~71%,云斑值(cloud value)为90~99%;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布置在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相邻的管之间的间隔分成24~48部分的位置上;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每一个点的直径为0.16~0.7mm。
使用这种背光装置,可以有利地得到足够大的亮度值,而不需要增加电源功率损耗,同时可使通过平面光辐射发射的光均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光透射的液晶显示板和从背面照明所述液晶显示板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背光装置包括:由多个冷阴极射线管构成的光源;和光散射板,所述光散射板沿所述光源的光辐射方向布置,面向所述光源;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62~71%,云斑值为90~99%,并且其上带有消光点图案。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形成在所述光散射板上,位于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的相邻的管之间的间隔分成24~48部分的位置上,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所述点的直径为0.16~0.7mm。
本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背光装置有利地获得足够大的亮度,而不需增加电源功率损耗;同时可以通过亮度均衡的平面辐射光照明液晶显示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它包括:由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和光散射导光板,所述光散射板沿所述光源的光照射方向布置,其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50~93%,云斑值为70~93%,所述光散射导光板带有消光点图案并用于混合入射在其上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面向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形成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使得点的形状相对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发射中心对称或不对称;每一个点的面积为28~86mm2
使用这种背光装置,可以有利地得到足够大的亮度值,而不需要增加电源功率损耗,同时可使通过平面光辐射发射的光均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包括光透射的液晶显示板和从背面照明所述液晶显示板的背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由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和光散射导光板,所述光散射导光板沿所述光源的光照射方向布置,面向所述光源,并且其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50~93%,云斑值为70~93%,所述光散射导光板带有消光点图案,其构造用于混合入射在其上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面向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形成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使得点的形状相对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发射中心对称或不对称;每一个点的面积为28~86mm2
本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背光装置有利地获得足够大的亮度值,而不需增加电源功率损耗;并用亮度均衡的平面辐射光照明液晶显示板。
即,在使用线光源或点光源作为光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可以发射出高亮度、辐射均匀的光,同时电源功耗低,因此可以减小厚度。
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也可以减小,并以没有亮度不规则和颜色混合性能很好的白色光照明液晶显示板。因此,在液晶显示板上可以显示出最优的图片。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所述的优点,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将会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金属框架的平面图;图3B为示出背面金属框架的下端的侧视图;而图3C为示出背面金属框架的最右端的侧视图;
图4示出图2中所示的荧光管安装板;
图5示出图2中所示的荧光管安装板;
图6示出荧光安装板的变形;
图7示出荧光安装板的变形;
图8示出荧光安装板的变形;
图9为示出打印机结构的框图;
图10为示出由图9的打印机进行的点图案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一个板生产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2为示出由图11的板生产装置为生产板而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示出当在将荧光管之间的间隔分成24部分而得到的位置上打印点时的消光点图案;
图14示出图13的点的直径的变化;
图15示出当在将荧光管之间的间隔分成48部分而得到的位置上打印点时的消光点图案;
图16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7示出液晶显示装置上所设置的背光装置的示意性结构;
图18为沿着图16中的线X-X所取的、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9为示出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的框图;
图20A和20B示出在光散射导光板上没有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的颜色不规则性;其中图20A示出颜色不规则性的状态,图20B示出导致图20A所示结果的光源和光散射导光板;
图21A和21B示出在光散射导光板上打印有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抑制颜色不规则性的效果,其中图21A示出颜色不规则性的状态,图21B示出导致图21A所示结果的光源和光散射导光板;
图22A和22B示出在消光点图案的打印次数为1的情况下的颜色不规则性,其中,图22A示出光源和光散射导光板;图22B示出图22A情况下的颜色不规则性的状态。
图23A和23B示出在消光点图案的打印次数为2或3的情况下的颜色不规则性,其中,图23A示出光源和光散射导光板,图23B示出图23A的颜色不规则性的状态。
图24示出打印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所设置的光散射导光板上的消光点图案的一个示例;
图25示出在形成消光点图案的消光点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6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条件;
图27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条件;
图28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条件;
图29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条件。
优选实施方式
下面,以示例方式说明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发明与其优选实施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下的描述是为了确保本说明书中陈述了支持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如果有在本说明书中被描述但是没有描述为对应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并不意味该实施例与本发明不相关。相反,如果有在这里被描述为对应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并不意味着该实施例不与本发明以外的发明相关。
另外,所述描述就其整体而言并不是针对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发明的。换句话说,该描述并不意图否定出现一个发明在本说明书中被陈述了,但是没有在本申请中要求保护权力的情况,即,出现可能成为今后的分案申请主题的发明,或者出现可能通过今后的修改而新出现或引入的发明。
【第一实施例】(光源:冷阴极射线管)
首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作为第一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线光源的冷阴极射线管作为下设型背光装置的光源。
这个背光装置包括多个冷阴极射线管(例如图1的荧光管13a~13f)和一个光散射板,例如图1的光散射板15。该散射板在多个冷阴极射线管(例如图1的荧光管13a~13f)的光投射方向上对所有光线具有62~71%的透射率,其还具有90~99%的云斑值,并且该散射板上打印有消光点图案。该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消光点图案的点位于将冷阴极射线管之间的间隔分成24~48部分而产生的点上,并且所述点根据其离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直径为0.16~0.7mm。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下设型表面发光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1示出LCD的侧视图。图像显示在LCD板18上,使用者从图1的平面上方的位置可以看见显示在LCD板18上的图像。注意,在图1中没有示出实际中存在的构成LCD外壳的框架、电线或线路。
背面金属框架11为与LCD外壳一体的一个部分,或安装在外壳上的一个部分。作为图中的上表面的反光片12的表面被抛光成镜面,使得从荧光管13a~13f发出的并且沿着与向着LCD板18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照射(投射)的光,向着LCD板18反射,使得从荧光管13a~13f发射的光可以高效地照射至LCD板18。同时,只要反光片12反射光就足够,不一定要求反射光为片的形式。因此,可以设置反光板代替反光片12。
荧光管13a~13f由冷阴极射线管构成,每一个冷阴极射线管的直径约为2mm。荧光管13a~13f可以直接地或通过反光片12,利用从没有示出的电路供给的电力发射光亮度不低于17000cd/m2的白色光。荧光管13a~13f以彼此之间预定的间隔布置。同时,如果不需要彼此区别荧光管13a~13f,可以整体地称它们为荧光管13。虽然,图1中设置了6个荧光管13a~13f,但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可以设置和布置任何适当数目的荧光管13。
光散射导光板14将从荧光管13或反光片12入射来的光导向光散射板15。更详细地说,光散射导光板14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并且当从荧光管13或反光片12入射其上的光通过丙烯酸类树脂板的块时,因为受到折射和反射,光改变其方向;并且,反射角已经小于全反射角的光分量随着它们被散射而从由丙烯酸类树脂板制成的光散射导光板14的表面上出射。光以这种方式被引入光散射板15中,光散射板15则随着其对光的散射引导光。光散射导光板14与荧光管13组的距离约为7mm或更小。
光散射板15为奶白色(例如云斑值为90~99%)的板,其具有预定板厚,例如约为2mm。从光散射导光板14入射的光被散射,并透射通过BEF片16。更详细地说,如上所述,根据荧光管13的位置,入射在光散射板15上的光产生形成灯像的条纹。如后所述,利用具有所希望的特性的墨,在光散射板15的正面或背面上打印消光点图案。下面有时将消光点图案称为点图案。
这样打印的消光点图案利用墨固有的反光性反射入射光。消光点图案利用加入墨中的遮光剂的遮光性能和利用同样加入墨中的光散射剂的固有的光散射性能,有效地散射和反射入射光。另一方面,入射在光散射板15的没有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无图案部分上的光不被反射,而是被引导进入光散射板15的块中。入射在光散射板15上的光,在光散射板15中发生内部散射。其上打印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板15可以抑制灯像(该灯像是发自线光源的光的表面光辐射中的一个问题),以便使整个表面的亮度均衡。随后将详细地说明这个消光点图案。
作为P-偏振光的亮度改善片的BEF(增亮薄膜)片16(注册商标为Sumitomo 3M)收集从光散射板15发射的并且偏离LCD板18的液晶的视野角度(允许使用者感觉出透过LCD板的光的、相对于与LCD板18垂直的方向的角度)的光的P-分量,并且将该光透射通过LCD板18,同时BEF片限制图1中向上前进的光的方向。即,由于在LCD板18的液晶中存在视野角度,因此与和LCD板18垂直的方向偏离大于预定角度的光即使透过了LCD板18,使用者也看不见。这样,根据液晶的视野角度形成的BEF片16收集在偏离视野角的方向上发出的光的P-分量,并使收集的光分量向着LCD板18的正面前进,以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光,改善表观亮度(apparent luminance)。同时,BEF片16不处理S-分量,而直接地使S-分量透过D-BEF片17。
作为用于S-偏振光的亮度改善片的D-BEF片17将入射光的S-分量转换为P-分量,然后在将光的行进方向被限制为图中的向上方向的同时,收集偏离LCD板18的视野角度的光以使得该光透射穿过LCD板18。即,由于只有P-分量可以透过LCD板18,因此,D-BEF片17将S-分量偏振为P-分量,并以与BEF片16同样的方法,处理得到的P-分量,使得到的P-分量透过LCD板18。同时,D-BEF片17允许经BEF片16处理的P-分量直接透过LCD板18,不需处理该分量。
也就是说,BEF片16和D-BEF片17经过相应处理将由光散射板15散射的光完全转换为P-分量,同时只允许相对于LCD板18的视野角处于预定范围内的角度的光透过LCD板18。
LCD板18根据来自信号线(未示出)的信号,通过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控制液晶的方向,以改变从荧光管13发出的并通过光散射导光板14、光散射板15、BEF片16和D-BEF片17入射在LCD板18上的光的透射量,从而形成和显示图像。
现参照示出了图2的LCD的分解结构图的图2,说明实现本发明的LCD的详细结构。
背面金属框架11为由厚度薄的、基本上为方形托盘形状的铝板制成的一个壳体。更详细地说,背面金属框架11设置有沿其长边直立弯曲的翼片11a,11b和沿着其短边直立弯曲的翼片11c,11d。翼片11c,11d相对于底部表面倾斜地弯成预定的角度。在背面金属框架11的两个纵向边上布置荧光管的安装板21a,21b。
荧光管安装板21a,21b形成为使其末端成一定角度,以便与翼片11c,11d匹配。这些荧光管安装板21a,21b由高反射性塑料材料模制而成。与背面金属框架11接触的荧光管安装板的边缘作成带有凹下或孔形的安装部分a~f,用于将荧光管13安装到位。在图2中,可以将6个荧光管13a~13f安装到位。在荧光管13a~13f的末端上,与安装部分a~f对齐,安装着橡胶盖,以便在不需施加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可以将荧光管安装板固定在位,其中过大的负荷有可能损坏荧光管13。
在背面金属框架11的内表面上,如上所述,布置反光片12。荧光管13a~13f以彼此间预定间隔并排布置在反光片12上。参见图3,在背面金属框架11的安装荧光管安装板21的位置上,作出螺纹孔X1~X5和螺纹孔Y1~Y5。在荧光管安装板21上,与螺纹孔对齐,作出用于紧固安装螺钉的开口(未示出)。同时,图3A为背面金属框架11的平面图,图3B为从图3A的平面图下端观察到的侧视图,图3C为从该平面图的最右端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4和图5分别为荧光管安装板21a的平面图和侧视图。荧光管安装板21a具有安装孔X11和X15,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中点处向着上表面具有用于安装定位销的孔X16。虽然没有示出,相反侧的荧光管安装板21b的结构类似。
当将反光片12、荧光管13a~23f和荧光管安装板21a,21b安装在位时,形成一个壳体,其中,荧光管组13的顶部敞开。光散射导光板14设置用于封闭壳体的开口部分,并且光散射板15、BEF片16、D-BEF片17和LCD板18按这个次序安装在光散射导光板的顶部上。
图6~8示出荧光管安装板21a的另一实施例。同时,与参照图3所描述的荧光管安装板21a的部分或部件相同的部分或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不作具体的说明。在图6和图7中,孔形的安装部分a~f具有开口,使荧光管13夹紧在孔形的安装部分中,组合在一起。在图6中,荧光管13利用橡胶套筒保持,并且荧光管安装板21a上形成有U形切口。夹持荧光管13的末端的套筒被推入这些切口中。在图8中,荧光管安装板不完全裂开,并包括一个铰链。荧光管安装板21b的结构可以与图6~8所示的结构类似。
(打印机的结构)
现参照图9说明用于在图1所示的光散射板15上打印点图案的打印机。应该注意,图9示出的是完全自动的打印机的示例说明性结构。
一个光散射板检验单元51确认作为原材料供给的光散射板15的形状或尺寸,并且根据需要,作用在形状或尺寸上,将得出的形状或尺寸送至一个保护膜剥离单元52。保护膜剥离单元52剥去用于保护光散射板15的材料表面的、由光散射板检验单元51提供的保护膜,同时将表面调整至可打印状态。
除尘除电荷单元53,通过除去电荷,除去在剥离保护膜时产生的灰尘,将得到的光散射板15送至打印机54。具体地说,光散射板15由丙烯酸类树脂材料制成,因此在剥离表面保护膜时产生静电荷,从而将灰尘和污物吸附在表面上。除尘除电荷单元53除去在光散射板15上产生的静电荷,以便从丙烯酸部分上除去灰尘和污物。
根据固定工作台滑动系统,打印机54在从除尘除电荷单元53提供来的光散射板15的表面上,打印点图案。具体地,在打印机控制器56的控制下,打印机54工作,利用由固定工作台(固定光散射板,设定距离板54b或该位置的间隙)形成的安装部分54a固定光散射板15,以便当安装部分从上面和从下面推板时,使板54b滑动,从而可利用墨调制单元55调制的墨,在光散射板15上打印,并将打印的光散射板15送至干燥器57。
利用固定台滑动系统的打印方法,板54b上的墨可以得到稳定,墨容易在板54b上的点上带电荷,而且容易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将压力施加在打印表面上。打印在点图案的纵向上进行。利用这种处理,每一个点的左右侧可以均衡,同时可以抑制墨散开。后面将说明产生板54b的方法。这里板54b表示所谓的网板(screen)。墨根据打印在网板上的点图案渗出,从而在支承体上打印出点图案。
在打印控制器56的控制下,墨调制单元55混合包括遮光剂和光散射剂的各种原始材料(例如,制造墨的药品),并将得到的混合物送至打印机54。
遮光剂可以举出例如氧化钛,硫化钡,碳酸钙,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镍,氢氧化钙,氧化铈,硫化锂,钛酸钡,四氧化三铁,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粉末,云母(绢云母),高岭土粉末,高岭土,膨润土,银粉末,金粉末和纸桨纤维。
光散射剂可举出例如氧化硅,玻璃珠,玻璃粉末,玻璃纤维,液体硅,石英粉末,镀金树脂珠,胆甾醇型液晶溶液或再结晶丙烯酸类树脂粉末。
墨调制单元55可以在所产生的墨中添加0~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紫外线抑制剂可以阻止包括在光源发出的光中的紫外线,而抗泡沫形成剂可以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抑制在墨中形成泡沫。
打印控制器56为所谓的微型计算机,它由CPU(中央处理单元),RAM(随机访问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键盘和各种操作按钮构成。具体地说,打印控制器由带有打印的点图案、从打印单元54输出的光散射板15的打印状态检测打印中的未对准或模糊情况,并将控制位置或打印速度的信息送至安装部分54a,同时产生控制遮光剂和光散射剂的调制比例的信号并送至墨调制单元55。
干燥器57利用红外线(IR)加热器干燥由打印机15打印在光散射板15上的点图案的墨,并将干燥的光散射板15送至冷却部分58。冷却部分58冷却被干燥器57加热并且上面打印有干燥的点图案的光散射板15,送出完成的光散射板15。
(用打印机打印消光点图案的工序)
现参照图10的流程图,说明利用参照图9所述的打印机,在光散射板15上打印点图案的工序。
在步骤S1中,光散射板检验单元51检验光散射板15的尺寸或形状,确定光散射板15的尺寸或形状是否为预定的。如果光散射板不具有预定的尺寸或形状,则光散射板检验单元作用在光散射板上,将它处理成预定的形状和尺寸,并将得到的光散射板送至保护膜剥离单元52。
在步骤S2中,保护膜剥离单元52剥离用于保护光散射板15的表面的、由光散射板检验单元51提供的保护膜,以便将表面调整至可打印的状态,并将调整好的光散射板15送至除尘除电荷单元53。
在步骤S3中,除尘除电荷单元53除去由于剥离保护膜时产生的静电而沉积在光散射板15的表面上的静电荷,并将得到的光散射板送至打印机54。
在步骤S4中,打印机54的安装部分54a根据从打印控制器56送来的信号,将从除尘除电荷单元53送来的光散射板15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
在步骤S5中,打印控制器56决定当前的打印是否是第一次打印。如果确定,当前的打印为第一次打印,则处理转至步骤S6。
如果在步骤S5中,打印控制器56确定打印不是第一次打印,则处理转至步骤S11。具体地说,如果当前打印不是第一次打印,即如果已经找到特征值,则没有必要进行打印以找出特征值,或者在根据特征值进行各种设定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打印(idle printing)。因此,跳过以后将描述的步骤S6~S10。
在步骤S6中,打印机54的安装部分54a,根据从打印控制器56送出的信号,调整板54b和作为支承体的光散射板15之间的间隙。
在步骤S7中,墨调制单元55根据从打印控制器56送来的信号,按照预定的混合比,调制包括遮光剂和光散射剂的墨的各种原始材料,并将得到的混合物送至打印机54。混合比是可选择的。
在步骤S8中,打印机54通过推动板54b,进行建立特征条件的打印。这时,为了设定打印的最优条件,打印控制器56由在其上进行打印的支承体的打印状态,获得打印的条件,例如打印速度或墨量。
在步骤S9中,在根据通过步骤S8的处理得到的特征条件建立的条件下,打印机54进行空打印。在这种处理中,考虑带有打印于其上的点图案的光散射板15的打印状态,打印控制器56进行空打印,直至墨完全渗出至板54b上,即直至清除模糊为止。
在步骤S10中,打印控制器56检验打印状态。当确定打印状态良好,即确定没有模糊或偏移时,则处理转至步骤S11启动正常打印。如果打印控制器56检验到打印状态不太好,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9,进行控制,重复空打印。
在步骤S11中,打印控制器56进行控制,启动正常打印,在光散射板1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这时,重复多次墨打印操作,直至薄膜厚度可使打印时形成的消光点图案的遮光性能足够,和可以达到所有光线的所希望的透射率为止。
具体地说,通过初始的打印,可以得到薄膜厚度只为大约5μm的消光点图案。因此如果利用白色墨进行打印,则得不到足够的遮光性能,使得不能除去颜色的不均匀性。因此进行二次或三次打印,以形成薄膜厚度约为12μm量级的消光点图案,这图案将产生足够的遮光性能。
在利用黑色墨浓度高的灰色墨(银色墨)打印消光点图案时,在薄膜厚度大约为5μm时可以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因此一次打印操作就足够了。
尽管,通过控制薄膜厚度,即与所用墨类型相应的打印次数,可以达到足够的遮光性能,但还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墨达到所希望的所有光线的光透射率。例如,第一次打印可用白色墨,作为覆盖打印,第二次打印可用灰色墨,以形成消光点图案。如果对于各打印操作使用不同类型的墨来进行多次打印,则可以精细地调整所有光线的光透射率,而通过利用相同类型的墨的覆盖涂布是达不到的。
在步骤S12中,干燥器12干燥带有打印的点图案的光散射板15,并将干燥的光散射板15送至冷却单元58。
在步骤S13中,冷却单元58冷却完全干燥的光散射板15,并送出干燥的板作为光散射板15。
利用上述的处理,通过S6~S10的处理步骤,在最后确定了特征条件时,进行保证最优打印状态的处理。此时被打印的光散射板15不能起光散射板的作用,因为点图案不是没有缺点的。结果,这时打印的光散射板15不能作为产品使用,因此在正常打印开始前,不需要使用试验支承体。
在利用上述处理在光散射板15上打印点图案后,要测量其光学特性值以便检查光散射板是否满足光学上要求的设计参数。然后进行发光测试,以检查在表面上是否有擦伤,或是否在表面上附有锈斑。通过测试的光散射板15包装运出。
在以上的说明中,利用图9所示的打印机进行全部处理操作。然而,各种处理操作不是必须利用图9所示的结构进行,而可以用手动实现。这样,参照图10的流程图所述的处理操作可以说是表示打印点图案的过程。
(板生产装置的结构)
以下将参照图11说明用于产生上述打印机的板54b的板生产装置。
感光乳胶涂层单元71将感光乳胶涂布在由网板构成的板54b上,并将涂布感光乳胶的板54送至感光乳胶干燥单元72。这样感光乳胶干燥单元72干燥由感光乳胶涂层单元71送来的、涂布有感光乳胶的板54b上的感光乳胶,并将感光乳胶干燥的板送至打印单元73。
打印单元73利用作有预定的点图案的薄膜,在涂布感光乳胶的板54b上打印点图案,并将打印有点图案的板54b送至显影/定影单元74。
显影/定影单元74将打印有点图案的板54b上的感光乳胶显影和定影,将感光乳胶经显影和定影的板送至冲洗单元75。冲洗单元75利用预定的冲洗液,冲洗具有固定在打印状态的点图案的板54b,并将冲洗了的板51b送至冲洗干燥单元76。
冲洗干燥单元76干燥从冲洗单元75送来的、用于冲洗打印有点图案的板54b的冲洗液。
(利用板生产装置产生和处理板的步骤)
参照图12的流程图,说明利用板生产装置产生和处理板的工序。
在步骤S31中,感光乳胶涂布器71固定板54b(网板),并且在步骤S32中,感光乳胶涂布器涂布感光乳胶,并将涂有感光乳胶的板54b送至上述感光乳胶干燥单元72。
在步骤S33中,感光乳胶干燥单元72干燥涂有感光乳胶的板54b,并将干燥的板送至上述打印单元73。
在步骤S34中,打印单元73利用带有预定的点图案的薄膜,在板54b上打印预定的点图案,并将得到的具有预定的点图案的板送至上述显影/定影单元74。
在步骤S35中,显影/定影单元74对打印有点图案的板54b进行显影和定影,并将得到的板54b送至上述冲洗单元75。
在步骤S36中,冲洗单元75利用预定的冲洗液,冲洗掉附于从显影/定影单元74送来的板54b上的显影液和定影液,并将得到的板送至上述冲洗干燥单元76。
在步骤S37中,冲洗干燥单元76干燥用于冲洗板54b并在冲洗过程中附着的冲洗液。
利用以上的处理,产生打印有点图案的板54b。
在上述的说明中,各种处理操作是由图11所示的板生产装置完成的。然而,各种处理操作不是必须由图9所示的结构进行,也可以手动实现。因此,参照图10的流程图所述的处理操作可说是表示产生板54b的过程。
(消光点图案的说明)
以下将参照图13说明打印在光散射板15的正面或背面上的消光点图案。同时,在图13中,光散射板15的水平方向为设置荧光管13所沿的方向。在图13中,示出了这些荧光管13b,13c。
根据荧光管13的排列间隔,确定打印在光散射板15上的消光点图案。这样,点交错地设置在将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24或48部分而得到的位置上。例如,在LCD为23英寸的情况下,荧光管13之间的排列间隔约为24mm。因此,在间隔分成24部分的情况下,点的排列间隔为1mm。另外,由于点交错地排列布置,所以沿着荧光管13的纵方向,点的排列间隔为0.5mm。
也就是说,在23英寸LCD中,如果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24部分,则在图面中垂直方向上的P-v间隔为1mm,而在图面中水平方向上的间隔P-h为0.5mm。另外,在每一列中,点隔行排列;并且沿着列的点交错排列。另外,在图13中,点为圆形,并且根据与荧光管13的距离不同,直径改变。
例如,点的直径如图14所示那样变化。在这个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沿着垂直方向的位置和点的直径(mm)。更详细地说,如果图13的点的位置用(列、行)表示,则在用(H2,V1)表示的位置上的点直径大约为0.16mm,而由(H1,V2)表示的位置上的点直径大约为0.25mm。同样,在(H2,V 3),(H1,V4),(H2,V5),(H1,V6),(H2,V7),(H1,V8),(H2,V9),(H1,V10),(H2,V11),(H1,V12),(H2,V13),(H1,V14),(H2,V15),(V1,V16),(H2,V17),(H1,V18),(H2,V19),(H1,V20),(H2,V21),(H1,V22),(H2,V23),(H1,V24)和(H2,V25)上点的直径分别大约为0.3mm,大约0.37mm,大约0.42mm,大约0.48mm,大约0.52mm,大约0.56mm,大约0.58mm,大约0.61mm,大约0.62mm,大约0.64mm,大约0.65mm,大约0.64mm,大约0.62mm,大约0.61mm,大约0.59mm,大约0.56mm,大约0.53mm,大约0.48mm,大约0.44mm,大约0.38mm,大约0.32mm,大约0.25mm,和大约0.17mm。通过根据与荧光管13的距离不同,使点直径从大约0.16mm变化至大约0.65mm,可产生分别使在靠近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的位置上或远离荧光管13的位置上的被遮蔽的光量增加或减少的消光点图案。
这样,通过根据图14所示图案中示出的关系,在每一列中隔行改变点直径,并且通过根据图14所示图案中示出的关系,在列方向或垂直方向上,交错地排列点,可使全部光线的光透射率为62%。
注意,点是利用调制有浓度分别为18~32重量%和3.0~4.5重量%的遮光剂和光散射剂的墨打印的。
如果当荧光管13的布置间隔为例如24mm,并且在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上的亮度和相邻荧光管13之间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为700~1400cd/m2,则设置图10所示的消光点图案,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上的亮度和相邻荧光管之间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可以为500cd/m2或更小,使得在显示器系统中,总的亮度可从6400cd/m2的值提高至7500cd/m2
也就是说,所有光线的透射率现在可以大约为62%(大致在62%左右),这比不高于50%的常规值高。使得在不提高荧光管13亮度的情况下,即可产生高亮度的均衡的光。另外,当亮度保持相同时,可以减小功率,这样可以节约作为最终产品的液晶显示器的功率。
另外,即使荧光管13和光散射导光板15之间的距离设定为0.7mm或更小,通过使用上述的消光点图案,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上的亮度和相邻荧光管13之间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可以为500cd/m2或更小,因此,LCD的厚度可以作得更薄。
点图案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开放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设定:当荧光管13在预定的电流或电压条件下发光时,利用亮度测量装置(例如Topcon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商品名为BM-7的装置),测量LCD板18上的荧光管13之间相隔预定间隔的多个点(例如,荧光管13之间的72个点)上的亮度;测量亮度差;并根据与荧光管13的距离,设定每单位面积上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使得当接近荧光管和接近相邻荧光管13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分别会更小和更大。
上述的说明是对于点为圆形的实施例做出的。然而,如果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以类似于点为圆形情况的方式、根据点的面积和点在荧光管13之间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则点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例如,点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或方形,可以为对称或不对称的。
另外,上述说明是对相邻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被分成24部分的实施例做出的。然而,由分割产生的部分的数目可在24~48的范围内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分割产生的部分的数目,相邻的点之间的水平间隔P-h和垂直间隔P-v可分别在0.25~0.5mm和0.6~1mm的范围内改变。即,点在每一列的每一个不同行中排列,并且在垂直方向为交错的关系;相邻的点之间的间隔在水平方向上为0.5~1mm,在垂直方向上为1.2~2mm。
图15示出在LCD尺寸为23英寸并且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48个部分的情况下的消光点图案。
图15示出LCD尺寸为23英寸并且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48部分的情况。垂直方向上的垂直间隔P′-v和水平方向上的水平间隔P′-h分别为0.6mm和0.25mm。
在图15的情况下,根据与荧光管13的距离,点的直径基本上在0.2~0.4mm的范围内变化,使得接近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的位置上,被遮蔽的光的量增加,而在远离荧光管13的位置上,被遮蔽的光的量减少。另外,沿着列的方向,点交错地排列。这样,所有光线的透射率达到70%。
结果,如果荧光管13的排列间隔为24mm,并且在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上的亮度和在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为700~1400cd/m2,则通过设置带有如图15所示的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5,可使在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面的位置上的亮度和在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为500cd/m2或更小。这样,与在通常的显示系统中6700cd/m2的总亮度比较,总的亮度可以达到7900cd/m2
也就是说,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大约为70%(大致在70%左右),这比不高于50%的常规值高,使得可以不提高荧光管13的亮度,而产生高亮度的均衡的光。另外,当亮度保持一样时,可以减小功率,这样,可节约作为最终产品的液晶显示器的功率。
另外,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的分割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分成24部分或48部分,可以分成24~48之间的任意数目的部分。在将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30部分的情况下,与每一个部分的宽度相应的分割间隔为0.8mm。另一方面,沿着荧光管的长度打印的点之间的间隔为0.4mm。
通过将点的直径从大约0.4mm改变至大约0.8mm,在分割为30个部分的情况下,根据与荧光管13的距离。在接近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的位置上或在远离荧光管13的位置上,遮蔽的光量可以分别增加或减小。另外,通在垂直方向上交错地布置点,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66%。
结果,当荧光管13的布置间隔为例如24mm,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上的亮度和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为700~1400cd/m2,并且设置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30个部分的消光点图案时,可使在直接位于荧光管13上方的位置上的亮度和相邻的荧光管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可以为500cd/m2或更小,使得与传统显示系统中的6550cd/m2的值相比,总亮度可达7700cd/m2
即,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大约为66%(粗略地是在66%左右),这比通常的不高于50%的值高,因此不需提高荧光管13的亮度,即可产生高亮度的均衡的光。另外,在亮度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可减少功率,这样可节约作为最终产品的液晶显示器的功率。
这样,通过根据与荧光管的距离在0.16~0.7mm范围内改变点图案的点直径,以及通过将点布置在由将相邻的荧光管13之间的间隔分成24~48部分得出的位置上,可使所有光线在荧光管发射光的方向上的透射率大约为62%~71%,因此不需提高荧光管13的亮度,即可产生高亮度的均衡的光。另外,在亮度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功率,从而可节约作为最终产品的液晶显示器的功率。
这样,使用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在设在背光装置上的光散射板1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具有是线光源的冷阴极射线管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时,不需要提供光源的功率,即不需要增加功率的使用,可使以平面光辐射方式发射的照明光的亮度均衡。
打印在光散射板15上的消光点图案,同样可以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4上,其效果与消光点图案打印在光散射板15时的结果相当。另外,当将消光点圆形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4和光散射板15二者上时,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现在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6中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使用为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作为下设型的背光装置140的光源。
光透射液晶显示装置100由光透射的液晶显示板110和布置在液晶显示板110的背面上的背光装置140构成。这个液晶显示板110还包括接收地面波或卫星波的诸如模拟或数字调谐器一类的接收器,用于处理由接收器捕捉到的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图像信号处理器和音频信号处理器,或者用于输出经音频信号处理器处理的音频信号的诸如扬声器一类的音频信号输出单元。
光透射液晶显示板110由两个由玻璃制成,彼此相对安装的透明基片(TFT基片111和反电极基板112)和由封闭在两个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例如由扭转向列液晶(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构成的液晶层113。在TFT基片111上形成有信号线114;扫描线115;作为开关元件布置在信号线114和扫描线115的交点上的薄膜晶体管116;和象素电极117。扫描线115依次选择薄膜晶体管116,将从信号线114送来的图像信号写在相应的象素电极117中。在反电极基片112的内表面上形成反电极118和滤色器119。
为了显示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当板从其背面由背光装置140用白色光照亮时,上述的光透射液晶显示板110夹在两块偏振板131,132之间,并根据有源矩阵系统被驱动。
背光装置140从背面照亮液晶显示板110。参见图16,在具有内装的光源(未示出)和将从光源来的光混合成白色光的功能元件的背光外壳120中,背光装置140包括一组光学片145,该组光学片145由光散射板141,设置在光散射板141上的光散射片142,棱镜片143和偏振光转换片144构成。光散射板141通过对从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内部散射,使平面光辐射中的亮度均衡。所述的一组光学片145促进从光散射板141发射的白色光沿着光散射板141的法线方向传播,从而提高平面光辐射中的亮度。
图17示意性示出在背光外壳120内的结构。参见图17可看出,在背光外壳120中,设有发射红光的发光二极管121R,发射绿光的发光二极管121G,和发射蓝光的发光二极管121B作为光源。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简单整体地指称发光二极管121R,121G,和121B时,将它们称为发光二极管。
参照图17,在基片122上,多个发光二极管121以所希望的顺序排列成串,以构成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n为自然数)。如图17所示,基片122上各个发光二极管121的排列顺序为重复由4个发光二极管121构成的组,即依次为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红色发光二极管管121R,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换句话说,在彼此以固定间隔布置的相邻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之间,交替地布置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
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排列顺序不是仅限于以上的顺序,如果所用的顺序可使照亮彩色液晶显示板的光轴变为所希望的白色光,则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顺序。
根据被背光装置140所照亮的液晶显示板110的尺寸,在背光外壳120内并排布置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在背光外壳120中的排列方式可以使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纵向方向为水平方向,如图17所示那样;或者按照没有示出的方式,使纵向方向为垂直方向。或者,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可以排列成部分地使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纵向方向为水平方向,部分地使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纵向方向为垂直方向。
同时,在水平方向或在纵向方向上排列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技术与用于排列迄今经常用作背光装置的光源的荧光管的排列相同,因此当前建立的设计专门知识可以用于减少完成液晶板所需的成本或时间。
从作为发光二极管121n布置在背光外壳120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发射的光束,在背光外壳120中混合在一起,成为白色光。对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121,还布置了透镜,棱镜或反光镜,使得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红、绿和蓝色光束在背光外壳120中均匀地混合。
从图17可看出,在背光外壳120内还设有用于混合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红、绿和蓝色光束的光散射导光板(分流器板)125,使得光散射导光板125覆盖在作为光源工作的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上面。
光散射导光板125是类似于设在安装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上的背光装置上的光散射导光板14的零件。在使用发射三原色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本实施例中,光散射导光板具有混色功能。如后所述,光散射导光板125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或玻璃制成。它可产生70~93%的云斑值,和50~93%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并散射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光和被反光片126反射的光。
如在本说明的开始部分中所述那样,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或光辐射表面125b上形成一个消光点图案,用于改善混合红、绿和蓝色光束的性能和除去由发光二极管121产生的灯像。这个消光点图案的功能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散射板15上形成的消光点图案的功能相似,其散射/反射入射在其上的光。后面将详细地说明在这个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形成的消光点图案。
图16所示的光散射板141为一块乳白色的板,具有约为2mm的预定板厚和90~99%的云斑值,其散射由光散射导光板125混合的光,以将所得到的亮度均匀的白色光照射至所述的一组光学片145。该组光学片145促进白色光沿着光散射板141的法向传输,以提高亮度。
图18示出沿着图16的线X-X截取的装配状态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部分横截面图。参照图18,形成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液晶显示板110通过间隔件103a,103b被夹持并固定在外框架101和内框架102之间,所述两个框架都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外壳。在外框架101和内框架102间设有一导向件104,用于抑制夹在外框架101和内框架102之间的液晶显示板110在纵向方向的偏移。
另一方面,形成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背光装置140包括覆盖在所述一组光学片145上面的光散射板141,和光散射导光板125。反光片126布置在光散射导光板125和背光外壳120之间。反光片126布置成使得其反光表面面向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并且使得与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光方向相比,反光表面更加接近背光外壳120。
反光片126为通过顺序地将银反光膜,低折射率膜和高折射率膜层叠在片材基片上形成的银增强反光膜(silver augmented reflective film)。这个反光片126主要反射由发光二极管121发出并在被光散射导光板125反射后入射在其上的光。
如图18所示,设在背光装置140上的光散射板141,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反光片126彼此相向布置,并且在利用设在背光外壳120上的多个光学柱栓105保持彼此间隔的同时,将它们保持在背光装置140的背光外壳120内。光散射板141也由设在背光外壳120上的一个支架件108保持。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例如由图19所示的驱动电路驱动。驱动电路200包括为液晶显示板110和背光装置140提供驱动功率的电源单元210;驱动液晶板110的X-驱动器电路220和Y-驱动器电路230;RGB处理器250;与RGB处理器250连接的图像储存器260和控制器270;以及驱动并控制背光装置140的背光驱动控制器280。其中,所述RGB处理器接收从外部供给的图像信号,还通过输入端子240接收由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接收器(未示出)接收并经图像信号处理器处理的图像信号。
在驱动电路200中,通过输入端子240提供给该电路的图像信号由RGB处理器250利用色度处理进行处理,并从复合信号转换为适合驱动液晶显示板110的RGB分开信号,所述信号被提供给控制器270,并通过图像存储器260,提供至X一驱动器电路220。
控制器270还以与RGB分开信号一致的预定时序控制X-驱动器电路220和Y-驱动器电路230,以利用通过图像存储器260提供给X-驱动器电路220的RGB分开信号驱动液晶显示板110,从而显示对应于RGB分开信号的图像。
为了驱动作为背光装置140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21,背光驱动控制器280由电源单元210提供的电压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以便驱动作为背光装置140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21。一般,发光二极管的色温决定于工作温度。这样,为了在达到所希望的亮度时实现真实的色彩还原(保持色温恒定),必须利用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121,以抑制色彩改变的发生。
用户界面300作为一界面,用于选择由上述接收器(未示出)接收的频道,用于调节来自语音输出单元(未示出)的语音输出音量,以及用于调节从照明液晶显示板110的背光装置140发出的白色光的白色平衡或亮度。
例如,如果使用者已经从用户界面调节了亮度,则亮度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200的控制器270传输至背光驱动控制器280。当背光驱动控制器280驱动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时,背光驱动控制器280相应于该亮度控制信号改变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中每一个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消光点图案光)
现详细说明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形成的消光点图案。参见图24,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或光辐射表面125b上,通过以一对一的关系面向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发光二极管121打印消光点127,形成消光点图案。
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的消光点图案,利用墨所固有的反光性能反射入射光。消光点图案还利用加入墨中的遮光剂的遮光性能和光散射剂固有的光散射性能,有效地散射和反射入射光。其上打印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抑制由于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光方向性而产生被称为灯像的局部高亮度区域,从而使整个表面的亮度均匀。当从点光源发射的光以平面发射方式发射时,这些灯像会造成问题。
另外,由于打印消光点图案导致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散射作用改善,因此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光束的光混合性能可以得到改善,从而抑制颜色的不规则性。
参见图20B可看出,在发光二极管121照亮光散射导光板125时经由其上没有打印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辐射出的光的颜色混合性能差,并存在严重的颜色不规则性,使得直接位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上方处可强烈地觉察出红光,而直接位于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上方处可强烈地觉察到蓝光,如图20A所示。应该注意,在图20B中,只示出了发光二极管的一个重复的单元。
如果相反地如图21B所示,带有由多个消光点127形成的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由发光二极管121照亮,则通过光散射导光板125辐射的光的颜色混合性能极好,从而如图21A所示,显著地抑制了颜色的不规则性。应该注意,在图21B中,也只示出了发光二极管的一个重复单元。
消光点图案可利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用的将消光点图案打印在光散射板15上的相同打印方法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即,利用图11所示的板生产装置产生用于消光点图案的板,并且利用图9所示的打印机和具有所希望的性能的墨,通过图10所示的打印步骤,将消光点图案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
用于打印消光点图案的墨可通过调制包括遮光剂和光散射剂的各种原始材料(例如,制造墨的药品)得到。仅作为示例,可以使用下列材料作为遮光剂和光散射剂。
作为遮光剂,可举出氧化钛,硫化钡,碳酸钙,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镍,氢氧化钙,氧化铈,硫化锂,酞酸钡,四氧化三铁,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粉末,云母(绢云母),高岭土粉末,高岭土,膨润土,银粉末,金粉末和纸桨纤维。
光散射剂可举出例如氧化硅,玻璃珠,玻璃粉末,玻璃纤维,液体硅,石英粉末,镀金树脂珠,胆甾醇型液晶溶液或再结晶丙烯酸类树脂粉末。
所产生的墨中可以加入0~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紫外线抑制剂具有抑制包含在从光源发射的光中的紫外线的作用,而抗泡沫形成剂具有减小表面张力,以抑制在墨中形成泡沫的作用。
如果利用图9的打印机,通过图10所示的打印步骤,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则在步骤S11中,打印控制器56进行控制,启动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正常打印。这时,重复多次墨打印过程,直至所达到的薄膜厚度使得由打印形成的消光点图案产生的遮光性能足以达到所有光线的期望透射率为止。
具体地是,由一次打印操作得到的消光点图案的膜厚约为5μm,使得如果使用白色墨进行打印,则不能达到足够的遮光性能,同时不能除去颜色的不规则性。这样,要进行二次或三次打印,以形成可以保证足够的遮光性能的膜厚约为12μm的消光点图案。
例如,如果消光点图案是由一次打印操作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形成的,则经由该光散射导光板125发射至直接位于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上方位置的光与发射至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相邻发光二极管之间中间位置上的光,在检测到的主要波形范围上不同,由此产生如图22B所示的颜色不规则性。注意,在图22A中作为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只示出了发光二极管121的一个重复单元。
另一方面,在消光点图案是通过进行二次或三次打印形成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的情况下,经由该光散射导光板125发射至直接位于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每一个发光二极管上方位置的光与发射至在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的相邻发光二极管之间中间位置的光在检测到的主要波形范围上大致相等,因此产生如图23B所示的颜色不规则性得到抑制的白色光。注意在图23A中,作为发光二极管单元121n只示出了发光二极管121的一个重复单元。
在利用灰色墨(银色墨)打印消光点图案时,即使薄膜厚度大约为5μm,也可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因此只需要一次打印操作就够了。虽然,如上所述,根据所用墨种类,通过控制膜厚,即打印的次数,可以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墨得到所有光线的期望透射率。例如,可通过在第一次打印操作中打印白色墨而在第二次打印操作中在上面覆盖灰色墨,形成消光点图案。通过利用不同的墨进行多次打印,形成消光点图案,可以精细地调整所有光线的透射率,而这是利用相同种类的墨的覆盖涂布所不可能达到的。
参见图24,在点的尺寸比发光二极管121的外部尺寸,特别是发光部分的外部尺寸大的前提下,消光点图案的消光点127的尺寸可以根据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121的间隔(距离)而改变。
例如,如果发光二极管121和消光点127之间的距离小,则消光点127的尺寸(即面积)减小,因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出的光没有被显著放大就到达了消光点127。相反,如果发光二极管121和消光点127之间的距离大,则因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光在放大后才达到消光点127,因此消光点127的尺寸(即面积)增加。
具体地说,利用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50~93%的光散射导光板125,上述的颜色不规则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根据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在消光点127的面积S=28~86mm2范围内调节S来避免。
在图24中,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被示为与消光点127的中心一致。但如图25所示只要消光点127的面积S=28~86mm2就足够,不需要使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121c与消光点127的中心127c重合。在消光点127的面积S满足S=28~86mm2的条件下,消光点127的形状不限于如图24和25所示那样的椭圆形状,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点形状。换句话说,消光点127的面积S满足条件S=28~86mm2,点可相对于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121c对称或不对称。
另外,对于与消光点成一一对应关系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的每一种颜色,即,不同颜色之间,消光点图案的消光点127的形状或面积,或形成消光点127的墨材料的成分可以不同。这使板形成步骤或用打印机打印步骤变得略微复杂,但可以进一步改善亮度,均衡利用平面光辐射发射的光的亮度,并且可以通过单个地调节消光点127的遮光或反光性能,抑制颜色的不规则性。
现在说明在使用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情况下,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红、绿和蓝光束的光学路径。(当将消光点图案打印在光入射表面125a上时)。
现说明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上形成消光点图案情况下的光学路径。当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上形成消光点图案时,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光以预定的方向性发射,并最初落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上。
在入射在光入射表面125a上的光束中,入射在消光点图案上的光束,被各个消光点127散射和反射,向着反光片126前进。
另一方面,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不带有消光点127的无图案区域上的各个颜色的光束,落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无图案区域上。一部分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无图案区域上的光由于发生全反射而散射至光散射导光板125的体内,同时,相同入射光中的一部分被折射并从光辐射表面125b上出射。由于发生全发射而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体内散射的光,最终以比临界角小的角度,入射在光辐射表面125b上,并从光散射导光板125上辐射出去。
被消光点127散射和反射的光,被反光片126反射,并重新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上,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上的光,入射在无图案部分或消光点127上,以遵循上述的光学路径。(当消光点图案打印在光辐射表面125b上时)。
现在说明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辐射表面125b上形成消光点图案情形下的光学路径。当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辐射表面125b上形成消光点图案时,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光最初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的光中的一部分光,由于发生全部反射而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体内散射,而一部分光则被折射并从光辐射表面125b上辐射出去。
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体内散射、并以比临界角小的角度入射在光辐射表面125b上的光,从光散射导光板125上辐射出去。然而,由于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辐射表面125b上形成消光点图案,所以入射在光辐射表面125b上的消光点127上的光受到散射和反射。在消光点127上被反射的光,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体内发生全反射,或从光入射表面125a射出,以便被反光片126反射,并再次入射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无图案区域上。
这样,在光散射导光板125的光入射表面125a或光辐射表面125b上形成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在光从光辐射表面125b辐射出去之前,预定比例的光受到消光点127的散射和反射。由于消光点127的散射和反射导致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并直接从光散射导光板125辐射的光的比例减小,所以可以抑制不均匀的亮度,使得只有有限的区域由于发光二极管121的发光方向性而成为高亮度的区域。即,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各种颜色的光束由于消光点127的反射而被散射,从而改善了由发光二极管121产生的各种颜色的光的混合,并且实现了亮度均衡。
另外,由于在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反光片126之间被反射的光的比例也增加了,因此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反光片126之间的距离可以比不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反光片126之间的距离短。
一般,如果当从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时,在颜色混合时间之前的距离长,即背光装置厚,则颜色混合相应地很好。由于现在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形成消光点图案,所以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光在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反光片126之间反射的次数增加,使得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出并从光散射导光板125辐射的光行进的总距离延长。由于通过消光点图案的散射和反射以及反光片126的若干次反射,光在基本上与光散射导光板125的整个表面相应的较宽范围上入射,因此可得到与增加背光装置140的厚度所得到的效果相同的良好效果。具体地是,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发光二极管121之间的距离大约为7mm或更小。
结果,从背光装置140发出的、通过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经由光散射板141和一组光学片145照明液晶显示板110的光为白色光,其颜色不规则性或亮度不规则性减小,并且表现出均衡的颜色和亮度。
【示例】
为了验证通过在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得到的良好效果,提供了其上有打印的消光点图案的背光装置140的样件,和另一个其上没有打印的消光点图案的背光装置140的样件,通过肉眼观察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出的光的结果来进行比较。
(例1)
如图26所示,在例1中使用一个背光装置140照明46英寸的液晶显示板110。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17所示,具有以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构成的组作为一个重复的单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21的背光单元121n被排列成使得排列的纵向方向成为背光装置140的水平方向。多个背光单元121n并排排列,相邻的背光单元121n之间的间距为80mm。
设置在背光装置140上的光散射导光板125由聚烯烃制成,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90%,并且云斑值为70%。
设有两块光散射导光板125,并且在一块板上没有打印,而在另一块板上打印有消光点图案。
在例1中,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消光点图案覆盖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在这两种类型的消光点图案中的,直接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的图案,即底涂层图案,标记成消光点图案P1。覆盖在消光点图案P1上的图案,即外涂层图案,标记成消光点图案P2。
消光点图案P1由加入5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2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的聚烯烃白色墨构成,并通过参照图10所述的处理打印,使得当光散射导光板125组装在背光装置140内时,消光点127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发光二极管121对齐。消光点图案P1的每一个消光点基本上为椭圆形,椭圆的短轴和长轴分别为7mm和11mm,椭圆的面积大约为68mm2。消光点打印成使椭圆的中心与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重合。打印操作只进行一次。
将5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2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加到由将0.5重量%的黑色墨加入到聚烯烃白色墨中而得到灰色墨中。为了形成消光点图案P2,将所得到的墨作为外涂层打印在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的消光点图案P1上。消光点图案P2的每一个消光点基本上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短轴和长轴分别为7mm和9.5mm,椭圆的面积大约为56mm2。消光点打印成使椭圆的中心与消光点图案P1的每一个消光点的中心重合。打印操作只进行一次。
带有覆盖在消光点图案P1上面的消光点图案P2的光散射导光板125,和不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另一块光散射导光板125以可互换的方式布置在背光装置140中。在每一种情况下,使发光二极管121发射光,并视觉上观察从一组光学片145发射的光。下面示出结果。
(在没有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差,并成为红色色调突出的模糊扩散的光。
(在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相应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好,并且抑制了直接位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121上方和位于相邻发光二极管121中间的亮的和暗的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同时可使平面辐射中发射的光的亮度均衡。
通过用这种方式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可以改善颜色混合性能,同时可以改善以平面光辐射方式发射的光的亮度。
(例2)
如图27所示,在例2中使用背光装置140照明40英寸液晶显示板110。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17所示,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21的背光单元121n排列成以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构成的组作为一个重复的单元,使得所述排列的纵向方向为背光装置140的水平方向。多个背光单元121n并排排列,相邻的背光单元121n之间的间距为85mm。
设置在背光装置140上的光散射导光板125由PMMA制成,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93%,云斑值为90%。
设有两块光散射导光板125,并且在一块板上不打印,而在另一块板上打印消光点图案。消光点图案由加入6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的浓缩白色墨构成,并通过参照图10所述的处理打印,使得当光散射导光板125组装在背光装置140内时,消光点127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发光二极管121对齐。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消光点为圆形,圆的直径为7mm,圆的面积大约为38mm2。消光点打印成使圆的中心与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重合。打印操作进行三次。
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和不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另一块光散射导光板125以可互换的方式布置在背光装置140中。在每一种情况下,使发光二极管121发射光,并视觉上观察从一组光学片145发射的光。下面示出结果。
(在不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使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相应颜色的光的颜色混合差,并变成突出红色色调的弄模糊的散开的光。
(在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好,并且抑制了直接位于相应的发光二极管121上方的亮的区域的亮度和相邻发光二极管121中间的暗的区域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另外,以平面光辐射方式发射的光的亮度可以均衡。
这样,通过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可以改善颜色混合的性能,同时可以均衡通过平面光辐射发射的光的亮度。
(例3)
如图28所示,在例3中使用背光装置140照明40英寸液晶显示板110。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17所示,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21、以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构成的组作为一个重复单元的背光单元121n被排列成使得排列的纵向方向成为背光装置140的水平方向。多个背光单元121n并排排列,相邻的背光单元121n之间的间距为85mm。
设置在背光装置140上的光散射导光板125由聚烯烃制成,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90%,云斑值为92.5%。
设有两块光散射导光板125,并且在一块板上不打印,而在另一块板上打印一个消光点图案。消光点图案由加入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25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的聚烯烃白色墨构成,并通过参照图10所述的处理打印,使得当光散射导光板125组装在背光装置140内时,消光点127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发光二极管121对齐。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消光点基本上为椭圆形,椭圆的短轴和长轴分别为7mm和11mm,椭圆的面积大约为86mm2。消光点打印成使椭圆的中心与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重合。打印操作进行二次。
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和不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另一块光散射导光板125以互换方式布置在背光装置140中。在每一种情况下,使发光二极管121发射光,并通过视觉观察从一组光学片145发射的光。下面示出结果。
(在不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差,并成为红色色调突出的模糊扩散的光。
(在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好,并且抑制了直接位于相应发光二极管121上方的亮的区域的亮度和在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21中间的暗的区域的亮度之间的亮度差。因此,照明光的亮度得到均衡。
(例4)
如图29所示,在例4中使用背光装置140照明40英寸液晶显示板110。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17所示,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21的背光单元121n排列成以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21R、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21G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21B构成的组作为一个重复的单元,使得排列的纵向方向为背光装置140的水平方向。多个背光单元121n并排排列,相邻的背光单元121n之间的间距为70mm。
设置在背光装置140上的光散射导光板125由PMMA制成,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50%,云斑值为93%。
设有两块光散射导光板125,并且在一块板上不打印,而在另一块板上打印消光点图案。消光点图案由加入4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的浓缩白色墨构成,并通过参照图10所述的处理打印,使得当光散射导光板125组装在背光装置140内时,消光点127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发光二极管121对齐。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消光点为圆形,圆的直径为6mm,圆的面积大约为28mm2。消光点打印成使圆的中心与发光二极管121的光发射中心重合。打印操作只进行一次。
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光散射导光板125,和不带有消光点图案的另一块光散射导光板125以互换方式布置在背光装置140中。在每一种情况下,使发光二极管121发射光,并通过视觉观察从一组光学片145发射的光。下面示出结果。
(在不打印消光点的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121发射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差,并成为红色色调突出的模糊扩散的光。
(在打印消光点图案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从背光装置140发射的照明光表现出从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各种颜色的颜色混合较好,并且抑制了直接位于相应发光二极管121上方和相邻发光二极管121中间的亮的和暗的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同时可使照明光的亮度均衡。
因此,通过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可以改善颜色混合性能,同时可均衡平面辐射的光的亮度。
在例2~4中,只使用白色墨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消光点图案。作为选择,可以使用例如加入了3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0.15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的灰色墨(银色墨),其具有类似的有益效果。
从以上可看出,利用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的、在设置在背光装置140上的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打印有消光点图案的、并以发光二极管121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可以改善各种颜色光束的颜色混合性能,并可均衡平面照明光的亮度,以及可以在不需提高光源功率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亮度。
这样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的消光点图案也同样可以打印在光散射板141上,其具有与消光点图案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上时类似的有益效果。另外,消光点图案可以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和光散射板141二者上,而效果都一样好。
在作为第一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消光点图案直接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4或光散射导光板15上;而在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消光点图案直接打印在光散射导光板125或光散射导光板141上。
消光点图案可以打印在透明薄膜上,所得到的薄膜可以结合在光散射导光板14或光散射板15的正面或背面上;或者结合在光散射导光板125或光散射板141的正面或背面上。当将消光点图案打印在透明薄膜上时,只是依次将消光点图案打印在一卷透明薄膜上,再将薄膜切成所希望的尺寸并将薄膜结合在光散射导光板或光散射板上就可以了,这在大规模生产中效果很好,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申请包含的主题涉及2003年9月19日在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3-327825,这里引入其全部内容供参考。

Claims (36)

1.一种背光装置,它包括:
多个冷阴极射线管;和
光散射板,它沿来自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光辐射的方向布置,并具有打印在其上的消光点图案,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62~71%,云斑值为90~99%;其中,
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布置在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相邻的管之间的间隔分成24~48部分的位置上;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每一个点的直径为0.16~0.7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当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大约为62%并且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布置在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相邻的管之间的间距分成24部分的位置上时,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每一个点的直径为0.16~0.68mm,并且,每一个点离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越远和越近,所述每一个点的直径的取值分别越接近0.16mm和0.6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当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大约66%并且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布置在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的相邻的管之间的间距分成48部分的位置上时,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每一个点的直径为0.16~0.7mm,并且,每一个点离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越远和越近,则所述每一个点的直径的取值分别越接近0.16mm和0.7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辐射亮度值不小于17000cd/m2,并且位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上的位置处的亮度值和相邻的冷阴极射线管之间中间位置处的亮度值之间的差为700~1400cd/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光散射板布置在离布置所述多个冷阴极射线管的平面不超过7mm的距离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利用调制成遮光剂浓度为18~32重量%、光散射剂浓度为3.0~4.5重量%的墨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墨包括在墨中浓度为0~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在墨中浓度为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在将所述消光点图案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时,施加墨的次数通常为1,如果墨是通过覆盖涂布打印的,则施加墨的次数限制为2或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在所述光散射板上,以交错结构以及沿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纵向方向的1.2~2mm的距离和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0.5~1mm的距离,打印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形成在所述光散射板的面向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一个主表面上,或形成在与该主表面相反的主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是通过将上面打印有所述消光点图案的透明薄膜附着在所述光散射板的所述一个主表面上或所述相反的主表面上而形成的。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光透射的液晶显示板和从背面照明所述液晶显示板的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包括:
由多个冷阴极射线管构成的光源;和
光散射板,它沿所述光源的光辐射方向布置,面向所述光源;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62~71%,云斑值为90~99%,并且其上带有消光点图案;
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所述点形成在所述光散射板上,位于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的相邻的管之间的间隔分成24~48部分的位置上,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所述点的直径为0.16~0.7m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大约62%并且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布置在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的相邻的管之间的间距分成24部分的位置上时,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每一个点的直径为0.16~0.68mm,并且,每一个点离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越远和越近,则所述每一个点的直径的取值分别越接近0.16mm和0.68mm。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光散射板的所有光线的透射率大约66%并且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布置在对应于将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中的相邻的管之间的间距分成48部分的位置上时,根据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每一个点的直径为0.16~0.7mm,并且,每一个点离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距离越远和越近,则所述每一个点的直径的取值分别越接近0.16mm和0.7mm。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辐射亮度值不小于17000cd/m2,并且位于所述冷阴极射线管上的位置处的亮度值和相邻的冷阴极射线管之间中间位置处的亮度值之间的差为700~1400cd/m2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散射板布置在离布置所述多个冷阴极射线管的平面不超过7mm的距离处。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利用调制成遮光剂浓度为18~32重量%、光散射剂浓度为3.0~4.5重量%的墨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墨包括在墨中浓度为0~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在墨中浓度为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将所述消光点图案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时,施加墨的次数通常为1,如果墨是通过覆盖涂布打印的,则施加墨的次数限制为2或3。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在所述光散射板上,以交错结构以及沿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纵向方向的1.2~2mm的相互距离和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0.5~1mm的相互距离,打印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形成在所述光散射板的面向所述冷阴极射线管的一个主表面上,或形成在与该主表面相反的主表面上。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是通过将上面打印有所述消光点图案的透明薄膜附着在所述光散射板的所述一个主表面上或所述相反的主表面上而形成的。
23.一种背光装置,它包括:
由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和
光散射导光板,它沿所述光源的光照射方向布置,其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50~93%,云斑值为70~93%,所述光散射导光板带有消光点图案并用于混合入射在其上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其中,
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面向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形成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使得点的形状相对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发射中心对称或不对称;每一个点的面积为28~86mm2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利用调制成遮光剂浓度为18~32重量%、光散射剂浓度为3.0~4.5重量%的墨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墨包括在墨中浓度为0~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在墨中浓度为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在将所述消光点图案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时,施加墨的次数通常为1,如果墨是通过覆盖涂布打印的,则施加墨的次数限制为2或3。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个主表面上,或形成在其相反的主表面上。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是通过将上面打印有所述消光点图案的透明薄膜附着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的所述主表面上或所述相反的主表面上而形成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的。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打印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的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的墨成分、点形状和点面积,根据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各种颜色的光束来调整。
3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包括光透射的液晶显示板和从背面照明所述液晶显示板的背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由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和
光散射导光板,它沿所述光源的光照射方向布置,面向所述光源,并且其所有光线的透射率为50~93%,云斑值为70~93%,所述光散射导光板带有消光点图案,其构造用于混合入射在其上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其中,
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面向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形成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使得点的形状相对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发射中心对称或不对称;每一个点的面积为28~86mm2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的每一个点,利用调制成遮光剂浓度为18~32重量%、光散射剂浓度为3.0~4.5重量%的墨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墨包括在墨中浓度为0~7重量%的紫外线抑制剂和在墨中浓度为0~1重量%的抗泡沫形成剂。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在将所述消光点图案打印在所述光散射板上时,施加墨的次数通常为1,如果墨是通过覆盖涂布打印的,则施加墨的次数限制为2或3。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的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个主表面上,或形成在其相反的主表面上。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消光点图案是通过将上面打印有所述消光点图案的透明薄膜附着在所述光散射板的所述一个主表面上或所述相反的主表面上而形成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的。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地打印在所述光散射导光板上的所述消光点图案的点的墨成分、点形状和点面积,根据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各种颜色的光束来调整。
CNA2004800265647A 2003-09-19 2004-08-18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8530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7825 2003-09-19
JP327825/2003 2003-09-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068A true CN1853068A (zh) 2006-10-25

Family

ID=3437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265647A Pending CN1853068A (zh) 2003-09-19 2004-08-18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185995B2 (zh)
KR (1) KR20060079234A (zh)
CN (1) CN1853068A (zh)
WO (1) WO2005028950A1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957B (zh) * 2006-11-30 2011-08-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22075A (zh) * 2009-05-15 2012-04-1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59994A (zh) * 2009-06-15 2012-05-1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83949B (zh) * 2007-12-07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00517A (zh) * 2011-05-24 2012-11-2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2954404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5436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54370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3502720A (zh) * 2011-04-28 2014-01-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片材
CN104075187A (zh) * 2014-06-18 2014-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4460113A (zh) * 2011-10-04 2015-03-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104903641A (zh) * 2012-12-05 2015-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5676341A (zh) * 2016-02-25 2016-06-15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蓝光激发的内嵌量子点微结构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8803135A (zh) * 2017-05-03 2018-11-1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9358453A (zh) * 2018-12-14 2019-02-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10068955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10109247A (zh) * 2019-04-04 2019-08-09 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 背灯模组、hud以及背灯模组控制方法
CN110431479A (zh) * 2017-03-23 2019-11-08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及背光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0854A (en) 1993-02-26 1999-06-08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polymeric solid films,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s using such solid film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such solid films and devices
US5668663A (en) * 1994-05-05 1997-09-16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mirrors and devices
US6891563B2 (en) 1996-05-22 2005-05-10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US6124886A (en) * 1997-08-25 2000-09-26 Donnelly Corporation Modula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6326613B1 (en) 1998-01-07 2001-12-04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interior mirror assembly adapted for containing a rain sensor
US8294975B2 (en) 1997-08-25 2012-10-23 Donnelly Corporation Automotive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6172613B1 (en) 1998-02-18 2001-01-09 Donnelly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vehicle information display
US6445287B1 (en) * 2000-02-28 2002-09-03 Donnelly Corporation Tire inflation as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
US8288711B2 (en) 1998-01-07 2012-10-16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forwardly-viewing camera and a control
US6329925B1 (en) 1999-11-24 2001-12-11 Donnelly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added feature modular display
US6693517B2 (en) 2000-04-21 2004-02-17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with vehicle accessories and occupants
US6477464B2 (en) * 2000-03-09 2002-11-05 Donnelly Corporation Complete mirror-based global-positioning system (GPS) navigation solution
US7167796B2 (en) 2000-03-09 2007-01-23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telematics system
WO2007053710A2 (en) 2005-11-01 2007-05-10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with display
US7370983B2 (en) 2000-03-02 2008-05-13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mirror assembly with display
AU2001243285A1 (en) 2000-03-02 2001-09-12 Donnelly Corporation Video mirror systems incorporating an accessory module
US7581859B2 (en) 2005-09-14 2009-09-01 Donnelly Corp. Display device fo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US7255451B2 (en) 2002-09-20 2007-08-14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mirror cell
ES2287266T3 (es) 2001-01-23 2007-12-16 Donnelly Corporation Sistema de iluminacion de vehiculos mejorado.
US6918674B2 (en) 2002-05-03 2005-07-19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O2003105099A1 (en) 2002-06-06 2003-12-18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compass
US7329013B2 (en) 2002-06-06 2008-02-12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compass
US7310177B2 (en) 2002-09-20 2007-12-18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reflective element assembly
WO2004103772A2 (en) 2003-05-19 2004-12-02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AU2003278863A1 (en) * 2002-09-20 2004-04-08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reflective element assembly
US7446924B2 (en) 2003-10-02 2008-11-04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reflective element assembly inclu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US7308341B2 (en) 2003-10-14 2007-12-11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123183B2 (ja) * 2004-04-20 2008-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定電流駆動装置、バックライト光源装置及び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4677746B2 (ja) * 2004-08-18 2011-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6066127A (ja) * 2004-08-25 2006-03-09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990352B2 (en) 2005-02-23 2011-08-02 Money Park Investments Ltd. Monochro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or colors
ATE458276T1 (de) * 2005-04-21 2010-03-15 Fiat Ricerche Durchsichtige led-anzeigevorrichtung
EP1883855B1 (en) 2005-05-16 2011-07-20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with indicia at reflective element
KR20060119137A (ko) * 2005-05-18 2006-1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US7431475B2 (en) * 2005-07-22 2008-10-07 Sony Corporation Radiator for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backlight device
US20090059564A1 (en) * 2005-09-28 2009-03-05 Zeon Corporation Light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Device
CN101116014B (zh) 2005-12-09 2011-09-21 索尼株式会社 表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TWI417604B (zh) * 2005-12-28 2013-1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
KR101249248B1 (ko) * 2006-04-25 2013-04-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1290584B1 (ko) 2006-06-29 2013-07-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에서의확산판 제조방법
KR101269293B1 (ko) * 2006-06-30 2013-05-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798006B2 (ja) * 2006-06-30 2011-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170988B2 (ja) * 2006-07-03 2013-03-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TWI288281B (en) * 2006-08-15 2007-10-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source
US20080064131A1 (en) * 2006-09-12 2008-03-13 Mutual-Tek Industries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4225341B2 (ja) * 2006-10-04 2009-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920227B2 (en) * 2006-10-27 2011-04-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80045895A (ko) * 2006-11-21 2008-05-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확산 부재, 이 확산 부재를 구비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장치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0863773B1 (ko) * 2006-12-07 2008-10-16 신화인터텍 주식회사 확산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TWI329749B (en) * 2007-04-04 2010-09-01 Coretronic Corp High brightness diffusion plate
JP5067036B2 (ja) * 2007-06-21 2012-11-0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101394024B1 (ko) * 2007-06-26 2014-05-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원 장치
TWI331243B (en) * 2007-08-20 2010-10-0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JP2009087695A (ja) * 2007-09-28 2009-04-23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面光源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717601B2 (en) 2007-09-28 2010-05-18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uniformity of backlit image displays
KR20090073679A (ko) * 2007-12-31 2009-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 및 표시 장치
US7498533B1 (en) * 2008-02-27 2009-03-03 Silitek Electronic(Guangzhou)Co.,Ltd. Keypad device
WO2009110316A1 (ja) * 2008-03-05 2009-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154418B2 (en) 2008-03-31 2012-04-10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RU2468286C2 (ru) * 2008-04-28 2012-11-27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US8330896B2 (en) * 2008-07-04 2012-12-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023716B1 (ko) * 2008-08-27 2011-03-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사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82683B1 (ko) * 2008-12-05 2016-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기기,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제어방법, 및 스탠드 장치
WO2010084648A1 (ja) * 2009-01-20 2010-07-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801208B2 (en) 2009-04-02 2014-08-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0131505A1 (ja) * 2009-05-15 2010-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20057095A1 (en) * 2009-05-15 2012-03-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20120019467A (ko) 2009-06-03 2012-03-06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CN102428314A (zh) * 2009-06-03 2012-04-25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0282856A (ja) * 2009-06-05 2010-12-1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5154695B2 (ja) 2009-06-30 2013-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144810B2 (ja) * 2009-06-30 2013-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580921B1 (ko) * 2009-08-14 2015-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20056278A (ko) 2009-09-16 2012-06-01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JP5286419B2 (ja) * 2009-09-28 2013-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20176558A1 (en) * 2009-09-30 2012-07-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4952762B2 (ja) * 2009-09-30 2012-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照明装置
WO2011062024A1 (ja) 2009-11-20 2011-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1320384A (zh) * 2011-11-08 2013-05-16 Ind Tech Res Inst 吸頂燈
US20140036538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Apple Inc. Coatings to eliminate led hot spots
WO2015083484A1 (ja) * 2013-12-06 2015-06-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面発光ユニット
CN103926746B (zh) * 2014-05-04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边式曲面模组亮度均匀性改善方法
KR102310805B1 (ko) * 2014-08-07 2021-10-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형광체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장치
JP6945148B2 (ja) * 2017-02-09 2021-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サポートピン
JP7108896B2 (ja) * 2017-02-09 2022-07-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サポートピン
US10908017B2 (en) * 2017-10-02 2021-02-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le light source output smoot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983A (en) * 1985-06-10 1987-12-22 Motorola, Inc. Uniform emission backlight
JPH067816B2 (ja) 1988-07-27 1994-02-02 敬一郎 室伏 麺類茹で上げ装置
JPH0622817Y2 (ja) * 1988-08-31 1994-06-15 タキロン株式会社 Lcd用バックライト
JPH03160031A (ja) 1989-11-17 1991-07-1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拡散性フイルム状物
JPH06301034A (ja) 1992-04-30 1994-10-28 Riyoosan:Kk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JPH09236803A (ja) 1996-02-28 1997-09-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DE10102586A1 (de) * 2001-01-20 2002-07-25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mit punktförmigen Lichtquellen
TWI254815B (en) * 2001-05-22 2006-05-11 Nichia Corp Guide-plate for a plane-luminous device
JP5035496B2 (ja) 2001-09-28 2012-09-26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インキ用着色顔料及び該印刷インキ用着色顔料を含有する印刷インキ並びに顔料分散体
TW568987B (en) * 2002-08-16 2004-01-01 Au Optronics Corp Direct-type backlight unit for flat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542883B (en) * 2002-08-16 2003-07-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for flat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216577B2 (ja) * 2002-12-20 2009-01-28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導光板
KR101093324B1 (ko) * 2005-05-30 2011-1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5052860B2 (ja) * 2005-12-15 2012-10-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957B (zh) * 2006-11-30 2011-08-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3949B (zh) * 2007-12-07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22075A (zh) * 2009-05-15 2012-04-1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59994A (zh) * 2009-06-15 2012-05-1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502720A (zh) * 2011-04-28 2014-01-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片材
CN102800517A (zh) * 2011-05-24 2012-11-2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2954370B (zh) * 2011-08-26 2015-07-22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54404B (zh) * 2011-08-26 2015-08-19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5436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US8807819B2 (en) 2011-08-26 2014-08-19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Illumination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954369B (zh) * 2011-08-26 2015-10-28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54370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54404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4460113A (zh) * 2011-10-04 2015-03-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104460113B (zh) * 2011-10-04 2018-02-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104903641A (zh) * 2012-12-05 2015-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4075187A (zh) * 2014-06-18 2014-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5676341A (zh) * 2016-02-25 2016-06-15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蓝光激发的内嵌量子点微结构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5676341B (zh) * 2016-02-25 2019-06-07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蓝光激发的内嵌量子点微结构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10431479A (zh) * 2017-03-23 2019-11-08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及背光源的制造方法
CN110431479B (zh) * 2017-03-23 2022-01-04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及背光源的制造方法
CN108803135A (zh) * 2017-05-03 2018-11-1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8803135B (zh) * 2017-05-03 2021-04-0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068955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9358453A (zh) * 2018-12-14 2019-02-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10109247A (zh) * 2019-04-04 2019-08-09 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 背灯模组、hud以及背灯模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18664B2 (en) 2008-01-15
US7185995B2 (en) 2007-03-06
KR20060079234A (ko) 2006-07-05
WO2005028950A1 (ja) 2005-03-31
US20070086181A1 (en) 2007-04-19
US20060215386A1 (en) 200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3068A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277145C (zh) 显示器的背光单元以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292296C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141612C (zh) 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932593A (zh) 光源、显示、终端设备、光源单元和驱动光源设备的方法
CN1697999A (zh) 背光、背光驱动设备、显示设备
CN1074136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1820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75040A (zh) 光源器件,显示器件,终端器件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
CN1763603A (zh) 发光二极管和采用它的透镜
CN1897073A (zh)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922539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462354A (zh) 照明系统和显示装置
CN1928662A (zh) 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光源设备和光学部件
CN1856813A (zh) 多视图显示器
CN101029985A (zh)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43577A (zh) 照明光学系统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291253C (zh) 光波导、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配有它们的信息终端
CN1908763A (zh) 光生成单元、具有该光生成单元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70189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1304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88928A (zh) 投影显示装置
CN1541384A (zh) 显示装置
CN1797115A (zh)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310060C (zh) 照明光学系统和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8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1025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8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